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 口 瀑 布
梁 衡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感受壶口瀑布的雄壮之美。
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语言魅力!
理解
作者的所感所思,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
认识作家: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曾
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
"
五个一
"
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其
代表
作品散文集
《
只求新去处
》《
人杰鬼雄
》《
名山大川感思录
》《
觅渡
》
等。
铸
告诫
推
搡
霎
时
驰骋
漩
涡
寒
噤
迂
回
湿
漉漉
震耳
欲聋
前
呼
后
拥
怒不可
遏
zhù
gào jiè
sǎng
shà
chí chěng
lù lù
yù lóng
hū yōng
è
xuán
jìn
yū
检查预习
1
:给红色字注音
检查
预习
2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
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怎样安排的详略?
2.
读课文回答
,什么是黄河
的“壶口”?
3.
壶口瀑布与其它瀑布有什么不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第
2
节,结合具体语句,思考:
雨季的
瀑布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整体感知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
隐隐如雷
,河谷里
雾气弥漫
,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
一锅正沸着的水
。
我
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
水浸沟岸
,
雾罩乱石
,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
震耳欲聋
的涛声,什么也
看不见
,什么也
听不见
……
于是,只急慌慌地
扫
了几眼,我便
匆匆逃离
,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
还在
不住地跳
……
整体感知
朗读读
3-5
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
第
3
节,作者在枯水季节看壶口瀑布,与雨季来观察角度有什么不同?(找出
2
、
3
两节写“我”的句子,思考比较)
2.
课文
3-5
节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各从哪个方面来写的?
诵读课文,赏析语言:
我们借梁衡的文笔欣赏壶口瀑布时,不能不被他优美的文辞所折服。
(
请从
句式、修辞、用词等
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朗读并赏析
。先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
涌
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
挤
着、
撞
着,
推推搡搡
,
前呼后拥
,
撞
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
碎
成堆堆白雪。
它们还来不及想
一下,便一齐
跌
了进去,
更闹,更挤,更急
。
先
跌
在石上,翻个身再
跌
下去,三
跌
,四
跌
,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
跌得粉碎
,碎成点,碎成雾。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
它们
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
钻
石
觅
缝,汩汩如泉;或
淌
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
夹
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
顺壁挂下
的,亮晶晶的
如丝如缕
……
感悟主旨
“
我可以采一块石,撷一朵浪,借此来完成与自然的交流,同时也想把这份美传达给如我一样热爱自然的人
......”
(梁衡)
“
大自然的美景绝不是照相式地被摄入作者的镜头,梁衡是在用心灵的快门摄取大自然的精魂和神韵
”
(邬乾湖)
这奇雄险美又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
中华民族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
未经磨难,不能“成河”,也不能“成人”。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
——
梁衡
以前
,我曾经多次看到过黄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
一缕
;在宁夏,它是平静的
一湾
;在郑州,它是浩荡的
波涛
;在山东,它是平稳的
漫流
;而在这壶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看到了一条
立体的
黄河,一条
完整的
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从今天起,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
——
尧山壁
推荐阅读
尧山壁
《
陶醉壶口
》
(
《
语文读本
》
八下)
梁衡
《
名山大川感思录
》
思考
感悟: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请再读课文,写在
《
读书人生
》
上。
质疑反思:
课文写了两次到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若只写一次,效果有什么不同?
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融为一体的?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