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ID:564434

大小:80.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南通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皓月当空的   ,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   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   风暴早些到来。‎ A. 夜晚    枕戈待旦    向往    B. 良宵    枕戈待旦    祈盼 C. 夜晚    夜不能寐    向往    D. 良宵    夜不能寐    祈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夜晚: 晚上,天黑之后。良宵:泛指,景色美好的夜晚。枕戈待旦: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这里指时刻准备与“风暴”作战。夜不能寐,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向往:思慕;理想;追求。祈盼:指恳切地盼望 。‎ ‎2. 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A ‎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这部小说,历经数百年,有些东西虽然被历史淘汰了,但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说这个格局有多大?‎ B. 《玉秀》就是让我成长的关键作品,它使我意识到,作家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人物的命运全在他手里,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天大的事情。‎ C. 当初在参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学生的单招单考之间,盲人学生王宠选择了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大学生活是他的理想。‎ D. “子午觉”是不错的养生方式,但是,近日有德国学者指出,体重超标20%、血压低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利无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语序不当,“虽然”应该放在“有些东西”之前。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是他的理想”或删去“就是希望”。D项,不合逻辑,“有利无弊”应为“有弊无利”。‎ 点睛: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 ①⑥③②④⑤    B. ⑤③②④①⑥‎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⑤①⑥③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后。所给文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①中“但”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是指 “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结尾又提到了“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 ‎5.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神话传说的一项是 A.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B.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D.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不是神话传说,是真人真事。‎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壻。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壻,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相随擗踊,则稍慰,曰:‎ ‎“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①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貤封如其官。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 :金印红袍,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 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 公甫冠,为晏翁壻                 冠:帽子 D. 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B. 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C. 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D. 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 ‎(2) 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9.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答案】6. C    7. B    ‎ ‎8. ⑴ 在为母亲张硕人服丧期间,号哭哭坏了身子;孩儿们给他劝解,他哭得更加哀伤。‎ ‎⑵ 二哥曾经生腹胀的病,抬来家中,早晚都不肯离开他的身旁,喝的水吃的药必定亲自调好后送上。    ‎ ‎9. 恪守礼节,宽容大度,砥砺志向,重教律己。‎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冠:举行冠礼。“公甫冠”中“公”为主语,“甫”为副词,后面应该跟动词谓语,所以“冠”解释为名词“帽子”错。‎ 点睛: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步骤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具体地说就是:学新带旧,以旧证新。可采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根据语法特征等方法正确判断。‎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理解与识记。正确的排序应该是伯、仲、叔、季。‎ 点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重要句子的翻译。