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ID:563442

大小:24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知识积累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古城绍兴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fú(1)   水墨画。ban (2)   驳的青瓦台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péng (3)   船分明很有cāng(4)   桑感,但老店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 ‎(曹正兴《说绍兴》)‎ ‎2.品湖光水色,填诗句明文。‎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   ,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6)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知朱熹《观书有感》所言:“    ,   。”‎ ‎3.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⑥,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   ②顾:   ③致:   ④作:   。‎ ‎4.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三、文本阅读 ‎5.(一)阅读《吃莲花的》,完成下列各题。‎ 吃莲花的 老舍 ‎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1)“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析。‎ ‎(2)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点词分析这个句子)‎ ‎②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 ‎(3)“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误读的原因。‎ ‎6.(二)阅读《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完成下列各题。‎ 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 ‎ ‎2016年7月14日,美国众议院以306票对117票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商家可自主选择标识形式,使用文字,符号或用智能手机读取二维码都可以,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有权知道他们的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根据该法案,也不将在两年时间内制定具体的标识方案,并出台相关执法程序等,美国政府此前并不要求强制标识,理由是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 ‎ 那么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强制标识呢?‎ 正方:‎ ‎ 转基因食品至少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科学家培养转基因作物时,能确切知道转过去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这样就能知道转基因作物同传统作物在成分上是否有本质区别,有哪些不同的成分。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我们对杂交出来的作物基因信息基本上是茫然无知的,无法预知其可能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更大的把握。目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验,在安全性上是不用担心的。由于检验成本所限,传统食品反而做不到这一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示有何必要?‎ 反方:‎ 有两种亲本存在,大自然理论上也可以自行产生出他们的杂交品种,人工杂交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但转基因可不一样,在自然演化下,一个物种的基因自行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概率接近于零。人类?这是人工制造出新的物种,本身就蕴含着新的风险,一个基因很可能有多个功能,再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时科学家很可能只了解其部分功能,这意味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能给将来一切可能的转基因食品背书吗?对批准的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恰是一种对科学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 正方:‎ ‎ 转基因食品当然有风险,就像传统作物有风险一样,关键在于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是否显著大于传统作物?如果不是,凭什么把转基因食品单独拉出来强制标识?由于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部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没有根据的恐慌与负面评价。如果强制标识会强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因此必须反对强制标识,还应该把“转基因农业”改名为“精准农业”,以弱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增加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反方:‎ ‎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有顾虑,不是很正常的吗?在某种意义上,转基因作物是新创造出来的物种,人们不随随便便接受一种新物种食物,恰恰是刻在基因上的自我保护本能在起作用,也是一种合适的慎重态度,以为改成“精准农业”就能消除这种疑虑,太天真了吧?在强制标识之后,认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人,就可以选择吃;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顾虑的人,现在可以选择不吃,将来观念改变了也可以选择吃。两不干扰,有何不可?‎ 正方:‎ ‎ 强制标识会拍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对穷人不利。强制标识不仅是标注一行字或一个符号,还需要检测,实施起来成本太大。因为一种食品往往包含多种成分,逐一检测是否转基因。一次检测,就是一大笔费用。如果消费者愿意对非转基因食品支付滥价,厂家会主动标识“非转基因”授其所好。‎ 反方:‎ ‎ 如果你生产的食品某些成分的原料是转基因作物,你会不知道?标注一下有多大成本?至于检测也不是那回事。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来确认商家有没有在标注上作假,检测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 ‎(《南方周末。第一争议》2016﹣07﹣25)‎ ‎(1)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你吗?这一争议是由什么新闻事件引起的?正反双方从哪三个方面展开辩论?请简要概括,完成提纲,不要求字数一致。‎ ‎(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 A.正方认为,一般来说,传统育种方法杂交出来的作物的基因信息是没法辨别的。而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信息是可以确切知道的。‎ B.反方认为转基因,就是一个物种的基因在自然演化下自行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 C.