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ID:563801

大小:96.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脊梁(jǐ)  聪颖(yǐng) 凌驾(líng) 气冲斗牛(dòu) ‎ B.雾霾(mái) 光纤(xiān) 稽首(jī) 深恶痛疾(wù) ‎ C.踌躇(chú) 取缔(dì) 气氛(fēn) 吹毛求疵(cī) ‎ D.慰藉(jí) 省悟(xǐng) 咫尺(zhǐ) 忧心仲忡(chōng)‎ ‎2.(3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清冽  隔膜  嬉戏  破釜沉舟 ‎ B.悬崖  要诀  屏障  迫不及待 ‎ C.狂澜  悲怆  伫立  鞠躬尽瘁 ‎ D.羁绊  云霄  监察  心无旁鹜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 B.领导们应该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 C.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 D.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4.(3分)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 ‎ B.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 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5.(3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 第26页(共26页)‎ C.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 D.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6.(3分)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D.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7.(2分)填空。‎ ‎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文中的主人公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   。‎ ‎8.(10分)默写。‎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9)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   ”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 二、阅读理解(50分)‎ ‎9.(6分)古诗词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如梦令 ‎(宋)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第26页(共26页)‎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文中“雨疏风骤”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2)文中谈到“海棠依旧”,却说“绿肥红瘦”,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10.(14分)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 ‎②然后能自强也   ‎ ‎③温故而知新   ‎ ‎④思而不学则殆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甲】【乙】两段文字采用的写法不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第26页(共26页)‎ ‎(4)两篇文章都是在谈学习,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11.(1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流浪地球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3)联系文章,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 第26页(共26页)‎ ‎1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选文中的第①段和第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 ‎(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3)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 ‎13.(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所有的伤害都开成一朵朵花 艾米粒 ‎①上初三时,班里来了位转校生,是位女同学,个子小小的,巴掌大的脸,黑亮的眼睛,留着齐刘海。她长相讨喜、气质软萌,按理说应该能很快融入班集体,可两周过去了,没有一个同学愿意主动靠近她。‎ 第26页(共26页)‎ ‎②彼时的我并未过多关注过这位新来的女同学,对于她为什么受到冷遇也并未放在心上。可有次我无意间听到了一些流言,说是新来的转校生其实有精神病,大家最好都离她远点儿。我下意识回头去看她,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靠墙的座位上,低着头,不知在看什么。‎ ‎③这样一位娇小可爱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病呢?虽然心存怀疑,但我还是站在多数人这边,和她保持安全距离。当时年少无知,不知道一个小小的流言可以给人带来无法磨灭的伤害。‎ ‎④和她第一次说话,是在一个慵懒的午后。班里吵闹声不断,窗外传来一声声悠长的蝉鸣。然后,我听到有人对我说话,声音细细小小的:“你要吃苹果吗?”我回头,看到她把一个泛着红色光泽的苹果递到我跟前,眼睛殷切地看着我。‎ ‎⑤我有些受宠若惊,慌乱摇头说道:“不了,谢谢啊。”‎ ‎⑥我说完后,她抿了抿唇,继续说:“吃一口吧,就吃一口,可甜了……”她脸色微红,黑白分明的眼里闪着亮光。我不敢对上她的眼,心一下子软了下来,点了点头,接过她手里的苹果咬了下去。她害羞地笑了,先是嘴角勾起一个小小的弧度,接着越来越大,直至露出了两颗小虎牙。‎ ‎⑦“好吃吧?”她问我。‎ ‎⑧“嗯,好吃。”我把咬了一口的苹果还给她,她看也没看,在我留下齿痕的地方一口咬了下去。咬完她就抬头看我,嘴巴一鼓一鼓地,像是水里吐泡泡的金鱼。我盯着她笑,她也跟着我笑,然后我们一起看着彼此笑,真像两个精神病。外面,煦暖的阳光温暖着大地,大地上的鲜花在泼泼辣辣地开放着……‎ ‎⑨我忽然想到了那个流言,便细细地观察她,丝毫不觉得她哪里不正常。在我眼前的这位眉眼弯弯的女生,分明就是一个可爱善良的普通女孩啊。短暂的交流过后,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好多。上课时,我百无聊赖地四处乱瞟,无意间对上她的眼,然后我们就开始笑,也不知在笑什么。‎ ‎⑩在教室里,唯一不断的就是流言。旧传言未平,新传言又起。只不过,这次多了个名字﹣﹣我的名字。朋友神秘兮兮地趴在我耳边说,新来的转校生其实是个……说完这句话,朋友特地顿了下,又接着说,你可要小心了。