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陶渊明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
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
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
美好世界。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
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 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
引人入胜的写法。
学习目标:
记:一种文体,指记叙事物的文章。主
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
作者简介:
朗读
一边看课文,一边听朗读。
注意生字词、朗读的停顿和感情
的把握。
便舍船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间隔 及郡下
诣太守 刘子骥
shě
yǎn
tiáo
jiàn
yì
huò
qiānmò
yāo huán
jùn
jì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
作为
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惊奇、奇怪
走到尽头想要
夹着溪水的两岸
别的
的划船前行
学习第1段
思考: 1、本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件事情的起
因是什么?你能找出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吗?
事件:渔人发现桃花林 起因:忘路之远近
时间:晋太元中 地点:武陵郡 人物:渔人
2、请找出描写挑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面对着
如此美景,渔人反应怎么样?并思考,渔人为什么
有这样的表现?
桃林自然景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景独特、幽美
渔人反应: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舍弃、放弃 又,再
交错相通
快乐的样子。
好像得到出现
平坦宽阔
这里面 耕种劳作
学习第2段
1、从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来看,桃花源
是否容易被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用意何在?
用意:给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从
而使文章充满了传奇,更具魅力,引人入胜。
思考:
2、渔人在桃花源里看到了那些景象?
“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
社会环境良好、美丽富饶;人们生活安定、
自由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指桃花源中的问话人
说
给
详细 他们
告诉 对,向 说
学习第3段
1、古人写文章,为了使文章精炼,常
常省去某些根据语境不言自明的词语,语法书
上称作“省略”。阅读文章时要清楚它省略了
什么,翻译时有的还需要补译出来。试看下面
几句话中括弧处省略了什么词语: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
来,( )具答之。( )便要
(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
食。( )停数日,辞去。
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思考:
2、桃源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淳朴民风 热情大方(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一是重大历史事件;二是
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
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3、猜想渔人向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根据历史知识和
对课文的理解推测。桃源人为什么而叹惋?
4、“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什么?
不想被外面的战乱破坏了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已经 无实义动词,做标志
名词,标志
从前的,旧的
竟然,终于
像这样
学习第4、5段
离开桃源 再寻桃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五段内容。
2、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
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
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同时增加
文章的神秘色彩。
思考:
3、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
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
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
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
不满。
再读课文,归纳主旨
发现桃花源
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线索
2、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3、写法借鉴
1)以虚讽实:虚构“世外桃源”以寄托
政治理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2)虚实结合:真实的人物(刘子骥)和
虚构的故事,准确的朝代、年代和说不清
道不明的地点,使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
若虚若实、扑朔迷离、奇趣无穷
3)语言简洁,清新自然:语言生动简洁
又含蓄隽永,看似轻描淡写,却使人物景物
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详略得当
《桃花源记》
以渔人行
踪为线索
发现
桃花源:
进入
桃花源:
离开
桃花源:
发现的时间、经过、景色
所见
所闻
所历
寻向所志…后遂无问津者
环境良好
幽静美丽
与世隔绝
民风淳朴
似有若无
所感 和平安宁 安居乐业
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
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