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43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43页)

ID:562605

大小:81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孟子 》 两章 作者简介 孟子 (约前 372- 前 289 ),名 轲 ,字 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 思想家 、 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 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作品简介 《 孟子 》 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 孟子 》 是以 记言 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 ,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议论文的文学常识 一、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二、议论文的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 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 两种。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 分论点是用采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 2 .论据:是 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 和 道理论据 。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论据的要求 :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 .论证:指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 解决“ 需要证明什么 ”的问题, 论据 解决“ 用什么来证明 ”的问题, 论证 解决“ 怎样证明 ”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① 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 道理论证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 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 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文朗读,要求: 1 、注意朗读的节奏。 2 、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初步理解课文。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摆出观点,提携全文。 天时: 地利: 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三里之城 , 七里之郭 ,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 必有得天时者矣 ; 然而不胜者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 “ 天时不如地利 ” 。 三里 之 城: 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是: 方圆三里 的 内城。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 fú ,句首发语词。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 “ 地利不如人和 ” 。 城: 池:    兵革: 坚利: 米粟 ( s ù ) : 多: 委 而 去 之: 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 甲胄 。   坚固锋利。 指粮食。 充足 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 …… 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古义: 今义: 以 : 本句话的意思是 : 固国: 威: 限制。 地域 凭,靠。 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 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 之 至: 亲戚畔 之:亲戚 畔 : 之 : 天下 顺 之: 故 君子 有不战 : 深入论证 “ 得道 ” 即 “ 得人和 ” 则 “ 战必胜 ” 。 古义:内外亲属 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之,动词,到。至,极点。 通“叛”,背叛。 他,代词。 顺,归顺,服从。 故,所以。 有不战 : 不战则已。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本文有哪些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2. 请找出相关论据,举其中一个为例板书。 3. 找出相关论证方法。 天时 而 环 攻 之 地利 不如 不胜 胜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守方 守城: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粮多 守方 地利 攻方 委而去之 败 胜 人和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论点 分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 —— 进攻 地利不如人和 —— 防御 类推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战争中需要“人和”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者多助 —— 顺之 失道者寡助 —— 畔之 论证 施行“仁政” (对比论证 ) (举例论证 ) (类比论证 ) (道理论证 ) 摆出观点 论证观点 得出结论 结构图解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治国道理 类   推 总 总 分 论证方法详解 道理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团结就是力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众人拾柴火焰高 举例论证:环而攻之 -- 天时不胜 -- 地利 占地利,却委城而去 -- 人和 我来辩论 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进行立论或驳论,必须提出新的论据去支持自己小组的观点。 评分标准共 10 分 1 论点鲜明 3 分 2 论据真实可靠 3 分 3 论证方式丰富 2 分 4 论证逻辑严密 2 分 中心论点: 文章开篇提出论题,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 用概括性的战例 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 排比、对偶、顶真 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何证明论点? 1 、提出 …… 观点, 2 、使用了 …… 论据, 3 、对 …… 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 4 、从而证明了 …… 观点。 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 层次性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 、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 3 、能准确地翻译课文。 4 、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 / 发于 / 畎亩之中,傅说 / 举于 / 版筑之间,胶鬲 / 举于 / 鱼盐之中,管夷吾 / 举于 / 士,孙叔敖 / 举于 / 海,百里奚 / 举于 / 市,故 / 天将降大任 / 于是人也,必先 / 苦其 / 心志,劳其 / 筋骨,饿 其 / 体肤,空乏 / 其身,行 / 拂 乱 / 其所为,所以 / 动心 / 忍性,曾益 / 其所不能。 人恒过 / 然后能改,困于心 / 衡于虑 / 而后作;征于色 / 发于声 / 而后喻。入 / 则无法家拂士,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 , 然后知 / 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论证方法回顾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⑥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段 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 、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2 、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 、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第二段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个人 国家 正 反 小 大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经受磨炼的益处 《< 孟子 > 两章 》 论证方法比较 前一章用层层推理的分法进行论证 , 即先提出论点 , 接着进行论证 , 再据此阐发引申 , 层层深人 , 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断语。 后一章采用的是据事论理的方法 , 即先举同类事例 , 而后从个别到一般 , 归纳出论点。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中提出担当 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 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 引申拓展 仲尼厄而作 《 春秋 》 韩非囚秦, 《 说难 》 、 《 孤愤 》 。 屈原放逐,乃赋 《 离骚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