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年级第五次综合考试语文卷
I 必考题(142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与石头的厮磨
梁衡
①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感情远久而又亲切。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等到人类有了文字后,这冰冷的石头又与人类携手进入文明时代。历史在走,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石头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貌,让我们从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
②没有哪一个人愿意怀抱一块冰冷的石头。但石头确确实实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于是以石记史、以石为文,“入石三分”,那石面石纹里就都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③人以文化心理刻石大概有这样几种类型。
④ 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佛教一路西来,站站都留下巨型的石窟。这都是积数代人的力量才能成。像乐山大佛那样,将一座山刻成一个大佛,用了九十年的时间,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而且必须有社会的氛围,这只有宗教的信仰力才能办到。泰山后面有一道沟,竟将一部《金刚经》全刻在流水的石面上,每个字有桌面那么大,这沟就因此名“经石峪”。但也有的是为了宣扬其他。冯玉祥好读书,他住庐山时心有所悟,就将《孟子》的一整段话刻在对面的石壁上。
⑤ 那一年我到镇江,在焦山寺碑林里见到一方石头,上面刻有一幅地图,名《禹迹图》,是大禹治水,天下初定后的版图。这幅石地图用横竖线组成5631个方格,每格合百里,比例为1:420万,上面有山川河流及551个地理名称。这是我见到的最久远的地图,它刻于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英国人李约瑟说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古地图。现在长江大坝已经蓄水,有谁能想到百米水下将要永远淹没一段石上的文化。原来在涪陵城的江面上有一道石梁,水枯时现,水丰时没,古人就用它刻记水文的变化。石长1600米,1100年来竟刻存了163段,三万余字的记录,还有飞鱼的图案。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人们一代一代,耕作于斯,歇息于斯,自然就于这土层中沉淀了许多文化。那么,突出于地表的石头呢,更是记录着文化,它不仅是文化层,而且是文化之碑,历史之柱。
⑥ 人对石头的崇拜,是因为那石上所浸透着的文化汁液。石虽无言,文化有声。记得徐州汉墓刚出土,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墓主人身边都有一块十分精美的碑刻,今天都可用作学书法的范本。但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丧葬配件,平常得如同墓中的一把土,许多现在已被公认的名帖,其实当年就是这样一块墓中普通的只是用于干别的事情的石头,本与书法无关。如有名的《张黑女碑》,人们临习多年,赞颂有加,至今却不知道何人所写。就像飞鸟或奔跑的野物无意中带着植物的种籽传向远方。人们在将石头充作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时,无意中也将艺术传给了后人。
⑦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大大感动。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不同于前面谈到的有字之石。它就是一块路边的野石,其身也不高,约半米;其形也不奇,略瘦长,但真正是一块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去进藏学佛。他的老母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头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现在当地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造不出这样的杰作。
⑧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
1.第②段中“但石头确确实实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文章中说“人以文化心理刻石”, 第④段中举了三个例子,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文化心理?(4分)
答:
3.第⑦段中作者说塔尔寺门口的一块石头是“普通”的,又说它“真正是一块文化石”,这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答:
4.文章以“人与石头的厮磨”为标题,从全文看,“人与石头的厮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目。(18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②,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③,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选自《北史》)
【注】①鞍桥:马鞍。②汉祖扪足: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曾有一次被射中了胸膛,为了不动摇军心,就装作被射中了脚趾头,摸着脚趾头而向士兵喊话,激励他们对敌作战。③马援、充国:马援,东汉名将,有“马革裹尸”的典故;赵充国,西汉名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仲让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
B.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 逆:背对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规:谋划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 听:接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公伤矣!且还营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C.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现了傅永从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到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的转变。傅永年轻时没什么文化,连一封信也不会答复。后发奋读书,从而使自己变得“兼有才干”。
B.涡阳之围时,傅永提出抗敌措施,因不为其他人所认可而吃了败仗。虽处败势,傅永仍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由此,傅永后来虽被免官,但很快又被诏任官职。
C.义阳之战,再次显示了傅永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性格。他以“汉祖扪足”的典故激励士兵,一句“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D.晚年的傅永对自己担任的恒农太守一职很不喜欢,常发牢骚,在用人方面他不擅长,因此在任期间没有什么声誉。而他死后朝廷追封官爵,可见还是一个被肯定的人物。
8.翻译句子(9分)
①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3分)
译文:
②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3分)
译文:
③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3分)
译文:
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春秋时,介之推隐居绵山,不肯出仕,晋文公想以烧山之法使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母子二人被火焚死。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哪两种景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2)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
(3)舳舻千里,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三、语言知识应用(18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兽槛/层见叠出 熨帖/钟灵毓秀 炽热/栉风沐雨
B. 发酵/惟妙惟肖 庇护/筚路蓝缕 岑寂/惩前毖后
C. 市侩/不容置喙 狙击/越俎代疱 脖颈/杀一儆百
