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三教学调研试卷
语 文 2019.04
注意事项:
1. 本调研卷满分130分,调研时间150分钟;
2. 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 (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曾先后出任苏州刺史。有学者认为,苏州文风之盛,与他们前fù(▲)后继的推动是分不开的。韦应物不忘民间疾苦,大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赢得了苏州人的爱戴,世世代代敬称他为“韦苏州”。白居易在唐代诗人中 A (首当其冲/首屈一指),他在苏州大兴水利,遍植桃李,给后世留下了一条 B (别具特色/别开生面)的山塘街,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能tài(▲)然处之,到任后清正lián(▲)洁,勤政爱民,百姓对他的政绩也是bāo(▲)奖有加。风雨沧桑,岁月更迭,三位诗人治苏州,已成为千古美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前fù( ▲ )后继 ②tài( ▲ )然处之 ③lián( ▲ )洁 ④bāo( ▲ )奖
(2)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处。(2分)
A处的词语是 ▲ B处的词语是 ▲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2)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 ,悠然见南山。( ▲ 《饮酒》)
(4)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
(7) ▲ ,一览众山小。(杜甫《 ▲ 》)
(8)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 ▲ , ▲ ”两句表明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坚信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3.名著阅读。(5分)
(1)下面语段中所提到的“这颗行星”指的是哪里?为什么此时小王子说自己“很孤独”?(3分)
“你们是什么人?”小王子问。
“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是什么人……”回音又回答道。
“请你们做我的朋友吧,我很孤独。”他说。
“我很孤独……我很孤独……我很孤独……”回音又回答着。
小王子想道:“这颗行星真奇怪!它上面全是干巴巴的,而且又尖利又咸涩, 人们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他们只是重复别人对他们说的话……在我的家乡,我有一朵花。她总是自己先说话……”
▲
(2)近期,“西游纪念馆”准备征集西游宝物,你准备推选下面哪一件宝物?请说说它的神奇之处,并概述相应情节。(2分)
1号宝物:玉净瓶
2号宝物:如意金箍棒
3号宝物:芭蕉扇
我推选 ▲ 号宝物,理由: ▲
4.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右图是关于
“世界读书日”的一张宣传海报,请说说它的创
作意图。(3分)
▲
▲
▲
▲
第二部分 (4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5~6题。(6分)
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首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5.请赏析“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一句的表达效果。(3分)
▲
6.“断香残酒情怀恶”,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寄情于酒。其实,很多文人也是如此。请分别写出以下诗句中“酒”所蕴含的情感。(3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二)中贵人①将骑数十纵②,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解鞍下马!”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 ①中贵人:有地位、受宠信的宦官。②纵:放马奔驰。③陈:同“阵”,这里指布阵。
7.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填在相应空格处。(4分)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1)三人还射
A.返回 B.环绕 C.回头,回身 D.反而
▲
(2)即有急,奈何?
A.走近,接近 B.如果 C.即使 D.就,就是
▲
(3)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A.认为,以为 B.因为 C.用
D.表目的,相当于“用来”、“以便”
▲
(4)胡皆引兵而去
A.拉弓 B.延长 C.引导,诱导 D.率领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
(2)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
9.战场,是对将领智慧的考验。请结合两则选文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曹刿和李广的智慧分别体现在哪里。(4分)
▲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10~13题。(11分)
材料一:未来,新闻写作机器人将会被普遍运用。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需要媒体从纷繁的大数据中挖掘报道,这将使新闻写作机器人的优势得以突显。新闻写作机器人还可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能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处理那些重大而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新闻写作机器人也更为迅捷、精准,通过实时数据检测、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就能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
材料二:在AI(人工智能)席卷各大行业的浪潮下,写作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曾一度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孤岛。然而,这座孤岛也被AI浪潮“侵门踏户”
了。但是,使用AI技术进行新闻写作也有它的局限性。要让AI学会写作,必须要锁定某个特定应用目标,进行大量资料搜集和模型训练;训练范围拉得越大,则训练的成效与精确度往往会越差。目前AI技术只能在风格类似、词汇量使用范围较小的领域完成文本生成。此外,如要创作那些富于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的文章,AI就无能为力了。
