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质量调研测试(一模)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题时必须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上有苏杭,下有天堂。苏州七里塘青山绿水相映成辉,楼台亭阁错落有 (zhì),七座拱桥宛若弯月 (xiāng)嵌水中,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宛若一副水墨丹青 (hún)然天成,有着江南所独有的灵动、自然和洒脱。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清代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画了当时苏州的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 (jĭn )”的繁华市井景象。
①错落有 (zhì) ② (xiāng)嵌
③ (hún)然天成 ④灿若云 (jĭn)
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诗经·关雎》)
② ,则不复也。 (《论语》)
③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 》)
⑤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莫笑农家腊酒浑, 。 (陆游《游山西村》)
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8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名著阅读。(5分)
根据《水浒传》《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时迁是《水浒传》中的好汉,江湖上人称“鼓上蚤”。请列举1个最能体现他这一绰号的情节。(1分)
(2)《朝花夕拾》中的哪两篇文章批判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思想?(2分)
(3)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等名著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2分)
A.朱赫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人物,曾当过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后加入布尔什维克成为一名健壮有力的革命战士,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他曾教保尔英国式拳击的打法,使他在受到资产阶级公子哥的挑衅时,得以漂亮地反击。
B.《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经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经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上观音菩萨所赐的紫金钵盂,才求得真经,返回东土。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印第安·乔被活活饿死在麦克道格拉斯山洞里,临死前他把游客们插在缝隙间的蜡烛头都吃得一截不剩。他还设法捉到几只老鼠,除了爪子外全吃掉了。
D.《格列佛游记》中我接受了船主威廉·普利查船长的聘请,登上了“羚羊号”商船,前往苏拉特,海上航行中突然遇到风暴,而偏离航向,后因缺少淡水而来到了大人国,遇到了田里干活的农民,他想与我说话,还带我回家用酒肉招待我。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3分)
3D打印(3 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的基础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构造物体的材料是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物质,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城都有所应用。
请根据上述材料为“3D打印技术”下定义。
第二部分(44分)
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6-8题。
(甲)峨眉山月歌(李白) (乙)客发苕溪(叶燮)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释】叶燮:清代诗论家,定居苏州吴江横山。
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所呈现的画面。(2分)
7.“讶”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说说这种心情的由来。 (3分)
8.两位诗人都是乘船疾行,心情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陋室铭》,完成9-10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8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帷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2分)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案牍之劳形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劳其筋骨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1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都采用了类比手法,请说说包含了作者哪些言外之意。(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券,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阪(bēi)水边。②傃:向,沿着。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②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
“手机依赖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个段子反映了正在蔓延的社会现象一“手机依赖症”。
【现实回放】
如今,智能手机已悄然“绑架”了现代人的生活。有研究数据表明,过去一年里全球“手机上瘾者”增加123 %,达1. 76亿人,其中“手机依赖症”在青年白领女性、工作压力大的中年男性和学生三类人群中尤为普遍。一项在线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白领日均使用手机时长为3.93小时,这意味着除去8小时睡觉时间和8小时工作时间,剩余时间被手机占用近半。
【调全统计】
近几年,“低头族”这个每天依靠手机过活的群体越来越壮大,在这个群体中,不仅颈椎、视力等健康状况出了问题,部分人还因低头产生社交障碍。近日,360手机研究与调研中心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显示,每天使用手机时长超过6小时的晚期手机依赖症患者占比已达12. 4% 。
《报告》还统计出用机人数高峰有时有点有规律: 两个小高峰一个爆表时段。
8
时间
用户使用比例
1-6点
18. 4%
7-9点
75 %
10-11点
29. 7%
11-13点
65 %
14-17点
46. 5 %
18-20点
71%
21-22点
83. 2%
22-24点
59. 7%
【网友声音】
黛玉葬花: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星巴克: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丝路花雨: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