D. 栖身/ 促膝谈心 歼灭/纤尘不染 枢纽/毁家纾难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一个阶段某些国内品牌手机也能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可以一度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但是由于品牌缺少“含金量”,国内品牌手机很难进入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军团”。
B.领悟茶道是需要有“品茶心”,即“和、静、清、寂”的,那不是急功近利的追寻,也不是附庸风雅的模仿。
C.为备战亚洲杯预选赛,海外球员纷纷回国效力,但也有个别球员借口有伤在身久假不归,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了脑后。
D历代皇帝之所以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美好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12月1日的首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两国共14名部长参加。对话前夕,两国外长签署日本对华最后一笔ODA贷款。
B.“国家林业局今日公布华南虎调查结果”的头版大标题,使不少报纸的销量增加了不少。
C.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农民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更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
D.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蔓延,否则在今后10年里将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成为艾滋病毒。
14.自助旅游者曾在网上发起过一个“多背一公斤”活动,希望多点书籍、文具等捐给沿途贫困的学校和孩子。请以组织者的身份,拟写两句宣传词。要求句式整齐,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5分)
①多背一公斤, 。
②多背一公斤, 。
15.我们在诗歌学习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在下面名词中任选两个作为上下联陈述的对象,写一副对联。(4分)
武侯祠 浔阳江 天姥山 扬州 洞庭湖 鹊桥 长亭 明月 东流水
上联:
下联:
四、作文(7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青春的颜色,是和平的颜色……它不仅呈现在我们的眼中,也留存于我们的心中。
请以“那一片绿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II选考题(18分)
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不得跨大题作答。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8月19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7.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 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18.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3分) ( )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B. 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 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1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人们对传统节日重视的原因。(6分)
答:
20.最近,公众对传统节日应不应该放假的问题讨论很多,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7—20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C.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D.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18.对第⑤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B.林徽因和张爱玲均是著名的才女,但林徽因的人生角色都是完美的,而张爱玲却并非如此。
C.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但张爱玲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
D.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
19.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6分)
答:
20.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成为“树”后的具体表现。(6分)
答:
2008届高三年级
第五次综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人类在石头上留下了人文的痕迹,石头为我们保存了这份真貌、真情,承载并不断传递着人类的思想、文明、文化、情感等。[2分]这句话突出了石头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或:人类生活中人与石头密不可分的关系),领起下文对人类以文化心理刻石的几种类型的叙述。[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解答,每点1分]
2.表达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尊奉之情(或崇拜之情);宣扬(或感悟)某种精神。[乐山大佛与金刚经与第一点对应,2分;《孟子》与第二点对应,2分]
3.不矛盾。[1分]说它“普通”,是因为它是无字的石头,是路边的野石,其身不高、其形不奇[2分];说它“真正是一块文化石”是因为它“成了一块母亲石”,见证了母亲的辛劳,寄寓了母亲的慈爱,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每个人都能从它身上感到心灵的震动。[3分]
4.①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 当石头作为生产工具时,是我们生存的起码保证);②人类有文字后(当石头作为书写工具时),它们是记录文明、传承文化的载体(积累知识、传递信息、保存艺术);③当石头被寄寓(赋予)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时(石头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它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使我们心灵震颤)。[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5.B(逆:迎击)
6.C(A分别作“于是”和“竟然”;B分别作“暂且”“尚且”;C都作介词,把;D分别作代词和动词“到”)
7.C(义阳之战并非写出其“胸怀韬略,足智多谋”,而主要表现的是傅永的勇猛坚毅)
8.(1)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贼若夜来”
1分,“所以”分开解释正确1分,其余意思表达准确1分]
(2)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寇贼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微:地位低微,1分;奈何:怎么、如何,1分;大意1分]
(3)马援、充国究竟是什么人?难道我这么老了还要被束缚在这个小县城吗?[“竟”1分,“独”1分,“见”1分]
9.(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垅,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评分标准:关于“初春自然之景”的分析1分,分析“笑”的情感1分;结合清明是扫墓时节进行分析1分,分析“愁”的情感1分。]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评分标准:对比手法的内容及作用分析2分;用典手法的内容及作用分析2分]
10.(1)赢得仓皇北顾
(2)秋月春风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3)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语言知识应用
11.C (A.jiàn/xiàn yù chì/zhì
B.jiào/xiào bì cén/chéng
C.kuài/huì jū/zǔ gěng/jǐng
D.qī/xī jiān/xiān shū)
12.C (A.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B.急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C.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D.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13.B(A.缺宾语,在贷款后加“协议”。C.不合逻辑,应将“不仅”与“要”后的内容对调。D.“成为艾滋病毒”搭配不当。)
