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D:563252

大小:32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 ▲ ,受上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晨兴理荒秽, ▲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潮平两岸阔,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 ▲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⑥荡胸生曾云, ▲ 。 (杜甫《望岳》)‎ ‎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 ▲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 》)‎ ‎⑩旧时茅店社林边, ▲ 。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迸(bìnɡ)溅 浮想联篇(piān) B.谛(dì)听 如火如荼(tú)‎ C.狭隘(ài) 生意盎(ànɡ)然 D. 跻(jī)身 销(xiāo)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多雕塑的细节非常精致,连衬衣、中衣、袈裟都层次清楚。‎ B.要想留住年味儿的“魂”,既需要增进代际沟通,也要增强节日的仪式感和传播力。‎ C.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 D.昨天去张家界游玩,我们浮光掠影地看了个够,还在农家乐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A.躬:亲自 B.卑鄙:品行言辞恶劣 ‎ C.顾:拜访 D.许:答应 ‎5.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败天兵天将,与如来佛祖斗法,结果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B.唐僧师徒四人被火焰山阻挡,是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借来芭蕉扇灭了火才得以通行。‎ C.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此段外貌描写的是猪八戒。 ‎ D. 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后变成美少妇,老婆婆,老公公,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3分)‎ 说时迟,那时快,他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他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 语段中的“他”是 ▲ ,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另一个故事名称 ▲ 。‎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一)(12分)‎ 魏孝文帝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次日,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①于马前。帝曰:“谋略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帝以群臣意多异同,谓镇南将军于烈曰:“卿意如何?”烈曰:“陛下圣略渊远,非愚浅所测。若诚心而言,乐迁之与恋旧,适中半耳。”帝曰:“卿既不唱异,即是肯同,深感不言之益。”使还镇平城,曰:“留台②庶政,一以相委。”‎ ‎【注】①稽颡(sǎnɡ):古代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②留台:即平城。‎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6.下列句中的“而”与“执鞭乘马而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拔山倒树而来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言和而色夷 D.学而时习之 ‎7.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孝文帝身穿军服全副武装,作势将带领大军向南进发。‎ B.大臣们都反对孝文帝南征,纷纷劝谏孝文帝不要一意孤行。‎ C.孝文帝声称要往南讨伐一统天下,其实只是想让群臣同意迁都洛阳。‎ D.于烈相信孝文帝的深谋远虑,完全赞同迁都之举。‎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策马将出 策: ▲ ②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 如: ▲ ‎ ‎③陛下苟辍南伐之谋 辍: ▲ ④一以相委 委: ▲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2分)‎ 译: ▲ ‎ ‎(2)卿既不唱异,即是肯同,深感不言之益。