‎ ‎⑪‎ 第26页(共26页)‎ 流言愈传愈盛,隔壁班的同学在路上看到我,眼神不怀好意地上下打量。我气愤难当,又无可奈何。我承认,当时的我就是个胆小鬼,不敢去质问,去反抗。于是,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她,不再吃她递过来的苹果,不再对上她的眼傻笑。几次下来,她似是察觉到了我的冷淡,便不再纠缠,渐渐地又恢复了一开始的状态: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苹果,一个人发呆。我们短暂的友情,就此消失殆尽。‎ ‎⑫升学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流言越来越少,或者说关注流言的人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在为前途各自努力着,所有人都忘记了那位新来的转校生。所以当她再次消失时,我们所有人都未察觉到。‎ ‎⑬我向同学打听她的消息,有人说她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有人说她待在家里不愿上学,还有人说她去了另一所学校上学……没有人确切地说出她的去向。而她离开后的每一天,每当我想起她时,都会自责悔恨。‎ ‎⑭中考呼啸而过,她再也没有出现过。我带着这份愧疚升入高中,考入了大学。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想起她时,脑海里浮现的只是一张模糊的脸。‎ ‎⑮后来机缘巧合,我得到了她的联系方式。我给她打电话,和她聊起那段短暂相处的日子,说起那些流言时,我难过得差点哭出声。我向她道歉,请求她的原谅。她听后笑出声,陌生又熟悉的笑声,一时间她的样子一下子清晰起来,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她笑着的模样。她安慰我说:“没关系,我认识你真的很高兴。”‎ ‎⑯“我认识你真的很高兴。”可还是很抱歉,我在电话那头泪如雨下。‎ ‎⑰我们延续起断了四年之久的友情,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虽然她对那段不怎么美好的往事只字不提,但我知道这同样折磨了她很久。越是年少无知,造成的伤害越是深刻。可惜这句话,我现在才深刻领悟。‎ ‎⑱看到她发的朋友圈:所有的伤害都开成一朵朵花,配图是一张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⑲我突然想起那年她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问及此事,她解释说回老家参加考试去了。我想起当年的流言,轻笑出声。她问,怎么了?我说没事,我以为你被召回天上了呢。然后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⑳真的,你在我心里就是仙女。仙女啊,希望所有的伤害都能开成花。‎ ‎(选自《幸福•悦读》,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写“她”的故事?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3)这篇文章给我们很多启示,请试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14.(10分)学校掀起读国学的热潮,请完成以下任务。‎ 第26页(共26页)‎ ‎(1)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20字以内)‎ ‎(2)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一个故事。(60字以内)‎ 四、写作(60分)‎ ‎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人生需要不同方面的呼唤。 你慵懒时,勤奋呼唤你;你莽撞时,谨慎呼唤你;你生病时,健康呼唤你……呼唤也能体现不同的含义。吃饭时,妈妈发出爱的呼唤;课堂上,老师发出鼓励的呼唤……‎ ‎ 请以“   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 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第26页(共26页)‎ ‎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脊梁(jǐ)  聪颖(yǐng) 凌驾(líng) 气冲斗牛(dòu) ‎ B.雾霾(mái) 光纤(xiān) 稽首(jī) 深恶痛疾(wù) ‎ C.踌躇(chú) 取缔(dì) 气氛(fēn) 吹毛求疵(cī) ‎ D.慰藉(jí) 省悟(xǐng) 咫尺(zhǐ) 忧心仲忡(chōng)‎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考查的都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字音和字形,没有生僻字,没有难为学生。本题采用直接判断读音的形式,难度不大,也在平时的训练范围内。本题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的读音、字形,克服地方口音造成的困难以及习惯用语的错误,养成准确识读的习惯。‎ ‎【解答】A.有误,“气冲斗牛”中“斗”应读为“dǒu”。‎ B.有误,“稽首”中的“稽”应读为“qǐ”。‎ C.正确。‎ D.有误,“慰藉”中的“藉”应读为“jiè”。‎ 故选:C。‎ ‎【点评】解答字音时应注意:‎ ‎(1)形似字的读音。‎ ‎(2)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的读音。‎ ‎(3)多音字的读音。‎ ‎2.(3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清冽  隔膜  嬉戏  破釜沉舟 ‎ B.悬崖  要诀  屏障  迫不及待 ‎ C.狂澜  悲怆  伫立  鞠躬尽瘁 ‎ D.羁绊  云霄  监察  心无旁鹜 ‎【分析】‎ 第26页(共26页)‎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心无旁鹜”中的“鹜”应为“骛”;‎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 B.领导们应该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 C.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 D.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用来形容桥梁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分)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 ‎ B.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 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第26页(共26页)‎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表义不当。把“一倍多”改为“一半多”。‎ 故选:C。‎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 ‎5.(3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 C.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 D.