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说明及样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说明及样卷

ID:561937

大小:8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 语  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及教育厅制订的《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 三、命题原则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积累和运用 识字主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拼写音节、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写字的考查,要关注学生写字的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准确用词;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字典、词典。‎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积累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及灵活运用于表情达意中。‎ 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 积累课内(阅读、文体、文化)知识,潜移默化,触类旁通。‎ ‎(二)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等。‎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考查,重在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基本文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并能简要地归纳概括及作适当的品评。‎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为、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中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了解、辨析常见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常见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但不应直接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2.现代文阅读 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 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 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现代文略读的考查,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3.阅读名著。作为浏览能力考查的重要载体,课外名著阅读重在识记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 ‎(三)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 ‎1.写作 写作的测试应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真实思想,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写记叙文,能做到文从字顺、具体明确,有真情实感。‎ 写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写议论文,一事一议或一言一议,观点正确、鲜明,能结合有关事例作简单的分析。‎ 写日常应用文,要点清楚,格式规范,书写正确。(通知、启事、介绍信、感谢信、表扬信、短信、证明、倡议书、申请书、海报、计划、公约)‎ 能根据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 文体规范,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行款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具有修改文章的习惯与能力。‎ ‎2.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有各种方式,可以在笔试前进行听力测试;也可在笔试之外,另设口语交际测试,在一个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筛选的能力。提倡各地探索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考试形式。‎ ‎(四)综合性学习 重在考查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中考着重考查学生根据设置的情景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根据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的能力。‎ 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考试形式、时间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七、试卷难度 难易度比例为8:1:1。‎ 八、试卷结构 ‎1.题型占分比例 填空题、简答题:50~55%‎ 作文:45~50%‎ ‎2.内容占分比例 积累与运用:15%左右 阅读:40%左右 语言表达(口语交际、写作):45%左右 九、试题示例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字、词的音、形、义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举世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们,      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⑴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世博——搏击风浪             B.作为——为富不仁 C.仍然——忍辱负重             D.词章——义不容辞 ‎⑵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          B.虽         C.因为        D.如果 ‎⑶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义务B.比喻起沟通交流的作用  请客的主人 C.比喻起沟通交流的作用  请客的义务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主人 ‎·背诵·积累 ‎2.默写。‎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⑵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⑶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⑷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⑸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⑹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⑺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⑻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名著阅读 ‎3.名著阅读。‎ ‎(1)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 B.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C.祥子从农村来到军阀混战的上海,省吃俭用,终于买了第三辆车,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然后主动追求并娶了虎妞。‎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2)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5分)‎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水浒传》第十一回,第十二回)‎ 林冲的绰号是什么?“那汉子”是谁?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绰号:                                    那汉子:                 ‎ 原因:                                                           ‎ 结果:                                                           ‎ ‎·语言运用 ‎4.连词组段。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贯,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涟漪   繁盛   婆娑   嬉闹   姹紫嫣红   温声细语 ‎                                                                 ‎ ‎5.请用相关成语替换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 黄山——我国完美的山水旅游胜地,果真是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那里,山山相连,重重叠叠(             ),绝壁峡谷,花树如炬,清泉激石……引人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 ‎6.下面是一组交通安全温馨提示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A.安全才是离家最近的路。‎ B.停一停,畅通与你同行;让一让,安全与你相伴。‎ C.遵守交规,严禁超载!‎ D.红灯,绿灯,灯灯是令;直道,弯道,道道小心。‎ 选项(   ),理由:                                              ‎ ‎7.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则见闻。‎ ‎                                                                 ‎ ‎8.