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徐志摩(
1896-1931
)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
追求爱、自由和理想的美
。
1922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
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有诗集
《
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
等。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931
年
11
月因飞机失事遇难。
作 者 介 绍
写作背景:
1928
年秋,重到英国,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曾在
1921-1922
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胡适曾经说:“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
爱、自由、美。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康桥:诗人
爱之梦
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
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
一个重要女性
---
林徽因
“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徐志摩
康桥:诗人
美之梦
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师的影响。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相识,与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朋友。
康桥
cambridge
,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
.
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过
.1928
年
,
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
.
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
,
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
,
徜徉于昔日的校园
,
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
.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
唤醒了他的诗情
,
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
《
再别康桥
》.
了解康桥
:
剑桥大学
河 畔
( )
荡 漾
( )
青 荇
( )
榆 阴
( )
揉 碎
( )
浮 藻
( )
长 篙
( )
漫 溯
( )
斑 斓
( )
笙 箫
( )
字词读音
p
à
n
y
à
ng
x
ì
ng
y
ú
r
ó
u
zǎo
gāo
s
ù
l
á
n
shēng
xiāo
轻轻的
/
我
/
走了
,
正如
/
我
/
轻轻的
来
;
我
/
轻轻的
/
招手,
作别
/
西天的
/
云
彩
。
那河畔的
/
金柳
是
/
夕阳中的
/
新
娘
;
波光里的
/
艳影,
在我的心头
/
荡
漾
。
软泥上的
/
青荇,
油油的
/
在水底
/
招
摇
;
在康河的
/
柔波里,
我
/
甘做一条
/
水
草。
那榆阴下的
/
一潭,
不是
/
清泉,是
/
天上
/
虹
;
揉碎在
/
浮藻间,
沉淀着
/
彩虹似的
/
梦
。
寻梦?撑
/
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
/
漫
溯
;
满载
/
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
/
放
歌
。
但
/
我不能
/
放歌,
悄悄
/
是别离的
/
笙
箫
;
夏虫
/
也为我
/
沉默,
沉默
/
是今晚的
/
康
桥
!
悄悄的
/
我
/
走了,
正如
/
我悄悄的
/
来;
我
/
挥一挥
/
衣袖,
不带走
/
一片云
彩
。
建筑美
——
音乐美
——
绘画美
——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星辉、夏虫。
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
再别康桥
》
的“三美”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恋、依依惜别的深情。
思考康桥
:
诗人选择了哪些景物作为描写对象以表现康桥之美的?诗中所表现的康桥之美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诗人选择了最能代表康河之美的黄昏到星夜的景物,如
波光柳影,柔波青荇,榆阴清潭,满船星辉等
,展开抒情。
在重墨重彩的描写中突出一个“静”字,以自己无声的悄悄的告别来映衬康河宁静与和谐的美。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反复使用叠词“轻轻的”“悄悄的”,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歌开头一节连用了三个
“
轻轻的
”
,结尾又连用两个
“
悄悄的
”
叠词,
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增加了诗歌的静谧、飘逸的成分。
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惊扰康河的宁静。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是承接上一句诗
“
但我不能放歌
”
而来的,因为诗人此时此刻连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亦不忍,只好以无声的悄悄作为别离的笙歌。在由波光艳影荡漾,水底青荇招摇,星辉斑斓组成的大自然的和谐中,只有无言的沉默是对康桥最好的告别。在这一句内,
“
悄悄
”
与
“
笙箫
”
亦成押韵,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则是
“
康桥今晚是沉默的
”
倒装,这一倒装不仅造成句与句的押韵效果,而且以
“
沉默
”
定义康桥此时的特性,再一次突出了康桥的宁静美,收到了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的效果。
1
难舍难分
2
欢喜和眷恋
3
更加欢喜和眷恋
4
对康桥的永久眷恋情
5
感情达到高潮
6
情绪低落
7
难舍难分
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感情基调
首尾呼应
挥手作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青草水底招摇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招手惜别云彩图
表达了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诵
读
,知人论世
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
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间,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但事与愿违,当时的中国,列强割据,军阀混战,百姓涂炭,社会现实如此残酷,不可能实现他的理想,他苦闷彷徨。
康桥夕阳中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及彩虹,正如诗人自由的理想王国,它给了诗人欣慰、兴奋。当回到祖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与理想王国做深情告别
为什么徐志摩会对康桥有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离婚与失恋的影响。
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
16
岁的林徽因,在当时称为
"
中国第一才女
"
,所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他是结过婚的。追求时当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说:
"
我是少女,你是有妇之夫,你得先离婚。
"
徐志摩听后觉得很有希望,于是与
1922
年赴柏林找张幼仪离婚。因为浪漫的他认为林徽因是爱、美、自由的化身,虽然张幼仪很好,但是没有浪漫气质。他说:
"
我要当中国第一个离婚男人
"
。通过很多朋友做张幼仪的工作,最后张幼仪同意了,之后两人关系更好,一礼拜一封信。离婚后他立刻回到了英国,却发现林徽因已经到美国学建筑学。可能林徽因的父亲认为徐志摩当女婿不适合。此刻,老婆没了,恋人没了。两脚踏空,心悲凉。
诵
读
,品味语言
“
软泥上的
/
青荇
,
油油的
/
在水底
/
招摇”句中
“油油的”“招摇”
两个词有什么好处?
“
招摇”:常含贬义,此处“招手摇摆”义。另有
“逍遥”
义,用 “逍遥”写水草,显现出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的情态。仿佛康桥在对诗人
招手示意,表示欢迎,拟人手法
,更显生动、形象。
“
油油”是
光润的
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
水质清澈
,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
自在安闲
。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回答问题:
一、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的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借景抒情,营造意境。
诗人借“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抒发感情,画面绚丽,意境鲜明。
构成一种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节奏,营造了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
走出康桥
—
志摩的诗
沙扬娜拉
——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