(2分)‎ 译: ▲ ‎ ‎(二)(4分)‎ 北 陂 杏 花①‎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⑴诗歌首句中“绕”字用得精巧,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 ▲ ‎ ‎⑵本诗三、四两句运用托物言志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 ‎ ‎(三)(9分)‎ 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 ①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  ②浮躁,实质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  ③浮躁之风盛行,于是,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于是,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  ④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盼望着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如同梦呓。‎ ‎  ⑤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  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⑦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光是情景,也是心态。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人民日报》‎2016年4月12日04 版)‎ ‎1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浮躁之风盛行的原因。(3分)‎ 答: ▲ ‎ ‎1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概括其作用。(3分)‎ 答: ▲ ‎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内心宁静”的理解。(3分)‎ 答: ▲ ‎ ‎(四)(14分)‎ 切口 ‎①阳台上出现了几截短小的树枝。这是14楼,周围一片空旷,我把树枝捡起,琢磨它们究竟来自何处。一只鸟的翅膀从楼前掠过。‎ ‎②我开始留意窗外的喜鹊,它们在阳台栏杆上伫立、踱步,看着它们,想起老家村头那棵大树上的喜鹊窝,我在童年时代曾经长久地仰望大树,惦念树梢上的冷暖。如今,村头的树还在,树上的喜鹊窝还在,我却不再像童年那样仰望。每次回去,我都把它拍下。那些照片一直留存在手机里,每次翻看,总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一点什么。‎ ‎③这些年我似乎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不容易被打动了。不久前发生了里氏4.6级地震,我所在的城市有强烈震感。午夜,我一个人枯坐在书房里,刹那间,脚底下似有闪电在奔突,整栋楼房随之晃动。我知道发生了地震,后来一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当时竟然没有惊慌,没有想到逃跑,我枯坐着,像是那场地震的局外人。也许是因为我觉得身陷大地的伤口之中我们终将无路可逃,也许是因为我对地面的震动早就习以为常了——从去年开始,这座城市到处都在修路,挖掘机、铲车、货车一齐上阵,我的屋子每天都陷在轰鸣和震颤之中。在地壳的颤抖中,我的感觉变得麻木、迟钝,以至于对地震的降临无动于衷。而那几只喜鹊光顾阳台,却在我内心激起了一丝久违的感动。‎ ‎④平日里,我也时常站在阳台上,有时远眺,有时俯视,除了把远方遮蔽起来的高楼,除了虚无缥缈的天空,以及地面上轰鸣的挖掘机,似乎再就没有看到什么。喜鹊在阳台上扑棱着翅膀,让我觉得天空和远方都变得亲切起来。在我最孤独最焦虑的那段日子里,是喜鹊为我送来了安慰。‎ ‎⑤很快,我就发觉,喜鹊之所以光顾这里,大约与阳台上的花生有关。我很纠结,不知该把花生收起来,还是让喜鹊继续啄食。这些花生是父母的劳动成果,老人不辞劳苦,把它们辗转带到城里,认真地晾晒在阳台上。喜鹊的光临,给我出了一道难题。‎ ‎⑥当喜鹊在城市楼宇间发现并选择了晾在阳台上的花生,我不知道这算是一个审美问题还是现实问题 ‎。我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态度来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我的这种纠结情绪的背后,还有一个忧虑:当晾晒在阳台上的花生被喜鹊吃光之后,这些喜鹊还会一如既往地光顾我家的阳台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我吃了一惊,我无法解释自己心里何以会有这样的一种忧虑,也许是我太孤独了。‎ ‎⑦几只喜鹊,让我的世界变得生动起来。隔着一层窗玻璃,我只能隐约听到它们的鸣叫声,在修路产生的巨大轰鸣声和震颤中,喜鹊的声音显得多么单薄。我听到了它们。我想到了,几只喜鹊在城市楼宇间飞;我想到了,一群喜鹊在乡村的树林里飞。如今树林不见了,剩下几棵树,站在空空荡荡的村头,越发显得孤单。喜鹊也进城了。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有几只喜鹊选择了我家的阳台。这些有翅膀的鸟,栖落在平凡如我者的窗前;而我,一直梦想拥有一双翅膀,向着无穷尽的天空和远方飞去。‎ ‎⑧我们忽略了脚下的大地,忽略了曾经生长庄稼、如今承载高楼的大地。每一株庄稼都是大地的一个切口,每一栋楼房都是大地的一个切口。每一个切口,都有一个待解的谜。面对土地,我们究竟种下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似乎并不是我们真正在意的。‎ ‎⑨当翅膀成为一种负累,就算拥有整个天空也变得徒然。‎ ‎14.