福建省龙海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龙海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ID:561524

大小:12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龙海市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总分:1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 “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B.“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C.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D.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C.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D.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C.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D.《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窗是故乡明 姚琬昱 ‎①窗大概是人类文明的独特创造。古时大户人家的窗与庭院相和谐、与绿水竹树相掩映。诗人的窗则与山、与雪、与花相对。不过对于寻常人家,窗可能只是一件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件。但是,当夜晚来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 ‎②小时候房间的窗临着城镇最普通的街道。狭窄的街道上会有叫卖米酒的人,喊声落进每家每户的窗子里。这时我就会踩上板凳,假装回应他的叫卖,在叫卖人闻声回头却不见人时,躲在窗后偷笑。等到春节前,街头的墙壁上会挂满一幅幅海报、一副副对联,迎着冬风招摇着发酵中的年味。‎ ‎③大多数时候,窗像一道屏障,窗外无论电闪雷鸣抑或明媚晴朗,窗内都是温暖的家。每日傍晚拐进小巷,第一件事便是抬头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灯,再多的心事也会先放下,觉得安稳起来。‎ ‎④在还不能独自出远门的年纪,忙碌之余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成为我日常的消遣。夕照时,太阳如一个橘红色的火球,给矮小的山镀上一层金。直至黑暗降临,太阳也渐渐粉白,落进山与楼房的背后去。而此时堆积在天际处的云线,对我是最有魔力的存在,它们弯弯曲曲让人不知是云还是远山。若是越过云、越过山,那边的人们正在做些什么呢?‎ ‎⑤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说:“一直待在这里,你会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最后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那时候家乡的小镇不乏远行的人,或求职或求学,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样,踏上开往天南海北的火车,家乡的那一扇扇窗也渐渐消失在暗夜的车灯后。‎ ‎⑥新旧世界的转变,对年轻人的冲击无疑最大。当我第一次面对不再有连绵雨水的干燥天气,行走在看不到河流的广阔大地时,我和身边的年轻人一样,感受到自我认知的渺小,便更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外探索的机会。透过车窗、旅馆的窗、宿舍的窗,我见到荒漠与大海、霓虹闪烁的街景、南腔北调带着异域故事的人群……‎ 每扇窗后的风景都各不相同,而我也看到自身世界的改变:饮食、口音、思维方式在“融”与“不融”间交叉磨合,在不同的窗边入乡随俗。在生命最富激情的这些年里,我每年往返故乡两次,时间短促,习惯在异乡的居住,故乡的窗也慢慢从生活中淡去。‎ ‎⑦然而,有一日,我与朋友走过一片小区,在大风呼啸的季节里,万物被吹得浑身颤动、七零八落,唯有那些窗里亮起的灯光显得安宁。暖黄色的厨房、明晃晃的客厅、透露出书架与窗帘的房间,带着窗边的闲聊、做饭的油烟、房间里的吵闹……或明或暗、或冷或暖,仿佛重现了好久未见的最熟悉的风景。刹那间,家与故乡,突然从我尘卦已久的记忆里迸发出来,常年坚毅的心境随之既热又暖,软化成记忆中的一江湖水、一抹流云。‎ ‎⑧大概与所经历的五光十色、天南地北的各式窗户相比,最能叩动心底的,还是那扇朴素平凡、带着家的温度的窗吧。‎ ‎⑨在迁徙日益频繁的当下,往返于异乡与故乡之间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生命的常态。但无数奔波行旅的生命,终将抵达最熟悉的那片土地,望见那扇温暖明亮的窗。(选自2018年2月3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题目化用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具有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总摄全篇。‎ B. 作者引述《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所说的话,委婉地阐明家是永恒的港湾,为后文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作了铺垫。‎ C.第⑦段画线句情感陡转,生动表现了作者目睹异乡的生活窗景而触发的炽热、温暖的内心情感变化,表达了对家与故乡的无限深情。‎ D.文中描绘了多幅与“窗”有关的、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沉情感。‎ ‎5.“窗”对于作者来说,有哪些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说明。(5分)‎ ‎6. 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人间有光 他生于常州,长于苏州,学于上海,游历日美,最终落叶归根;他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历经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而被戏称为“四朝元老”。他就是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的周有光先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举家移居到苏州,这一搬家可以说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当时的常州人会说,读完中学就行了;苏州人则说,一定要上大学;与苏州近在咫尺的上海,则盛行“一定要留学”的观念。‎ ‎17岁时,勤奋好学的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人说,考上这所大学,比以前中状元还难。自嘲是“土包子”的周有光,上了大学,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学会了英文,阅读英文报刊,了解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儿。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他依旧保持着阅读外文报纸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到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为他找到谋生之道。‎ 当时在上海,念完大学的,只要有条件,大多都会选择去外国留学。