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复习与巩固
加入VIP免费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与巩固

ID:563977

大小:345.5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唐雎不辱使命 ‎ ‎★★复习与巩固★★‎ ‎《唐雎不辱使命》‎ 一、 原文展示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 ‎ 辱,辱没、辜负。  使:派遣  许:答应。  虽然:   以:用  之:的  许:可要,必须。  弗: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故,所以。错意,置意。‎ 错: 逆:   与(yú):   怫(fú)然:盛怒的样子。怫: 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徒,光着。跣(xiǎn):赤足。  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通“苍”,青色。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从。  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如果跪着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长)起来,所以叫“长跪”。谢,认错,道歉。  谕: 徒:  ‎ 翻译: ‎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 二、 文学常识 ‎1.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名《国策》、《国事》,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2.刘向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3.了解背景 战国末期,秦国先后灭掉了韩、魏等国,气势嚣张。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终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他一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 四、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 ‎3.轻寡人与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 ‎(二)一字多义 以: ‎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 ‎4.以君为长者 (把) ‎ ‎5.以头抢地耳 (用) ‎ 徒: ‎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 夫: ‎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 怒: ‎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 ‎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 使: ‎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 而: ‎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 之: ‎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 者: ‎ ‎1.以君为长者(……的人) ‎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 然: ‎ ‎1.虽然 (这样) ‎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 虽: ‎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 ‎ 于: ‎ ‎1.受地于先王(从) ‎ ‎2.仓鹰击于殿上(到) ‎ ‎3.请广于君(给) ‎ 与 ‎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 ‎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 ‎ ‎(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 ‎(四)词类活用 ‎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 ‎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 ‎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 ‎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 ‎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 ‎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 ‎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 ‎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 ‎(五)特殊句式 ‎  非若是也—— 判断句  ‎ ‎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判断句  ‎ ‎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 ‎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  ‎ ‎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 ‎ ‎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 五、 文意理解 ‎(一)内容理解 ‎1.秦王说“灭韩亡魏”“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逆寡人”“轻寡人与”,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表现了秦王的骄横。他言辞奸诈,实际是恃强凌弱,不可一世,完全的强盗逻辑,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委婉中露出胁迫之意。‎ ‎2.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是什么反应?这体现了唐雎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凛然不惧,针锋相对,并以“士之怒”的例子以自比。这体现了他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完成使命的责任感。‎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答案: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 答案: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从侧面衬托了唐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优秀品质。‎ ‎6.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1)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答案: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 ‎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答案:我将要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二)主旨分析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文章也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2.本文是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的?‎ 答案: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礼,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 写作特色 ‎ ‎ (1)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与动作描写来进行。‎ ‎ (2)在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 ‎ (3)运用对比、反问、排比、引用典故等方法突出中心。‎ ‎★★能力提升★★‎ 一、阅读文章完成下文。‎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 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 有删节)‎ ‎[注]①佚(y):通“逸”,逃跑。②厩(jiu)人:马棚的差役。③躐(e):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 ‎ ‎(2)昔者舜工于使人: ‎ ‎(3)然犹策之不已: ‎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 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 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侠闻矣。‎ ‎ ‎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 ‎ ‎ ‎ 二、阅读文章,完成下文。‎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 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 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 ‎ ‎ ‎ ‎★★中考衔接★★‎ ‎【2019年山东聊城】‎ 一、文言文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以头抢地耳(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2.翻译句子。(2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 ‎3.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幺? (2 分)‎ ‎ ‎ ‎ ‎ ‎【2019年四川成都】‎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题。‎ 甲 ‎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 ‎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 ‎ B.吾射不亦精乎 精:精湛 ‎ C.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 D.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安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下车引之 介冑之士不拜 ‎ B.以钱覆其口 醒能述以文 ‎ C.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 ‎ D.且秦灭韩亡魏 年且九十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 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 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拓展延伸★★‎ 江东或江左:‎ 江”指长江,即今之江南,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 例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项羽》)‎ 江西或江右 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这是由于长江流到 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 或左右。江西即今湖广江西之地,泛指除今江苏浙江 以外的江南地区。‎ 江表: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关中: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例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 ‎“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关中则与函谷关的变迁有关。春秋战国及汉初,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汉武帝时改在今河南新安县,东汉末年又改在现在陕西的潼关县。现代,人们习惯上认为陇以东至黄河西岸、秦岭以北的泾渭流域作为关中地区。‎ 山东: 指崤(xiáo)山以东的地区。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 ‎ 河北河南: 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关外: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秦、西汉是定都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唐初开始,指山西雁门关以外的漠北之地。明清称东北三省,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 塞北: 塞指战国时期北方各国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旗的侵扰而分别修筑,后来由秦始皇连接起来的长城。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口北、口外,因长城关隘多称口,故名。‎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 岭峤: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岭南,五岭以南,也称岭外,领表。‎ 原是唐代行政区岭南道之名,指中国南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及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后来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是广东、广西分治的开始。五代时期,越南独立而分离出去。宋代淳化四年(993年)岭南道之名改为广南路。《惠州一绝》(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隋唐以后简称“辅”。 ‎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