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齐齐哈尔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语文学习情况。以本市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为基准。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原则
1.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成的阶段性水平。
2.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评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3.研究先进的教学研究理论、教育评价理论,使语文教学改变将语文肢解为零碎知识点的题海训练态势,努力体现全面化、科学化、发展性的学生评价的基本理念。
4.体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人文关怀,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坚持变考场为工厂、变考试为展示、变焦心为交心的命题思想;坚持我省初中语文考试“创新、盘活、求精”的考试思想。
6.以适当的方式体现我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文物古迹等文化特色,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考查内容与说明
(一)考查内容
1.知识积累及运用
能借助现代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能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有一定的语文积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背诵优秀古代诗文80篇(段)以上,能运用积累的语文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说明:考查语文知识积累,重点考查运用能力。鼓励创新思维,不设概念术语考试题型。
2.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实践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和互动。能耐心倾听,准确使用普通话,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并有一定的应对和交际能力。
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发现、探究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在语文综合研究活动中表现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根据占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表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
说明:考查学生在具体口语交际情境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重点考查语言互动、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考查基于语文学科基础上的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学习及探究能力,重点考查独立研究能力。不考查与语文学科知识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在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过程中,重点考查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突出语文特色。
3.阅读理解及分析
阅读古代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现代语体文,能运用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语言材料,并有一定的速度。能把握文章的基本意思,概括要点,理解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能阅读指定的名著。
说明:考查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分析的能力。鼓励个性化阅读与现实生活结合。不设死记硬背类试题。
4.写作构思及表达
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的综合构思,并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写作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根据表达需要,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说明:考查写作的综合构思能力,考查文字表达和作文修改能力,重点考查运用社会综合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不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文题,不设审题障碍。
(二)说明
1.试题更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在去年试题的基础上,题量不再增加。个别试题源于课本,但赋予一定的新意或灵活性,使试题源于课本又有异于课本,活于课本,不超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不出偏、难、怪题,使学生复习时真正做到减轻负担,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
2.试题更强调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阅读、分析、表达能力的测试,以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3.试题更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4.试卷结构简约合理,试题数量适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给学生提供发展创新的条件。
三、试题难度、试卷长度与分值比例
(一)试题难度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方式,试卷试题的难易度为:易(难度系数为0.85左右),中(难度系数为0.60左右),难(难度系数为0.40左右)。试题易、中、难内容约占试卷总分的比例分别为70%、20%、10%左右,在后两个百分比中体现区分度。整卷试题难度系数拟在0.65—0.70之间。
(二)试卷长度
试卷试题的长度布局为16开共8页,全卷共四道大题,含小题28至30道之间。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知识积累及运用板块:题量应在6至8小题之间。题干文字量为600字左右;答案文字量为300字左右。
2.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探究板块:题量应在4至6小题之间。板块题干文字量为300字左右,答案为200字左右。
以上两个板块的文字和图表占两个版面左右。
3.阅读理解及分析板块:题量应在18至20小题之间。板块题干文字量为3500字以内;答案为600字左右。文字和图表不超过4个版面。
4.写作构思及表达板块:板块题干文字量为400字左右;作文文字量为600字左右。文字和图表题干材料不超过半个版面。
(三)分值比例
整卷试题满分值为120分。结构板块与分值比例:
1.知识积累及运用 约占21﹪左右
2.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实践 约占8﹪左右
3.阅读理解及分析 约占29﹪左右
4.写作构思及表达 约占42﹪左右
四、试卷题型与赋分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图表题、写作题等。兼有主观题与客观题。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1.拼音、汉字、标点符号
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地方方言读音,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字义、词义的能力。对写字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书写得规范、正确、端正、整洁。适当考查借助工具书识字的能力,正确的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的能力。
试题将音、字、词和标点符号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对教材中的音、字、词、标点符号进行迁移考查,通过课外的语言材料重点考查课内的学习内容。
2.词语
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掌握以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运用词语进行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
3.语言
考查内容包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运用语言;根据要求,采取语法修辞等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在书面上运用语言的能力。
4.文学常识
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七至九年级学段必读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内容的了解。考查范围包括《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规定的必读的主要篇目的相关知识。
