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一轮模拟题
2019.4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做到准确无误。
2.使用答题卡答题,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将1-5题用2B铅笔涂到答题卡上;6-22题用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按题号顺序答题的答案无效。
4.本试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娉婷/聘请 亵渎/穷兵黩武 挑拨离间/间不容发
B.磅秤/磅礴 记载/载歌载舞 政通人和/曲高和寡
C.怪诞/垂涎 校对/锱铢必较 差强人意/参差不齐
D.施舍/校舍 拮据/引经据典 冠冕堂皇/怒发冲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褴褛 露马脚 雕粱画栋 自惭形秽
B.豢养 儒子牛 李代桃疆 附庸风雅
C.桑梓 破天荒 吹毛求刺 相辅相成
D.诡谲 闭门羹 箪食壶浆 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自从早上知道老师要处理我昨天早退的事情,整个上午我都如坐针毡,忐忑不安。
B.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C.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尔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D. 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霍金是科学界耀眼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
B.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C.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荼馆》《龙须沟》等。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变色龙》等。
D. 《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
6.阅读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于人。”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何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何涛道:“押司尊便,小弟只在此专等。” 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衙时,便可去茶坊里安抚那公人道‘押司稳便’,叫他略待一待。”却自槽上鞁(bèi)了马,牵出后门外去。拿了鞭子,慌忙地跳上马,慢慢地离了县治。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晁盖庄上。
(1)结合原著,选文中晁盖犯的“迷天大罪”是指 ▲▲▲ 。(2分)
(2)宋江为救晁盖,具体是怎样做的?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2分)
(3)《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原著,写出其中的一种及对应的一个人物。(2分)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5)《过零丁洋》中“ ▲▲▲ , ▲▲▲ ”是文天祥面对生死,取义成仁的抉择。
8.语言综合运用。(8分)
暮春时节,学校举办“春光作伴好读诗”系列活动。九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美丽《诗经》”专题活动。有同学查阅资料后,写出关于《诗经》的一段文字,请你参与完善,完成下面的题目。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我们今天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①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对《诗经·郑风·子衿》的化用显得如此自然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太白表达离愁别绪的神来之笔,也语出《诗经·小雅·车攻》。 【甲】 。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探讨研究学问,我们会说“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 ,② 赞美崇高品德,我们会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③ 表达思念之情,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④ ” 【乙】 。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小雅·鹿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用典出自《诗经·大雅·荡》。 【丙】 。
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诗经》无需唤醒,它一直在。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 ▲▲▲ , ▲▲▲ ,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1)为更加明确地表达文意,将下列各句放在文中【甲】【乙】【丙】三个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诗经》,它本存在于我们的诗书传承中
②《诗经》,它本烙印在我们的家国文化里
③《诗经》,它本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A.【甲】① 【乙】② 【丙】③ B.【甲】① 【乙】 【丙】②
C.【甲】② 【乙】③ 【丙】① D.【甲】② 【乙】① 【丙】③
(2)传统楹联常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济南历下亭有一副对联,上联就引了《诗经》中的语句,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光大不同,看 ,抱荷无与青山老
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A.雨雪霏霏 把盏犹吟名士多 B. 雨雪霏霏 掩卷常思绿水绕
C. 杨柳依依 掩卷常思绿水绕 D. 杨柳依依 把盏犹吟名士多
(3)文中四处方框内的标点运用正确的一处是 ▲▲▲ (只填写序号)(2分)
(4)最后一段请根据划线语句仿写,构成排比句式。(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9题。(4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③。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②午桥:在洛阳城南 ③渔唱起三更:渔歌在夜半响起。
9.(1)上阙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分)
(2)试分析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3分)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战!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秦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卒逢暴雨 (2)乃援琴而鼓之 (3)皆宜远观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2分)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A. 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B.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远观则景物粲然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D.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2)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
1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8分)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等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期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固定“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A.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
B.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情感
C.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D.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劝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的差别。
B.第②段“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 本文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用餐时礼节的不同。
D.第④段“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一句中的“绝大多数”删除后,原文意思没有改变。
17.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
【链接材料】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孙梅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2分)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5分)
细读的妙处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3分)
19.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4分)
2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4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21.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4分)
【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四、写作表达(50分)
22.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
(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九年级一轮模拟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9.4
一、积累运用(30分)
1.(2分)B 2.D (2分,A雕梁画栋 B孺子牛、李代桃僵 C吹毛求疵) 3.(2分)A
4.C (2分,A搭配不当,“激发”改为“吸引”;B两面对一面,“共同努力”改为“努力程度”;D语序不当,关联词后边的内容调换。) 5.(2分)B
6.(6分)(1)(2分)在黄泥冈劫走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
(2)(2分)用谎言骗取何涛的信任,表明协力办差的决心;以知县未“坐厅”为由,拖延何涛与知县相见;以分投家务为由,脱身去给晁盖报信;安排直司见机行事稳住何涛,拖延时间。
(3)(2分,原因1分,人物1分,答出其一即可)示例:
第一种:因吃了官司或逃避官司而被逼上梁山的。如林冲(宋江、武松、晁盖、鲁智深、杨志、柴进、雷横、石秀等)。
第二种:原来就分散在各山头做寨主强人,自愿加入的。如王矮虎等。
第三种:本就在江湖上作偷盗打劫勾当,主动投奔的。如孙二娘等。
第四种:因与梁山泊或其他山头好汉结交而随之上山的。如李逵等。
第五种:被梁山用计赚来的或硬拉上山的。如秦明等。
第六种:被梁山打败后拉去入伙的,如扈三娘等。
7. (6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1)学而不思则罔(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会挽雕弓如满月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1)(2分)B (2)(2分)D (3)(2分)正确的一处是①
(4)(2分,一句1分)答案示例:印刻进我们的骨髓 塑造着我们的容貌 淬炼着我们的思想 滋养着我们的灵魂 提升着我们的素养 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古诗鉴赏(共4分)
9.(1)诗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2分)
(2)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产生的悲伤感慨之情。③试图排遗想要看破世情而产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2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10.(1)同“猝”,突然 (2)拿起 (3)应当、适宜(每小题1分,共3分) 11.C(2分) 12.B(2分)
13.(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2)他们用笔非常粗放,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每小题2分,共4分)
14.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最后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2分,每问1分)
参考译文:
【乙】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大多描摹江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此后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与巨然的画都适合远看,他们用笔非常粗放,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远看就觉得景物鲜明,意境深远绵长,如同看到人间胜
境。例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派晚景,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夕照的亮色,这是它的神妙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8分)
15. C(2分,“东向为尊,西向为卑”说法错) 16.D(2分)
17.(4分,每小题2分)(1) 安排在右边,因为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2)在西方,频繁的劝菜劝酒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四)现代文本阅读(15分)
18.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3分)
19.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4分)
20.“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4分,内容3分,表达1分。)
21.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4分)
三、作文(50分)
23.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50分)
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个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础分上下浮动。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
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迹难看,不易辩认,错字多,不会使用。
说明:中考作文平均分在35分左右;一类卷在20%以内;必须认真读完,合理打分。
九语文第1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