正方认为转基因农业改名,精准农业,能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 D.反方认为强制标是不会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 ‎(3)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以下面句子为例,分析双方多次使用反问的表达效果。‎ 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 ‎(4)结合上面辩论中的相关言论,分析产生下面试验结果的原因。‎ 美国科斯坦尼格罗教授用实质相同的苹果对消费者进行了对比试验。‎ ‎【试验一】 在标识非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命,愿意多付38.6%的钱购买非转基因苹果。‎ ‎【试验二】 在强制标识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们愿意多付94.2%的钱购买无标识苹果。‎ 三.阅读《资治通鉴》两则 ‎7.‎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谓曰   ‎ ‎②因相视流涕   ‎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   ‎ ‎④众皆收泪谢之   ‎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迫感往事①‎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四.语言运用.‎ ‎9.探究下面的图文材料,写一篇《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 要求:语言简介连贯,字数在150字以内。‎ 快递业迅猛发展,产生的垃圾带来很多问题。环境志愿小分组组织了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实践活动。以下是队员们从人民日报的媒体找到的有关资料。‎ ‎(1)016年快递邮件达到300亿件,其包装垃圾总量有400多万吨,但垃圾的实际回收率不足10%。‎ ‎(2)常见的快递垃圾有纸箱,包装袋,胶带,运单,填充泡沫等,‎ ‎(3)快递包装胶带的主要原料PVC(聚氯乙稀)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上百年才有可能降解。‎ ‎10.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 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 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Q经典说说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 要求:‎ ‎(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16行 ‎(3)不少于600字 ‎(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五、附加题(提示:建议你先写作文,时间有余,可以选做)‎ ‎11.下列句子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个文化流派?根据句意选择。‎ ‎(1)礼之用,和为贵。‎ ‎(2)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2.利奥波德的《   》是一部描述土地与人类关系的著作,可与梭罗的散文集《   》相媲美,是自然主义的经典作品。‎ ‎ ‎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知识积累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古城绍兴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fú(1) 幅 水墨画。ban (2) 斑 驳的青瓦台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péng (3) 篷 船分明很有cāng(4) 沧 桑感,但老店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 ‎(曹正兴《说绍兴》)‎ ‎【考点】16: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 ‎【解答】一fú一幅 bān 驳一斑驳 乌péng 船一乌篷船 cāng桑一沧桑 答案:‎ 幅 斑 篷 沧 ‎2.品湖光水色,填诗句明文。‎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 竹色溪下绿 ,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6)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知朱熹《观书有感》所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1)在水一方 ‎(2)竹色溪下绿 ‎(3)小桥流水人家 ‎(4)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意“徒”的书写)‎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意“渠”的书写)‎ ‎3.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⑥,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 拉 ②顾: 回头看 ③致: 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 ④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 ‎【考点】D4: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解答】(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引:拉;顾:回头看.‎ ‎(2)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假:借.‎ ‎(3)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答案:(1)拉 ‎(2)回头看.‎ ‎(3)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 ‎(4)奋起,指有所作为.‎ ‎4.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D ‎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考点】F4: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综合,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 ‎【解答】(1)解答本题,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答案:‎ ‎(1)D ‎(2)《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 三、文本阅读 ‎5.(一)阅读《吃莲花的》,完成下列各题。‎ 吃莲花的 老舍 ‎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1)“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析。‎ ‎(2)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点词分析这个句子)‎ ‎②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 ‎(3)“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误读的原因。‎ ‎【考点】9C: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真是一篇读后令人哑然失笑的文章.我种了两盆莲花,自觉美极,时时欣赏,并为它们做了无数的诗篇.但友人却与我的态度不同,他居然把我养的花摘下来让我的厨师炸来吃!这让我吃惊伤心,把诗稿全都烧了.