14.示例:①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片关爱的绿阴;②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盏希望的明灯。
15.答案示例:(1)长亭送别更行更远尽是泪人泪眼 鹊桥相会一年一度皆因情侣情思
(2)天姥山头谪仙同众神有约聚会 浔阳江上迁客与孤女同病相怜
(3)天姥山雄压万山 洞庭湖秀甲一方
四、作文
16.作文评分标准同高考。
五、选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7.A(B“发现了”理解错误,原文是警告人们要这样做,而不是已经做到了。C以偏概全,“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说过传统节日的目的,过传统节日也好,读经等等也好,都只是其中部分具体形式,是“灵魂附体”之“体”;D是说转化传统文化的手段。)
18.C(ABD均为令人忧虑的态度。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悲剧和陷阱。)
19.(1)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2)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3)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每点2分,共6分]
20.言之成理即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7.D(“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
18.A(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19.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0.“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花”、“树”的喻意各1分,具体表现4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附: [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时候跟随叔父洪仲和张幸从青州进入魏地,不久又逃亡到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于是兼有文韬武略。
王肃做豫州使的时候,任命傅永做王肃的平南长史。齐国将领鲁康祖、赵公政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抗击他们。傅永考虑吴、楚的军队喜欢以劫营为才能,而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傅永设下埋伏之后,仍然秘密派人用壶盛着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嘱咐他们说:“如果有火起,就把这火油点着。”这天夜里,鲁康祖、赵公政等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来劫营。东西两边的伏兵一起夹击,鲁康祖众人逃奔向淮水。火已经纷纷燃起后,敌军无法找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他们便向傅永放置火油的地方争着渡回。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斩首的有几千人,活捉了赵公政。鲁康祖连人带马掉进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首,斩下脑袋后连同赵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师。
裴叔业围困涡阳,当时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一起解围。傅永说:“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高聪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结果一交锋就战败了。高聪等人丢盔弃甲逃到悬浮瓦壶的地方,傅永独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贼兵追来,他又设下埋伏打击,打击了敌军的锐气。后来刘藻充军到边远地区,傅永仅仅是被免官而已。没过十天,傅永被诏为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征讨义阳,傅永是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琕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琕。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打败敌军,马仙琕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说:“将军受伤了,暂且先回营寨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寇贼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不认为他豪壮。
后来他担任恒农太守,但这不是他心里所喜欢的职务。当时中山王向东征讨钟离,上书朝廷请求,想以傅永作为将领,但是朝廷没有接受。傅永经常说:“马援、充国究竟是什么人?难道我这么老了还要被束缚在这个小县城吗?”然而在使用人方面他并不擅长,因此在任期间没有什么声誉。后来他做了南衮州刺史。年纪已经过了八十,还能驰骋射箭,骑马挺矛,经常避讳说老,总说自己是六十九岁。回到京城后,官拜光禄大夫。死后,追封为齐州刺史。
加试题
一、
1.其 夫 为 相 御 /拥 大 盖 /策 驷 马 /意 气 扬 扬/ 甚 自 得 也 /既 而 归 /其 妻 请 去。
2.请简要说出御者之妻请求离开的原因。(4分)
身高八尺,却给别人当仆从车夫,而他却自以为满足。
[参考译文]晏子担任齐相,一次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间偷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替宰相驾车,支着大车盖,赶着驾车的四匹马,意气昂扬,十分自得。车夫回家以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去。车夫问她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见他出门,思虑深远,总是态度谦和。现在你身高八尺,却给别人当仆从车夫,而你的心意却自以为满足,所以我要求离去。”从此以后,她的丈夫就变得谦卑起来了。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如实作了回答。晏子便推荐他为大夫。
二、
3.BD(B中《雷雨》的作者是曹禺;D中“三打祝家庄”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5分,多选漏选不给分。)
4.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到隆中卧龙岗去请。前两次不在,无功而返。第三次刘备精心准备才去没想到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直到他醒来,才与之促膝长谈,诸葛亮最终答应协助刘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爱才求才故事—“三顾茅庐”。(5分,写出两位主要人物姓名即可得2分,叙述事件正确完整得3分。)
5.略[本题考察学生对名著人物的了解,鉴于目前还未进行系统复习,故题目设置较为宽泛,考生只要能选出一位女性人物,即得1分,能从两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介绍的,每一点得2分。]
三、文本材料归纳与分析
6.第一问:
网络文化是全球同步的文化;网络文化是个性十足的“客”文化;网络文化是新人类文化。[4分,答出一点得2分,其余两点各1分。]
第二问: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享受网络这个人类文明最新、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注意保持文化特色,维护国家的信息文化安全。[关键词语“享受”“利用”,“维护”“保持”等。4分,每点2分]
7.它彻底粉碎了各个不同文明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隔断,其威力简直超过了任何规模的战争;它非常适合个性的生存和发展,其影响超越了任何形式的对人的教育;它增大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和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其作用超越了任何国家机构。可见科学技术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它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和人类的未来。[7分,前两点各2分,最后一点谈负面的影响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