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二首·课后练习
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ìn( )园春 shǔ( )风流人物 妖ráo( ) 素guǒ( )
成吉思hán( ) fèn( )外 yǒng( )梅 花枝qiào( )
2.填空。
(1)《沁园春·雪》,作者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名,“雪”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这种体裁也叫________。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
(3)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4)填写出《卜算子·咏梅》的小序“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的词的含义。
(1)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驰蜡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枝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沁园春·雪》的上阕,填写下表。
能力题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________图。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动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
(2)“望”字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是
( )
A.总起 B.总括 C.统领下文
(3)“望”的领起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的表达方式有
( )
A.记叙 B.抒情 C.议论 D.描写
E.说明
(5)属于虚写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长城内外”一句的朗读节奏是
( )
A.望长城/内外
B.望/长城内外
C.望/长城/内外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②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
(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的,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的感受怎样?
创新题
6.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品析词中“更著”和“开”的作用。
(2)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比较此词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你对梅花的感觉如何?请写一个小片段来赞美梅花(要抓住梅花的特点来写)。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沁 数 娆 裹 汗 分 咏 俏
2.(1)毛泽东 词牌 题目 词 长短句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3.(1)鞠躬称颂,赞美之意。
(2)文学才华。
(3)白色的大象。
(4)白雪覆盖着的大地。
(5)俊俏美好的样子。
4.晴天雪景 具体描写 冰:封千里 雪:飘万里 长城:惟余莽莽大河:顿失滔滔 群山:银蛇舞 高原:蜡象驰 比喻 对偶 比拟拟人
能力题
5.(1)北国雪景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C
(3)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欲与天公试比高
(4)D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6)B
(7)①对偶
②对偶、夸张
③对偶、比喻
④拟人
(8)承上启下
(9)这样写一共有3个因素 ①有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看到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②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生气勃勃,生动活跃。③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化静为动,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样写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北国的雪景壮丽雄奇,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神州大地生机蓬勃,中华民族前途光明。
创新题
6.(1)“更著”二字力重千钧,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 “开”形容尽管环境是如此恶劣,对梅花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但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2)最后一句是扛鼎之力,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3)共同之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了梅花的高尚品格。不同之处。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