‎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本中的“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和“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可知我对吃莲花的态度先是不理解,然后是痛恨.‎ ‎(2)①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专说”“七十五”,表现我用词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出我对莲花的喜爱.‎ ‎②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先要弄清词语的含义,再分析人物当时的情感.友人要我去买莲花,我认为不用去买,因此道:“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对友人不识莲花的埋怨,二是对自己种的莲花的自豪.据此整理出答案.‎ ‎(3)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结合本文的写作结构来看,“这且不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晰;从内容来看,三个以“这且不说”引领的段落,对莲花的欣赏层次由高到低,来表现朋友的举动让我出乎意料.‎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的结尾很是出人意料,朋友吃莲花的行为让我万万没有想到.从文中找出友人的言行,任选一句作出分析即可.比如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等句子.友人其实是想吃,而我以为他是欣赏莲花的美.‎ 答案:‎ ‎(1)先是不理解,然后是痛恨.‎ ‎(2)①“专说”指的是“单说这一个”的意思,加上“七十五”这个数词,表现了我对莲花描写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出我对莲花喜爱的程度之深;‎ ‎②包含两种情感,一可理解为“真是的”,表达出对朋友不会欣赏我所种莲花的不满;二可理解为“真的棒”,为自己所种莲花的美感到自豪.‎ ‎(3)结构上,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上,对莲花的欣赏层次由高到低,突出了朋友行为让我十分的意外.‎ ‎(4)示例:“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友人的意思是说:花外面的瓣有些老,但里面的心还比较嫩,炸着吃还行.我则误解为,朋友的点头是对我自种莲花的赞美,对我提议在家中喝酒赏花作诗的认同.我之所以会误解朋友的意思,因为我刚到济南,对这里的典故并不了解,再加上我酷爱莲花,而我的朋友也是文学的爱好者,所以就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在了朋友身上.‎ ‎6.(二)阅读《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完成下列各题。‎ 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 ‎ ‎2016年7月14日,美国众议院以306票对117票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商家可自主选择标识形式,使用文字,符号或用智能手机读取二维码都可以,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有权知道他们的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根据该法案,也不将在两年时间内制定具体的标识方案,并出台相关执法程序等,美国政府此前并不要求强制标识,理由是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 ‎ 那么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强制标识呢?‎ 正方:‎ ‎ 转基因食品至少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科学家培养转基因作物时,能确切知道转过去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这样就能知道转基因作物同传统作物在成分上是否有本质区别,有哪些不同的成分。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我们对杂交出来的作物基因信息基本上是茫然无知的,无法预知其可能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更大的把握。目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验,在安全性上是不用担心的。由于检验成本所限,传统食品反而做不到这一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示有何必要?‎ 反方:‎ 有两种亲本存在,大自然理论上也可以自行产生出他们的杂交品种,人工杂交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但转基因可不一样,在自然演化下,一个物种的基因自行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概率接近于零。人类?这是人工制造出新的物种,本身就蕴含着新的风险,一个基因很可能有多个功能,再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时科学家很可能只了解其部分功能,这意味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能给将来一切可能的转基因食品背书吗?对批准的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恰是一种对科学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 正方:‎ ‎ 转基因食品当然有风险,就像传统作物有风险一样,关键在于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是否显著大于传统作物?如果不是,凭什么把转基因食品单独拉出来强制标识?由于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部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没有根据的恐慌与负面评价。如果强制标识会强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因此必须反对强制标识,还应该把“转基因农业”改名为“精准农业”,以弱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增加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反方:‎ ‎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有顾虑,不是很正常的吗?在某种意义上,转基因作物是新创造出来的物种,人们不随随便便接受一种新物种食物,恰恰是刻在基因上的自我保护本能在起作用,也是一种合适的慎重态度,以为改成“精准农业”就能消除这种疑虑,太天真了吧?在强制标识之后,认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人,就可以选择吃;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顾虑的人,现在可以选择不吃,将来观念改变了也可以选择吃。两不干扰,有何不可?‎ 正方:‎ ‎ 强制标识会拍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对穷人不利。强制标识不仅是标注一行字或一个符号,还需要检测,实施起来成本太大。因为一种食品往往包含多种成分,逐一检测是否转基因。一次检测,就是一大笔费用。如果消费者愿意对非转基因食品支付滥价,厂家会主动标识“非转基因”授其所好。‎ 反方:‎ ‎ 如果你生产的食品某些成分的原料是转基因作物,你会不知道?标注一下有多大成本?至于检测也不是那回事。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来确认商家有没有在标注上作假,检测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 ‎(《南方周末。第一争议》2016﹣07﹣25)‎ ‎(1)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你吗?这一争议是由什么新闻事件引起的?正反双方从哪三个方面展开辩论?