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②上联:                    ‎ 下联:                  ‎ ‎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口语交际 ‎9.毕业在即,文华为近段学习成绩不够稳定而忧心忡忡。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和她谈心,帮助她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                                                                     ‎ ‎10.近年来,泉州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游客闻名而至,络绎不绝。请你为游览参观的客人们介绍一下家乡的一种土特产。(字数不少于100字)‎ ‎                                                                    ‎ ‎·问题探究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名学是一种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涵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⑴从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 ‎                                                                  ‎ ‎⑵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类型:‎ ‎                                                                 ‎ ‎⑶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冰心  思惠  弘毅  招娣  金火 示例:名,思惠,因母亲是惠安人,起名中就有思念惠安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父母对女儿将来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贤惠之人的期望。‎ ‎                                                               ‎ ‎(二)文言文阅读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⑵何(     )夜无月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解衣欲睡       通俗易解      B.欣然起行   行万里路 C.念无与为乐者   私心杂念      D.积水空明   深明大义 ‎3.翻译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句子:                                                          ‎ 景物特点:                                                      ‎ ‎5.自古以来借月抒情的诗文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佳句,词人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三)现代文阅读 A               ‎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5)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7)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11)父亲夸,好儿子!‎ ‎(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19)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20)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21)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22)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23)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24)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2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2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29)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31)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32)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33)儿子什么都搞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 ‎1.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                —→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2.(8)~(12)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                                                                  ‎ ‎3.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 ‎                                                                 ‎ ‎4.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     句,                                               ‎ ‎(不符合)第    句,                                              ‎ ‎5.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 ‎                                                                 ‎ B ‎     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人体工程学原理”这个专业名词早就成了一个大众概念,但这却是个极其精密复杂的学科,要形容它只有一个词——“琐碎”。研究人体工程学的人首先要研究人体特征,对常见体征的研究精确到厘米,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要分别照顾到;除了这些可以量化的特点,还要研究人类的常见行为,各个人种的文化特色和各个地域的生活习惯。‎ 人体工程学原则在北欧设计中发挥到了极致,北欧工业设计的代名词是家居。北欧人强调简单与舒适,在设计时,除了造型追求艺术性外,更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设计造型和曲线如何与人体接触时完美地吻合在一起,使其与人体协调,倍感舒适。比如设计一把椅子,很多椅子的椅背根部是留有空隙的,这可大有讲究。‎ 以比较简单的工作用坐椅为例。设计一把符合人体工程学用的工作椅至少要考虑坐高、坐深、坐宽、坐面曲度、座面倾斜度和靠背等6 个方面。‎ 坐高是指坐面前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这是影响坐姿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腰椎的影响最大。通过研究发现,没有靠背的椅子坐高为400mm时,腰椎的活动度最高、疲劳感最强;稍高或稍低都能减轻腰部疲劳。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们喜欢坐着矮凳劳动,在酒吧里坐高凳玩闹。‎ 坐深是指坐面前沿至后沿的距离,劳累了一天,很多人回到家都会坐进沙发深处看看电视。事实上,坐面过深,会使膝窝处产生麻木的反应;尤其对于工作椅,坐深最好浅一些,一般380-420mm之间比较适宜。‎ 光是看这些精确到毫米的数据,就已经让人乏味疲倦了,更何况还要考虑到压力和身体机能。所以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回到之前提过的椅靠背,常见的椅子靠背都是垂直略向后倾斜的。但是人若笔直地坐着,躯干得不到支撑,背部肌肉紧张,容易疲劳,靠背就是支承躯干的,基部最好有一段空隙,使臀肌不致受到挤压。当然,靠背也有繁多的数据,坐宽、坐面曲度、座面倾斜度在此就不赘言了。‎ 北欧风格的主色调是白色、米色、浅木色等,但由于地处北极圈附近,气候非常寒冷,有些地方还会出现极夜。因此,温暖鲜艳的纯色在北欧家居中也不少见。寒冷和长夜让北欧人在室内活动的机会更多,北欧设计擅长在家具上下功夫也就不奇怪了。(摘自2013第04期《世界博览》有改动)‎ ‎1.“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琐碎”体现在:               ,要研究人类的常见行为,                        ,                          。(4分)‎ ‎2.为什么说“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6‎ ‎         ‎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气候对家居设计产生的影响。(3分)‎ ‎                                                                              ‎ C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1—3题。‎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极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就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惊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 ‎2.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怎么做?在求知过程中,又该摒弃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什么?‎ ‎                                                                  ‎ ‎3.