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有误,“五六天”表示不确定时,中间不用标点符号;‎ B.有误,“万紫千红总是春啊”是直接引语,感叹号放在引号内;‎ C.有误,“他们不论唱什么”不是疑问句,把问号改为逗号;‎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6.(3分)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第26页(共26页)‎ D.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不包括《诗经》;‎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7.(2分)填空。‎ ‎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奥斯特洛夫斯基 。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文中的主人公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 保尔•柯察金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答案:‎ 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8.(10分)默写。‎ ‎(1)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第26页(共26页)‎ ‎(9)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海日生残夜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瀚海阑干百丈冰(注意“阑”的书写)‎ ‎(4)了却君王天下事 ‎(5)留取丹心照汗青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亵”的书写)‎ ‎(7)盖竹柏影也 ‎(8)苟全性命于乱世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点评】解答这种题目,直接填空,依据原文填写就可以,对于理解性的填空题要联系原文进行分析,然后写出答案。‎ 二、阅读理解(50分)‎ ‎9.(6分)古诗词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如梦令 ‎(宋)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文中“雨疏风骤”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2)文中谈到“海棠依旧”,却说“绿肥红瘦”,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第26页(共26页)‎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句图景的能力。阅读全诗,了解词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抓住“风”“雨”等关键事物进行概括。诗句描绘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图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感慨自己青春易逝的失落。‎ 答案:‎ ‎(1)描绘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图景。‎ ‎(2)“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作者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参考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点评】诗歌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从表达的情感角度赏析句子;‎ ‎5、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句子。‎ ‎10.(14分)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第26页(共26页)‎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味美 ‎ ‎②然后能自强也 勉励 ‎ ‎③温故而知新 旧知识 ‎ ‎④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甲】【乙】两段文字采用的写法不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4)两篇文章都是在谈学习,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分析】参考译文:‎ ‎【甲】‎ ‎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第26页(共26页)‎ ‎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不知道味道的甘美。旨:味美;‎ ‎②句意为: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强:勉励;‎ ‎③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④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语:第一个“学”读作xiào,是“教”的意思,第二个“学”是“学习”的意思。句子翻译为:《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本题考查文本写法的比较。阅读【甲】文,开篇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来引出教与学之间关系的阐述,很明显是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乙】文出自《论语》,运用的是语录体的形式,表述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态度。二者在写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阅读感悟的表达。【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乙】文选择的四则语录,都道出了学习中要重视复习巩固,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并注意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提高自我。了解了两文的主要内容,抓住突出的主要内容来有条理地表述自己阅读的所得即可。‎ 答案:‎ ‎(1)①味美;②勉励;③旧知识(学过的知识);④疑惑 ‎(2)《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26页(共26页)‎ ‎(3)【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层层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则采用语录体,多用对偶句式来谈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4)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能弥补以前的不足。