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第一课时(50分)
一、 基础训练:
1、 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给生字词注音。
藻荇(xìng) 遂至(suì) 未寝(qǐn)
3、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解释词语: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二、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记叙)、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三、 积累:古诗词中的月亮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第二课时(30分+15分)
一、 基础知识:(12分)
1、解释加点的词。(6分)
(1)念无与乐者( 想 ) (2)相与步于中庭(徒步徐行,散步 )
(3)遂之承天寺( 于是,就) (4)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
(5)寻张怀民(寻找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2、翻译句子:(6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我想到没有人和我一起赏月取乐,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一起赏月)。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庭院如同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向我们两人一样的闲人罢了。
二、文本探究:(18分)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闲人”是指清闲的人,这里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也使我们看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
4、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三、拓展迁移:下面两篇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1——15题。(15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2、解释加点字(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但:只是____ (2)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3)尝秋夜坐钓月矶 尝:曾经 (4)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及:等到13、用现代汉语翻3、译下列句子。(4分)
(1)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译:可是终究比不上山静无人,(我)独自一个人去用心领悟(它的美景)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3分)
答: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5、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月色美好;幽静(月色幽美,夜静使人心悠然。)(
答案:
1.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2(1)但:只是 (2)念:考虑、想到
(3)尝:曾经 (4)及:等到
3、(1)可是终究比不上山静无人,(我)独自一个人去用心领悟(它的美景)。
(2) 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5.月色美好;幽静(月色幽美,夜静使人心悠然。)(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