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雪
柳宗元 (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
《
永州八记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
《
永州八记
》
之一的
《
小石潭记
》
。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木戛乡中学 周学元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目标与要求
1
.
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和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目标与要求
1
.熟读全文,
掌握第一段的文言文重点
,
并背诵第一段
。
2.体会第一段移步换景的写法。
3.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第
1
题,熟背第一段。
第一节课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
提示
:
1.
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
,
有全石带来的好奇
,
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
,
应读得
欢快
些
.
2.
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
,
应该读得
伤感
些
,
低沉
些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篁
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
石底以出,为
坻
,
为
屿
,为
嵁
,
为岩。青树翠
蔓
,蒙
络
摇
缀
,
参差
披
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澈
,影布石上。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往来
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
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
龚
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读音检测
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
篁
竹( ) 清
冽
( )
为
坻
( ) 为
屿
( )
为
嵁
( )
佁
然( )
俶
尔( )
翕
忽( )
差
互( ) 寂
寥
( )
悄
怆
( ) 幽
邃
( )
hu
á
ng
li
è
ch
í
yǔ
kān
yǐ
ch
ù
xī
cī
li
á
o
chu
à
ng
su
ì
疏通课文文句,理解内容:
《小石潭记》(第
1
段)
译:
从小丘再
向西
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中很
快乐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往下见到有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潭以一整块大石头为底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藤,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从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
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发现小潭
1
、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篁竹、小潭、青树
〔
移步换景
〕
朗读第
1
段,思考:
2
、背诵第
1
段
.
目标与要求
1
.熟读第二、三段,
掌握第
二、三段
的文言文重点
,
并背诵
二、三段
。
2.体会作者愉快的心情。
3.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第
2
、
3
题,熟背第一段。
第二节课学习目标:
《小石潭记》(第
2
段)
潭中景物
潭中鱼
可
百
许
头,皆若
空
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译: 潭中鱼儿
大约
有一百来 条,都好象
在空中
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小石潭记(第
3
段)
潭西南
而望,
斗
折
蛇
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
望过去,(溪身)
像北斗七星那样
弯弯曲曲,溪水
像蛇爬行那样
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石岸的地势就
像狗牙那样
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小潭源流
1
、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 、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快乐的心情。
朗读第
2
段,思考:
3
、
背诵
二、三段
。
本段描写的对象是什么?用力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并背诵这段。
朗读第
3
段,思考:
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溪源的神秘。与下文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氛围相协调。
对象:溪流、岸势、溪源。
比喻。
目标与要求
1
.熟读第四、五段,
并背诵
四、五段
,掌握第
四、五段
的文言文重点。
2.体会作者
孤寂、凄凉
的心情。
3.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第
4
题,熟背第四、五段,
知识点归纳
。
第三节课学习目标:
小石潭记(第
4
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 :
坐在石潭上,四周都被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整个气氛)
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
,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实在过于冷清,不能久留,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潭上气氛
朗读第
4
段,思考:
1
、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2
、背诵第
4
段
小石潭记(第
5
段)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
一同去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还有两个崔姓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同游者
一词多义:
全石以
为
底
为
坻
……
为
(作为)
(成为)
潭中鱼
可
百许头
不
可
知其源
明灭
可
见
可
(大约)
(
能够
)
清
水尤
清洌
以其境过
清
(清凉)
(凄清,冷清)
以
全石
以
为底
以
其境过清
(用)
(因为)
知识点归纳
环
如鸣佩
环
四面竹树
环
合
(玉质装饰物)
(环绕)
(可以)
古今异义:
去
(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发现小潭
——
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
潭中气氛
1
、本文描写了什么景色?突出了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幽美、静穆的景色;突出其
“
幽静
”
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再读课文,探究:
浏览顺序,
条理清楚
.
6
、拟人。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3
、正面描写。
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
、正面、侧面相呼应。
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
、对比描写。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
小石潭记
》
是
《
永州八记
》
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总结
小石潭记
发现小潭
:
移步换景
潭中景
物:
潭水:清澈透明
游鱼:快乐活跃
动静结合
小潭源流
: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潭中气氛
:
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隔、闻、伐、取、见
气氛:幽深冷寂
水
—
清
石
—
怪
树
—
青
感受:凄苦孤寂
侧面描写
西行
西南而望
坐潭上、记之而去
移 步 换 景
作业
1.
背诵课文,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2.
观察你上学路上的景色
,
用移步换景或定点特写写一段话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