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根据2007年12月召开“陕西省2008年中考研讨会”和陕西省2008年《中考说明》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下面,我主要讲二个方面内容:一是中考语文考试方式和试卷类型,二是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一、考试方式和试卷内型
(一)考试方式和时间
1、方式:笔试、闭卷。
2、时间:150分钟。日期:6月21日
(二)试卷的结构和分值:
1、试卷的结构:一卷制。由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现代文和文言文)、写作四大部分组成。“积累和运用”部分主要涵盖识字和写字、口语交际两方面的全部内容。“综合性学习”部分主要考查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内容。“阅读”部分主要以篇章精读的形式考查阅读能力,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写作”部分主要考查篇章写作。在保持试卷结构和题型稳定的基础上,注意适当创新。
试卷满分120分;试卷长度16K10页(含作文稿纸)
2、各类试题占分比例:
⑴积累和运用约占13%,约18分。
⑵综合性学习约占7% , 约8分。
⑶阅读约占40%,约44分(其中现代文阅读约占67%,文言文约占33%)
⑷写作约占40%,50分。
3、难易程度控制:
⑴难度系数控制在0.65左右(06年的难度系数为0.66,07年的难度系数为0.65),试题难度同07年相比,难度没有变。(难度系数=平均得分/满分值,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值越大,试题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值越小,试题难度越大。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和选拔性考试。)
⑵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和难题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3:3:3:1,
29
有一定的区分度,不会出偏题怪题。(区分度指试题区分学生学习水平的程度。区分度=高分组的答对率27%-低分组的答对率27%,差数越大,区分度越大,反之,差数越小,区分度越小。)
4、试题类型及特点:
⑴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默写题、读图题、简答题、写作题等。
⑵试题特点:注重基础性、情景性和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占一定比例。
二、07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初中语文中考内容分四个大块,即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
(一)积累和运用
基本题型:识字写字,词语运用,病句修改,仿写拟写,诗文记诵,名著阅读,诗歌欣赏,新闻消息等。
1、识字写字。
命题趋势: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考查,或将字音字形糅在一起考查。既要能拼,还要会写,读准才能拼准,熟识才会写对。(08年中考不会考抄写。)题型为选择题。
题型示例:
例一: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红色圣地游如花儿般绚(xuàn)烂火热。
B.中国奥委会向全球招聘(pìn)志愿者。
C.伊朗称美国的制裁是恐吓(xià)策略。
D.中国的和平崛(jué)起谁也无法阻挡。
例二: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阴晦(huì)觅食(mì)阔绰(cuò) 发窘(jiǒng)
B.寒噤(jìn) 胆怯(qiè)诧异(chà)抽噎(yē)
C.愕然(è)掺杂(cān)栈桥(zhàn)发颤(zhàn)
D.嗤笑(chī) 给予(géi)拮据(jéi)呵斥(chì)
2、词语运用。
29
命题趋势:放在具体语境中去考查词语的字型和意义,词语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和使用词语是基本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判断:使用对象是否正确,审视感情色彩,谦敬是否得当,是否适合语境,是否符合语法要求等,切不可望文生义,题型为选择题。
例一、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这是一片金色的沙滩,气候宜人,秀色可餐。
B.没想到他这样做竟是为了谋取暴利,中饱私囊。
C.他心中充塞着岁月蹉跎、光阴不再的遗憾。
D.这首小诗,抚今追昔,感慨寓于其中。
例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在刚刚结束的第49届世乒赛中,中国军团不负众望,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B.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由于气候变暖,夏季气温特别高,各大商场的空调销售络绎不绝。
D.他的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病名修改。
命题趋势:考查的方向是对病句的判定(判断)和修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修改题,准确解答的关键是弄清楚病句的原因。病句的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份残缺,,自相矛盾,否定不当,指代不明,表义不明,重复罗嗦等。
例一: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A. 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B.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C.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D.坚决打击制作、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切实维持知识产权。