此题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注意重点词要译准确:(1)关键词:忧,这里指母亲去世;号,号哭,;毁,毁坏;语句要通顺。(2)关键词:病,生病;舆舁,抬;进,送上。‎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鉴赏人物形象特点。做这题要回到原文,找到传主有关事迹,加以概括,结合作者评价性的词语进行整合。比如“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 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 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可以看出他恪守礼节;“人有犯……置不与较”可见宽容大度;砥砺志向,“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可见律己;“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可见重教。‎ 参考译文:‎ 公姓周,名书,字存中。他的祖先是汴梁人。宋靖康末年,随侍皇帝出行至临安。到了贵一公的时候,才开始在昆山的吴家桥安家。贵一养了儿子思聪,思聪养了士贤,士贤养了周显,周显养了周明,这就是耕乐翁,耕乐翁有好的品行,学士吴文定刻他的墓碑说“刚直君子”。周明又生四子:长子周璇,这就是乐清翁;其余依次是周玑、周玉、周衡。周衡是太学生。其家世代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从事农田生产,到了太学,才因为学问渊博成为监生。但是兄弟都凭借资财在乡里称雄。吴家桥在城南千墩浦边。直桥并至小溪往东,只有周家居住在那里;大概逐渐成为周家聚集的村落,没有其他家族。那南边只有晏翁家。‎ 乐清翁养了四个儿子,周存中是最小的。母亲张氏。存中刚二十岁的时候,便做了晏翁的女婿。虽然住在宾馆,还是在家的近旁。常常来家看望父母,早晚请安,父母因为他外出做了晏翁家的女婿,疼爱他,他来家的时候,父母都非常高兴。存中年少时在学业上有志向,成为博士弟子,更加砥砺自己的学识情操。因为生病,不能完成最终的学业。他的病是由气管积痰而引起的呼吸不畅、心跳、出汗等症状,终年不能痊愈。即使好了,一个月之后会再次发作。但是存中生性孝顺父母友爱兄长恭敬谨慎,不因为生病而废止礼节。在为母亲张硕人服丧期间,号哭哭坏了身子;孩儿们给他劝解,他哭得更加哀伤。只有见到孩子们一道随他用手拍胸以脚顿地悲痛不止,内心就稍微安慰,说:“孩子们能帮助我哀伤了。”从此他的病越来越严重。乐清翁晚年得了脚病,不能行走,又时时想走。存中公早晚搀扶他,并让孩子们在旁边读书,轮流更换。乐清翁讲这很符合他的心意,高兴地说:“我有儿有孙,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兄弟间友爱也非常深厚,不忍心一日分离。二哥曾经生腹胀的病,抬来家中,早晚都不肯离开他的身旁,端水送药必定亲自调好后送上。其他内亲外戚同宗之人,对待他们细致周到有礼节。见到年老之人,特别尊敬礼让。别人有冒犯,总是反省自己,说:“我难道有招致他冒犯的原因吗?”放下来不与别人计较。自己虽是博士弟子但学业上没有遂愿,平时常常忧郁,愁闷。所以对于教育孩子特别勤勉,请老师的礼节费用从来不吝惜;严格规范,孩子们遵循规矩,不曾染上世间轻佻浮荡的坏毛病。二儿子周宪副,从十五岁开始到地位显贵之日,所到之处必定与天下知名之士交游。做官严于律己,当代士大夫都称赞他。这都是源于存中公的教诲。他做兴化知府的时候,政绩考核上等,父母得到如他官职一样的封号。金印红袍光辉灿烂,但是存中公惶恐不敢承当。从宪副君以进士身份,出任守郡开始,到拿着风宪官所持的符节,专门管理海南,连续做官十多年,存中公依然住的是原有的房子,没有一瓦一椽的增加。二哥去世的时候,存中公还能步行,奋力奔跑前往,痛哭非常哀伤,自此之后存中公就没能再站起来。‎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 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 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 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0.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1.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12.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0.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 ‎11.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 ‎12. ①虚写(或“想象”)。“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借景抒情。借“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含蓄深长地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解析】‎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画面内容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提取意象,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此题意象有断桥、夕阳、树影、鸟雀、枝头,意境特征为“和谐、宁静”。‎ 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11. 试题分析:此题分析诗句表现的情感,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清游”“静处”分析情感。‎ ‎12. 试题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虚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卫风·氓》)‎ ‎(2)好问则裕,_______。(《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3)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4)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李白《蜀道难》)‎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忧劳可以兴国,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7)驾一叶之扁舟,______。(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答案】    (1). 靡有朝矣    (2). 自用则小    (3). 日月忽其不淹兮    (4). 枯松倒挂倚绝壁    (5). 塞上燕脂凝夜紫    (6). 逸豫可以亡身    (7). 举匏尊以相属    (8). 八百里分麾下炙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靡”“逸豫”“匏”“麾”的写法。