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南开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ID:562533

大小:16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津市南开2014年中考一模 ‎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1~3小题,每题2分;4~11小题,每题3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尴尬(gà) 襁褓(qiǎng) 隐秘 张皇失措 B.招徕(lái) 颓唐(túi) 广袤 惟妙惟肖 C.禁锢(gù) 嗤笑(chǐ) 酝酿 销声匿迹 D.拮据(jù) 扶掖(yè) 纠纷 莫衷一是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 的小桥相衔。‎ ‎ (2)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 安排。‎ ‎ (3)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 地转身离去。‎ ‎ A.精巧 适当 若有所失 B.奇巧 适当 若有所思 ‎ C.奇巧 适度 若有所失 D.精巧 适度 若有所思 ‎3.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兴庞各庄镇梨花村的万亩梨花,春色四溢。冰清玉洁的梨花,铺天盖地。徜徉其中,让人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们为接待四方游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绿海田园似的镇文化广场还为游客们准备了原创节目展演、爱国电影放映和风筝放飞等展示活动。这一切,都力争让每一位到梨花村的客人游得尽兴、吃得高兴、买得喜兴、赏得雅兴,让每一位游客都情迷花海,梦醉梨乡。‎ ‎①绿树掩映的梨花村,一家紧挨一家的民俗接待户为游客们准备好了以梨花为主要原料的梨花大餐。‎ ‎②琼枝玉叶的万亩梨园,停车场随处可见,水泥小径四通八达,游客或开车浏览,或漫步欣赏,十分惬意。‎ ‎③古朴典雅的文化大院,展出了大兴区摄影协会及书画协会表现的梨园风情的摄影和书画作品,供游客鉴赏。 ‎ ‎④风光如画的景区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了颇具特色的土特产品:红绡梨、榆钱儿,玉米面儿、地瓜干儿,各式小葫芦、多种鲜野菜,大柴锅炒花生、紫根儿新韭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4.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⑴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⑵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⑷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 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 A.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B.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C.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5.下面关于诗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 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此曲的这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 作者在诗中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胆创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一文,完成6—8题。‎ ‎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 ⑤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 分析:这里的引号表示着重论述。‎ B.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 分析:分号表示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 C.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 分析:这里的问号表示反问,意思是这样的人并不少。‎ D.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分析:省略号表示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 ‎7.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句中“中国人”指广大中国人民。‎ B.“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民族的中流砥柱。‎ C.“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现在我们并不缺少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D.文中“自欺欺人的脂粉”指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8.选出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第1、2两段,鲁迅先生揭示出了敌方的论据和论点,为作者的批驳树了靶子。‎ B.文章的3至5段,作者用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来驳倒敌论。‎ C.文章的6至8段,作者在批驳敌方的基础上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的正确。‎ D.鲁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是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不会失掉自信力。‎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文,回答9-11题。‎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头抢地耳(撞) B.长跪而谢之曰(感谢)‎ C.休祲降于天(不祥)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曾经)‎ ‎10.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对其“潜台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B.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C.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倒下的尸体只有二人,流血不过五步之远,天下人也不用穿丧服。今日就是这样。‎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安陵靠五十里的土地能够生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你这样的勇士呀。‎ ‎1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段中,秦王的态度一倨一恭,形成鲜明对比,并相辅相成,有力揭示了秦王的复杂性格——既是强暴的、凶恶的,又是虚伪的、怯懦的。‎ B、选段是课文的重心,写得最为详细,以对话描写为主,刻画了唐雎不畏强权、大义凛然、镇定自若的英雄形象。‎ C、这段大意是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布衣之怒”对“士之怒”,并以死相逼,终使秦王理屈词穷,唐雎获得胜利。‎ D、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他将效法三士,刺杀秦王,也照应下文“挺剑而起”,说明唐雎言必信,行必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 ,风正一帆悬。‎ ‎(2)最爱湖东行不足, 。‎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 ,寒光照铁衣。‎ ‎(5) ,载不动许多愁。‎ ‎(6)马作的卢飞快, 。‎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句子是:‎ ‎ , 。(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7题。‎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 ‎1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 (1)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 (2)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 ‎16.翻译“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 ‎ ‎17.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3分)‎ ‎ ‎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荒漠中的苇》一文,回答18—21题。‎ ‎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1)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2)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3)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4)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5)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6)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7)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8)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9)‎ 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8.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 ‎ ‎ ‎ ‎19.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2分)‎ ‎ ‎ ‎ ‎ ‎2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5分)‎ ‎ ‎ ‎ ‎ ‎21.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5分)‎ ‎ ‎ ‎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3题。‎ 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某班同学搜集到以下两则关于数字化阅读的材料。22.请你认真阅读这两则材料,概括数字化阅读方式备受国人青睐的三个原因。(3分)‎ ‎【材料一】‎ 调查结果显示,59.2%的数字阅读读者表示纸质读物在购买方面,明显地不如数字读物“便利”。“方便随时随地阅读”也是读者转向数字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比例达到40.0%。此外,有29.2%的数字阅读者表示“方便检索信息”是他们选择数字阅读方式的原因。另外,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居民中,有36.7%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2.76元。‎ ‎【材料二】‎ 数字阅读正以它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广阔的涉及面、低廉的成本等显而易见的优势,促进数字阅读快速发展。在地铁或公交车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人们低着头,专心摆弄手机、电子书或平板电脑。对于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群,只能利用上下班路上的短暂时间,看手机新闻,刷微博,浏览小说……‎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 原因三:_______________ ‎ ‎23.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更热衷于电视、电脑和网络所构筑的声光世界,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针对这种现象,学生会发起“好书大家读,书香溢校园”的倡议,其中阐明读书作用的内容需要你来填写。(要求:用“读书,可以让……”的排比句式来表达)(2分)‎ ‎ ‎ ‎ ‎ ‎(二)名著阅读(4分)‎ ‎24.《水浒传》中有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为了“打开危险路”“杀尽不平人”,他可以全然不顾什么朝廷法度、佛门清规,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就是(写出名字和绰号) 。(2分)‎ ‎25.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2分)‎ ‎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 ‎ ‎ ‎ ‎ ‎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 题目:携手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1.A 2.A 3.C 4.A 5. D 6.B 7.D 8.C 9.B 10.C 11.C ‎12. ‎ ‎(1)潮平两岸阔 (2)绿杨阴里白沙堤 (3)羌管悠悠霜满地 ‎(4)朔气传金柝 (5)只恐双溪舴艋舟 (6)弓如霹雳弦惊 ‎1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4.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15.(1)结束(完了,停止) (2)才 ‎16.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17.(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 (3)自身的努力 ‎18.突出“苇”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3分)‎ ‎19.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2分)‎ ‎20.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5分)‎ ‎21.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5分)‎ ‎22.⑴获取便利; ⑵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⑶价格低廉 ‎ ‎23.示例一:读书可以让我们体味人生,感悟生命;读书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读书可以让我们提高品味,净化心灵。‎ 示例二:读书可以让我们品味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宽广胸襟;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景象;读书可以让我们领悟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4.花和尚——鲁智深 ‎25.“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