5.古代诗词
考查对古代诗词的记诵、理解,以及简单分析和运用的情况。考查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填写上下句,全面考查学生的积累水平;二是按要求进行理解性默写,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联系;三是划分诗文的诵读节奏或标示重音,分析上下句的对仗情况;四是开放性表达,考查学生平时文化积累与现实生活结合的能力。注意避免错别字,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诵读、理解和运用。
6.图表题
主要考查学生观察、联想、分析比较及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7.其它(如写对联、拟广告词、拟标语)
考查学生的概括,提炼,归纳,总结的能力。
8.题型以客观题为主。
9.本板块约25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实践
考查学生在读、写能力之外并列的听、说能力,以及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在具体交际情境中心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重点考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使用礼貌用语和文明、和谐地利用口语语言交际的实际交际能力。现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在书面上运用口语交际语言的语气。
考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在活动中能否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或假设。考查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表现;能否关心社会现实,并通过活动形成自己的成果。考查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可以利用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工具书进行分析;是否能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是否能够进行独立分析研究或者主动合作研究分析;是否可以提出个性化的观点。重点考查语文学科与其它社会知识边缘化的泛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及知识大爆炸的信息社会的综合探究能力。考查方式是基于一点评价综合性学习及探究能力的阶段性结果。
1.内容包括听说及应对的交际语言,各学科综合知识,兼有客观题、主观题。
2.本板块约10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理清文章思路,体味和把握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而特殊的句子。对实词的理解及对文句的翻译,重点考查对一些关键句作准确翻译。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对文段的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考查掌握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并能够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系。重点考查背诵、熟读优秀古代诗文。
2.语体文阅读
语体文阅读的考查应该忽略文体知识,淡化文体意识,从文章整体上理解分析、感悟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体验文章的意境。为了分析方便,仍然进行文体划分,以便加强对考查内容的理解。
3. 内容包括文言文阅读及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知识、语体文阅读及中外文化相关知识,也可能包括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关知识,兼有客观题、主观题。
4. 本板块约35分。
(四)写作构思及表达
1.构思
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观察生活并在写作中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和选择表达方法的良好习惯。
2.写作
考查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注重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考查学生关心社会现实的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点考查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综合构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内容包括综合构思、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主观题为主。
4.题型含二选一形式。
5.本板块约50分。
五、试卷题型与例举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
1.书写(1分)
说明:考查学生能否书写得规范、正确、端正、整洁。
实例例举: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格内(1分)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2.字音、字形、词语运用。(6分)
说明:考查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准确理解字义,词义的能力。
实例例举:
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细雨后的天穹腾空而起。中国人进发星空的维幕正式拉开。11月5日
,它成功飞入月球怀抱,与蔚蓝色的地球完整而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个整体,在指控大厅的屏幕上构成了一幅“星月交会”的状观景象。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载( ) 穹( )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改为 改为
(3)文段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可用成语 代替。(2分)。
3.句子运用(2分)
说明: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句子的能力。
实例例举: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没有阳光的普照就没有大地的温暖,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五谷的丰登。
, 。
4.图表(2分)
说明: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5.其它(写对联、拟广告词、拟标语等……)(2分)
说明:考查学生的概括,提炼,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例例举:
第12届国内旅游交易会在我市隆重召开,桂林市围绕“山水桂林,魅力城市”主题,把桂林游泳新形象推介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宾朋,请你为你喜欢的一个景区设计一条标语。(2分)
6.文学常识(3分)
说明:学生对初中七至九年级学段必读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相关知识内容的了解,考查范围包括《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规定的必读的主要篇目的相关知识。
实例例举:
走近名著。
某校园文学社在自己的网页上,开展了“走近名著”活动。注册时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为用户名,你最想以名著《 》中的人物 作为自己的作户名。你为该人物设计的形象宣传语是 。
示例:《水浒传》 武松 嫉恶如仇,荡尽天下不平事。
(提示:人物写名字或绰号均可;形象宣传语不受示例形式限制,20字以内)。
7.古代诗词默写(9分)
说明:考查对古代诗词的记诵,理解,以及简单分析和运用的情况,考查形式有上下句默写,理解性默写及开放性表达。
实例例举:
古诗文默写(9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无私奉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的 , 就是最真实写照。
(5)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 , ”,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6)宋代理学家周郭颐《爱莲说》中的“ , ”两句,表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及探究(10分)
1.口语交际
说明:要求学生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和互动。能耐心倾听,准确使用普通话,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并有一定的应对和交际能力。内容包括听说及应对的交际语言。(3分)
实例例举:
请根据下面的情境为林静设计一段对话。(3分)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林静同学被评为学校“环境小天使”。电视台记者来采访她,问:“林静同学,祝贺你获得学校‘环境小天使’这一个美誉。此时,你有什么感想?以后打算怎么做?”