‎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灯塔看守人 ‎【波兰】亨利克·显克微支 离巴拿马不远的阿斯宾华尔岛外的灯塔看守人失踪了。这个灯塔极为重要,必须在十二小时内找一个新的灯塔看守人,这是驻巴拿马美国领事的任务。但根本没人愿意应征。灯塔看守人差不多就等于一个囚犯,除星期日外,不能离开这个不过一亩的孤岛,每天有一条小船给他送粮食和淡水来。他的工作就是每天黄昏爬上四百多级台阶,到达塔顶上的灯边,打开导航灯,黎明时再关掉它。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僧人般的生活。‎ 正当领事法尔冈孛列琪着急万分时,有一个老人来自荐继任此职。来者约七十来岁,精神矍铄,腰背挺直,举止风度宛然一个军人。‎ ‎“你从什么地方来?”‎ ‎“我是波兰人。”‎ ‎“你办过公事没有?有没有公职人员的证明文件?”‎ 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块褪色绸子,把绸包解开来,说道:“这些就是证件。这个十字勋章一八三○年得到的;这个西班牙勋章从卡罗斯党战争里得到的;这是法国勋章;这在匈牙利得的。后来,我又在美国跟南方打仗,可他们没给勋章。”‎ 于是,法尔冈孛列琪先生拿起那张文件来看。“哦,史卡汶思基?哦!在短兵相接的时候,缴获两面旗。你真是个勇敢的兵士了。”‎ ‎“我也能做一个忠诚小心的灯塔看守人。”‎ 当晚,那新任的灯塔看守人显然就职了,灯塔已照常把明亮的光映射在海面上。史卡汶思基立在露台上,他此时的感觉,有些像一头被追赶的野兽,终于在人际所不能到的洞窟里,获得了藏身之处。他想起了平生经历的种种旧事, 一部分惊险的生活,他曾对法尔冈孛列琪说过了;但是此外还有无数的没有提起。他在澳洲做过金矿工,在非洲掘过钻石,又在东印度做过雇佣兵,经营过牧场,开办过铁厂,不幸都破产了。‎ 在他看来,冥冥之中有一只巨大而仇怨的手,在到处跟着他。但是史卡汶思基有着印第安人的坚忍,还有极大的镇静的抵抗力。终于他老了,渐渐地失去了精力,逐渐憔悴下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念头在支配着他,那就是希望休息。老年人大概都喜欢离群独处,好象先已有了入墓之感。对于史卡汶思基,这座灯塔也就一半等于坟墓。现在,在这个小岛上,回想起从前种种漂泊,不幸和失败,简直可以付之一笑。‎ 但是警醒的时候来了。‎ 某一天,小船送来了淡水和食物,除了平时的东西外,还多了一个包裹。老人满心奇怪地解开包裹,是几本书;他拣起一本,看了看,他的手大大地颤动起来。他遮掩着眼睛,好像不信似的,仿佛在做梦一般。原来是一本波兰诗集。他忘记了自己曾给波兰侨民协会捐助了半个月薪俸,那协会就赠他这几本书,以示答谢。‎ 他心跳得更厉害了,他好像在这孤岛上将要举行什么庄严的典礼了。阿斯宾华尔的大钟,正在鸣报下午五时;天宇清朗,净无云翳,只有几只海鸥在空中盘旋;大海摇摇欲睡,波浪喁喁低语。远处阿斯宾华尔的白色房屋好像在微笑。‎ 忽然,在这大自然的肃穆中,可以听到那老人的颤抖的声音:‎ 圣母啊,你守护着光明的琛思妥诃华,‎ 你照临在奥思脱罗孛拉摩 谢天主予我以重生——‎ 现在又何不显神迹使我们回到家乡。‎ 他读不出声了,哽咽起来,颓然仆地,银白色的头发拌和在海沙里。已经四十年了,不听见祖国的语言;而现在这语言却翻越重洋,到另一半球上访孑然独处的他。这是多么可爱可亲,而又多么美丽啊!老人哽咽不止,他只能以一场伟大的哭泣来祈求热爱的祖国给他以饶恕,他的确已经把祖国丢在一边。‎ 终于,短如一瞬的暮色沉下来,遮隐了白纸上的文字。‎ 老人便枕在石上,闭着眼睛。于是,那“守护着光明的琛思妥诃华”的圣母便把他的灵魂送回故土。‎ 忽然,有人在史卡汶思基头上喊道:“喂,老头儿!起来!怎么回事?”‎ 老人睁开眼来,吃惊地看着站在他面前的人。站着的是港警约翰生。‎ ‎“怎么啦?你病了吗?”‎ ‎“没有。”‎ ‎“可是你没点灯。一条船出了事,亏得没淹死人,要不你得吃官司呢。你被免职了。”‎ 几天之后,有人看见史卡汶思基在一条开往纽约去的轮船上了,腰背伛曲,但目光很亮。他怀中带着一本书,不时地用手去抚摸,好像唯恐连这一点点东西也会离开他。‎ ‎(选自《二十世纪外国小说读本》,有删改)‎ ‎14. 第一段对下文情节发展有哪些作用?‎ ‎15. 小说对史卡汶思基做灯塔守护人之前经历的叙写很独特,请结合内容分析。‎ ‎16. 请赏析小说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7. 主人公最后因失职被解聘而不得不再次流浪,请探究这个结局的意蕴。‎ ‎【答案】14. 写小岛生活单调乏味,为史卡汶思基的出场和介绍其曲折经历做铺垫;写灯塔的重要,为主人公失责被免职埋下伏笔。    ‎ ‎15. 与领事对话时,通过一枚枚勋章扼要介绍了他的从军经历;在小岛上,通过史卡汶思基的回忆补充介绍了他复杂的工作经历。    ‎ ‎16. 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由近及远、视听结合;写出了海面清朗洁净、柔和肃穆的特点;表现了老人阅读诗集时的觉醒和沉浸其中的独特感受。    ‎ ‎17. 表现了史卡汶思基对祖国无限的眷恋和热爱;突出了史卡汶思基苦难辛酸的命运,赋予人物强烈的悲剧色彩;表明了祖国和故土会给予苦难的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解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本语段和上下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关系,又是再分析和中心主旨的关系,此题语段的内容是“小岛生活单调乏味”“灯塔的重要”,下文的内容是“介绍卡汶思基的其曲折经历”“主人公失责被免职”,关系为前者为后面做铺垫和埋下伏笔。‎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开头,注意分析伏笔和铺垫的作用。 ‎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答出补充的内容是什么,重点答出“介绍了他的从军经历”“补充介绍了他复杂的工作经历”。‎ ‎16.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主要是“拟人”“描写由近及远、视听结合”的手法。‎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费根据人物的结局分析文章的意蕴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是分析在人物的身上表现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此题答题的重点在于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对祖国无限的眷恋和热爱”“命运苦难辛酸”,表达的主旨为“表明了祖国和故土会给予苦难的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做了什么 龙应台 ‎①文化做了什么呢?‎ ‎②文化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台湾老兵们观看《四郎探母》,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四郎的唱词“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们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文化洗了他们的灵魂,疗了他们的伤口。‎ ‎③它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因而产生归属感。