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12

ID:562440

大小:3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 [教学目的]‎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 ‎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 ‎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 ‎ [教学重点]见教学目的一,二。 ‎ ‎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 ‎ [教学时间]三课时 ‎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 [教学要点]‎ 疏通课文,弄清写作背景。 ‎ ‎ 一. 导入新课 ‎ ‎ 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 ‎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 ‎ 二. 解题 ‎ ‎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 ‎ ‎ 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 ‎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 ‎ 三. 写作背景 ‎ ‎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 ‎ 四. 疏通课文 ‎ ‎ 1. 弄清字词障碍。 ‎ ‎ 搽(chá) 玄虚(xuán) 省悟(xǐng)自欺欺人 ‎ ‎ 渺茫(miǎo) 脊梁( jǐ ) 诓骗( kuāng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 ‎ 2. 朗读全文。 ‎ ‎ 3. 思考问题。 ‎ ‎ ‎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 ‎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 ‎ 五. 布置作业。 ‎ ‎ 第二课时 ‎ ‎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的论证过程。 ‎ ‎ 一. 复习旧课 ‎ ‎ 二. 驳论文简介 ‎ ‎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 ‎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 ‎ 三. 分析课文。 ‎ ‎ 1. 一二段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 ‎ 明确: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谬误论据: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也是事实”,“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 ‎ 2. 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 ‎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 ‎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 ‎ 3. 第五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 ‎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所以被删去。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 ‎ 4. 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 ‎ 明确:作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 5. 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 ‎ 明确:“要论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 6.“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 ‎ 明确: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 ‎ ‎ 7.“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 ‎ 明确:前者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 ‎ 四. 布置作业。 ‎ ‎ 思考p58第三题。 ‎ ‎ 第三课时 ‎ ‎ [教学要点]‎ 欣赏品味杂文的语言特色。 ‎ ‎ 一. 复习旧课。 ‎ ‎ 二. 品味语句。 ‎ ‎ 1. 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 ‎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 ‎ 2. 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 ‎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 ‎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 ‎ 三. 总结全文。 ‎ ‎ 四. 布置作业。 ‎ 分小组搜集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中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现状调查》。 ‎ 附:主体板书 ‎ ‎ 谬论论据: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 ‎ 一. 摆谬论 ‎ ‎ 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 二. 自夸(信“地”信“物”) ‎ ‎ 只能说有过“他信力” 都不能证 ‎ ‎ 驳论证:只希望国联(信“国联”) 明“失掉自信力” ‎ ‎ (直接反驳)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 ‎ 失掉“他信力”发展“自信力” ‎ ‎ 三. 驳论证(正面立论) ‎ ‎ (间接反驳) ‎ ‎ 四.得结论。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