例二: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A.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B.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解析:这种题型也是最为传统的语病修改题,给出的句子肯定是病句,无须做判断,
29
只要找出句中的毛病加以改正即可。所以解题的步骤就是先要准确“诊断”句子的毛病,然后揣摩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加以修改。当然,修改时一定要尽量符合句子的原意。
答案:(1)去掉“十分”(2)句末加“的倡议”或将“发出”改为“主张”“建议”“提倡”。
4、仿写拟写。
命题趋势:
仿写题一般要考查句式、修辞、语意的逻辑关系、表达方式、字数等;学生一定要弄清题干的要求。 题型多为填空题。
题型示例:
例一:仿照下面一段话前后的句子,再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修辞相同,语意连贯。
诚信好像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 诚信好像那沙漠中的甘泉,失去它你将难消干渴;诚信好像那夏日的微风,失去它你将难挡酷暑。
例二: 请仿照下面的语句再写一个句子,与前面的语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山野里第一朵迎春花开了,我留下了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
飘来了,我留下了收获和思考的脚印; 丛林里的第一声鸟鸣传来了,我留下了聆听和向往的脚印。
5、优秀诗文记诵。
命题趋势: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情况,要上升到理解和运用。范围以《课标》“7-9年级能背诵诗词文80篇(段)”为准来命题。要求学生识记准确,理解正确;书写正确、工整、清晰;根据要求灵活选择运用古诗文名句。注意古文的默写。08年不会再有对整首诗的默写,现代诗的考查可能性不大。题型为填空题。
题型示例:
例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上句或下句名句默写)
例二:曹操在《龟虽寿》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曹诗意旨相同的两句诗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比较理解默写)
29
例三: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大道之行也》)(古文的默写)
例四:《出师表》中写西汉兴盛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理解“文”的默写)
例五:施明德组织领导的“天下围攻”活动,当天就有150万台湾人参加“倒扁”活动,这正如孟子所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运用实践默写)
例六:临近初中毕业,请你用一句古诗名句表达与同学的惜别之情: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归类开放默写)
6、名著阅读。
命题趋势:考查阅读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熟悉作品的主要情节;熟记并品评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08将科学地考查出学生的阅读情况,读了的,科学的读了的学生沾光,不读的,不会读的吃亏。考题范围不会超出《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所列篇目。
题型示例:
例一: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读了《名人传》,你对生活中的磨难有了哪些新
认识。请结合书中一位传主的人生经历简要谈谈。(100字左右)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世界不曾给予他欢乐,可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就欢乐,正如他那句誓言“由痛苦换来欢乐”。读了《贝多芬传》后,我认为:人生是由艰辛、困苦、磨难与挫折串接起来的,每次战胜它们会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
例二:①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看时,只见②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此段文字选自《水浒传》,人物①是 鲁达(鲁提辖、鲁智深),人物②是郑屠。
7、诗词欣赏。
命题趋势:是“欣赏”不是“鉴赏”,初中学生只能放在“理解”的层面上去考查: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什么感情,什么风格,字词妙处,比较异同。只要学生
29
把教材中的古诗词能理解,加上有一点文言文功底,就完全可以应付了。08年将会在这个考点上有所考虑,和高中教学要接轨,可能放在古文阅读后考查。
题型示例:
例一: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结合下面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田 园 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该诗描绘了一幅桃红、柳绿、花落、莺啼、烟雾迷蒙、色彩斑谰的春景图,正可谓是“诗中有画”。
例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⑴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
⑵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四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梁园更加萧条。
⑶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二)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可能在开场白设计(解说词)、标语拟写、制定活动计划、材料探究(提炼信息)、依图表述、做卡片、情境交际等方面设题。口语交际的考点还是在简明、连贯、得体上。请各位老师在这方面多设计题型让学生练习。