‎ ‎④它使零散、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原本不属于这段历史的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 ‎⑤我们可以喊一万次口号,要汉人尊重弱势的少数民族,但是一万个口号比不上一支歌。记得一场露天的原住民诗歌晚会,我们邀请了一位泰雅族长老,从东部山区部落来唱原住民的古曲。他开唱时,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落,雨水打在长老皱纹很深的脸上,他全身湿透、仰脸向天,闭着眼睛继续歌唱,没有乐器伴奏的原音,苍老而悠远,交织在哗哗雨声中。满满的人群在雨中站立,雨水从头发流下来,流进人们的眼睛,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去。‎ ‎⑥在一个大厅里为“四郎探母”流泪的人群,在一个广场上为泰雅族长老的古曲顶着大雨不去的人群,其实都是在进行一个重要的仪式:他们正在一个“社会共识体验营”里认识彼此,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表面上是音乐的流动,影像的演出,语言的传递,更深层的,其实是“生命共同体”意识的萌芽,文化认同的逐渐成形,公民社会的塑造。‎ ‎⑦艺术,或文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一方面突出个人和群体之不同──任何艺术表达都是个人创造力的舒张和个人能量的释放,另一方面它却又把孤立的个人结合成群体。‎ ‎⑧如果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被容许奔放,那么这个社会的总体创造力也会是生机蓬勃的。如果这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透过公民的深度参与和彼此碰撞激荡而逐渐形成的,那么,这个社会的共识也会是凝聚而坚定,向心力强大的。反过来说,如果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受到约束的,那么这个社会的总体创造力必定是败絮其中的。“生命共同体”的情感不易产生,共同承担未来的公民意识也难以发展。‎ ‎⑨使互不相干的陌生人成为“同胞”,使“同胞”彼此扶持,相互承担,强权是做不到的。文化,才是公民社会的基础。‎ ‎(有删改)‎ ‎18. 通过看《四郎探母》和听泰雅族长老唱古曲两个事例,作者阐述了哪些观点?‎ ‎19.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0. 结合第⑧段内容,简析怎样才能产生“‘生命共同体’的情感”。‎ ‎【答案】18. 文化能医治人的灵魂(精神)创伤;文化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文化能使人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 ‎19. 首先,提出文化做了什么的问题;接着,阐述了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文化的个人创造力和社会总体创造力的关系;最后,得出文化是公民社会的基础的结论。    ‎ ‎20. 要有生机蓬勃的创造力;要有公民的深度参与和彼此碰撞;要有凝聚而坚定的社会共识。‎ ‎【解析】‎ ‎1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中观点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抓住论据后面的重点句子,提炼论点,如此题注意这两个事例后面的句子“为他们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文化洗了他们的灵魂,疗了他们的伤口”“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19.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进式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文是典型的层进式结构,注意分析各部分的内容。‎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但绝不能抛离原文,注意提炼文中的观点作答,即“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深度参与和彼此碰撞”。‎ 七、作文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毕飞宇在近期的“朗读者”中,接受董卿的采访,当他们谈到“漂泊”时,毕飞宇说,我们能说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我们不能说水中的鱼是漂泊的。‎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 不少于800字。‎ ‎【答案】主宰自己的命运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  ——题记 卡莱尔曾经说过:“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这条永恒的真理自古就贯穿于世。蝗虫遍地之时,毅然离开佛前,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天虫”,唐明皇告诉我们治蝗灾要靠自己。“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郑板桥告诫儿子,生活要靠自己。一切成功的美谈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不变的真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美国最大有限电视公司远程通公司董事长约翰·马隆准备将他15亿美元遗产的一半捐给慈善事业。他认为:太多的财产会毁了孩子们,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1997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他不会给刚出生的女儿珍妮绅留多少遗产。他的理由与马隆相同。‎ 人类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充分告诉我们: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要自立。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成长,民族才能自强,人类才会发展。富滴对子女的吝啬也就是这种趋向,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靠自己生活,这正如美国艾略特所说的:“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自己做了将军,儿子还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简囊,其中插着一枝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简囊,厚牛皮打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箭头的模样。