从初中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位科学家的事例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                                                                 ‎ ‎(四)作文 ‎1.为学校广播站拟写一则消息,报道近期本年段涌现的好人好事。(字数不超过200字)‎ ‎2.向同学介绍、推荐一篇好文章。字数200字左右。‎ ‎3.修改文章。‎ ‎(1)微笑的作用可大呢!‎ ‎(2)微笑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使人开心。A脸上挂着微笑的人,给人总是感觉亲切的。‎ ‎(3)微笑能给人无穷的力量。老师的微笑使学生充满信心,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官的微笑使士兵看到了光明的前途,B看到军队凯旋归来的美景,甚至看到了合家欢聚的场面。‎ ‎(4)                     。学生做错了事,会从老师的微笑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C学生无意打扰了你,你不是给他一个“白眼”,而且对他友善的微笑,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以后多注意点。‎ ‎(5)微笑说出了心里话。当你和朋友吵架后,想与他和好,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对方一个微笑,这样你们的关系就能溶洽。‎ ‎(6)笑,有“苦笑”,“微笑”,“憨笑”,“假笑”,“陪笑”等等……‎ ‎(7)朋友,我们应多点微笑,少点烦脑;应该以微笑善待自己,以微笑宽以待人,让我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微笑着前进。‎ ‎(8)朋友,你难道不想微笑吗?‎ ‎①第(5)段与第(7)段分别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     应改为     。‎ ‎②第(6)段中有一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修改并说明理由。‎ ‎     应改为      ;理由                                         。‎ ‎③ 文中A处语意有误,应改为                            。‎ B处语言表达可再简洁些,可改为                          。‎ C处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           改为                  。‎ ‎④文中应删去的一段文字是    段,因为                     。‎ ‎⑤请结合上下文文意,在第(4)段空白处补上能够概括该文段的中心一句话。‎ ‎                                                                  ‎ ‎4.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作文。‎ 文题一: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想成为大海,却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也许想成为大树,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迷失人生的方向。‎ 请根据以上材料或叙写经历、见闻,或谈谈自己的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二:题目:          ,是一种负担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规范,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5.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6.以“我和别人一样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规范;②不少于600字。‎ ‎7.没有目标的人,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一旦设立目标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生活也就掀开新的一页。请你以“为    设定目标”为题,把要讲述的生动故事,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要抒发的愿望或要阐述的观点写下来。‎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填选的词语如“自己”、“人生”、“生活”、“学习”、“健康”等等,也可自行选词填补)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 试题示例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1)C   (2)B   (3)B2.略。‎ ‎3. B(A项“羚羊号”是第一次航海,格列佛没当船长;“他的部下共谋不轨”等是第四次航海的事;“小人国”是第一次航海的事。  C项“上海”、“主动”错;“娶虎妞”是第三辆车前的事。 ‎ ‎ D项“观音菩萨”、“连忙抢过”错;“今已成佛,自然去矣”)19、(5分)豹子头(1分)  杨志(1分)  林冲投靠梁山,王伦担心会强占梁山,于是刁难林冲交纳“投名状”。(2分)   二人不分胜负,被王伦等人制止(或“杨志前往东京,林冲如愿坐了梁山第四把交椅”)。(1分)(意思对即可)4.略。5.名不虚传   重峦叠嶂   流连忘返 ‎6.C 示例:①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如“交规”。②语气生硬,不够温馨。‎ ‎7.略。8. 例:①茫茫人海觅知音   ②南极是地球最后净土 ‎9-10.略。11. ⑴要点提示:①单字的,双字的,多字的。 ②一般具有性别特征。③有通俗的,文雅的。④有地域特征的。(写出两点即可)‎ ‎⑵要点提示:①直白的。 ②含蓄的。③纪念性的。 ④与风俗有关的。(写出两点即可)‎ ‎⑶示例一:弘毅,选自《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思是刚强、勇毅(宽宏、坚毅),寄寓父母的期望——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 示例二:招娣,巧用谐音,希望能招来一个弟弟,有男有女,家庭生活和谐美满。‎ 二、文言文阅读 ‎1.⑴于是(就)找       ⑵哪(什么)2.B3.⑴怀民也还没睡,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4.(句子)庭下如……盖竹柏影也 (特点)月色空灵皎洁5.B 三、现代文阅读 A ‎1.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父亲带儿子去看“母校” 儿子进了 “母校”,上了大学,成了城里人 ‎2.示例一: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示例二: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3.①敬佩(羡慕)之情。他以为父亲读过书,是个了不起的人。 ②感恩(感激)之情。他明白了是父亲的良苦用心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未答出“感恩、感激”要点的,酌情扣分)‎ ‎4.(符合)①③ 因为父亲是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农民,对虚拟的“母校”只能含糊其辞。  ② 因为父亲是个没文化的农民,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话来。‎ ‎5.示例:①“父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是通过自己虚拟的美好“母校”,激发儿子的上进心。  ②“父亲”是个有眼光的人,他深知有知识有文化能改变人生的道理。  ③从“爱子之情”或“任劳任怨”作答亦可。(未答出“教子有方”要点的,扣2分)‎ B ‎1.(4分)要研究人体特征  要研究各个人种的文化特色  要研究各个地域的生活习惯  (第一空2分,后两空各一分)‎ ‎2.(6分)因为设计时,除了造型要追求艺术性外,更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使其与人体协调,倍感舒适。(3分)  示例一:比如设计椅子时,至少要考虑坐高、坐深、坐宽、坐面曲度、座面倾斜度和靠背等诸多方面。   示例二:比如设计椅子时,数据不仅要精确到毫米,而且还要考虑到压力和身体机能等等。   示例三:比如设计椅子时,要充分考虑坐高,因为坐高是影响坐姿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示例四:比如设计椅子时,要充分发挥考虑坐深,因为坐面过深,会使膝窝处产生麻木的反应,坐深最好浅一些。   示例五:比如设计椅子时,要充分发挥考虑靠背,基部最好有一段空隙,使臀肌不致受到挤压。(3分)‎ ‎3.(3分)促使人们更注重在家具上下功夫(2分),比如影响了人们对家具色调的选择 C ‎1.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2.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需要积极地探测、具体细致的计划、有适当的目标作导向;在求知的过程中,必须屏弃埋头读书、不愿动手,过度依赖老师的坏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知识,才能在研究工作需要拿“主意”时有了“主意”。‎ ‎3.示例一:“两弹”元勋邓稼先28年如一日,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为证实实验效果,经常率领研究人员在实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示例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投身到水稻增产的研究。为试验秧苗,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亲身实践,奋斗九年,终于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创造世界一大奇迹。 ‎ ‎ 示例三: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对成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中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终于提取出0.1克纯净的镭。(应突出“注重实验或实践”要点)(主观表述题答案,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 ‎1-2.略。3.①“溶”改为“融”   “脑”改为“恼”   ②省略号   句号   “等等”之后不再用省略号      ③A.……,给人的感觉总是亲切的   B.去掉“归来”   C.“而且” “而是”   ④第(6)   此段内容与文章的中心——“微笑的作用”无关    ⑤微笑能增进理解 4-7.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