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导学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3

ID:562872

大小:7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班级 姓名 小组 号码 撰写老师 第26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 纠错补充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1. 积累文言词语。‎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基础学习】‎ ‎1、简介作者:‎ ‎ ‎ ‎ ‎ ‎2、简介《孟子》‎ ‎ ‎ ‎ ‎ ‎3、朗读课文。‎ ‎4、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 欲 得 恶 ‎ 患 辟 如使 ‎ 由是 是故 丧 ‎ 蹴 不屑 何加 ‎ 已  本心 义 ‎ ‎【合作交流】‎ 1、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辟 辩 ‎ 得 欤 ‎ 向 ‎ 2、 试译课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达成共识 ‎3、翻译下列句子: ‎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析疑解难】‎ ‎ 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疑。‎ ‎【达标检测】‎ ‎1、本文出自《 》,作者 ,是战国时期的 家, 家, 家,是 家代表人之一。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为 。‎ ‎2、用原文填空。‎ ①本文中心论点是: ‎ ②文中指出比生命更重要的是: ‎ 比死亡更可恶的是 。‎ ‎【课外学习】 背诵课文 学习总结:‎ 班级 姓名 小组 号码 撰写老师 第26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二 纠错补充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 2、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3、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知识回顾】 ‎ 本文出自《 》,作者 , 时期鲁国人 家, 家, 家,是继孔子之后 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为 。‎ ‎【基础学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 2、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 ‎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 ‎ ‎4、有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目的是为了 ‎ 其原因是 ‎ ‎5、最能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文中的“本心”指: ‎ ‎【合作交流】‎ ‎1、开头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论证?‎ ‎ ‎ ‎ ‎ ‎2、本文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 ‎ ‎ ‎ ‎ ‎3、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是本心的行为,但也有人不赞成“行道之人的做法,试谈谈你的看法。‎ ‎ ‎ ‎ ‎ ‎【析疑解难】‎ ‎1、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你认为其中的“义”有什么内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的?‎ ‎ ‎ ‎ ‎ ‎2、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现今注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 ‎ ‎ ‎ ‎【达标检测】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③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⑤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⑨ ‎ ‎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还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A.①句 B.②句 C.⑧句 D.⑨句 ‎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课外学习】‎ 孟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名言,你还能再写出一些来吗?‎ 学习总结:‎ 班级 姓名 小组 号码 撰写老师 第26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三 纠错补充 学习目标: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基础检测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 ‎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⑤故不为苟得也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尔而与之 ②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③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二、综合练习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5.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6.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8.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豆羹。‎ B、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 ‎ ‎ ‎ 三、美文向导 君不侮臣 刘向 ‎ 赵简子上羊肠之坂①,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为死而又死。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②,则使③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①坂:bǎn,山坡,斜坡。‎ ‎②使:动词,充当使节。‎ ‎③使:名词,使者。这里指外交关系。‎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1)身死,妻子又死( )‎ ‎(2)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 ‎ ‎ ‎(2)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 ‎ ‎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作用是 ‎ ‎13.从选文看,赵简子是一个 的人。‎ ‎14.自古以来,君贵臣贱,本文却指出君侮臣对国家的严重危害,你认为其中包含着什么思想? ‎ ‎ ‎ ‎ ‎ 学习总结:‎ ‎26. 《鱼我所欲也》‎ ‎1. wù dān gēng cù gǒu xiè 2. 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②踩踏③从前 ④停止 ⑤苟且 ⑥增加,指带来好处 ⑦天性,天良 3.①修饰连词;转折连词;②比;对;③第一个是介词,为了;第二个是动词,做、接受的意思; 4.C句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BD是结构助词“的”。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6.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C 解析:A“得”通“德”,B“辟”通“僻”D“乡”为“向”。8. A。一豆羹(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现常为“豆子”类名称。)9.答案示例: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 ‎10. ⑴妻子和儿女⑵危险 11. (1)做人臣的侮辱他的君主,该当何罪?(2)赵简子说:“好吧。”于是停止了让群臣推车。 12.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人君侮辱人臣的严重后果。13.善于纳谏,知错就改。14. 君臣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君敬臣,臣才愿为君效命;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权威)。‎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