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扰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聚然间他惊呆了。一枝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枝折断的箭。我一直带着一枝断箭打仗呢!意志轰然坍塌了,结果儿子惨死于战乱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拾起那柄断箭,沉重地碎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把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自己才是一枝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种子靠自己的力量破土萌发,生长于悬崖峭壁之间;蝴蝶靠自己的力量冲出蛹壳,振翅于百花之中;强者靠自己的力量开拓未来,矗立于成功之巅。想当强者的朋友,让我们永远牢记这句谚语“自立更生胜过于上帝之手”。‎ 不要做没有思想的浮萍,让我们做一尾有思想的鱼吧,自立者必自强!‎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立意参考:此题审题立意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对比分析,因果分析,整体概括文意法。比如因果分析法:为什么“我们能说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我们不能说水中的鱼是漂泊的”?对比分析法:鱼与浮萍的本质不同是什么?可以得出立意方向:同为水中有生命之物,浮萍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无助地任风水摆布,不能自我主宰,永远是被动的;而鱼,有思想、有实力,不受风水摆布,能够把持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能够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主宰自己,特立独行,迎风飘舞,逆流而上。让我们做一尾有思想的鱼吧,自立者必自强!‎ 点睛:材料作文的常见审题方法有: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寻互补法。‎ 第Ⅱ卷 (附加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子路菹于卫,苏秦死于口。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极其所贱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故虎豹之强来射,蝯狖之捷来措。人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至论矣。‎ ‎(选自《淮南子》)‎ ‎22. 用斜线“/”'给下面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3. 《淮南子》,是___(朝代)淮南王____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____类。‎ ‎24. 可以和一个人谈最高深的“道”的理论的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22. 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极其所贱/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    ‎ ‎23.     (1). 西汉    (2). 刘安    (3). 杂家    ‎ ‎24. 能重视不足,看轻专长。‎ ‎【解析】‎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此题主要靠大意梳理、句式特点、对称推断法、虚词停顿法来断句。‎ 点睛:首先要读懂这段话表达的大意,然后借助断句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断句。1.据语感,定句读,先将短文读两遍,根据文段大概意思,凭直觉断句。2.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方法,这也为我们断句提供方便,如“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等句的断句可用此法。 3.找虚词,定句读,“以”、“其”、“而”等虚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者”、“也”、“焉”等虚词常用在一句话的结尾。运用上面三种方法,基本可解决本题断句问题。最后再依据要求,检查是否是5处即可。‎ ‎2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能力。这个靠平时多倍背多积累,做个有心人。‎ ‎2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概括文本主要观点的能力。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此题比较简单,最后一句就包含答案方向:“人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至论矣”翻译后整合成自己的话即可:“能重视不足,看轻专长”。‎ 二、名著阅读题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茶馆》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糅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因此,人们称《茶馆》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 B. 《三国演义》“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是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对周瑜所言而提出的为将标准。‎ C.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台·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克罗旭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使得债权人保留了债券。‎ D. 《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二人与翠翠一见钟情,都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大老”托媒人提了亲,“二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E. 《老人与海》中年轻的男孩马诺林,象征着力量和希望,海明威借这个形象表明老人的事业后继有人。