‎ ‎【点评】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11.(1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流浪地球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第26页(共26页)‎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3)联系文章,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 ‎【分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开篇以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流浪地球》,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接着以举例子、列数字等不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最后再次以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假想的未来局面,表达对人类探索科学的不懈精神的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开头作用的分析能力。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本文也不例外,作者首段写的是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流浪地球》,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地球流浪的原因”这一话题,引出下文对“恒星”的相关介绍。同时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先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提示内容,可以看出就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根据“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等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按照题意,表达自己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看法即可。比如这篇文章的尾句“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可见作者对这种探索精神的赞美,然后分析这种精神的伟大之处,以及人类探索的意义即可。‎ 答案:‎ ‎(1)引出说明内容“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 第26页(共26页)‎ 的说明。‎ ‎(2)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烤焦地球。‎ ‎(3)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迸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点评】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①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事理;‎ ‎②引传说、故事、诗歌等,激发阅读兴趣;‎ ‎③总分总结构中的,总领全文。‎ ‎1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第26页(共26页)‎ ‎(1)选文中的第①段和第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 ‎(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3)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 ‎【分析】本选段出自《纪念白求恩》一课。第一段介绍了白求恩同志高尚的人格。第二段介绍了他高超的医术。第三段给予其高度的评价。表现了作者对白求恩的赞许。‎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虽然第一段与第二段都提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但侧重点是不同的,第一段主要表现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二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不重复。‎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文本中的“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可得对工作有责任心。根据“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可得勇挑重担。根据“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可得不自吹自擂。根据“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可得对人民满腔热忱。‎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来作答。‎ 答案:‎ ‎(1)不重复。第①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②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都是说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 ‎(2)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人民满腔热情。(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概括意思,语言简明即可。)‎ ‎(3)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对人民有益。‎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合理地概括信息;‎ 第26页(共26页)‎ ‎(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13.(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所有的伤害都开成一朵朵花 艾米粒 ‎①上初三时,班里来了位转校生,是位女同学,个子小小的,巴掌大的脸,黑亮的眼睛,留着齐刘海。她长相讨喜、气质软萌,按理说应该能很快融入班集体,可两周过去了,没有一个同学愿意主动靠近她。‎ ‎②彼时的我并未过多关注过这位新来的女同学,对于她为什么受到冷遇也并未放在心上。可有次我无意间听到了一些流言,说是新来的转校生其实有精神病,大家最好都离她远点儿。我下意识回头去看她,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靠墙的座位上,低着头,不知在看什么。