林静说:
2、综合学习及探究
说明:能在活动中表现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根据占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表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7分)
实例例举: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吧!请根据你的学习收获完成下题。(7分)
①用一句话概括家乡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2分)
示例:中秋吃月饼,象征希望家人团圆。
②写出家乡一处风景或一种特产的名称,并为其拟一句广告词。(2分)
③如果让你策划宣传自己的家乡,请你根据家乡的特点确定一个宣传主题,拟一个宣传册提纲。(3分)
主题:
提纲:
三、阅读理解与分析(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说明: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理清文章思路,体味和把握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而特殊的句子。对实词的理解及对文句的翻译,重点考查对一些关键句作准确翻译。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对文段的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考查掌握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并能够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系。重点考查背诵、熟读优秀古代诗文。
实例例举: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欲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则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人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 ____________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______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 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①非独贤者有时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3分)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论证和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说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明文阅读(8分)
说明:重点考查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点,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品味语言,并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积累相联系。
实例例举:
阅读《看雾知天》,回答问题。
雾是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有人说:“雾是地面上的云,云是天上的雾。”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云和雾都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受冷后凝结形成的,只不过它们出现的位置不同-- 云在天空出现,雾笼罩在地面而已。
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看雾知天的经验,流传着许多有关的歌谚。 有说到春雾的:“阴雨绵绵无晴天”;春夏之交时亦有“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之说;夏雾则有“夏雾雨”的说法。
“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说的是冬雾;秋雾和冬雾的说法相同:“满地大雾盖,当天日头来。”
这些歌谚说的是:春夏两季雾,往往是阴雨天气的预兆;而秋雾冬雾恰恰相反,预示天气将晴好。
因此,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季节的不同,看雾知天。如果是秋冬季,常常呈现辐射雾;如果是春夏季,往往呈现平流雾。前者预示天气晴好;后者预示天气阴雨。但是对于丰富的看雾知天的知识,我们决不能生搬硬套,因为同季也未必同雾。
学会准确地看雾知天,还必须多方面分析观察,综合判断。那么,要分析观察哪几个方面呢?