请简要概括,完成提纲,不要求字数一致。‎ ‎(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D ‎ A.正方认为,一般来说,传统育种方法杂交出来的作物的基因信息是没法辨别的。而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信息是可以确切知道的。‎ B.反方认为转基因,就是一个物种的基因在自然演化下自行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 C.正方认为转基因农业改名,精准农业,能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 D.反方认为强制标是不会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 ‎(3)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以下面句子为例,分析双方多次使用反问的表达效果。‎ 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 ‎(4)结合上面辩论中的相关言论,分析产生下面试验结果的原因。‎ 美国科斯坦尼格罗教授用实质相同的苹果对消费者进行了对比试验。‎ ‎【试验一】 在标识非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命,愿意多付38.6%的钱购买非转基因苹果。‎ ‎【试验二】 在强制标识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们愿意多付94.2%的钱购买无标识苹果。‎ ‎【考点】A8:科普阅读综合.‎ ‎【分析】文章有由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的争议.正反双方从引出转基因食品是否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强制标识是否会改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印象?强制标识是否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三方面展开了辩论.‎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①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②转基因食品是否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③强制标识是否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 ‎(2)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说明文后辨析和信息筛选的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按照“确定区间﹣﹣抓关键词﹣﹣抓关键句﹣﹣整合比较”的过程,把选项和原文逐个对比.‎ A:对杂交出来的作物基因信息基本上是茫然无知的,不是没法辨别.故A项不正确;‎ B:在自然演化下,一个物种的基因自行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概率接近于零.故B项不正确;‎ C:以弱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不能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故C项不正确;‎ D:正确.‎ 故选:D ‎(3)本题是对反问修辞手法的考查.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反问强调了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实质真的不等同,比其他句式反驳的更有力.‎ ‎(4)此题考查了学生材料的分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内容,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可运用提取中心法得出答案.‎ 答案:‎ ‎(1)①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②转基因食品是否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③强制标识是否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 ‎(2)D ‎(3)反问强调了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实质真的不等同,比其他句式反驳的更有力.‎ ‎(4)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质疑,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 三.阅读《资治通鉴》两则 ‎7.‎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谓曰 对…说 ‎ ‎②因相视流涕 眼泪 ‎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 脸色 ‎ ‎④众皆收泪谢之 道歉 ‎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D ‎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迫感往事①‎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 ‎[ 江左夷吾]周投奔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任用周为军咨祭酒.前骑都尉谯国人桓彝也避乱渡过长江,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对周说:“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不久又见到王导,与王导一起议论天下大事,退出去后,又对周说:“刚才如同见到了管仲,不再有忧虑了.”‎ ‎[新亭对泣] ‎ ‎ 名士们一起登上新亭游玩宴乐,周坐在中间感叹说:“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大家听了相对流泪.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说:“应当齐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神州沦陷的土地,怎么能像只知悲痛而不思进取的楚囚那样相对流泪呢?”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 ‎【解答】(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对周说.谓:对…说.‎ ‎②句意为:大家听了相对流泪.涕:眼泪.‎ ‎③句意为: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色:脸色.‎ ‎④句意为: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谢:道歉.‎ ‎(2)此题考查学生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的时候,要熟练掌握“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的“之”,代词他.‎ A项,之,结构助词,的.‎ B项,之,连接主谓.‎ C项,之,动词,到,到达.‎ D项,之,代词,他.‎ 答案:D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有:殊:差别.句意为: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句意为: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故本句断句为:“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桓彝见王导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侧面表现了王导的才华、声望.王导在众人情绪低落,前途一片渺茫之时,能够鼓励士气,齐心协力,表现了王丞相巨大的感染力和高瞻远瞩的气魄.