‎ ‎③这样一位娇小可爱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病呢?虽然心存怀疑,但我还是站在多数人这边,和她保持安全距离。当时年少无知,不知道一个小小的流言可以给人带来无法磨灭的伤害。‎ ‎④和她第一次说话,是在一个慵懒的午后。班里吵闹声不断,窗外传来一声声悠长的蝉鸣。然后,我听到有人对我说话,声音细细小小的:“你要吃苹果吗?”我回头,看到她把一个泛着红色光泽的苹果递到我跟前,眼睛殷切地看着我。‎ ‎⑤我有些受宠若惊,慌乱摇头说道:“不了,谢谢啊。”‎ ‎⑥我说完后,她抿了抿唇,继续说:“吃一口吧,就吃一口,可甜了……”她脸色微红,黑白分明的眼里闪着亮光。我不敢对上她的眼,心一下子软了下来,点了点头,接过她手里的苹果咬了下去。她害羞地笑了,先是嘴角勾起一个小小的弧度,接着越来越大,直至露出了两颗小虎牙。‎ ‎⑦“好吃吧?”她问我。‎ ‎⑧“嗯,好吃。”我把咬了一口的苹果还给她,她看也没看,在我留下齿痕的地方一口咬了下去。咬完她就抬头看我,嘴巴一鼓一鼓地,像是水里吐泡泡的金鱼。我盯着她笑,她也跟着我笑,然后我们一起看着彼此笑,真像两个精神病。外面,煦暖的阳光温暖着大地,大地上的鲜花在泼泼辣辣地开放着……‎ ‎⑨‎ 第26页(共26页)‎ 我忽然想到了那个流言,便细细地观察她,丝毫不觉得她哪里不正常。在我眼前的这位眉眼弯弯的女生,分明就是一个可爱善良的普通女孩啊。短暂的交流过后,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好多。上课时,我百无聊赖地四处乱瞟,无意间对上她的眼,然后我们就开始笑,也不知在笑什么。‎ ‎⑩在教室里,唯一不断的就是流言。旧传言未平,新传言又起。只不过,这次多了个名字﹣﹣我的名字。朋友神秘兮兮地趴在我耳边说,新来的转校生其实是个……说完这句话,朋友特地顿了下,又接着说,你可要小心了。‎ ‎⑪流言愈传愈盛,隔壁班的同学在路上看到我,眼神不怀好意地上下打量。我气愤难当,又无可奈何。我承认,当时的我就是个胆小鬼,不敢去质问,去反抗。于是,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她,不再吃她递过来的苹果,不再对上她的眼傻笑。几次下来,她似是察觉到了我的冷淡,便不再纠缠,渐渐地又恢复了一开始的状态: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苹果,一个人发呆。我们短暂的友情,就此消失殆尽。‎ ‎⑫升学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流言越来越少,或者说关注流言的人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在为前途各自努力着,所有人都忘记了那位新来的转校生。所以当她再次消失时,我们所有人都未察觉到。‎ ‎⑬我向同学打听她的消息,有人说她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有人说她待在家里不愿上学,还有人说她去了另一所学校上学……没有人确切地说出她的去向。而她离开后的每一天,每当我想起她时,都会自责悔恨。‎ ‎⑭中考呼啸而过,她再也没有出现过。我带着这份愧疚升入高中,考入了大学。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想起她时,脑海里浮现的只是一张模糊的脸。‎ ‎⑮后来机缘巧合,我得到了她的联系方式。我给她打电话,和她聊起那段短暂相处的日子,说起那些流言时,我难过得差点哭出声。我向她道歉,请求她的原谅。她听后笑出声,陌生又熟悉的笑声,一时间她的样子一下子清晰起来,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她笑着的模样。她安慰我说:“没关系,我认识你真的很高兴。”‎ ‎⑯“我认识你真的很高兴。”可还是很抱歉,我在电话那头泪如雨下。‎ ‎⑰我们延续起断了四年之久的友情,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虽然她对那段不怎么美好的往事只字不提,但我知道这同样折磨了她很久。越是年少无知,造成的伤害越是深刻。可惜这句话,我现在才深刻领悟。‎ ‎⑱看到她发的朋友圈:所有的伤害都开成一朵朵花,配图是一张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⑲我突然想起那年她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问及此事,她解释说回老家参加考试去了。我想起当年的流言,轻笑出声。她问,怎么了?我说没事,我以为你被召回天上了呢。然后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第26页(共26页)‎ ‎⑳真的,你在我心里就是仙女。仙女啊,希望所有的伤害都能开成花。‎ ‎(选自《幸福•悦读》,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写“她”的故事?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3)这篇文章给我们很多启示,请试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分析】本文写“我”上初三时,班里来了一位转校生,同学们传言“她”有精神病;“她”给“我”苹果吃,我俩成为朋友,结果同学们的传言把“我”也加了进去,于是“我”有意疏远“她”,后来“她”消失了;几年后,“我”又重新联系上“她”,真诚向“她”道歉,我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出相关事件,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概括。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主要人物是“我”和“她”,事件是我们俩的友情在学生时代因流言而中断,几年后延续了友情,“我”颇有感慨。可据此概括。‎ ‎(2)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叙述效果。本文通过“我”的眼光来写“她”的故事,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此题可围绕第一人称的这些好处来回答。‎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初中同学对待“她”的态度可得出:不要用冷漠伤害任何一个人;根据“我给她打电话,和她聊起那段短暂相处的日子,说起那些流言时,我难过得差点哭出声。我向她道歉,请求她的原谅”得出:对待错误我们要勇于承认并改正;根据“她听后笑出声,陌生又熟悉的笑声,一时间她的样子一下子清晰起来,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她笑着的模样。她安慰我说”得出:做人要宽宏大度,不能狭隘自私。‎ 答案:‎ ‎(1)“我”和“她”学生时代因为流言而错过,后来我们又延续起断了四年之久的友情,成为好朋友。‎ ‎(2)“我”是“她”‎ 第26页(共26页)‎ 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便于表达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 ‎(3)示例一:不要用冷漠伤害任何一个人。 示例二:对待朋友我们要付出真情。 示例三:对待错误我们要勇于承认并改正,就有可能获得我们失去的东西。 示例四:做人要宽宏大度,不能狭隘自私。(任选其二即可)‎ ‎【点评】第一人称是“我”,第三人称是“他”。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14.(10分)学校掀起读国学的热潮,请完成以下任务。