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促进有效教学
——《鹊桥仙》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 陈丽萍
[《鹊桥仙》的课堂教学实录]
《鹊桥仙》是中职语文试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出版社)第五单元“唐诗宋词选读”中的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培养诗词欣赏能力,并能熟读成诵。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易产生共鸣,提升人的认识,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针对学生缺乏诗词欣赏能力、不善于背诵的情况,本课教学运用思维导图。它通过整体把握,条理分析,从景、情、议及文学史上的爱情名句等方面抓住关键词来整理大脑混乱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熟练背诵,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以下是该课的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为制作思维导图做准备。
师:大家说背书很辛苦,现在我通过教《鹊桥仙》给大家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却能在背诵和理解上对大家帮助。然后请大家看一幅星座图,用抒情语言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朗诵。
学生朗诵。
师:据提示,本文表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生(齐):短暂与永恒。它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
(二)逐一显示思维导图品读鉴赏。
师: 刚才大家朗诵时注意了词所描绘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情感结合起来。我们先看景物。
学生围绕“景”制作思维导图,教师逐一显示:
(图一)
师:再看看与景物结合的心情怎样。从上下阕中分别找出反映他们相会前、相会时、临别前心情的词语。
学生认真圈画,并回答。
生1:传恨。
生2:如梦。
生3:忍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围绕“情”第二次显示思维导图:
(图二)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揣摩词丰富的含义。
师:词中有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有没有遗憾,哪个字?飞星间会传什么恨呢?恨什么?
生4:难舍难分,抱怨离别太久了,只能在七夕相会。
师:对。那“梦”是什么特点?用梦来说明佳期的什么特点?
学生能答得出来。
师:他们临别前的情状是怎样的呢?是多么令人心碎啊!我常想“忍”换其它字好不好,比如“恋”,缺了什么意思?换“不”呢,又少了什么意思?换“常”呢。
同学能认真思考。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表现景物、心情的词语,看到他们在七月七相会是非常幸福的(指着“如梦”),也是非常遗憾的(指着“传恨”)。
那作者通过这样的情景告诉我们什么哲理呢?这两句议论句用什么修辞手法?
生5:对比。
师:一相逢与什么对比,朝暮呢?
教师根据回答围绕“议论”第三次显示思维导图:
(图三)
师:从思维导图来看这首词具有情、景、理交融的特点。请你们抓住思维导图具体分析这两句议论句。
学生议论。
师:渴望厮守是人之常情,既然他们难舍难分,这么痛苦,为什么作者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呢” 人间无数是定语,超出人间无数的什么?
金风玉露喻指秋天。我这样说“秋风白露”,也很明白,而用了“金”和“玉”,你感觉怎样?
时间是短暂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想象他们分离时有什么要说的?秦观认为他们会说什么?
生6:我们虽然难得相聚,却心心相应,息息相通,让我们将爱永存心间吧!
生7:织女对牛郎说,要好好照顾一对儿女。我真的很舍不得你们呀!
生8:只要对爱情忠贞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夕之欢呢?
师:您们刚才说的意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都包含了,包含的意思很丰富。这也是它能成为名句的原因。
(三)对思维导图进行拓展,并交流。
由学生结合所学的诗词显示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在思想情感上简单谈谈理解。学生走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自己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
生9: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喻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目前都用来赞扬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像蚕和蜡一样牺牲自己成就别人。
生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是离别词《雨霖铃》的主旨句。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生11:《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水对岸一方。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拓展思维导图。
师:大家说得很好,可见大家的基础比较扎实。牛郎与织女每年只能相会一次,真可谓太短了。但作者不在乎相会时间的短暂,只在乎两情久长永恒这种真诚热烈、高尚纯真的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观升华到一种更为崇高的精神境界。
(图四)
(四)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熟读成诵。
师: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现在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朗读前,我们先了解作者的词风特点。下面我们借助思维导图,将全词背诵一遍。同学们通过共同努力抓住上下阕的关键词形成了这样的思路图。大家在背诵时要注意把这幅思路图放在心中,要联系上下句,将思维导图连成一个意思,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
借助思维导图许多学生都能熟练地背下来。
(五)总结归纳思维导图的方法
师:上了这节课,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习的。我们抓住关键词形成思维导图,并通过反复诵读、分析揣摩,理解文章高尚的爱情观,也学到了理解课文、引起想象、增强记忆的思维导图。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看思维导图,齐诵。
(六)布置思维导图的制作
师:大家从本单元的宋词中选择一首做一个新的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本词熟读成诵,准备默写。
[教学反思]
课后我对《鹊桥仙》的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反思:
1.训练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程度,包括思维起点的多开端、思维过程的多途径、思维目的的多方向和思维方法的多形式。在《鹊桥仙》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导图整个图形呈放射性结构,从一个能抓住材料本质的中心图像“短暂与永恒”开始,再分出主干,以此向外延伸第二级、第三级。它的好处就是抓住思维过程发展的“中介”——短暂与永恒,展示作者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依靠什么和怎样把形象、情感、议论联系起来,使之产生震撼的力量;
将大量的未定信息具体化、综合化。能让学生迅速地回顾、参考已阅读的内容,而不必再重新一点点重看。而关键词或短语集中了丰富而特殊的联想,一经触发,即能令人回想起相关情景。本课将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中的爱情名句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善于纵横比较、驰骋联想。
2.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学生往往有思维单纯化、片面化的缺陷。因此要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本课将知识结合起来绘制不断扩展的思维导图,并采用假设分析、比较辨别、变换角度、重组归纳、层层剖析等方法,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阅读过程中要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一是靠逻辑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理”;一是靠形象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情”。本课抓住人物形象、意境等创设精心完善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具体化和可视性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本课“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启发,同样的时间,有的学生对问题分析很肤浅,有的学生能一针见血呢?这就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一样。本课在运用思维导图时,遵循“紧扣目标,优化过程,强化反馈,提高实效”的原则,致力于教授学习者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如何记忆、如何思考、如何记笔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表现出,可感受到学生乐学,爱学,有自信,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鹊桥仙》熟练地背诵并默写出来,全班共45人,当堂能熟背的学生达到36人,达到80%;教师易于施教,使教与学双方更轻松、更愉快。作为思维导图制作,可以让所有的参加学习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制作集体的思维导图,它为学生开辟了思维的新天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因而本课具有显著的成效。
[科组评价]
该课教学目标明确,围绕“整体感知、品读揣摩、拓展交流、熟读成诵”的程序实施教学,思路清晰流畅。教师能深挖诗词字词内涵,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整体把握,条理分析,抓关键词来整理诗词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帮助学生品读揣摩,理解课文,熟读背诵,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多媒体运用恰当,辅助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