要准确地知天,必须看清雾前是什么天气。俗话说:“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这是因为天气久晴,空气中所含水份较少, 尽管夜间降温,一般仍不会产生大雾,如果突然出现了大雾,很可能是因为暖湿空气侵入,形成了平流雾,预示天气将转阴雨。相反,雨后,空气中水份很充沛,但由于云层覆盖(就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那样),地热不易散发,晚上地面降温不显著,也不易形成雾。若第二天清晨出现大雾,这是典型的辐射雾,那是因为夜间空中云层裂开,致使地面降温强烈,造成大雾,天气将晴。
要准确地知天,必须看雾出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晨雾预示天晴;白天、晚上有雾,未来将有绵绵阴雨。因为前者是辐射雾,后者多是平流雾。民谚说得好:“早雾晴,晚雾阴,晚雾不收,细雨淋淋。”
要准确地知天,还必须看雾的颜色。辐射雾因为比较稀薄。看来犹如一层乳白色的轻纱;平流雾比较浓重,而且在它的上空,常常伴随有云层,不透阳光,看起来就显得灰暗。“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准确地知天,同时必须看雾持续的长短。辐射雾是由于空气受冷,水汽凝结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烟消雾散,天气晴好。反之,“雾不散,就是雨”,雾生成后到白天还不散,往往说明天将阴雨,因此民谚还说:“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要准确地知天,又必须看雾的浓度。辐射雾是地表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因而比较轻淡,可透过雾层见蓝天;而平流雾则由于大范围的暖湿空气受冷形成,看上去比较浓重。所以人们得出结论:“雾气小,天晴好;雾气浓,有大风;雾气重,大雨凶;雾气轻,隔天晴。”
综上所述,雾虽有千变万化,但观其本质,则不外乎辐射雾、平流雾两种。只要我们抓住这种天气现象的本质,多方面观察分析,就能做到看雾知天,从而能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1请根据第一段的内容给“雾”下定义。(2分)
2.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任选一题作答)。(2分)
A.一般情况下,晨雾预示天晴。
B.我国劳动人民就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看雾知天的经验,流传着许多有关的民间歌谚。
4.本文引用了很多歌谚,有何好处?请例举一个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谚语。(2分)
(三)议论文阅读(8分)
说明:议论文阅读,主要考察有关议论文的知识,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并能把文章内容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实例例举: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段奇清
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
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
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霞。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
裘绶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
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
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⑧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
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穿耳而过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从结构上看,③④⑤⑥段之间的关系是 。(2分)
3.第③段中有一个短评“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2分)
4.读完全文后,给你的人生启示是什么?(2分)
(四)叙事性文体阅读。(9分)
说明:叙事性文体阅读,主要根据叙事性文章特点,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并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相联系。
实例例举:
阅读《橘子酸,橘子甜》,回答问题。
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那一幕。
冬天的时候,母亲生病了,城里的一个亲戚拎着几个橘子来看望。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乡下的孩子而言,能吃到一颗水果糖就已经很幸福了,如果能吃到甜甜的橘子,那无异于过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
亲戚走后,睡在床上的母亲让哥哥拿来那一兜橘子。我知道,她要给我们姐妹分橘子。人小心大,排行最小的我,贪婪地盯着那盘放在瓷碟子里的橘子,昏暗的灯光下,橘子光芒四射,引诱得我口水一阵阵在胃里翻江倒海。我是多么希望母亲把那最大的橘子给我咧。我用舌头舔着因为冬季的干燥而起皮的嘴唇,一会儿望着橘子,一会儿望着母亲,祈求的眼神如丝一样,越扯越长。
母亲慈爱地摸摸我的后脑勺,给了我一个很小的橘子。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橘子,委屈的眼泪掉了下来。我是多么希望得到很大的那个橘子啊。我没有立即吃掉这个橘子,我想把它带到学校。晚上睡觉时我把橘子紧紧的攥在手心,舔着冰凉的橘子皮,不知不觉睡着了。