‎ ‎(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首诗像是一篇时事评论,陆游在诗中揭穿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卖国的庐山真面目,不仅抨击秦桧的当权误国,也痛斥了整个昏庸的南宋统治集团.“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这两句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故事,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悲伤哭泣的人都没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答案:‎ ‎(1)①谓:对…说②涕:眼泪③色:脸色④谢:道歉 ‎(2)D ‎(3)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4)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5)表现了王导巨大的感染力和高瞻远瞩的气魄.‎ ‎(6)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四.语言运用.‎ ‎9.探究下面的图文材料,写一篇《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 要求:语言简介连贯,字数在150字以内。‎ 快递业迅猛发展,产生的垃圾带来很多问题。环境志愿小分组组织了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实践活动。以下是队员们从人民日报的媒体找到的有关资料。‎ ‎(1)016年快递邮件达到300亿件,其包装垃圾总量有400多万吨,但垃圾的实际回收率不足10%。‎ ‎(2)常见的快递垃圾有纸箱,包装袋,胶带,运单,填充泡沫等,‎ ‎(3)快递包装胶带的主要原料PVC(聚氯乙稀)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上百年才有可能降解。‎ ‎【考点】84:综合读写.‎ ‎【分析】本道题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解答】注意审题:要围绕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来写,语言简介连贯,字数在150字以内首先.首先通读三则队员们从人民日报的媒体找到的有关资料,找出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例如,材料一说明快递垃圾总量巨大但是回收率极低,材料二阐述快递垃圾的形式,材料三阐述快递垃圾的难易降解性,然后提出尽量回收,使用环保材料等建议.‎ 答案示例:‎ 快递垃圾总量巨大但是回收率极低,常见的快递垃圾例如胶带等快递垃圾难以降解.要加大快递垃圾的回收力度,尽量做到循环利用.另外,要尽量采用环保可降解回收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10.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 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 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Q经典说说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 要求:‎ ‎(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16行 ‎(3)不少于600字 ‎(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考点】L4: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题是“一组言论”构成的新颖材料题,具有”感性中蕴含理性的思辨风格”,‎ 要求考生根据一组言论来思考“开始”和“结果”的关系.作文题看上去不难,但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挺考验平时积累的素材量.这种作文重在考察学生思辨和调用各种素材的能力.思维驰骋,选材自由,个性张扬,是这道题的最大特点.‎ ‎【审题立意】作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说:“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尽头,都将是我们出发的起点”相吻合.意在引导考生对自己的外部生活进行内向观照、内向思考、内向反省,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精神启迪,悟出生活的真谛.‎ ‎【思路点拨】在写作中可打开思路,联系实际来谈开始与结束的话题即可.可以写自然更替,成长得失,阅读心得,情感领悟…在巧妙叙事、细腻描写、理性思辨、真挚抒情中感悟生活,提升自我.‎ ‎【文体选择】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沙中淘金,将日常点滴生活小事与人生思辨有机结合,当然也可以联系自己过往的优秀习作,在巧妙叙事、鲜活描写的基础上,借深刻议论、真挚抒情,来感悟生活思辨人生.‎ ‎【解答】‎ 开始与结束 ‎  每支动听的曲子有序曲,就有尾声,如同梦想有开始,就会有结束.‎ ‎ 孩时,常常看到比自己大点的孩子穿着溜冰鞋在地上顺畅的滑着,有时甚至会溜出几种花样,动作甚是潇洒.每次都看到出神不愿离开.自己也多么渴望有一双旱冰鞋并可以自由的地地上滑翔.‎ ‎ 直到自己拥有了自己的旱冰鞋,于是便有梦想的开始.当穿上鞋子那刻才发现并没有自己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甚至连走一步都那么艰难.只是那么稍稍的一挪动,就会狠狠的摔一跤.几次我双手一甩说不干了,但是回头想想别人溜冰时那漂亮的动作,心里便又开始摇摆不定.在一次次摔倒再爬起来后,我终于有了一定的进步,可以磕磕碰碰的滑了.虽然有时膝盖上会碰出一块淤青,但最终我学会了滑旱冰.当我在公园里仰头挺胸的滑来滑去时,心里那种美妙的滋味,油然而生.真庆幸当初没有放弃…这就是一个梦的结束.‎ ‎ 如今步入初三,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同学习学滑旱冰是一样的,只不过又是新一个梦的起点罢了.中间也要面对许多艰难困阻,只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用什么行动去对待它.相信付出与最后的结果是一致的,因为生活是公平的.‎ ‎ 梦想是人生的灯塔,是人生旅途上的一颗太阳.只有看到前面的光明,取于去追求取于去实践的人,才是一个胜利者.让我们付出实在的行动,去书写个美丽的结局.‎ 五、附加题(提示:建议你先写作文,时间有余,可以选做)‎ ‎11.下列句子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个文化流派?根据句意选择。‎ ‎(1)礼之用,和为贵。‎ ‎(2)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考点】F5:文学常识.‎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读先秦诸子文化主张的掌握程度,要注意根据名言和各家主张做出判断.‎ ‎【解答】(1)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出自《论语》,“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2)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注意抓住“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这句话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言,为道家观点.‎ 答案:A D B ‎12.利奥波德的《 沙乡年鉴 》是一部描述土地与人类关系的著作,可与梭罗的散文集《 瓦尔登湖 》相媲美,是自然主义的经典作品。‎ ‎【考点】F5:文学常识.‎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程度.‎ ‎【解答】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是一部经典的自然文化随笔,在西方与梭罗的《瓦尔登湖》齐名,被誉为“美国环保主义的圣经”.作者利奥波德以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答案:《沙乡年鉴》》 《瓦尔登湖》‎ ‎ ‎ ‎2017年7月12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