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57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57页)

ID:563530

大小:2.11 MB

页数:5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孟子 》 两章 作者简介: 孟子 (约前 372- 前 289 ),名 轲 ,字 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 思想家 、 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 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王道)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作品简介 《 孟子 》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 儒家 经典之一。 《 孟子 》 是以 记言 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 ,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论语 》 、 《 大学 》 、 《 中庸 》 《 孟子 》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名轲 , 战国时 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仁政 ”、“ 王道 ”,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学习目标 :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出“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课文朗读,要求: 1 、注意朗读的节奏。 2 、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初步理解课文。 注音和节奏 夫 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 jiāng f ú guō s ù gu ă qī pàn 1 、域民 / 不以 / 封疆之界,固国 / 不以 / 山溪之险,威天下 / 不以 / 兵革之利。 2 、得道者 / 多助,失道者 / 寡助。寡助 / 之至,亲戚 / 畔之;多助 / 之至,天下 / 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 城 ,七里之 郭 , 环 而攻之而不胜。 夫 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 天时不如地利 也。城非不高也, 池 非不深也, 兵革 非不坚利也, 米粟 非不多也, 委 而 去 之, 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    内城 外城 围 语气词 甲衣,兵器,武器装备 米,谷,泛指粮食 放弃 离开 护城河 这 这是 而:却,转折;着,修饰 故曰, 域 民不 以 封疆之界,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寡助之至,亲戚 畔 之。多助 之 至,天下 顺 之。 以 天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 有 不战,战必胜矣 。   限制 巩固 威震 通叛,背叛 到 归顺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要么,或 补充注释: 重点实词 道: 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 泛指粮食 天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 : 内城 郭:外城 君子: 施行仁政的人 检测练习 亲戚: 古: 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 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环: 名词作状语 围 域: 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 巩固 威: 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2.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 1 、 天时 不如 地利 ,地利不如 人和 。 2 、三里 之城 ,七里之 郭 ,环 而 攻 之而 不胜。 3 、夫环 而 攻之,必有 得 天时者矣, 4 、然 而 不胜者, 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5 、城非不高也, 池 非不深也, 6 、 兵革 非不 坚利 也,米粟非不多也, 7 、 委 而 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8 、 域 民不 以 封疆之界, 固国 不 以 山溪之险, 9 、 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0 、 得道 者 多助 ,失道者寡助。 11 、寡助 之至 ,亲戚 畔 之。 12 、多助 之 至,天下 顺之 。 13 、 以 天下 之 所顺,攻亲戚 之 所 畔 , 14、故君子 有 不战,战必胜矣。 3.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 4.翻译句子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道是什么?它和 “ 人和 ” 有何关系? “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 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 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 持和拥护。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天时 而 环 攻 之 地利 不如 不胜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攻城: 守方 守城: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粮多 守方 地利 攻方 委而去之 人和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主张(结论 ) 施行“仁政” ( 反面论证 ) (对比论证 ) 排比 论点范围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 进攻 —— 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 地利不如人和 → ↓ 类推 { } 战争需要 “ 人和 ”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 治国需要 “ 人和 ” ↓ 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品味孟子语言特色 文章的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章第 4 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 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 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归纳;运用双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 气势的作用,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讨论 1 、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 、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 的支持和拥护 。 4 、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5 、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 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 问题探讨 1 )本文以战争为例,你认为孟子是主张打仗吗? 3) 他写此文的真正意图么? 本文按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 摆出观点 论证观点 得出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治国道理 类 推 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 排比、对偶、顶真 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一文 主旨 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拓展研究   1 )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 ? 