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 船
永春延清中学 潘顺钦
一、了解刘义庆和
《
世说新语
》
。
《
世说新语
》
是古代(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
期行
》
选自
《
世说新语
·
方正
》
,题目是编者加的
。
《
乘船
》
选自
《
世说新语
·
德行
》
,
题目是编者加的。
《
期行
》
选自
《
世说新语
·
方正
》
,
《
乘船
》
选自
《
世说新语
·
德行
》
这两篇体裁都是(短篇小说)。
二、生朗读
《
乘船
》
,并检查字音。
华歆( ) 辄( ) 携拯( )如初 相弃邪( ) 舍去( )
二、生朗读
《
乘船
》
,并检查字音。
明确:
华歆(
huàxīn
) 辄(
zhé
) 携拯(
xiézhěng
)如初 相弃邪(
yé
) 舍去(
shě
)
三、生根据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华歆、王朗
俱
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躲避灾难
,
(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
,
歆
辄难
之。 朗曰: “
幸尚
宽,
何为
不
可
?”
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
(
不让他上船
)
。王朗
(
对华歆
)
说
:“
船恰巧还宽松有位置
,
为什么不同意呢
?”
后
贼
追之, 王欲
舍
所
携
之人。
后来作乱的人
(
向那人
)
追了上来
. (
这时
)
王朗就想抛下所带着的那个人
.
点拨:
俱:一起。辄:当即(课文注释)。难: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对
……
感到为难。幸:幸而,恰巧(课文注释)。尚:还(课文注释)。 何为:为什么。可:肯,同意(课文注释)。贼:这里指作乱的人(课文注释)。
舍:扔掉,抛弃(课文注释)。携:携带。
三、生根据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华歆说
: “
我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啊
.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
,
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
遂携拯如初 。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于是还像原先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
(
品质
)
好坏
.
点拨:
本:起先。所以:
……
的原因(课文注释)。为:因为。此:这种情况。耳:罢了。既:既然。已:已经。纳:接纳,接受(课文注释)。托:请托,请求。宁:难道(课文注释)。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遂:于是。拯:救助。初:起初,先前,当初。以:凭。定:评定。优劣:指品行上的好与坏。
四、合作探究
1
《
乘船
》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
1
《
乘船
》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
《
乘船
》
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五、合作探究
2
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五、合作探究
2
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明确:
在
《
乘船
》
中,华歆、王朗两人避难途中遇人搭船,华歆开始有点为难,王朗则认为船还宽敞,就收留了搭船人。当强盗追来时,王朗为自保,却想抛弃搭船人,而华歆则认为这样言而无信,让搭船人留下来。两人想法和做法自始至终。都有不同。
课文中“世人以此定华、王优劣”,以华歆重诺为优,王朗寡信为劣。
(不过,也有人认为以此定人的品行优劣不妥,毕竟从王朗的角度考虑,在特定情况下,为保全个人的性命,想法发生变化,是人之常情,也可理解的。而且一个人的品行往往都会有变化,比如华歆在另一则故事“管宁割席”里,被视作爱慕现实富贵的俗人挨批评了)。
六、合作探究
3
1
、
《
乘船
》
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
2
、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
六、合作探究
3
1
、
《
乘船
》
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
2
、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
明确:
1
、幸尚宽,何为不可
2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七、合作探究
4
这两则短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七、合作探究
4
这两则短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讨论明确:
⑴语言简洁,人物刻画传神。
《
期行
》
中,写陈太丘朋友“怒”骂,显露他粗鲁的性格。被元方反讥后,这位朋友可贵之处在于能勇于认错,“惭”字见其羞愧之心,“引”字显出他对少年元方的敬佩和喜爱。
⑵运用对比手法写人,鲜明生动。
《
乘船
》
中华、王两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对搭船人,在“救”的问题上显出不同,在“弃”的问题上又见矛盾。这样两人的品格就凸显出来了。
八、作业
1
熟读课文,争取能背诵。
2
掌握课文的实词和虚词。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