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漳州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9年漳州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ID:561724

大小:39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9年漳州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听说能力(13分)‎ 一、听录音,完成1—5题。(请注意:1—2题读一遍,3—5题读两遍)(13分)‎ ‎1.下面词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污垢 B.缄默 C. 惴惴不安 D.拈轻怕重 ‎2.听下面一句话,话中“粗糙”的意思是( )(2分)‎ A. 不平整、不光滑 B. 粗暴、暴躁 C. 语言缺少提炼 ‎3.听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1)‎ ‎(2)‎ ‎4.听下面一则《伊索寓言》,写出它的寓意。(2分)‎ ‎ ‎ ‎5.请根据下面设置的情境,回答问题。(3分)‎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17分)‎ 二、积累与运用。(17分)‎ ‎6.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正确的5道题计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 ‎(徐志摩《再别康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将白发唱黄鸡。 ‎ ‎ (苏轼《浣溪沙》)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委婉表达诗人希望出仕,却无人引荐的诗句是: ,‎ ‎ 。 ‎ ‎(5)唐代王维作诗以景见长,在他的笔下,不但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之美,在《使至塞上》中,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凉雄浑之美。‎ ‎(6)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诗人们吟春风、咏春雨、颂春草,讴歌美好的春光。请写出两句描写春草的古诗词: , 。‎ ‎(7)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7.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精彩。其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 什么?(2分)‎ ‎ ‎ ‎(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回答。(3分)‎ ‎①孙悟空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但他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请你简述“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故事情节。(各用一句话概括其起因、经过、结果)‎ ‎②《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几度交锋令人津津乐道,“既生瑜,何生亮”的喟叹还在耳边回响。请你写出诸葛亮三气周瑜的事件名称。‎ 我选( ):‎ ‎8.观察下面漫画,指出它所揭示的社会现象。(2分)‎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50分)‎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3题。(17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②,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③,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④古人之奥区⑤,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食具、羹匙和筷子,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寝:丑陋。  ②竖立:同“树立”,自竖立,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③屈曲委蛇(yí):指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④赴:探求。⑤奥区:奥妙的境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 (1)未尝识书具( ) (2)从先人还家( )‎ ‎ (3)少长,虽长大( ) (4)或对客不听其语( ) ‎ ‎10.