解说词:
命题趋势:可能在开幕仪式、运动场面、集会场景等方面设题。解说词主要是通过
29
对事件(事物)准确描绘、词语渲染来感染听众,要求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围绕中心,简明扼要,文学性很强。
示例:(2007年江苏南通)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南通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长寿之道、和谐之光及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标语拟写:
命题趋势:08可能在奥运精神,奥运与和平,奥运理念等方面设题(中考与奥运无关)。标语拟写应注意:一是字数:句式简短,字数较少;二是词语: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不能有岐义;三是句式:接受对象是明确的,多是无主句,为动宾结构;四是标点: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五是修辞:可用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六是内容要切合要求。
示例:(2007年福建龙岩)2008年北京奥组委决定圣火传递途经龙岩。为了迎接这举世瞩目的盛况,更为了体现和平、友谊和全民参与的主旨,请你自拟一条“迎接奥运圣火”的宣传标语。(标语中要有“奥运”或“圣火”或“奥运圣火”字样,16字以内。)
①手拉手,心连心,迎奥运。 ②点燃圣火,放飞梦想。 ③让奥运圣火燃遍闽西红土地。
材料探究题:
命题趋势:强调综合,重视关联。08中考材料式探究题将会把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整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探究能力。解题时,第一步审清题意;第二步认真阅读材料,从现象入手,分析解剖材料,弄清楚每个材料表达的内容和揭示的个性特征;第三步,找出不同材料的共同点。第四步,组织提炼语言。
题型示例:历史上
29
对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例材料,结合《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学习,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材料一: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材料二: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的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材料三: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地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而电视剧美化了他,把他视作“壮士”“英雄”。
依图表述题:
命题趋势:读图题主要考查学生将图画、图表、声音、颜色等转化为文字表达的能力,08年可能在“漫画”上设题,而不再是“图表”。回答此类题,一是要会审视图,注意画面的整体性;二是会说明画面内容;三是读懂“图”,并准确表述它的寓意。依图表述题,要运用观察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要能从所画的物体、图表、背景、题目及相互关联中读懂图画的整体思想。
例一:观察下边的图画,说说你的感受。
花盆里的一株花草,不应因爱而过分呵护,大量浇水,要不然花草会被溺涝而死。家长对待孩子也不能过分溺爱,不然会害了孩子的。我为花草般的孩子担心。
29
例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渐渐临近。右边是某运动项目的会标,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这是赛艇项目的会标,设计者巧妙地将两个划艇人正在进行比赛的姿态设计成一个“比”字,形象生动。
综合题示例:
请你参加以“重温经典,各领风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⑴学校门口将张贴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宣传海报,请拟一条对偶形式的宣传语。
诵读中国传统诗歌,领略华夏人文魅力。 ( 吟经典诗词,感人文情怀。)
⑵)朗诵会场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画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话作简单介绍。
要求:①应紧扣人物思想特点、艺术贡献等;②不能只引用他人现成的评价性语言。
陆游 屈原 李白 杜甫
岑参 李贺 韩愈 温庭筠
人物:陆游
介绍:诗文悲壮传百世,书生意气冲云霄,“投笔从戎”真豪杰,留取美名扬天下。
⑶你们小组将吟诵以李清照和苏轼为代表的“风流人物”组诗,请你设计一段主持词。
要求:①必须用上“豪放”、“婉约”、“风流”三个关键词;②100字以内。
李清照轻摇红酥之手,发出“绿肥红瘦”的感慨,细腻缠绵,婉约动人;苏轼引吭高歌,唱响“大江东去”,豪放不羁,气吞山河。不同的艺术追求,共同地张扬着生命的色彩,尽显出人生的风流。下面请听——
⑷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吟诵的是一组有关传统佳节的诗词,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判断诗句所指的是哪个节日,并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相关民俗。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9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王侯家。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选择第B首诗词(只写字母序号)
节日:清明
民俗:清明节的风俗是踏青和扫墓。
口语交际:
命题趋势: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考查,考点还是在简明、连贯、得体上。
示例:你很想参加校园文学社,可是妈妈认为这会影响学习。为此,你十分苦恼。你既不想让妈妈伤心,又想让她明白你的想法。你应该怎样对她说?