刚毕业的周有光没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这段时间,他结了婚生了子。不过随后,抗战开始了。‎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百废待兴。上海银行业为了尽快恢复元气,就派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去美国学习。周有光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国,他工资高、福利好、生活也幸福。但是经历过抗战的周有光,还是决定选择回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我们当时的感觉……我们都认为中国有希望。解放之后,中国最缺乏的也是经济建设,所以我就立志回国搞经济。”‎ ‎1949年6月回到上海,他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还兼任新华银行秘书长、人民银行华东区行第二业务处处长。1949年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他的专著《新中国的金融问题》。‎ ‎50岁以前,他全心全意搞经济。‎ 正所谓五十知天命,前半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后半辈子还能蹦跶到哪里去?但周有光竟从理科的经济学跨到文科的语言学,重新出发。‎ ‎1955年,他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让他速速去往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当时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可是老百姓85%都是文盲,文化不提高,国家怎么建设?我本身是搞经济学的,研究语言、文字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可当时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领导却让我转行。” 说起这段经历,周老还哈哈大笑:“我对领导人说,我是个外行啊,领导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嘛!”“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 ‎ 说自己是外行,不过是周老的谦辞。长期以来,周有光名声在外,素有“周百科”之称,精通多门外语,发表出版了许多和拼音、文字改革有关的论文,早在社会上引起重视。‎ 在周老加入之前,汉语拼音方案讨论了两三年,但迟迟没有一个结果。随后那三年,在周老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革故鼎新,在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1958年正式创定汉语拼音方案。周老因此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拼音为中国的文化普及、消除文盲发挥了重大作用。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不过,“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 ‎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 ‎1961年出版。50岁以后,他认认真真搞语言。‎ ‎60岁退休之后,周有光走出语言学专业领域,乐此不疲地搞起了创作。周老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思考引发写作。他的作品探讨现代化、全球化、中东局势、印度经济、人权保护、公民意识等诸多领域方面的问题,且见解深刻独到,常引起社会关注,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对他来说,退休只是换了个工作的地方而已。82岁,周老学习使用电脑,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完成《朝闻道集》,105岁开始玩微博,110岁时仍有《逝年如水》和《从世界看中国》两本新书问世。据统计,周老迄今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他的粉丝很多,得知老先生百岁之后仍可以每月写一篇思想深刻但语言平易的文章,更加惊喜感佩。‎ 有人说,他一生好比人家的几辈子。‎ 除了学术和创作,他的爱情婚姻也很值得大书特书。在近70年的婚姻中,他和夫人张允和相濡以沫、相爱如初。周有光说古代讲举案齐眉,而他与夫人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都要碰碰杯子,叫“举杯齐眉”。他说:“这个小动作好像是玩儿,其实有道理,就是说夫妇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要敬重对方,双方才会和谐愉快。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离婚啊,一些人结了婚就不尊重对方了,那么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就吵架离婚。家庭不愉快其实是很痛苦的。你下班回来,家庭愉快,就会得到很大安慰。”‎ 一直到张允和去世,他们的日常就是形影不离:要么就是张允和给周有光翻书,要么就是周有光带着张允和出门赏花,照相的时候一定要握着手才好。2002年8月,93岁的张允和重病在床,那个特殊的早上,张允和是握着周有光的手离开人世的。‎ 张允和去世之后,周有光把之前举杯齐眉的地方,两个椅子一个茶几换成一个沙发,他每天晚上在沙发上去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而且,他时常还会写信给张允和,而落款永远是“人间周有光”。‎ 周老在107岁生日时曾开玩笑说:“上帝太忙,竟把我忘了。”如今,上帝还是想起了他,终于收回了人间的这束神奇的光。‎ 相关链接:‎ ‎①诗人邵燕祥说:“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②周有光105岁时曾说:“我的一生是很普通的,我也是个平凡的人。”‎ ‎7.下列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篇典型的“他传”,以叙述传主的求学经历和家庭生活为重点,略述其学术成就。‎ B.周有光大学毕业后就去了美国留学,在抗战胜利后选择回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C.虽然周有光在语言文字领域是个外行,但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8年正式创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D.周有光退休之后,搞起了创作,有《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20多部作品出版,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标题“人间有光”,一语双关:既表示人间的周有光先生,也有赞美周有光的意思,他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犹如照亮人间的一束神奇之光。‎ B.周有光一家移居苏州的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否则他难以考取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更不可能选择学习经济学。‎ C.1958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有违周有光提出的“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的观点,存在一些有待弥补的漏洞和遗憾。