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记忆
中国现当代
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家族小说
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
故事
,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
,
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
”
般的格局。其
形式
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
叙事模式
,有叙写家族由“
有序
-
无序
-
衰败
”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
”
史的非主流模式。
家族小说的
情节母题
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
”
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
红楼梦
》《
金粉世家
》
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
《
激流三部曲
》
,张恨水的
《
金粉世家
》
,老舍的
《
四世同堂
》
,林语堂的
《
京华烟云
》
,路翎的
《
财主底儿女们
》
,张炜的
《
古船
》《
柏慧
》
,陈忠实的
《
白鹿原
》
,阿来的
《
尘埃落定
》
,莫言的
《
红高粱
》
。
巴 金
最后一段话是对敬爱的读者讲的,对他们我只要说:“我爱你们。”是的,我永远忘不了他们。
不需要千言万语,让我们紧紧握一次手无言地告别吧。
——
巴金“最后的话”
巴金简介
巴金(
1904
年
11
月
25
日出生-
2005
年
10
月
17
日去世),
原名李尧棠,字芾
fei
甘
,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是
20
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
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
萧珊
。
1920
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
《
灭亡
》
,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
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
1929
年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
(《
家
》
、
《
春
》
、
《
秋
》
)
中的,以及
《
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砂丁
》《
萌芽
》《
新生
》
“爱情的三部曲”(
《
雾
》《
雨
》《
电
》
)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
《
复仇
》《
将军
》《
神
·
鬼
·
人
》
等短篇小说集和
《
海行集记
》《
忆
》
。
《
短简
》
等散文集。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
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
1960
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
年起,在香港
《
大公报
》
连载散文
《
随想录
》
。
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
《家》的思想内容
《
家
》
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
…
…
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家》的人物形象
觉新
觉新就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也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个人幸福。他既同情弟弟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不满长辈们荒唐行径,但又固守“责任”帮长辈们劝阻弟弟们反抗,以维护高家的“秩序”。他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只能换到一时的苟安,但最终使自己和亲人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新
觉新的性格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渐趋向崩溃时期某些旧家庭出生的青年身上的两面性
——
他们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感情上还未能摆脱旧家庭、旧道德的羁绊,行为上软弱妥协。觉新的性格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性格劣根性中“忍让、委屈求全”等本质。
觉民
觉民虽然在外和弟弟
觉慧
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在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
觉慧
觉慧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环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
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
——
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
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高老太爷
《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的小说是难以抑制的生活激情的外泄,是他表达对社会见解的一个渠道,因而作品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行文时经常出现作者不加克制的主观表述。
率真、
饱满激情的宣泄
,使作品在展示情节的同时,流泻着
强烈激荡的情绪
。
这在觉慧这个人物形象上有集中的体现。
饱含激情的语言风格
节选部分前后的 主要情节
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
《
新青年
》
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染。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
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与外
节选部分前后的 主要情节
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他约束觉慧,不许他再出去。
被囚禁在家的觉慧万分苦闷,只有婢女鸣凤的淳朴与真情给他以安慰。但鸣凤在听到他的表白之后却在有意地躲着他,因为她心中充满恐惧,害怕被太太知道。觉慧靠读报与写日记打发着这一段寂寞的生活。
过年了,学潮渐渐地平息了。觉慧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常态。
1
、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
外貌、神态与动作、 语言等
问题探讨
①外貌:
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
——
年老而又虚弱
问题探讨
②神态与动作:
常常带着
凛然不可侵犯
的神气。
——
绝对遵从
祖父
……
身体
软弱无力
地躺在那里,从微微张开的嘴里断续地
流出口水
来,把颔下的衣服打湿了一团。
——
年迈衰老
祖父忽然睁开了眼睛,看了他一下,露出
惊讶
的眼光,好像不认识他似的,挥着手叫他出去。
问题探讨
3
、提问: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问题探讨
年迈衰老、面目可憎、严厉专横的老人
——
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
问题探讨
觉慧又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迷惘中带着叛逆个性的青年
——
反抗封建专制的进步青年
问题探讨
7
、节选中作者对觉新这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那么觉新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
问题探讨
觉新
唯唯
应着,做出
很恭顺
的样子,一面
偷偷
的看着觉慧,给他做眼色,叫他不要再开口。
觉新依旧唯唯地应着,一面向觉慧做了一个手势。
懦弱、忍让、委屈求全的青年
问题探讨
8
、高老太爷与觉慧祖孙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呢?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而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高老大爷和觉慧祖孙两代人的矛盾是
无法调和
与
消除
的,因为
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
《
家
》
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
1、
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
。 2、
《
家
》
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