妈妈,我参加校园文学社不会影响学习的,它对我的写作还会有很大帮助呢!你就放心吧!
(三)阅读
现代文阅读
命题趋势:
1、阅读材料来自课外。因为,一方面它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也是实行“一纲多本”后保证公平竞争所必需的。
2、在命题材料的选取上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意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近,写青少年历程的占较大比例。
29
3、文体上以记叙文(叙事散文)、议论文(一事一议小品文)为主。不能放弃说明文(科技类)。
4、题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且个别题具有开放性。(因为客观性试题忽略了对过程的考查,忽略了对语言表述的考查。)
5、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6、重视考查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7、准确评价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8、结合自身体验和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08新考点,注意《中考说明》中的题例)。
9、分值权重较大。一道问答题赋可达2-4分,甚至达到5分。
总之20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会以近几年中考命题思路和命题题型为主,但肯定会有所创新。
记叙文阅读必备知识
1.文章体裁?(它起定体作用,并为根据文体答题给定了方向)此文是一篇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29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到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29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9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隐藏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29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依题探点:
《最高贵的捐赠》(方冠晴)(陕西07实验区中考语文副题)(内容略)设五道题。
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题目《最高贵的捐赠》有什么含义?
(知识点4:把握题旨或文章中心。)
2、下面两个语句在描写人物上分别采用了哪些方法?它们对刻画人物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20: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3、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我”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知识点7: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4、文章⑿段画线语句中母亲为何“幸福”,又因何“骄傲”?
(知识点15:句子的含义。)
5、作者运怎样的写法,使文章达到如此感人的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12:写作手法。)
复习建议:
1、加强针对性,全面对点进行梳理。
2、不管是哪一种文体,复习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从课内到课外。所谓“课内”,就是对课内的训练内容、训练重点等进行梳理提炼,做到心中有数;所谓“课外”,就是对训练的内容用课外材料进行表现,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
二是从单项到综合。所谓单项,就是对重点内容一个一个在进行训练;所谓综合,就是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整篇文章的阅读训练。
3、教给学生如何回答阅读题。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八步:
①整体感知:先读,整体上读懂文章的意思。
②梳理文脉:理清结构层次,各层各段的意思弄清楚。
29
③代入问题:把要回答的问题代入文章。
④筛选信息:筛选课内外与问题相关联的信息。
⑤确定范围:回答内容不超出问题要求的范围。
⑥前后推敲:整体上考虑,不断章取义,要全面,不偏激。
⑦磨炼语言:提炼概括中心词,删去冗杂信息。
⑧得出答案:组织好语言把答案工工整整地写在试卷上。
4、请各位教师给学生把下列概念讲清楚: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描写方法: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也是刻划人物的方法。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图表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
表现手法:比喻、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抒情、衬托、反衬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到八种。
三、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
1、选文。中考文言文考查多以文段形式出现,今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所选文段选自课外。选择有关联的文言语段进行比较阅读的可能性很大。选课外文言文语段,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考查的内容:
①常用文言实词、虚词,以实词为主,对词性不作要求,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上。
②断句加标点(划分诗文的朗读节奏)。
③翻译文言句子。
④常见的文言句式。
⑤归纳内容要点,筛选重要信息。
29
⑥重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要求联系现实生活谈感受、谈启示或评价。
依题探点:
例一:清·沈起凤《谐铎》(2006陕西省中考实验区题)(题略)设五道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⑴适堕一钱于地 适: 正好。
⑵俟其去而俯拾焉 俟:等待,等候,到……时候
⑶急欲面陈 陈:陈述
(考点①:常用文言实词、虚词,以实词为主,对词性不作要求)
2、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一句中的“践”字,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几个义项,本句应选择的义项是 ③ (只填序号)。
①履行,实行,实践。②登。③踩,践踏。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
(考点①:常用文言实词、虚词,以实词为主,对词性不作要求;工具书的使用。)
3、认真阅读全文,用“/”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考点②:断句加标点)
4、翻译下列句子。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那个人才明白此前(或当年,或早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潜庵汤公,于是(十分)羞愧辞官而去。
(考点③:翻译文言句子。)
