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2、积累重点字词及品析诗句;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4、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5、背诵、默写诗歌。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10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读准字音
两鬓bìn苍苍cāng 辗niǎn冰辙zhé
泥中歇xiē 翩piān翩piān两骑jì
口称敕chì 回车叱chì牛
宫使驱将jiāng 半匹红绡xiāo
一丈绫líng 系jì向牛头
学习第一节
重点词语
【1】薪:木柴。
【2】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4】苍苍:灰白。
10
【5】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6】可怜:使人怜悯。
【7】晓:天亮。
【8】辗niǎn冰辙:轧yà着冰冻的车辙(赶路)。“辗”同“碾”,碾压。
【9】困:困倦,疲乏。
【10】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翻译第一节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问题探究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10
【1】地点在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2】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2、 “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艰辛。
第一节:描写卖炭翁烧炭的辛苦、卖炭的目的及卖炭途中的艰难。
学习第二节
重点词语
【1】翩翩:轻快的样子。
【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3】把:拿。
【4】文书:公文。
【5】敕:指皇帝的命令。
【6】回车叱牛:调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回,调转。叱,吆喝。
【7】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10
【8】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9】惜不得:吝惜不得。
【10】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绡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11】系:jì,挂。
【12】直:“直”同“值”,价钱。
翻译第二节
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问题探究
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10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2、 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
主题思想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巩固练习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为四节,试概括每节的内容,并说说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秋风破屋,卷走茅草。第二节:群童抱茅,诗人叹息。第三节:屋漏夜湿,彻夜难眠。第四节:
10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2】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济世救人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
2、《卖炭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卖炭老翁辛辛苦苦烧的炭被“宫使”抢夺一空的故事。
【2】鞭挞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者的残暴,揭露了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
3、 两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恶劣天气: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之声,把风拟人化,突出风之大。
生活环境:“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一个“铁”字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被子硬邦邦的特点,突显了诗人生活之贫困。
10
《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卖炭翁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用设问句点明诗眼。通过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表现卖炭翁生活困苦、艰辛,心理矛盾。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是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卖炭翁运炭的艰难。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肖像描写。表现太监及其爪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是动作描写。表现太监及其爪牙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心理描写。表现卖炭翁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4、改写《卖炭翁》
我是一个以卖炭为生的老翁,整日在终南山伐薪烧炭。因为劳作实在太辛苦了,以致我的两鬓已过早地斑白,皱纹也一天深似一天,双手也变得黑黑的、糙糙的,看起来特别地衰老。
10
卖炭得来的钱,勉强够维持目前的生活。虽然,此时我身上的衣衫十分单薄,可我还是盼着天气快些冷起来,甚至越冷越好,因为如果天气暖和的话,我辛辛苦苦烧出来的炭就卖不出去了。也许是老天可怜我吧,就在今天,天上忽然飘起了雪花,而且一夜之间,就有一尺厚了。太好了,我终于有赚钱的希望了!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连饭都没顾得上吃,装了满满的一车炭,然后赶紧驾着炭车来到集市上。很快就到了正午,我已经饥肠辘辘,牛也困乏了。阳光照耀着,积雪渐渐地化了,车子便陷在了泥中。我就这样耐心地等着,希望有人来买我的炭。在我的期盼中来了一个买家,可问问价就走开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人,我心里高兴极了,以为这次炭一定可以卖出去了,没成想那人却是问路的,真是令人失望啊!
正当我叹气的时候,从远处来了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走近了,我看见一个人穿着黄衣,一个人穿着白衣。当他们走到我的炭车旁时,便停了下来,说要买我的炭,还自称是皇宫里的人,并读了手中拿着的敕文。这下可把我高兴坏了,既然是皇宫里的人买我的炭,那炭的价格一定会很高的,我也就能赚到好多钱了。刚想到这,那两个人又重新上马,并命令我把牛车赶向北,即奔向皇宫。
我当然是毫不怠慢,赶着牛车很快就来到了宫里。我那车炭有一千多斤,卸下了炭,两个宫使让我在原地等着,说是给我拿钱。我在心里反复盘算着这些钱的用途时,宫使回来了,可我却没见到钱,他们只给我拿来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我一见,便马上和他们争辩起来,这一车炭怎么就值这么点东西呢?几个士兵上前拉住我,大声呵斥:“快走吧,老头!这些东西你嫌少,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了,赶紧拉着你的牛车走人吧!”话说到这个地步了,我也不得不带着东西离开了。
10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我们一家人靠什么活呀!我一个小小老百姓,该找谁去评理呀?
阅读感悟
1、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关心人民疾苦,痛斥黑暗现实的杜甫;展现残酷现实,同情卖炭翁的白居易;刚正不阿,为民伸冤的海瑞,他们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像他们一样成为关心国家、热爱人民的好公民吧︕
2、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这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本身就是黑暗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