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
》
两章
作者简介:
孟子
(约前
372-
前
289
),名
轲
,字
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
思想家
、
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
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作品简介
《
孟子
》
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
孟子
》
是以
记言
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
,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注意朗读的节奏。
2
、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初步理解课文。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
地利:
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
,
七里之郭
,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
必有得天时者矣
;
然而不胜者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三里
之
城:
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是:
方圆三里
的
内城。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
fú
,句首发语词。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
池:
兵革:
坚利:
米粟
(
s
ù
)
:
多:
委
而
去
之:
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
甲胄
。
坚固锋利。
指粮食。
充足
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
……
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古义: 今义:
以
:
本句话的意思是
:
固国:
威:
限制。
地域
凭,靠。
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
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
之
至:
亲戚畔
之:亲戚
畔
:
之
:
天下
顺
之:
故
君子
有不战
:
深入论证
“
得道
”
即
“
得人和
”
则
“
战必胜
”
。
古义:内外亲属
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之,动词,到。至,极点。
通“叛”,背叛。
他,代词。
顺,归顺,服从。
故,所以。 有不战
:
不战则已。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
而
环
攻
之
地利
不如
不胜
胜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守方
守城: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粮多
守方
地利
攻方
委而去之
败
胜
人和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
——
进攻
地利不如人和
——
防御
类推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战争中需要“人和”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者多助
——
顺之
失道者寡助
——
畔之
论证
施行“仁政”
(对比论证
)
(举例论证
)
摆出观点
论证观点
得出结论
结构图解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治国道理
类 推
总
总
分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
用概括性的战例
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
排比、对偶、顶真
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字词小结
1
.古今异义。郭 古义:
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
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
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
……
去
亲戚 古义:
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
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
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
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
.通假字。
畔通
“
叛
”
,背叛。
亲戚畔之。
3
.虚词。
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
亩之中
傅
说
举于版筑之间
胶
鬲
举于鱼盐之中
行
拂
乱其所为
法家
拂
士
曾
益其所不能
给下列红字注音:
(qu
ǎ
n)
(yu
è)
(g
é)
(
f ú)
(b
ì)
(
z ēn g)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
/
发于
/
畎亩之中,傅说
/
举于
/
版筑之间,胶鬲
/
举于
/
鱼盐之中,管夷吾
/
举于
/
士,孙叔敖
/
举于
/
海,百里奚
/
举于
/
市,故
/
天将降大任
/
于是人也,必先
/
苦其
/
心志,劳其
/
筋骨,饿 其
/
体肤,空乏
/
其身,行
/
拂 乱
/
其所为,所以
/
动心
/
忍性,曾益
/
其所不能。
人恒过
/
然后能改,困于心
/
衡于虑
/
而后作;征于色
/
发于声
/
而后喻。入
/
则无法家拂士,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
,
然后知
/
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
:
畎亩
:
举
:
士
:
市
: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
(
手中获释
)
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上被
(
赎回
)
并登上相位。
起,指被任用
田间、田地
狱官
市场
被举用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 大任: 是: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
,
下达
重大责任
使命
这样的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苦: 心志: 劳:
饿: 体肤: 空乏:
拂: 乱:
扰乱
使
…
痛苦
内心
使
…
劳累
使
…
受饥饿
躯体
使
…
受贫困
违背
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 动:
忍: 曾:
不能:
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
用这些办法
使
…
惊动
使
…
坚韧使
…
坚强
同“增”,增加
不具备的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恒: 过:
衡: 作:
征: 喻: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在声音上,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常常、往往
犯错误
同“横”,梗塞,指不顺
有所作为
表现
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 拂: 出: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在国内
同“弼”,辅弼
在国外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后: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这样以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样的途径)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在声音上,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1
、词类活用
2
、通假字
苦:使
……
痛苦 劳:使
……
劳累
饿:使
……
饥饿 空乏:使
……
资财贫乏
动:使
……
惊动 忍:使
……
坚韧
词类活用:
(
2
)名词作动词
过:犯错误
2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
“
增
”
,增加
衡于虑。
衡同
“
横
”
,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佛士。
拂同
“
弼
”
,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段
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
、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2
、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
、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段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个人
国家
正
反
小
大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经受磨炼的益处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
第三段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
国无忧患易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段
第二段
第四段
(个别)
(一般)
(客观)
(主观)
(
个人
)
(
国家
)
(中心论点)
(
正面
)
(
反面
)
总结
引申拓展
韩非囚秦,
《
说难
》
、
《
弧愤
》
。
屈原放逐,乃赋
《
离骚
》
。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学习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你有哪些启示?
总结: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
逆境
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