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并自为其名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有仙则名 日数千言不肯休 C.即书诗四句 D.还自扬州 ‎ 板桥每读一书 并自忘其所语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12.方仲永和郑板桥幼时在天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依据。(4分)‎ ‎1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至少使用一句名言)‎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6分)‎ 高山流水话古琴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鸟巢中央场地,平坦如一张巨大的书案,案上一卷中国古代画轴缓缓展开,古琴声起,《高山流水》淌进场中。那厚重的古琴拨弦发出的天籁之音使人灵魂震颤,将中国文化蕴含的素雅之意发挥到极致。‎ ‎②琴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在我国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到春秋时期已经成为一种独奏乐器。《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提到古琴,如《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吕氏春秋》中还记载了伯牙弹琴、钟子期善听的故事。相传伯牙在弹琴的时候,无论是表现“巍巍乎志在高山”,还是表现“洋洋乎志在流水”,他的好友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从此再也不鼓琴了。‎ ‎③古琴一般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琴多由桐木面板和梓木底板胶合而成,外表髹以中国大漆。面板又称琴面,由拱形长方形木板制作,琴面无品无柱。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向下传音;一个称为龙池,一个称为凤沼。琴面外侧镶嵌有13个螺钿做的小圆星状的徽,为泛音和按音音位的标志。琴面张七根弦,自外向内,由粗至细排列。‎ ‎④古琴有四种演奏形式:独奏、琴箫合奏、琴歌(弹琴伴歌)和“雅乐”合奏,其中最多的是独奏。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古琴音色十分丰富,拨弦音色主要有散、泛、按三种变化。散音是空弦发音,音色浑厚刚劲;泛音是左手轻触徽位,透明如珠,深远纯洁;按音是左手按弦发音,既可使琴音坚实明朗,又可因手指能在琴弦上自由移动而奏出滑音、颤音等各种效果。 ⑤古琴韵味深长,琴乐所追求的意境也往往幽静深远、恬淡中和,因此琴历来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被列为“四艺”之首。唐代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弹琴于竹林之中,产生物我两忘、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白居易则感慨“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在聆听琴音的过程中忘却古今,超脱尘世,进入恬淡高远的境界。刘禹锡《陋室铭》中描绘的境界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其居室虽然简陋,但飘洒着“素琴”的琴声,就显得无比高雅。宋代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其“六一”便是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诗书一万卷、金石一千卷,外加一老翁。东晋的陶渊明虽然不会弹琴,但依然准备了一张无弦琴,每当朋友聚会,就弹起这无弦琴。他在诗中写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在寂寞、虚无之中求得心灵的充实和满足。‎ ‎⑥“琴者,乐之统也。”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水泥森林里奔波忙碌的都市一族,不妨放慢生活的节奏,用一颗沉淀的心,细细领略一弦一音的深意,让音乐在体内共鸣,抓住被感动的瞬间…… ‎ ‎(有删改)‎ ‎14.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15.说说②—⑤段从哪几方面介绍古琴?(每方面不超过10个字)(4分)‎ ‎16.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4分)‎ ‎17.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古琴音色十分丰富,拨弦音色主要有散、泛、按三种变化。‎ ‎18.综合探究。(4分)‎ ‎(1)第⑤段中的“四艺”分别指什么?