为什么几只喜鹊光顾阳台在我内心激起了一丝久违的感动?(3分)‎ 答: ▲ ‎ ‎15.第⑥自然段中的“审美问题”和“现实问题”如何理解?(4分)‎ 答: ▲ ‎ ‎16.第⑦自然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4分)‎ 答: ▲ ‎ ‎17.联系全文,试分析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3分)‎ ‎ 答: ▲ ‎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近日,有人在网上发图,图中是两个女孩在蹲着等地铁,并批评女孩不懂教养:“等个地铁就可以随随便便蹲着,难看不难看?谁教她们的?这是什么生活习惯?”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后,立刻在网上引发了激烈争辩。请你就此事也在相关论坛跟帖发表看法,并作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 ‎(二)(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很少有绝对笔直的道路,也少有完全一帆风顺的事情;世事多变,人事多磨。转一个弯,或许会费点周折,或许也有些风景……‎ 请以“转了一个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3)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答题卷 2016.4‎ 准考证号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顺序号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 ‎⑦ ⑧ ‎ ‎⑨ ⑩ ‎ 题 号 ‎2(3分)‎ ‎3(3分)‎ ‎4(3分)‎ ‎5(1)(3分)‎ 答 案 ‎5(2) (1分); (2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二)(12分)‎ ‎6. (2分) 7. (2分)‎ ‎8. (1) (2) ‎ ‎(3) (4) (每空1分,共4分)‎ ‎9.(1) ‎ ‎ (2分)‎ ‎(2) ‎ ‎ (2分)‎ ‎(二)(4分)‎ ‎10.(1) ‎ ‎ (2分)‎ ‎(2) ‎ ‎ (2分)‎ ‎(三)(9分)‎ ‎11.   ‎ ‎ ‎ ‎ (3分)‎ ‎12.   ‎ ‎ (3分)‎ ‎13.   ‎ ‎ (3分)‎ ‎(四)(14分)‎ ‎14.   ‎ ‎ (3分)‎ ‎15.   ‎ ‎ ‎ ‎ (4分)‎ ‎16.    ‎ ‎ ‎ ‎ (4分)‎ ‎17.    ‎ ‎ (3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18.(6分)‎ ‎(作文见背面)‎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很少有绝对笔直的道路,也少有完全一帆风顺的事情;世事多变,人事多磨。转一个弯,或许会费点周折,或许也有些风景……‎ 请以“转了一个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3)不少于600字。‎ ‎ 转了一个弯 ‎ 准考证号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顺序号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200‎ ‎400‎ ‎44‎ ‎500‎ ‎600‎ ‎200‎ ‎800‎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2016.4‎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略)‎ ‎2.A 3.D 4.B ‎ ‎5.(1)B (每个3分)‎ ‎(2)(3分)武松(1分);‎ 景阳冈打虎 / 斗杀西门庆 / 大闹飞云浦 / 血溅鸳鸯楼 / 夜走蜈蚣岭(2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一)(12分)‎ ‎6.A(解释“表修饰”)(2分)‎ ‎7.D(于烈乐于迁都和眷恋旧京的心思各占一半)(2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4分)‎ ‎①驱赶(执鞭) ②到、往 ③停止 ④委托、交付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们有劝谏的意愿却找不到劝谏的言辞,只好冒死来请命!(2分)‎ ‎(2)你既不提出反对,也就是赞同,我深深感念你当时没有提出异议的好处。(2分)‎ ‎(二)(4分)‎ ‎10.⑴(2分)“绕”字写出池水曲折蜿蜒;表现了陂水与杏花相依相亲的状态;使画面富有动感、充满生机。(三点中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分,意思相近即可。)‎ ‎⑵(2分)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挫折/失意)却仍不失高远之志(1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1分)。(或意思相近即可。)‎ ‎(三)(9分)‎ ‎11.(3分)人们内心变得急躁、失衡和不沉稳(或“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导致浮躁的社会风气”)(1分);浮躁之风盛行,原因就在于人们用心不专一(1分);社会发展太快,人们幻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或人们只追求结果,不在意过程)(1分)。