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校园是我们心灵的一片净土
校园是我们青春的舞台
……
每一个走进过这座知识殿堂的人
对它都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思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徐志摩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平明送
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果我们把刚才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一、分析意象欣赏意境
理解诗作的感情变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客观物象
主观情意
+
=
意 象
景 情 交 融
金柳
___
新娘
青荇
___
招摇
一潭
___
彩虹
星辉
___
放歌
(2_5)(
寻梦
)
再别康桥
(1)
(
现实
)
悄然离去
(
笙箫 夏虫
)
(6_7)
(
现实
)
依依不舍
欣喜 眷恋
无奈 惆怅
客观物象
主观情意
1
难舍难分
2
欢喜和眷恋
3
更加欢喜和眷恋
4
对康桥的永久眷恋情
5
感情达到高潮
6
情绪低落
7
难舍难分
感情起伏:
感情基调
首尾呼应
两个暗喻
河畔的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
清澈的潭水
天上虹
彩虹似的梦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意醉情迷,物我两忘 ,主客观合一 , 更突出对康桥的依恋。
二、修辞
两个拟人
“招摇”:常含贬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三、整体感知: 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建筑美(形式美)
: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
共七节
,
每节两句
,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
,
无论从排列上
,
还是从字数上
,
都整齐划一
,
给人以美感
.
音乐美
:
1
、押韵
.
2
、音节和谐
,
节奏感强
.
3
、
回环复沓
.
绘画美:
1
、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
2
、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四、欣赏这首诗,你是否觉得它写得很飘逸,很美?那么,
这个美感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呢?
《
再别康桥
》
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
再别康桥
》
是
20
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沙 扬 娜 拉
——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场娜拉!
拓展阅读:赏析
《
沙扬娜拉
》
诗的伊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