(2分)‎ ‎(2)请你为古琴的推广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17分)‎ 一座古城的记忆 ①选一段休闲时光,徜徉漳州古城,听那脚步扣响石板路面,让生命遁入时光隧道,于安谧恬静中,触摸唐风宋雨千年之后留给这座小城盘根错节、爬满苔藓的血脉经络。‎ ‎②延安南路、香港路和台湾路的老街是属于夜晚的,是适合做梦的。溟蒙的夜雾下,古街楼只有浑沌的剪影,寂寥的星星且近且远。那时的肆声是永远煮不沸的水,那些悬挂着女人衣服和小饰物的摊位上不时传来她们潮湿、绵软的讨价还价声,她们脚下笃笃的木屐声也仿佛是催人入眠的小夜曲。没想到这夜晚、小巷、女人、肆声组成的画面,十多年后在“怀想”这只手一遍遍的润色下,竟成了莫名的、欲哭的伤怀之梦。可我已是那个武陵渔人,再也找不到返回桃源洞的路了。‎ ‎③府埕乃是这座古城食文化的发源地,在包抄而来的市容扩建中,府埕如一帧镶嵌在华丽时尚影集里的旧照片。这帧旧照片越缩越小,如今也已是“人面不知何处去”。一个怀旧的人再没有比站在现代化高楼大厦的霸气、夺目光环下更感到荒芜的了。‎ ‎④香港路跨街并排处,一前一后赫然骈立着两座明朝的青白石相间构筑成的牌坊。浮雕、镂雕的龙凤、花卉、鸟兽、人物巧夺天工,至今依然可见昔日旒冕簪缨的气派。一座“尚书探花”坊,镌刻的是出身贫寒的漳浦人林士章的事迹,他于明嘉靖十四年赴京考中探花,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及国史副总裁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另一座“三世宰贰、两京敭历”坊,则是为才高位显的龙海人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父蒋相而立。‎ ‎⑤两边的店清一色是骑楼,朱漆木门。很多人家门前挂了个鸟笼,里面养只八哥或金丝雀。门口摆开桌椅,开瓯泡茶,神侃国事家事天下事乃至民俗小事,杯盅间闻芬芳香沁,谈笑中听清心之语,间有凌霄花下蝉鸣蟋啼,玉兰飘香,顿觉神爽浑然而忘世间物事。漳州人轻轻缓缓的生活,从袅袅茶香里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脚下趴着一只叭儿狗,那慵懒的样子,让你感觉时光都在这里凝固了……‎ ‎⑥不由地感慨那商鼎、周钟之文化是怎样地从瘴疠未开的新石器一路叹咏而来,从大禹的洪水、春秋战国的凛凛鼓声中呼啸而来,又在这曲水流觞的时光里与我们相遇,雕栏画栋犹在,朱颜依然。想象的翅膀就这样浸染了神秘的色彩……‎ ‎⑦面对凝固的历史,即使只是一方青石,也令人不禁去猜想究竟有哪位名人,曾经因为路途困顿而在此驻足歇息。脚下踏响的不再是青石板,而是告老还乡的林士章官船溅起的水声和船夫的叹息调。 (有删改)‎ ‎19.阅读②—⑤段,说说作者对漳州这座古城的记忆有哪些。(3分)‎ ‎20.谈谈你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21.第⑥段中“雕栏画栋犹在,朱颜依然”是从哪句古诗词演化而来的?(2分)‎ ‎22.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从文中任选一个句子点评。(3分)‎ 示例:她们脚下笃笃的木屐声也仿佛是催人入眠的小夜曲。‎ 批注: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木屐声的轻盈柔和,表达了作者对老街的怀念之情。‎ 句子:‎ 批注:‎ ‎ ‎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材料一:在旧城改造的狂潮中,漳州城区正急遽地发生变化。具有百年历史的红瓦古厝一片片地换成棱角分明的混凝土楼群,富含闽南风土韵味的街坊老名被“××新村”、“××广场”、“ ××花园”之类的新叫法代替。‎ 材料二:目前保存完好的“骑楼竹竿厝”、“国槐王升祠”、“明代石牌坊”、“尚书探花坊”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文物,是漳州唐宋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的代表,具有古色古香的闽南传统文化气息,以及较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我的看法:‎ ‎24.第⑤段场景描写细腻,语言优美。记忆中一定也有某个生活片段令你难忘,请把它写下来。(不少于50字)(4分)‎ 第四部分 写作能力(70分)‎ 六、根据下面要求,完成25题。(70分)‎ ‎25.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放假了 ‎(2) 才能优秀 每个人心目中,“优秀”的标准各不相同。请根据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09年漳州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第一部分 听说能力(13分)‎ 一、(13分)‎ ‎1.D 2.C 3.(1)明朝 (2)民间传说、戏曲故事 ‎4.外表不是美的所在,能力才是美的源泉。(言之有理即可)‎ ‎5.示例:①父母应尊重孩子,不能以关心孩子的名义侵犯他们的隐私权。‎ ‎ ②‎ 父母查看孩子的短信,是关心子女的表现,因为孩子涉世未深,容易上当受骗,需要父母的指点。‎ 评分意见:第1、2题各2分。第3题4分,第(1)题2分,第(2)题2分。