‎ D.周有光“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这思考引发了他的创作。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语言平易,且常引起社会的关注。‎ E.在近70年的婚姻中,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相濡以沫、相爱如初、形影不离。后来,虽然夫人已逝,但周老每天依旧写信给她,且不再回卧室过夜。‎ ‎9.周有光先生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根据所给材料进行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选自《宋史·危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丁母忧,旧时指母亲去世。如果死者之子为官,要回乡为母守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问意见。‎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5分)‎ ‎(2)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 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E.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15.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 以写美女衬英雄;再用“ ”,以写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2)《蜀道难》用以“ , ”两句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写蜀道难的来历,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一句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影片《芳华》上映后,大量普通观众都提到这部电影巨大的“后劲”,它在观众心中久久挥之不去。但同时,也有不少朋友抨击影片在叙事上显得支离破碎。‎ ‎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除了需要纪律监督,更需要党员干部坚守底线,自觉自律。党员干部令行禁止,反腐才能标本兼治。‎ ‎③台湾新政府预算计划对教育给予了额外的资金投入,但诸多大学校长认为这些预算只是沧海一粟,根本无法解决学校目前的经费短缺问题。‎ ‎④近些年纷纷落马的“大老虎”,虽都罪大恶极,但罪不容诛,让他们现身说法,让人们听一听他们的忏悔之言,一定会起到更大的警示作用。‎ ‎⑤钱钟书的文学赏析文字无一字无来处,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以及现代的,他都广泛吸收,融会贯通,开创了全新的学术体式。‎ ‎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因坚持传统教学的理念在国内中国画界脱颖而出,在教学上主张筑基于传统文脉,以经典解读、研习为桥梁,连通造化与心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安全不能通过隐匿来实现。无论是密码学领域,还是软件领域,还是现在被炒得火热的区块链领域,都是因为开放才安全。‎ B.日本神户制钢所将旗下超过10间日本工厂的数据篡改行为归咎于封闭的企业文化、过度追求利润以及质量合规性意识不够强的原因。‎ C.“推迟上学”释放出的减负理念,相比实际措施更值得我们珍视,教育者不应以睡眠、健康为代价来实现提升学生分数的作用。‎ D.“春运”一词从1954年最早出现在媒体上后,国人便与之结下不解情缘,它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刘老师,您的书我已经收到,感谢惠赠,拜读后受益匪浅,你真是堪称哲学大家,作品我定当惠存。‎ B.今天是我的儿子与儿媳的大喜之日,作为家父,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C.拙作《一盏灯的时间》新成,甚觉文辞微浅,瑕疵颇多,冒昧将文稿寄您一份,敬请不吝雅正。‎ D.我在电话里和小白进行了磋商,相约周日下午一起去看电影《红海行动》,共同度过一个愉快又充实的周末。‎ ‎20.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 ① 不管是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里,这些文化总是向外界表示着略显保守和僵硬的“面孔”。 ② ,才能成为鲜活、可亲的大众文化。可以说, ③ ,而是缺少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创意。‎ ‎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下列横线上,每个短语不超过6字。(5 分)‎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4月4日晚,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浙江杭州的37岁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了来自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彭敏,逆袭成动,拿得总冠军。有人为彭敏感到遗憾,认为他的文学素养深厚,只是输给了自己;有人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有人感慨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会因为诗词大会而改变;也有人反驳,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心中都有对 “诗与远方”的追求。‎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答案】B ‎【解析】A项《左传》中关于“盾瓦”的记载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夏桀“作瓦屋”不能说明这一点;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D项偷换概念,不是“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而是成为瓦坯。‎ ‎2.‎ ‎【答案】D ‎【解析】从字形角度说明的是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 ‎3.‎ ‎【答案】C ‎【解析】无中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4.‎ ‎【答案】B ‎【解析】《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所说的话意在鼓励多多外出闯荡,作者引述的目的是引出自己和其他年轻人离家远行的情形,为后文抒发在异乡的情感作了铺垫。‎ ‎5.‎ ‎【参考答案】①感受家的温暖,给内心以慰藉;②丰富童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③消遣解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遐想、期待;④认识多彩世界,改变提升自我;⑤寄托对家和故乡的深情。(每点1分。)‎ ‎6.