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43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43页)

ID:564199

大小:1.81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的美。 2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简练、布局的匠心所在,感受文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 3 .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 南朝 】 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人。南朝时人。有 《 陶隐居集 》 。 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污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 南史 》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山中宰相’”。 理解题目 给一个姓谢的任职中书的朋友的书信。 认识“书”这种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称“尺牍”或者“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然而,我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都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 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文学史上,司马迁的 《 报任安书 》 ,王安石的 《 答司马谏议书 》 ,吴均的 《 与朱元思书 》 ,林觉民的 《 与妻书 》 等,或抒发感情或描写景物,脍炙人口,千古不朽! 补充介绍 山川 / 之美,古来 / 共谈。高峰 / 入云,清流 / 见底。两岸 / 石壁,五色 / 交辉。青林 / 翠竹,四时 / 俱备。晓雾 / 将歇,猿鸟 / 乱鸣;夕日 / 欲颓,沉鳞 / 竞跃。实是 / 欲界之仙都。自 / 康乐 / 以来,未复有 / 能与其奇者。 美文美读 , 激发兴趣 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 朗读竞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准,读得美! 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记下不懂的词句。 抢答红色词语的意思: 1、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 时 俱备 3、晓雾将 歇 ,猿鸟乱鸣 4、夕日欲 颓 , 沉鳞竞跃 5、实是 欲界之仙都 6、未 复 有能 与 其奇者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季节) (消散)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人间的仙境)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2 .短文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分析梳理,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入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含英咀华,赏美景,悟情感 有人评价 《 答谢中书书 》“ 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这幅山水画中都有那些景色?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置身在这青山绿水的画卷里,真让人流连忘返。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山川美景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 之美,作者写出了 ” 。 示例:我从文中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 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晨昏变化之美 早晨 : 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 傍晚 : 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扩展: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色彩搭配之美 两岸石壁, 五色 交辉。 青 林 翠 竹,四时俱备。 扩展: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三峡》郦道元 视听结合之美 视觉: (略) 听觉: 猿鸟乱鸣 扩展: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 竹里馆 》王维 动静相称之美 动态: 静态: 扩展: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 山中杂诗 》吴均 山水相映的美 山的俊俏: 高峰入云 水的明丽: 清流见底 相映成趣 领悟技巧 1、视角转换之美 2、晨昏变化之美 3、色彩搭配之美 4、视听结合之美 5、动静相称之美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从本文中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文章开头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这个 “ 美 ” 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而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也流露出归隐林泉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 “ 唐宋八大 家 ” 之一。 号东坡居士,在诗词 、 散文 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 洵,弟苏辙并称为 “ 三 苏 ” 。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 1079 ),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 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 记承天寺夜游 》 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美文美读 , 激发兴趣 听课文录音,用心跟读,注意节奏。 朗读竞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准,读得美!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⒈给下列字注音。 遂  寝  藻  荇 柏 ⒉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欣然 起行 念 无与 为乐 者   遂至 庭下如积水 空明  藻荇 交横 盖 竹柏影也 Su ì q ǐn zǎo xìng bǎi 高兴的样子 考虑 取乐 于是 到 清明澄澈 纵横交错  原来是 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3 、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赏月 短文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分析梳理,列出本文结构提纲。 第一层(第 1 ~ 2 句):夜游缘起。 第二层(第 3 ~ 4 句):夜游所见。 第三层(第 5 ~ 7 句):夜游所想。 品读体味,与作者一起赏月 作者与张怀民“步于中庭”看到了什么样的月色?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月色的美好?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月色 —— 如积水空明, 竹柏 —— 如藻荇交横。 ( 写出了月色皎洁,空灵 ) 讨论探究,说“闲人”,悟真情。 这幅月夜小景的确美妙,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像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为何只有苏轼能领略到呢? 揣摩下列句子,体会其中深意。 (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2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 相知好友相携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闲适的心绪。 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是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 余秋雨 《 苏东坡突围 》 记承天寺夜游 叙事 绘景 抒情 月色入户 , 寻友赏月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闲人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通达乐观 闲 陶弘景的 《 答谢中书书 》 状高峰清流、石壁清林,绘日光变化、猿鸣鱼游,表露了他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学习 《 记承天寺夜游 》 ,我们欣赏苏轼笔下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坦荡、旷达的胸怀和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懂得了:先做人,再作文! 小结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