第4题2分。第5题3分,需观点明确,语言得体,态度诚恳。‎ 附听力录音材料:‎ ‎1.下面词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wū gòu B.jiān mò ‎ C.zhuì zhuì bù ān D.zhān qīng pà zhòng ‎2.听下面一句话,话中“粗糙”的意思是( )‎ 小明,你的作文表达太粗糙了,还需要再修改修改。‎ ‎3.听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漳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朝,漳州已有刻版业印制年画,到了明朝,漳州木版年画逐渐兴盛,清末民国初年年画生产达到鼎盛。漳州木版年画题材广泛,主要有:门神、福神、童子以及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漳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四川绵阳”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 请问:(1)漳州木版年画在哪个时期逐渐兴盛?‎ ‎ (2)漳州木版年画除了门神、福神、童子外,还有什么题材? ‎ ‎4.听下面一则《伊索寓言》,写出它的寓意。‎ 一只孔雀,一边展示着它美丽的尾巴,一边嘲笑着一只鹤。‎ 它挑剔地说:“你看,我的衣服多美,金碧辉煌,多么气派。再看你,灰暗的羽毛,无光的翅膀,连一点颜色都没有。”‎ 鹤答道:“是的,朋友。可是我能展翅飞向天空,伴着群星歌唱。而你呢,只能像只公鸡一样,在粪堆上和母鸡们一起刨食。”‎ ‎5.请根据下面设置的情境,回答问题。‎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成了人们最喜欢的交流方式。一些家长为了了解孩子的动态,私下翻阅子女的短信,引发了家庭矛盾,引起社会争议,甚至有人呼吁对短信加以立法。请你也加入这场争议,发表你的观点。‎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17分)‎ 二、(17分)‎ ‎6.(1)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3)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4)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6)示例①:天街小雨润如稣 草色遥看近却无 示例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7)月是故乡明 ‎ ‎7.(1)示例①:藤野先生 因为他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 ‎ 示例②:阿长 因为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2)①孙悟空大闹天宫,与佛祖斗法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 ②智赚荆州 赔了夫人又折兵(东吴娶亲) 草船借箭 ‎8. 示例:一些人对历史人物一知半解,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评分意见:第6题10分,每小题2分。挑选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满10分为止。每小题错(增、减)1个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 第7题5分,第(1)题2分,第(2)题3分。‎ ‎ 第8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50分)‎ 三、(17分)‎ ‎9.(1)曾经 (2)跟随 (3)但是 (4)有时 ‎10.B ‎11.(1)让他作诗,不能符合以前的好名声了。‎ ‎(2)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是善于背诵罢了。‎ ‎12.仲永特点:天资聪颖,是个神童。 依据: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板桥特点:资质平常。 依据: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13.示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郑板桥虽资质平常,但正是靠着自己勤奋刻苦的精神,终于取得成功。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像郑板桥那样,努力学习,使自己学有所成。‎ 评分意见:第9题4分,每小题1分。‎ 第10题2分。‎ ‎ 第11题4分,每小题2分。‎ 第12题4分。(特点2分,依据2分)‎ ‎ 第13题3分。(名言1分,分析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16分)‎ ‎14.通过场面描写,语言生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说明的对象(引出下文对古琴的说明)。