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
善于以小事观察人,憎恶贪官,清正、刚直。
(考点④:重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要求联系现实生活谈感受、谈启示或评价。
例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
29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乙]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随随便便)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紧)。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人有从学者 跟从
②或问“三余”之意 有人
③然后可以有得尔 这样
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曾经
(考点①:常用文言实词、虚词,以实词为主,对词性不作要求)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每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间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阴雨天是农活时的空闲时间。
②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事之心
紧接着是用深入的思考,使读书的含义都好像是发自于我自己的内心。
(考点③:翻译文言句子。)
3、【甲】【乙】两文一个说读书需利用“三余”,另一个说读书需“三到”它们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甲】文是谈读书时间,【乙】文是谈读书态度及方法。
(考点⑤:归纳内容要点,筛选重要信息。)
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获得的启示。
要充分利用时间读书,读书要有好的态度和方法。
(考点⑥:重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要求联系现实生活谈感受、谈启示
29
或评价。)
复习建议:
1、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全面复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六册教材的古诗文作全面的复习梳理。重点复习,一般地说,四、五、六册的古文是复习重点。
2、课内复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鉴于中考趋势的要求,我们在复习课内文言文时,也应学一些与课文内容、特色相似或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
3、多揣摩《中考说明》中的各种题型,可选择近几年其它省市的中考题加以练习以便多多掌握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与内容。
4、让学生答题时,多筛选课内信息。
5、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阅读。
四、作文
命题趋势:
2008中考作文命题,就题型设计与创新而言,将会受到如下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2007年高考命题、要求导向;二是2007中考命题的正面启迪;三是人们对2007中考作文题弱点的认真反思。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08中考作文命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1、作文命题将继续为考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内容将更加贴近中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生活,重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2、2008年中考作文仍以二选一的形式出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可能为命题人的首选;考“一大一小”作文的可能性不大。
3、淡化文体要求。不设置审题障碍依然是命题人所遵循的原则,给考生充分选择余地,展示才华的机会。
4、作文分数的权重不变。(近6年皆为50分)
5、倡导写作创新。从文章立意到题材选择,从写作思路到布局谋篇,从语言表达到技巧运用,都提倡同学们大胆创新,写出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作文,鼓励学生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的作文将会给高分。
6、让学生对自己写的文章进行自评自改(句或段),08年不会考。
29
7、文面要求更高:每三个错别字扣一分,不重复扣,上不封顶。
话题作文的写法:
一是话题只是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 “话题”并不是题目。话题作文在选材、立意方面却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写作的主动权。根据话题拟的题目宜小不宜大,小的题目容易选材,容易集中细腻地去写,容易写出以小见大的文章。大的题目容易把文章写得很空泛。
二是只提供写作范围。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即可。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命题人对话题所作的直观、形象的解说,是帮助学生认识话题、拓展视野、激发思维所作的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在话题作文中,不仅用不着对材料进行评析、概括,甚至可以不提。
三是话题作文谈化文体。明确告诉学生:文体不限,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等。
材料作文的写法:
第一,要读懂材料。抓住材料的中心,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
第二,要先好角度。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择自己最易写的角度,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第三,精心布局,有新思路,新结构。一般按照“引-议-联-结”的模式来写作文,即开头引述材料,并对材料加以分析概括,从而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围绕中心展开说理,然后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材料。
第四,一定要根据所用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
复习建议
1、加强写作练习。由于初三学生时间紧,作文的写作训练要加强计划性和针对性,。材料型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多作训练。
2、重视限时作文训练。学会快速审题、立意、编写提纲,最后快速成文。作文立意保守,材料求新,适时分段,不能写成老三段。
29
3、加强语言、书写、格式方面的要求。对语言最起码的要求是文从字顺。进一步要求是准确、简练、生动。不同文体语言的要求是不同的。记叙文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议论文语言概括精练。在书写方面,不写错别字,书写工整规范。这些虽然都是老生常谈,但切切不可掉以轻心。
关于中考作文批改的说明:
⑴根据初中学生实际水平,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
⑵满分作文的比例应占全部作文的3%左右,各等次作文,按基准分上下浮动。