(或意思相近亦可)‎ ‎12.(3分)举例论证(1分);通过列举各种具体现象,揭示浮躁的根源就在人们于用心不专一(2分)。‎ ‎13.(3分)内心宁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1分);是一种超越世俗、克服浮躁的强大力量(1分);是一种最为深厚的修行,是心灵常态(1分)。(或意思相近亦可)‎ ‎(四)(14分)‎ ‎14.(3分)喜鹊的到来让情感麻木、迟钝的我努力地寻找丢失的童心(童真/童年)(2分),也抚慰了我孤独焦虑的心灵(1分)。‎ ‎15.(4分)审美问题:喜鹊在阳台啄食花生让城市充满生气、活力和自然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2分);现实问题:我该不该继续让喜鹊啄食花生;喜鹊在花生吃完后还会不会光顾我家阳台(2分)。‎ ‎16.(4分)拟人(1分);“站”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树木的减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形象地表现(突出)了乡村(大地)的凋敝(2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虑(1分)。‎ ‎17.(3分)当人们为了自己的追求和欲望而不择手段时,就会导致环境的破坏、人心的麻木(2分),那么即使达到了欲望(实现了目标)也是毫无意义的(1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18.(6分)从发帖人行为的对错、两个女孩行为的对错的角度论述均可,可肯定,亦可否定,言之有理均可。‎ ‎(二)(60分)‎ ‎19.参照2015年无锡市中考阅卷标准 命意分析:‎ 一、题旨:‎ ‎“转了一个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并由此而意识到,这是现实生活多样性复杂性的一种真实表现。‎ 二、审题:‎ ‎1、“弯”:A实指道路(街巷)的转弯拐角,曲折的道路往往给人行走带来麻烦,也可带来惊喜与风景,公园的道路设计多曲折,增加了游园的乐趣,修路、地铁施工也给人出行添堵,不得不拐弯……;B事情发生变化(变故),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等;C情绪、思路、想法发生转变,受外界的启迪灵机一动、突发奇想;受外界干扰乐极生悲、心灰意冷……D行动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等;E其他较有创意的立意也可。‎ ‎2、“一个”:尽管事物本身具有多样性多变化,且不是少数偶然,但“一个”限制考生的叙写要切口小一点,角度恰当,抓住事物和事件的某一个环节,一个侧面,突出一个特点足矣,不可泛泛而谈,也不可故设离奇,人为臆想,为“弯”而弯。‎ ‎3、“转”:是一种特定景象或情境、一个行为或行动,是一个过程中发生变化、转机、收获的主要因素,或是产生问题、障碍、矛盾的关键行为举动,应该是记叙的重心所在。‎ ‎(以上只是对题旨的理解,并非作文评判的最高标准,各校评阅试卷时,尚需依据学生作文实际表达度量赋分。)‎ 译文:(仅供参考)‎ 孝文帝从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日,下诏命令各路军队出发。第二天,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廷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行动,天下人都不愿意,只是陛下想要这么做,我们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行,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有劝谏的意愿却找不到劝谏的言辞,只好冒死来请命!”孝文帝大怒说:“我刚刚统治天下,希望能够实现天下统一,而你们这些儒生,多次怀疑我的大计;法令制度是无情的,你们不必再说了。”骑着马准备出发,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着劝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说:“这一回兴师动众不是小事,做了却没有成功,用什么向后人交代?朕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到那里,各位王公认为怎么样?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安定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王桢上奏说:“‘成就大功业的人不能只听众人的意见(而没有自己的决断)。’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计划(谋略),迁都洛阳,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百姓的幸福啊。”群臣都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往内地迁徙,但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就定下了迁都之策。‎ 孝文帝知道群臣意见不一,对镇南将军于烈说:“你觉得迁都之事如何?”于烈答道:“陛下英明的谋略看得深远,不是愚笨和浅陋之辈可以猜测得到的。如果诚心来说,愿意迁都和怀恋旧地,正好各占一半吧。”皇帝说:“你既不提出反对,也就是赞同,我深深感念你当时没有提出异议的好处。”于是派他回去镇守平城,说:“平城的一切政务,全都托付给你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