‎ ‎15.古琴的历史;古琴的构造;古琴的演奏形式、音色;古琴的作用(能修身养性)。‎ ‎16.示例①:说明方法:举例子 句子:《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提到古琴,如《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 作用:具体而真切地说明了古琴的历史悠久。‎ 示例②:说明方法:列数字 句子:琴一般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 作用:科学而准确地说明了琴的大小。‎ ‎17.“主要”一词说明这三种变化是拨弦音色中最重要的,但并不仅此三种,它使话说得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8.(1)琴、棋、书、画 ‎(2)示例①:赏优美琴乐,品高雅生活。‎ ‎    示例②:优雅生活从“琴”开始。‎ 评分意见:第14题2分。(每点1分)‎ ‎ 第15题4分。(每点1分)‎ ‎ 第16题4分。(句子1分,作用3分)‎ ‎ 第17题2分。‎ ‎ 第18题4分,第(1)题2分,第(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17分)‎ ‎19.①老街的夜景 ②食文化发源地——府埕 ③明清的牌坊 ④古街人闲适的生活 ‎20.城市变化太快,昔日的古城只能成为一种记忆;表达了作者对古城变化的惋惜之情。‎ ‎2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2.示例:选一段休闲时光,徜徉漳州古城,听那脚步扣响石板路面,让生命遁入时光隧道,于安谧恬静中,触摸唐风宋雨千年之后留给这座小城盘根错节、爬满苔藓的血脉经络。‎ 批注:这句话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漳州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突出了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23.示例:盲目的建设和更新正在使我们的城市失去记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漳州应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让青砖黛瓦、飞檐斗角在钢筋水泥丛林中依然保存良好。‎ ‎24.示例①:端午节的前一天,外婆把洗干净的竹叶和糯米放在一个大盆里,盆沿搭着一摞白细绳,就开始麻利地包着粽子。她圈起竹叶,放入糯米,再用清水将糯米冲得整整齐齐,用手按一下,将竹叶折叠、环绕、系紧。‎ 示例②:自懂事以来,我便居住在这青瓦白墙的古巷中。清晨,巷口糕点铺的香味和着小贩的叫声氤氲在雾气里。隔着木门可以听到拖鞋敲过青石板路面的响声,像一首慵懒的歌。 ‎ 评分意见:第19题3分。(答出一点得1分)‎ 第20题2分。(答出一点即可)‎ 第21题2分。‎ ‎ 第22题3分。(句子1分;赏析2分。)‎ ‎ 第23题3分。(言之有理即可)‎ ‎ 第24题4分。(酌情给分)‎ 第四部分:70分 ‎[1]基础综合分(60分)‎ ‎ 项 目 类 别 内容 ‎24分(12分为基准)‎ 语言 ‎24分(12分为基准)‎ 结构 ‎12分(7分为基准)‎ ‎ 一类卷(好)‎ ‎ (60—49分)‎ ‎ 55分为基准 ‎ 中心明确 ‎ 内容充实 通顺、连贯、偶有语病 ‎ 结构合理 ‎ 条理清楚 ‎ 二类卷(较好)‎ ‎ (48—37分)‎ ‎ 43分为基准 ‎ 中心较明确 ‎ 内容较充实 ‎ 较通顺、连贯 ‎ 语病较少 ‎ 结构较完整 ‎ 条理较清楚 ‎ 三类卷(中)‎ ‎ (36—25分)‎ ‎ 31分为基准 ‎ 中心还明确 ‎ 内容还充实 ‎ 还通顺、还连贯 ‎ 语病不多 ‎ 结构还完整 ‎ 条理还清楚 ‎ 四类卷(差)‎ ‎ (24一O分)‎ ‎ 12分为基准 ‎ 中心不明确 ‎ 偏离题意 ‎ 不通顺 ‎ 语病较多 ‎ 结构不完整 ‎ 条理不清楚 ‎[2]特别分(10分)‎ ‎ 10分 有深度 有文采 有创新 主题深刻 感情真实、真挚 驾驭语言能力强 善用各种表达方式或 修辞方法 细节生动形象丰满 构思巧妙角度新颖 某方面有独到之处 ‎[3]附加分(4分)‎ ‎ 4分 ‎ 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 字体美观标点正确 说明:‎ ‎1.评分可采取整体印象与分项分等相结合的方法。一般说来,[1]“基础综合分”60分可与[2]“特别分”lO分综合考虑一并评出。“特别分”无需面面俱到,只要其中某一点特别突出,即可加至满分10分。‎ ‎2.[3]“附加分”4分视具体情况酌情加1—4分,加分后出现超满分者,按满分70分计分。‎ ‎3.评卷程序:‎ ‎(1)作文评卷人员分为甲、乙二个大组,每篇作文由二个组的二位评卷人员分别独立评审。“基础综合分”、“特别分”、“附加分”相加后该篇作文的得分要填入相应的记分卡的相应栏目内。‎ ‎(2) 甲、乙二组分别评阅完毕,把两张记分卡交统筹组。统筹组比较两张记分卡。同一篇作文两人评分的差距未超过7分,则以平均分作为该篇作文的最后得分。如果两个分数间的差距超过7分以上,则废除这两个分数,交由指导组裁决。‎ ‎(3) 统筹组在统筹分数的同时,应记下把握标准偏差较大的阅卷人员的情况,上交指导组。‎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