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手机游戏再好玩,微信朋友再活跃,也不要忽视科学用眼的重要性。王教授指出,首先,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屏幕,会使眼睛调节过度增加,过度的调节用眼不仅使近视增加,还会产生视觉疲劳等症状。
—天津市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王立书教授
频繁使用手机,除了对视力有影响,不正确的姿势对人体颈椎、肩背部以及腰椎都有不良影响。近期在门诊中颈椎反弓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也呈现越来越年轻的趋势,而这些颈椎反弓患者,几乎都是由于长期低头玩手机,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机导致的。
一江苏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李志伟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知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一孔屏
(摘自互联网)
13.根据以上信息简要概括“手机依赖症”的特点。(3分)
14.请结合文中《中国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的调查统计表,说说你对“两个小高峰一个爆表时段”的理解。(3分)
15.阅读上述材料,下面理解和分析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分)
8
A.全国白领日均使用手机时长已接近4小时,这意味着除去8小时睡觉时间和8小时工作时间,剩余时间被手机占用接近一半。
B.《中国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显示,21一22点用户使用手机的比例最高,正好符合了网友们晚饭后使用手机休闲娱乐、睡前手机刷一刷的特点。
C.颈椎反弓的患者呈现出数量多、年轻化的趋势,都是由于长期低头玩手机,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机导致的。
D.手机依赖症患者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手机上,不再迷恋外部世界,也无心交际,无心上班,严重影响办事效率。
16.过分依赖手机除了会影响视力以外,还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
哎呀斑鸠
冯世则
①暮春时节,紫藤花谢了。晚饭桌上,女儿说,紫藤架顶飞来一对斑鸠,正在那里咕咕地絮窝。饭后,女儿领着我轻手轻脚地去架下仰面观看,老眼昏花,终于看不明白。随后的日子里断断续续听说,它们在那里产卵、抱窝,从春到夏养大了一窝咕咕的鸠雏。
②有了如此可喜的房客,超出一向的奢望,忽然想起名叫乔伊斯·基尔默的美国人的诗:“一棵树啊,她也许会在长夏,戴一窝旅鸫,妆扮她的鬓发。”我们的紫藤架如今居然也有了如此的盛装,真是高兴事。
③三月里,紫藤开始吐芽舒蔓。到五月,已经枝繁叶茂,疯长起来。柔韧的藤蔓带着浅绿色的嫩牙争先恐后攀上L形的藤架,再覆盖上屋顶,就成了绿色的巨幔。枝柯交错,层层叠叠竞有一二尺厚。阳光撒不下来,目光也透不上去。一对斑鸠就落户在这一片深深浅浅、明暗掩映的绿色藤萝丛中。我跟着女儿去到紫藤架下,她指指点点,我仰头这看那看,但见深绿浅绿迷离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最多无非有一团绿色特别浓郁而发黑罢,但我确实知道那儿真有一对斑鸠安居。稍后,每逢清晨或黄昏气温适宜时,我夹着笔记本去紫藤架下写字,偶或听见它们的咕咕啼声,有时还听见扇动翅翼的声音。女儿说,是鸠爸鸠妈在轮流外出觅食,喂养它们的鸠儿鸠女。
④城里的儿童天然一桩不利之处,是未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斑鸠却是我童年所知不多的鸟儿中的一种。小学国文课上,先生曾细解《卫风·氓》里的两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为什么“无食”?先生解释说,桑葚糖分高,甜,尤其是盛夏烂熟的桑葚,斑鸠特别贪吃。它们不知夏日炎炎,地表湿热,高糖分的桑葚掉到地上就会发酵成酒,斑鸠个子小,“饮少辄醉”不用吃多少就会像醉鬼一样东倒西歪,遭到捕食。“桑树林,那地方你们去过的,就有人去捕捉斑鸠……”
⑤“逮它们嘛?”
⑥“杀肉吃。”
⑦“哎呀—”好几个同学齐齐惊呼。
⑧先生举眼看着我们,接着说,:“‘哎呀’说对了。‘于嗟’就是‘哎呀’的意思:‘哎呀鸠呀,别去吃桑葚了!”可惜,斑鸠听不懂诗人的劝告,还是会去吃桑葚的,它们饥俄,而且它们不知道人也会像它们那样忍饥挨饿,会像它们那样熬不住饥饿,更不懂得人有机心……”
8
⑨为酩酊的斑鸠叹息和担忧,是童年时期的事,相去已经太遥远。至于诗经记录的那一声长叹,就更早。而今的世道可不同了,还会有人捕捉酩酊的斑鸠么?
⑩有啊!而且同样地意外而残酷,尽管华北没有发酵的桑葚,鸠也并不酩酊。
⑪秋日一天,我出门走不多远,便望见左侧列道树丛中异常的律动。心中一动,赶紧快步上前。是一张粘鸟的丝网张在那里,一只斑鸠已然落网,正在拼命挣扎,羽毛凌乱,不复常态。我上前一步,左手轻轻托起了它,想用右手帮它解脱,但那网丝如此之细,秋阳之下这一段闪闪发光,那一段却全然无形,我根本看不见。也就在这一瞬间,它婴儿高烧似的体温和急如鼓点的心跳都传到我手上,还有它的眼睛,惊恐而且绝望。它没有向我求救,它只是奋力挣扎,但它显然已经开始脱力……
⑫怎么办?
⑬忽然有了主意,我朝小区门卫室小跑:当值的保安应当能够解决问题—这些河北汉子都是当地人,各自的一亩三分耕地和宅基地都让给了开发商,成了无地农民,住进了开发商给他们修建的七层楼房,少数几个幸运儿还当上了保安,在小区值班看门。张网粘乌只能是他们干的事。
⑭当值的保安从远处看着我小跑过来,此前天约也已看见了我想要解脱小鸟而未果,明白我的来意。“那网……”我气喘嘘嘘,一时还说不清楚,他就笑着接口了,“是我粘着玩的。”笑容带三分羞涩,三分馗尬。
⑮“放了罢,行么?”
⑯他点点头,随即快步过去,我跟在后面,他背朝我,我看不见他的动作,也赶不上他的脚步。等我走到跟前,斑鸠已经握在他手里,举手向空一掷。
⑰请求保安释放斑鸠,是十月间的事。秋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么?果然,现在已经是严冬。紫藤不常绿,一岁一枯荣,冬天里的枯枝致叶不再能提供保护,即使一切平安,我们的小小的房客一家子也该迁居了。而即使下一个春天如期而至,藤萝再次转绿,它们还敢再来这里营巢、与我们结邻么,既然遭遇了今秋那样的凶险?
⑱恐怕不会了。
⑲但也未必。“南山有鸟,北山张罗”,知今张着罗网的岂止北山?不来,又往哪里去?
⑳于嗟鸠兮,于嗟人兮! (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引用美国诗人乔伊斯·基尔默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8.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9.文章第⑦段中“齐齐惊呼”表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4分)
20.文章结尾“于嗟人兮!”一句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第三部分(60分)
21.(60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体现出诗人登山望海豪迈乐现的进取精神;“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插茱萸少一人”寄托着游子登高望远思乡怀亲之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阐述了政治家登楼拨开迷雾看清事物真相的深刻哲理……
请以“站在高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8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