‎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B项,“周瑜”应为“鲁肃”,诸葛亮这段话的意思是“作为将领,却不通晓天文气象,不会利用地理优势,不知道奇门遁甲占卜之术,不通晓阴阳五行术,不看排兵布阵的兵书战策和地图,不知道敌我双方兵力情况,就是庸才”。C项,“克罗旭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应为“格拉桑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在小说中,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德·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格拉桑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凭葛朗台的信誉和格拉桑的银号,债权人保留了债券。葛朗台变卖了弟弟的财产,发放了47%的债务,剩下的债务,他以侄儿将全部偿还为借口,拖延了五年之久。‎ 点睛:“文学名著阅读”指考生能够依据《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解答有关情节分析、人物概述、人物性格分析、名著内涵理解概括等问题。本题是客观选择题。解答及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用排除法,遇到不熟悉的内容,通过排除法确定正确选择项;②对于不熟悉的名著,要在高三的点滴时间里读完;③平时要注意标准答案里对要点的分类,特别是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和几次联考试卷,总结出答题的分类标准。‎ ‎26. 简答题。‎ ‎(1)《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城堡中的厅堂”中“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是谁说的?这表明他什么心理?‎ ‎(2) 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回来后,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这体现了黛玉怎样的个性特点?‎ ‎【答案】(1) 雷欧提斯,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受到良心谴责而犹豫。‎ ‎(2) ①初来咋到的林黛玉不了解贾母的心思,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②当她听贾母说,女孩子读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知道贾母不喜欢女孩读书,所以才改口这样说。③表现了初到贾府林黛玉处处留心的机智、敏感、多心。‎ ‎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诱劝人 ‎“类我类我”!比方我喜欢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欢喜读书,就藐视我谈国事。其实单面锣鼓打不成闹台戏。要撑起中国场面,也要生旦净丑角俱全。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动为厉禁的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若谈事实,则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固然,在秩序安宁的国家里,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用不着学生去干预政治。可是在目前中国,又另有说法:民众未觉醒,舆论未成立,教育界中人本良心主张去监督政府,也并不算越职。‎ 所谓救国,并非空口谈革命所可了事。我们跟着社会运动家喊“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力已竭,声已嘶了。而军阀淫威既未稍减,帝国主义的势力也还在扩张。朋友,空口呐喊大概有些靠不住罢了北方人奚落南方人,往往说南方人打架,双方都站在自家门里摩拳擦掌对骂,你说:“你来,我要打杀你这个杂种!”我说:“我要送你这条狗命见阎王。”结果半拳不挥,一哄而散。住在租界谈革命的人不也是这样空摆威风么了。‎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有删改)‎ ‎【注】1929年元旦夏丏尊曾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序 ‎27. 根据材料,试理解 “蜂子孵蛆”的含义?‎ ‎28. 试分析当时背景下,怎样才能使学生要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 ‎29. 第二段举北方人奚落南方人打架的事例,有何作用?‎ ‎【答案】27. 想用蜂卵来孵化蛆,这里指不管中国的实际情况,只按自己的想法愿望胡乱去指导学生怎么面对社会运动,其结果当然不可能成功。    ‎ ‎28. 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学校不能与社会绝缘,教育不能与生活绝缘。    ‎ ‎29. 举北方人奚落南方人打架的事例,是为了类比说明“所谓救国,并非空口谈革命所可了事”的观点。要有实际行动,批评社会运动家光说不做,讽刺住在租界谈革命的人空摆威风。通俗易懂,有说服力。‎ ‎【解析】‎ ‎2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蜂子孵蛆”这是个比喻的修辞手法,回答这题就要首先理解喻体什么意思:“用蜂卵来孵化蛆”,这是不搞清对象就胡乱对付的做法,当然是不成功的,然后到文章中寻找与之相类似的本体指向意思,注意这个词出现后后面解读性的文字,要对其进行筛选概括提取整合,即“这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明确词语的词性、有无使用比喻的修辞,然后找到该词语的出处并标明;联系上下文将原句转化为比喻句,去掉比喻成分,留下本体成分即是答案。‎ ‎2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文意、分析作者的观点的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要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是筛选解决办法。答题区域是“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动为厉禁的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整合归纳可以得出答案: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学校不能与社会绝缘,教育不能与生活绝缘。‎ ‎2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第一就是为了从内容上证明观点,表达感情倾向的,本题的观点就是为了说明“所谓救国,并非空口谈革命所可了事”的观点,要有实际行动。感情倾向是:‎ 批评社会运动家光说不做,讽刺住在租界谈革命的人空摆威风。第二就是论证效果反面回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 ‎ ‎ ‎ ‎  ‎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