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读准下列字的音。 夫 ( ) 粟 ( ) 畔 ( ) 2 、解释划线的字词。 A 七里之 郭 B 环 而攻之 C 池 非不深也 D 委 而去之 E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F 亲戚 畔 之 G 地利不如 人和 H 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来检验一下吧!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A 池 古义: 今义: B 兵 古义: 今义: C 亲戚 古义: 今义: 4 、翻译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 、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原因是 : A 、依靠强大的武力 B 、靠人民住得安定 C 、施行仁政,取得民心 D 、战略战术正确 ( )    练习 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_____。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 2.文中的 “ 道 ” 与下面哪个词中的 “ 道 ” 意思相近?   A.道德 B.道歉 C.道路 D.王道 3 “ 战必胜 ” 的根本原因是(原文)______________ 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 、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 3 、能准确的翻译课文。 4 、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 行拂( ) 曾( )益 拂( )士 . . . . . . . quǎn yuè g é áo xī fú zēng bì . 舜 / 发于 / 畎 ( quǎn ) 亩之中,傅说 ( yuè ) / 举于 / 版筑之间,胶鬲 ( gé ) / 举于 / 鱼盐之中,管夷吾 / 举于 / 士,孙叔敖 / 举于 / 海,百里奚 / 举于 / 市,故 / 天将降大任 / 于是人也,必先 / 苦其 / 心志,劳其 / 筋骨,饿 其 / 体肤,空乏 / 其身,行 / 拂 ( fú ) 乱 / 其所为,所以 / 动心 / 忍性,曾 ( zēng ) 益 / 其所不能。 人恒过 / 然后能改,困于心 / 衡于虑 / 而后作;征于色 / 发于声 / 而后喻。入 / 则无法家拂 ( bì ) 士,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 , 然后知 / 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舜 发 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 降 大 任于 是 人也,必先 苦 其心志, 劳 其筋骨。 饿 其 体肤, 空乏 其身,行 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 心 忍 性, 曾 益其所不能。 起,被任用 被选拔 此,这 使 … 痛苦 使 … 劳累 使 … 饥饿 使 … 贫困 使 … 惊动 使 … 坚韧 违背 通“增”增加 人 恒 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 于 虑而后 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 。 入 则无 法家 拂 士, 出 则无 敌国 外患者,国 恒 亡, 然 后知生 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常 通“横”,梗塞,不顺 有所作为 了解 通“弼”,辅佐 往往 常常 在国内 在国外 于 从 给 在 由于 发于畎亩 举于版筑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困于心 衡于虑 征于色 发于声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使动用法:形容词作使动词用 苦:使 …… 痛苦 劳:使 …… 劳累 饿:使 …… 饥饿 空乏:使 …… 资财贫乏 动:使 …… 惊动 忍:使 …… 坚韧 通假字 曾: 通 “ 增 ” ,增加。 衡: 通 “ 横 ” ,堵塞,不顺。 拂: 通 “ 弼 ” ,辅弼。 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1 、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课文开头列举 6 位名人有何用意? 3 、一个人经受磨练有何好处?(原句) 4 、在课文第二段找出能分别论证“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句子。 5 、课文使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理解课文 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前 畎亩 版筑 鱼盐 士 海 市 后 君主 相 辅佐武王 相 令尹 大夫 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在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人恒过 , 然后能改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个人 正面 生于忧患 国家 反面 死于安乐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 人才在困境中造就 人 处逆境能 激发斗志 国无忧患易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个别) (一般) ( 个人 ) ( 国家 ) (中心论点) ( 正面 ) ( 反面 ) 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摆事实 讲道理 故 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西伯拘而演 《 周易 》 仲尼厄而作 《 春秋 》 屈原放逐乃赋 《 离骚 》 左丘失明厥有 《 国语 》 司马迁受宫刑而著 《 史记 》 曹雪芹晚年衣食不保而留 《 红楼梦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学习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你有哪些启示? 困境能造就人才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 , 艰难困苦和挫折能使意志坚强的人成长起来 . 苦难不可怕 , 能在困难中成长起来才能有所成就 , 我想安乐的环境不一定就比苦难的强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忧患意识。现代生活日益激烈 , 在实现个人价值 , 完成民族大业的过程中 , 尤其需要有忧患意识 , 居安思危 , 努力奋斗 , 才能有所作为 . 第一段: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 第二段:人才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人才是如何在忧患中造就的) 第三段: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关于人才在忧患中造就的名言警句: 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熹) 2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 ( niè )】 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艾青) 练习检测 1、解释红色划线的词。 (1)傅说 举 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 任 于 是 人也 (3) 困 于心 衡 于虑而后 作 (4) 出则 无敌国外 患 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饿其体肤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 其 心志 行拂乱 其 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 而 后作 出淤泥 而 不染 C.舜发于畎亩 之 中 宋何罪 之 有 D.故天将降大任 于 是人也 贤 于 材人远矣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天 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 将 兵  B.傅说举于版筑 之 间 在乎山水 之 间也  C.人恒 过 ,然后能改 还 过 岳殿东  D.征于色, 发 于声 野芳 发 而幽香 5、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