⑶没有拟写完整题目的,在获得相应等次分上扣2分。
⑷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在获得相应等次分上扣2分。
⑸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每3个扣1分,不重复扣分,上不封顶。
⑹不足600字的文章,每少50字扣1分;不足20行的诗歌,每少一行扣1分。对于特别优秀的诗文可不考虑字数和行数。
⑺诗歌应由3人协商评分,阅卷组长审查。对诗歌评分,须考虑是否符合诗歌的特点,主要从意境是否深远语言是否优美、节奏是否明快、是否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诸方面考虑,并参照《分类评分标准表》进行评分。对于诗歌特点不明显,有投机取巧之嫌的诗作,可以评为四类。
⑻以下五项有一项突出即可评为一类卷:A感情真挚 B立意新颖 C构思巧妙 D语言富有个性 E表达富有个性。
最后强调:
1、 安排好复习的重心:重心应放在“阅读”、“写作”上;安排好复习时间:
绝大部分时间分配在“阅读”和“写作”上。
2、 变“讲堂”为“学堂”,讲一点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感悟体验、实践
练习。
3、 传授答卷知识,教育学生认真仔细审题的习惯。学生对许多试题都有“似曾相识
之感”,他们只是不知从何处下手或读题慌张,忽略了一些关键因素,致使答错。常见的答题技巧有:
把字眼法:抓题干中的关键字词。
29
筛选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筛选,找出对答案有用的东西。
联想法:由回答的问题展开联想,逐步推敲到学过的知识。
比照法:与学过的课文相对照,看它们的异同,以便寻找答题的思路等。
1、 重教材,轻资料。训练的材料在资料中找,答案在教材中找。
2、 教师下海,学生上岸。以教师之昭昭使学生顿悟。参考答案,并非标准答案,一
定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附:议论文阅读必备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
29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29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29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8、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依题探点:
《过有理想的生活》(07年中考试题)(内容略)设四道题。
1、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知识点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提炼或概括文章的论点;知识点1:论证方法及作用。)
2、第⑤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知识点7:文段的结构及作用。)
3、谈谈自己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知识点8: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4、请为文章某段某处补写一个与上下文连贯的事实论据。
(知识点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说明文阅读必备知识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
29
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29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词语的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9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
1、文言实词的积累。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是书下注释,因此,应引导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还要整理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其中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1)一词多义。这是文言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且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
(2)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不仅是理解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命题者的关注点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不是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但它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需将课本中一些重点的活用词加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4)通假字。初中三年的文言文中通假字总共几十个,应当熟记,并且让学生掌握通假字读音规律:如甲字通乙字,则读乙音。
2、文言虚词的积累。对文言虚词的考察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察。
3、文言句式的积累。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要着重复习。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翻译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填上判断词“是”。
(2)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受动者,现代汉语多用“被”表被动,而古汉语多用“为……所……”、 “于”、“被”等来表示,
(3)倒装句。倒装句有的是为了修辞的需要,颠倒了语序。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4)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较多,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9
对语文言句式的考察,文言文翻译是考查的重头戏。不少学生不懂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翻译时常出错误。建议大家用文言翻译“九字诀”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实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5、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材料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古文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思考文中的思想或所蕴涵的道理。复习的时候,在文意疏通的基础上,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理解思想内容、段落大意,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见解。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