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 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 体会课文简洁、丰富而又有节奏感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描写顺序,理解文意,掌握句子翻译。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融情于景的写法,读懂作者流露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由现实生活中的“韩流”想到“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柳)”导入。
二作者简介、解题
1、介绍作者,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永州八记》。
2、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给生字词注音。
悄怆( ) 篁( )竹 清洌 ( ) 为坻 ( ) 为屿( )
翕( )忽 为嵁( ) 差( ) 互 寂寥( ) 幽邃( )
3、理解一词多义与短句;
4、课文字词解释
5、快速解释课文。(要求:学生轮流进行;每人负责一句,先讲字词解释,再翻译整个句子)
三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全文共五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
第二部分(2~3),写小石潭中的游鱼和潭中的水源。
第三部分(4),写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第四部分(5),介绍与自己同游小石潭的人。
四、探究讨论
(学习小组思考并讨论)
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有哪些动词?
3、潭中有什么景物?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4、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5、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景交融手法的综合运用。
6、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五、小结
1、主题
- 2 -
2、情感
3、写作方法
其他写法的运用
(1)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2)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六、巩固训练:
1、用原文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⑵、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⑶、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⑷、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
2、文言实词与虚词归纳
(1)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2、重点句翻译
①卷石底以出:
②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影布石上: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⑤犬牙差互: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3、完成练习册的习题
教学后记: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