‎ ‎【参考答案】①以“窗”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不枝不蔓,紧凑集中;②以时间为序安排行文,展示作者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发展历程,真实自然,令人信服;③选择与“窗”有关的、普通常见、富于生活气息的材料,表达人们普遍、朴素的情感,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每点2分)‎ ‎7.‎ ‎【答案】D ‎【解析】A.叙述的重点是学术贡献和创作成果,以及爱情婚姻。B.“刚毕业的周有光没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他是抗战胜利后才去美国学习的。C.周有光说自己是外行,不过是他的谦辞。‎ ‎8.‎ ‎【答案】AD ‎【解析】B.周有光考取大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经济学专业也不是因搬家而做出的选择。C.原文是“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汉语拼音方案也不违背周老的主张。E.并非每天都写信给他的夫人,而是“时常”。‎ ‎9.‎ ‎【参考答案】(1)勤奋好学;(2)爱国报国;(3)谦虚;(4)重情;(5)认真。(任写出四点即可)‎ ‎10.‎ ‎【答案】C ‎【解析】原文标点: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11.‎ ‎【答案】B ‎【解析】酬唱,只用诗词,没有散文。‎ ‎12.‎ ‎【答案】A ‎ ‎【解析】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误,倪思的意思是他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13.‎ ‎【参考答案】(1)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 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谓:是,算是,说是;以教名官:翻译出“名”字的动词词性;如:像、如同;从之:省略主语,各一分;句意一分。)‎ ‎(2)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若:或者;凡:一共;奇:余数、多;识:辨识,分辨,识别,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突然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定九年,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迁升秘书郎兼任屯田郎官。‎ 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 柴中行离开,危稹赋诗送他,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建成之后,据经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城邑县里有令,如有人被告发受贿,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与乡里七十岁的几个老人为真率会。死时,七十四岁。‎ 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他写的著作有《巽斋集》,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诗词、文章,辑录了先前各朝圣贤的奏议称《玉府》《药山》。‎ ‎14.‎ ‎【答案】B D ‎【解析】B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D项,“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作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 ‎15.‎ ‎【参考答案】①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②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③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 ‎④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答出三点并分析即可)‎ ‎16.‎ ‎【答案】(1)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浔阳江头夜送客 ‎17.‎ ‎【答案】B ‎ ‎【解析】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这三项使用正确。“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句中说的是“对教育给予的额外的资金投入”,不合语境。“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从后面“让他们现身说法,让人们听一听他们的忏悔之言,一定会起到更大的警示作用”可知,句中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望文生义。“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句中说“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对象不当。‎ ‎18.‎ ‎【答案】A ‎【解析】B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C项搭配不当,应为“实现……的目标”;D项中途易辙,应改为“从1954年“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媒体上后”。‎ ‎19.‎ ‎【答案】C ‎【解析】这些传统文化往往被束之高阁 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生活 我们从来不缺少传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 ‎【参考答案】这些传统文化往往被束之高阁 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生活 我们从来不缺少传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 ‎【参考答案】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色香味俱佳 ③采摘时机讲究 ④制作精细 ⑤功效较多(每点1分。意思对应即可)‎ ‎22.‎ ‎【立意参考】(一)从彭敏的角度立意:可以分析失败的原因,写保持心态,战胜自己,也可以谈不以成败论英雄。‎ ‎1.人生中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2.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3.人生应不惧失败,勇于追求,坚持梦想。‎ ‎(二)从雷海为的角度立意:读书的意义与作用,梦想与坚持的作用,英雄不问出处,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1.懂得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2.人都需要梦想,人活着要有追求。‎ ‎3.内心笃定,诗歌未必来自远方。‎ ‎4.生活纵然负重,心中诗意安然。‎ ‎5.位卑未敢忘修身。‎ ‎(三)从两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身份、地位、处境等角度辩证分析对待人生、对待梦想的态度。‎ ‎1.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生态度。‎ ‎2.梦想不论出身,人生自有诗意。‎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