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25页)2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25页)2

ID:562568

大小:856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人 失掉 自信力 了吗 鲁迅 • 《且介亭杂文》 鲁迅( 1881 - 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 1918 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 — 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 九一八事变 这篇文章写于 1934 年 9 月 25 日,正是“九 · 一八”事变三周年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他们这样做只能瓦解斗志,甘做亡国奴。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 “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 选自 30 年代的御用报纸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1934 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 — 选自 《 大公报 》1934 年 8 月 24 日的 社论 文学体裁: 文体形式: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论点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据 事例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 论证方式 驳论: 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 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一般结构和形式: 1 、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 2 、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3 、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立论 驳论 杂文: 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 特点: 1 、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2 、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 (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 3 、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4 、说理生动、议论生动。 在文章前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 论点 ?这论点以什么作 论据 ?哪些语句最富于 讽刺 意味? 对方的谬误论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对方论据是: 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 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是: “总自夸”“只希望”“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 从 公开 的文字上看起来 : 两年以前,我们 总 自夸着“地大物博”, 是事实 ;不久就不再自夸了, 只 希望着国联, 也是事实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 一味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却也是事实 。 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 “ 事实 ” ? 你从下段文字中的划线字中读到了怎样的况味? 从 公开 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过脸,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自夸,也不信过脸,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 却也是事实。 于是 有人 慨叹曰: 中国人 失掉自信力了。 含义? 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或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情。 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所有的中国人 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 自夸“地大物博” 希望国联 求神拜佛 悲观论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只有“ 他信力 ”,现在是在发展着“ 自欺力 ”。 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突破口 是信“地”信“物” 是“他信” 是“自欺” 是事实 也是事实 却也是事实 直接反驳 批驳的突破口 思考:“他信力”的表达效果 由“自信力”衍生而来,是对国民党统治着极其御用文人的讽刺。 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将敌论的自我麻醉,自欺欺人的本质充分揭露出来,也增强了文章逻辑力量。 论据 论点 : 两年前 : 不 久 : 现 在 : 自夸“地大物博” 希望国联 求神拜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 1—2 ) ( 3—5 ) 敌论据论点 偷换概念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自己, 倒是一条 新 生路 ,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意或是有害,伊始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 “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的战斗的路 信国联是切实的东西,是否有益结果很快就会让人看到,不能长久的进行欺骗,,求神拜佛、玄虚之至,是益是害,找不出分明的结果。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正面 立论 , 间接反驳 敌论点 。 这一类人们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 作者是怎么 证明正面论点 的? 间接反驳 劳动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如毕昇,李时珍 反对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 同情人民,杜甫,白居易 英勇献身,追求真理 间接反驳 己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己论据 古 今 埋头苦干的人 有确信 , 不自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前仆后继的战斗 舍身求法的人 结论 : 自信力的有无 , 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 , 看地底下 脊 梁 ( 6—8 ) ( 9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敌论点: 以偏概全 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 9 月 20 日和 22 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 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1 年 9 月至 12 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 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 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那些。 文中 “ 中国的脊梁 ” 指什么人 ? 你是如何理解的?能不能举例说明?作者强调他们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实际意义? 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 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 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 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 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 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 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 “ 埋头苦干的人 ” “ 拼命硬干的人 ” “ 为民请命的人 ” “ 舍身求法的人 ” 思考敌论论点与论据中论述对象有什么变化?说说敌论证过程中的错误在哪儿? 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 敌论点中 “ 中国人 ” 指全体中国人,范围大 敌论据中 所述 “ 我们 ” 仅是国民党反动派等一 小部分中国人,范围小 两年前 总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 不自夸只希望国联 现在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失掉了 “ 他信力 ” 发展着 “ 自欺力 ” 以偏 概全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从古至今有 “ 脊梁 ” 敌论点 己论点 敌论据 己论据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驳敌论证 正面立论 结 论 小结 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还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用哪些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古以来 现 在 都有“ 脊梁 ” 经过论证,关于“自信力”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本文批驳敌论时,针对 “ 自信力 ” 仿造了两个词 “ ” 、 “ ” 有力地嘲讽、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本质和嘴脸。 自欺力 他信力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