‎ ‎(1)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20字以内)‎ ‎(2)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一个故事。(60字以内)‎ ‎【分析】(1)本题考查事例积累。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阅读与积累。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会看到许多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孝敬父母如:黄香温席、卧冰求鲤、子路借米、老莱娱亲等;尊师重表道的古有:程门立雪、颜回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今有毛泽东尊师重教、鲁迅探访恩师等。‎ ‎(2)本题考查学生故事的积累能力。解答此题也在于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对于古今名人的故事要善于分类归纳,多加记忆。孔子的故事我们学过很多,如:三月不知肉味、韦编三绝。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三个月。当然注意字数的要求,要将以上文字精简到60个字以内。孟子的故事:孟母三迁、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解答】答案:‎ 第26页(共26页)‎ ‎(1)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2)示例: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多次搬迁居住地。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勤读《周易》,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 ‎【点评】平时要注重对圣贤故事方面的积累,在平时学习成语过程中也要知道其渊源,要理解故事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四、写作(60分)‎ ‎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人生需要不同方面的呼唤。 你慵懒时,勤奋呼唤你;你莽撞时,谨慎呼唤你;你生病时,健康呼唤你……呼唤也能体现不同的含义。吃饭时,妈妈发出爱的呼唤;课堂上,老师发出鼓励的呼唤……‎ ‎ 请以“ 母爱 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 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分析】该题为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补题的过程即确定文章主题的过程。补题前,要认真阅读所给的提示语,从中可以获取写作的方向和角度,也可以不限于此,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擅长的文体另立主题。补题时,可采用常见的补题方法。我们可补上人物、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也可以将其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此题目可补题的范围较为广泛,我们可从亲情角度出发,将题目拟为“母亲的呼唤”“爱的呼唤”“故乡的呼唤”等;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可将题目拟为“地球的呼唤”“大海的呼唤”“绿色的呼唤”等;从社会角度出发,可拟为“诚信的呼唤”“心灵的呼唤”等;从追梦的角度出发,可拟为“梦想的呼唤”等。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积累的素材来选择补题角度,选择自己擅长并能容易出彩的角度来写。我们不能将主题定得过大,这样不易落笔成文或写成的文章空洞无物;也不能写得过于浅显,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令文章的立意不深刻,不能引人深思。应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 ‎【解答】【例文】‎ 母爱的呼唤 ‎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第26页(共26页)‎ ‎  很小的时候,我体弱多病,隔三差五地打针吃药,一连就是好几天。有时实在不行,那就得住院输液,往往是旧的针孔还在,又添了新的针孔。‎ ‎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学课文,往往重复好几遍,但我却仍不解其意,更谈不上掌握并灵活应用了。所以每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总是全班倒数。妈妈对此尤其焦虑不安,生怕我将来没出息毁了我的前途。于是她便在我生病期间,自己休假在家,照顾并辅导我学习。在我生病期间,妈妈教我念1﹣﹣10这几个数字,换作别的孩子,一会儿就背过了,但是我却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把2当作了5,把5则当做了6.每当这时,妈妈的眉头总是略微一皱,轻轻地叹口气,但立刻又舒展开来,而我则傻傻地看着妈妈嬉笑。‎ ‎  可是,也就是这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竟改变了我的学习。‎ ‎  有一晚,我昏昏沉沉地走到妈妈跟前,告诉妈妈头疼。妈妈摸了一下我的头,手却猛地缩了回来,嘴里吸了一口凉气,自言自语地说着,坏了,又高烧了,赶紧把我抱到床上,让我躺好,盖好被子。又小跑去她屋里为我找药,但我吃了药确不见效。妈妈急得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爸爸出差去了,这时一切的一切全靠她了。此时的我已经烧得渐渐失去了知觉,她急中生智,从楼下的小卖铺里买来了几十根冰棍,贴在了我身体的各个部位,又打了一盆冷水,用毛巾不停地擦拭着我的全身,妈妈为了让我保持清醒,不停地叫着我,一声声亲切而有力,温柔而坚决的声音灌入我的耳中,让我在茫茫的黑夜中找到了回家的路。‎ ‎  第二天早上,我的烧全退了,屋里一片狼籍。看着累得倒头就睡的妈妈,我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在第二年的小学升级考试中,我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全年级第一,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奇迹,只有我知道,是母亲的一声声呼唤,让我彻底地觉醒。‎ ‎【点评】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散文,采用了顺叙,情感真挚,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富有丰富的意蕴。记叙了我小时候的两件事,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母爱的召唤,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2/13 15:11:50;用户:3178537625;邮箱:3178537625@qq.com;学号:9978245‎ 第26页(共26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