那时候上学很早,天还没有亮就要早早起床到学校。没有人给我们做早饭,我们的早饭就是两个放在蒸笼里的馒头。厨房里的灯坏了,在黑暗中我将手伸进蒸笼,我摸到的不是柔软的馒头,而是一个冰凉的大橘子!这让我无比欣喜,我想是母亲特意给我留着带到学校吃的,我将手又伸到里边,摸到的是一个小橘子,再摸,是一个馒头。拿大橘子还是小橘子,我犹豫不决。在姐妹当中我的地位并不高,学习并不好,大橘子肯定是留给经常帮着干家务、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姐姐吃的。内心的贪婪使我将大橘子装进书包。
在课堂上我无心听老师讲课,满脑子全是诱人的橘子味道,我盼望着早点下课,心里默默数,一秒,二秒,数到六十秒,又从一秒重新数到六十秒,周而复始,以此计算下课的时间。愣愣怔怔中那个橘子如同长上翅膀的燕子,飞向我空洞的胃部。
终于等到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那个橘子,躲到无人的角落,像科学家用显微镜审视肉眼看不见的化学物质一样观察橘子。我想吃,但又舍不得吃,不敢吃。最终,我把那个橘子放进书包,带回家。又悄悄放到蒸笼里。
晚上,母亲把我们五个姐妹叫到跟前,她表扬大姐,说她懂事,爱怜弟弟,把大橘子主动放到蒸笼中,留给弟妹吃,而自己却舍不得吃。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姐姐和哥哥把各自的橘子全部捧了出来,说“妈,你身体不好,这是留给你吃的。”他们把带有体温的橘子又交给了母亲。
母亲把大橘子分成几瓣,把最大的一瓣给了我,把其它的给了哥哥姐姐。我们分享着冬夜里的温暖和甜蜜,仿佛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大橘子酸酸的,根本没有我所预想的那么甜。母亲看穿了我们的心思,又接连剥了几个小橘子。我只顾自己,接连吃了几瓣,果汁从嘴里流了出来,那个甜哪,仿佛渗到骨头里了。姐姐吃得很慢,她说:妈,你也吃吧,小橘子可甜了!等到盘子里的橘子只剩一瓣时,我才发现,母亲没有吃一点。母亲说,好好念书,长大了你们天天有橘子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我暗暗发誓,努力学习,长大了考上大学,有了钱让全家人天天吃上又大又甜的橘子。
第二年姐姐考上了一所师范。三年后她有了工作,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她买了好多橘子。就在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橘子时,姐姐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有的人拿到大的就抱怨酸,拿到甜的就抱怨小。还记得几年前我们吃橘子的情景吗?当时我拿到小橘子,我就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感谢它是大的。”
突然间我明白了姐姐的心。此后,我不再抱怨,也不再贪玩,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现在,有了钱,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橘子,但是我总吃不出多年前的味道。我不再迷恋橘子,但多年前那盘橘子一直闪亮在我的心灵深处。
橘子甜,橘子酸。甜里头裹着酸,酸里头流着甜……
1.为什么“我把那个橘子放进书包,带回家。又悄悄放到蒸笼里”?(2分)
2.理解“我们分享着冬夜里的温暖和甜蜜”一句的深刻含义。(2分)
3.“突然间我明白了姐姐的心”,“我”明白了什么?(2分)
4.“但多年前那盘橘子一直闪亮在我的心灵深处”中的“那盘橘子”仅仅就是橘子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写作(50分)
说明: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根据写作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进行审题和立意、选材和详略、结构和表达的综合构思,并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写作内容,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正确、规范、整齐地书写汉字。分值50分。
实例例举:
请在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古往今来,很多人写“春”、写“秋”,也不乏写“冬”之作,却似乎较少人写
“夏”。其实,夏天也值得一写。写夏天,可写人记事,可写景抒情,可议论说明。请你以“夏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文题二:《 的力量》(若选此题,请补全题目后再写作)
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表达真实情感,不得套写、抄袭;
3.字数在600字左右;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附件:2010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古代诗文复习篇目
一、古代诗词
1.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 渔家傲
5. 江城子 密州出猎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赤壁
8.过零丁洋
9.水调歌头
10.山坡羊(潼关怀古)
1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饮酒
13.行路难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己亥杂诗
17.望岳
18.春望
19. 使至塞上
20 次北固山下
21.钱塘湖春行
22 天净沙 秋思
23.雁门太守行
24.观刈麦
2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6.无题
27.相见欢
28.登飞来峰
29.浣溪沙 (晏殊)
3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1. 夜雨寄北
32. 泊秦淮
3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文言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7.大道之行也
18.五柳先生传
19.与朱元思书
20.核舟记
21.唐雎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