材料三:受技术的限制,当下的“人工智能+写作”整体还比较初级,一方面需要人力的参与;另一方面,机器人在自然语言的处理、理解方面都还存在着障碍。机器人只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会了某些词汇和语法,而对写出来的内容其实并不真正理解。举例来说,就像2013年上映的人工智能科幻电影《Her》一样,当女主角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她只是发出了音节,却完全理解不了背后的情感。人类丰富、细腻的情感,是冰冷的机器无法体会的。这也是AI技术将要面临的挑战。
材料四: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新闻写作机器人可以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进而影响用户的阅读习惯。
B.如果不能进行大量资料搜集和模型训练,机器人则无法完成写作。
C.当前“人工智能+写作”的一大局限,就是只能应用于特定领域。
D.材料四中的“奇点”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力发展相当的一个点。
11.与传统记者相比,新闻写作机器人有哪些优势?请就相关材料进行概括。(3分)
▲
12.请赏析“然而,这座孤岛也被AI浪潮‘侵门踏户’了”中加点词的妙处。(3分)
▲
13
.材料四设想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但在新闻写作领域这个设想未必能成为现实。请结合相关材料,简述其理由。(3分)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17分)
船的事
路明
①我爸无意中说起,在他考入师范之前,有过一段在船厂当青工的经历,这触动了我妈的浪漫神经。我妈想起小学时集体参观江南造船厂的情景:小朋友们排着队,仰头看高大的船坞,江风阵阵,黄浦江船鸣。我妈托腮问,你们造什么船,万吨轮吗?我爸只好讪讪地回答,水泥船啦。
②小镇去上海有三条路。一是铁路,镇北的夏驾桥有一个小站,沪宁线上几班慢车在此停靠。一条乡间小路通向夏驾桥,刮风一阵土,下雨一身泥。二是公路,在汽车站等候县城发往安亭的班车,一路折腾到静安寺的外婆家,四五个小时过去了。三是水路,江南水路通畅,坐船是传统的出行方式。
③以前,小镇周边的村庄普遍种双季稻,冬天还要种一茬小麦或者油菜。一年收获三回,肥料就不够用,农民摇着简易的水泥船,去上海郊区的粪站拉粪,一船能拉五吨。那是庄稼人的宝贝。我爸初中毕业后插队当农民,也曾领受过几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两个壮劳动力轮流摇船,来回两天,算双工分。薄暮时分,河面倒映着晚霞,小船欸乃而行,船桨荡开涟漪,两岸风景后退……以至后来老师教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我总会想到那诗情画意的场景。
④我小时候喜欢扒着桥栏,看往来的船只。最好看的是拖船,为首一艘马达突突,后边跟着长长的一串,像蜈蚣一样,像火车一样。夏天,和小伙伴们捏着鼻子从桥顶往下跳,溅起高高的水花。船老大高声骂,小猢狲,不要命了。
⑤除了水泥船,农民家里还有一人宽的小木船,船身和船桨刷了桐油,靠人力划。镇上有碾米厂、缫丝厂和榨油作坊。一大清早,小船摇曳,划开水道,送蚕茧来,送稻谷来,送菜籽来。那样的日子,老街热闹得像过节一样。下午,男人醉倒在大大小小的酒馆里,女人买了布和鞋,买了糖果和油盐酱醋,买了自动铅笔和彩色橡皮,独自划船回去,把老街的一部分带回村里。
⑥我妈在上海住院的那一年,我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放学后,我久久地坐在江边,看船。江风阵阵,空气里有鱼和河蚌的腥味。黄昏时,女人蹲在船头,用捡来的树枝生火,升起明亮的蓝色的烟,和小镇人家的炊烟似乎不同。不一会,飘来红烧鲫鱼和咸肉菜饭的香味。两三岁大的船家小孩,捧着铁皮小碗,专心地吃饭,一对光脚在船沿晃荡。我饿了,可是我不想走。这些随处停泊的船,这些生活在船上的人们,满足了一个南方孩子对游牧生活的想象。在河道纵横的江南,他们才是最自由的。
⑦奶奶喊我回家吃饭了。我不吭声。让我的名字在风里多飘一会,像炊烟。
⑧在那个寂寞的暑假,我和一个船上的男孩交上了朋友。男孩比我大一岁,假期跟爸妈出来跑船,每隔三四天来一次小镇。我带他打街机,钓龙虾,吃老街的油墩子和糖枣,他带我到船上玩,送我新鲜的河蚌和油炸的小鱼。他爹娘是典型的苏北船民,高大黝黑,五个脚趾分开,吸盘一样紧扣甲板。我妈还在住院,我有点羡慕他,不知谁更像在漂泊。
⑨那个泥鳅一般黝黑的男孩,用平静的语气告诉我,他老爹刚做了决定,不打算再让他读下去了。老爹说,跑船的,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做带小数点的加减法,看得懂水路图,已经足够。其他的,要从风里浪里学到。
⑩他娘在船上喊,家来。他应了一声,飞快地跑回去。他走了之后,黄昏变得空荡。
⑪我见过船民睡觉的船舱,在甲板底下,略低于水面。我无数次想象躺在里面的感觉,会不会像睡在水里。很多个夜晚,我都想推开门跑出去,跑到河边,随意跳上一条船,听一夜的水声。第二天早晨,发现自己醒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⑫可惜,关于船的事,在斑驳与繁华中,渐渐成了历史。河道里,唯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观光船在徐徐前行。河岸边那些零零散散的人家,也换成了大大小小的特色商铺,每至夜晚,任由霓虹流转,及至洒满这条熟悉而陌生的河道。
⑬其实,梦也是一条船,它将童年时那些美好而忧伤的过往,折成一只满载温柔的船,一夜间行过千山万水,又悄无声息地停靠在二十年后的这个清晨。
(选自2018年5月25日《文汇报》,有删改)
14.本文围绕“船”重点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3分)
▲
15.第②段中,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铁路”和“公路”,不属于“船的事”,这些文字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
16.拉粪本是一件苦差事,但第③段却将其写得诗情画意,有什么用意?(3分)
▲
17.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奶奶喊我回家吃饭了。我不吭声。(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蕴含的丰富情感。)
▲
(2)他走了之后,黄昏变得空荡。(请揣摩加点词的含义。)
▲
18.余光中先生说:“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本文作者通过“船的事”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写出你的感悟思考。(4分)
▲
第三部分 (60分)
19.作文。(60分)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这些少数的成年人依然用孩子般的目光去观看美好的世界,他们富于想象、童心未泯、单纯率真、不计功利……生命于他们而言,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孩子般的成年人”?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