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ID:564456

大小:83.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宁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2008.5‎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四、五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江宁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D(3分)‎ A.汤匙/钥匙 劳模/字模 亲属/属文 粘稠/粘连 B.牲畜/畜产 街头巷尾/巷道 相反/相貌 剥削/剥皮 C.包括/挺括 什么/什锦 没有/淹没 勒紧/勒索 D.朴实/朴素 纤维/纤尘不染 甲壳/地壳 饮水/冷饮 答案:A.匙:chí 汤匙/shi 钥匙mó劳模/mú字模shǔ 亲属/zhǔ属文nián 粘稠/zhān 粘连 B.chù 牲畜/xù 畜产巷:xiàng街头巷尾/hàng巷道相xiāng相反/xiàng相貌bō 剥削 / bāo 剥皮 C.kuò包括/guā挺括shén 什么 / shí 什锦méi没有/mò淹没lēi 勒紧 / lè 勒索 D.pǔ 朴实、朴素 xiān 纤维、纤尘不染 qiào甲壳、地壳 yǐn 饮水、冷饮、‎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A.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的王莲,叶片直径最大达4米,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 ‎ B.他们两个人因为工作原因偶尔接触过几次,平时少有来往,关系很一般,可以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 C.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严格按课程标准照本宣科,不能随意改造。‎ ‎ D.法国哲学家福柯对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加以否定后,经他修改,1962年再版的这本书几乎今是昨非。‎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B、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可以说已经达到维妙维肖、出神入化的境界。’ C、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D、一对夫妇特意赶到市“红十字会”赈灾救助中心,一人捐献了2000元人民币。‎ 答案:.B.A对于”多余。C“不但”与“中药”换位。D“一人”有歧义。‎ ‎4.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4分)‎ ‎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的文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在,可以有限传播,但往往是行之不远。政治经济的优势使其文化拥有了话语权和说服力,这一文化才能够被接受者容纳。韩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文化方面的成功者,其政治经济确有相对优势,譬如经济,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图书出版、化妆品等行业,在中国就很有影响力。对经济及其产品的认同,为文化传播奠定了认同基础。而事实是,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确实具有高位优势,顺应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是由高往低这一规律。‎ ‎ ‎ ‎4、全球化的时代趋势,政治经济的优势,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具有的高位优势。(答对1点得1分,两点得2分,3点得4分)‎ ‎5.用书面语和肯定陈述的形式,构成四个六字的动宾短语,来表达温家宝总理原话的意思。(5分)《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7日报道,温家宝总理在湖北省视察时指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①土地不能动,②负担不能重,③粮价不能低,④干部不能凶”。‎ 答案:①珍惜国土资源②减轻农民负担③稳定(或提高)粮食价格④转变干部作风(答对1点得1分,两点得2分,3点得4分,4点得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18分) ‎ ‎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 ‎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 ‎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都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遗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囚等皆感恩贷 贷:宽恕 B.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狱:监狱 C.叙勋必须刻削 叙:奖励 D.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竟:终于 答案:B 狱:案件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临“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3分)‎ ‎①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③临所入者独无言 ④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⑤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 ⑥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⑤ ‎ 答案:C ①指唐临体察民情;②是皇帝希望唐临公正执法的话;⑤是唐临概述萧龄之案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同到狱中。 ‎ 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 ‎ 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众议,终于依法判处。 ‎ 答案:D “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应该是皇帝看到群臣议论定罪量刑的奏告而发怒,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译文: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他们出去(耕种),县令不允许。(会、白、出各1分)‎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译文: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务必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人残、失罪、务各1分)‎ ‎(3)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译文:因为萧龄之受委任治理边疆大州郡,贪赃罪行恶劣,追究事情根源得到事证,死有余辜。(以、受大藩、原情取事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 阅读下面韩愈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 雪 韩愈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新年都未有芳华,‎ 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月初惊见草芽。 ‎ 最是一年春好处, 白雪却嫌春色晚,‎ 绝胜烟柳满皇都。 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两首诗都是写早春景色,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一句诗分别 是 和 。(4分)‎ 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2分) 二月初惊见草芽。(2分)‎ ‎(2)、两首诗都写早春景色,构思上有接近之处,但表现手法却不相同,请你就表现手法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前一首将远近的草色作了对比,将草与柳作了对比,以表现早春景物的特征(2分)后一首诗先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写得富于波澜;后用拟人手法,一个“嫌”字,一个“穿”字,把春雪写得有灵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2分)‎ ‎ ‎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 ,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啼。‎ ‎(4)有志者,事竟成, , ;有心人,天不负, , 。(蒲松龄)‎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城市,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杨璋 ‎①我的故乡是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这个拥有沧桑经历的旅游城市的骄傲和资本。不过,缅邈的历史是静态生物体,已是停止生长了的,只是静默地隐居在石城的一隅,较之这些年来南京市貌建设的飙速成长,古都的古意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如果你特去寻芳,也许可以在巍巍明孝陵的肃穆庄严中,抑或是在秦淮浩瀚的烟渺中领略她那惊鸿一瞥。不过在大多数情况里的大多数人,只是在城市各个角落里忙忙碌碌地奔波,享受着现代化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便捷方便,同时带着三分疲惫地奔跑,努力跟上城市匆匆的生活步伐,无暇顾及到那一分古意在不着痕迹中消逝隐匿。‎ ‎②有一次,我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从新街口繁华的商业区里突围出来,抬头望望钢筋混凝土堆砌成的高楼大厦,突然想起《上海1943》中的一句歌词:“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③蓦地有一种模糊的怅惘涌上心头。‎ ‎④绸缪萦怀的古意渐渐被摩登遒劲的新潮替代。安静地蛰伏在破旧城墙不起眼的砖块里,不声不响。这应该是每个古城心里最柔软的疼痛吧。‎ ‎⑤古城的艰难体现在自己对自己定位的矛盾上。谁都不甘心一边喝着小米粥啃着大白菜,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城市在变革发展中一步步走向繁荣富裕。于是下定决心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把自己打造成焕然一新的经济中心城市。又不忍抛弃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便在发展的同时试图把那一分埋藏在古城砖里的古色古香挖掘出来。‎ ‎⑥从前的鼓楼横跨着一条南唐时期的玄武桥,现代的南京人想建一座新桥,怕毁了一份历史文化遗产,竟然起用了一个貌似折衷的方案:古桥拆一半,留一半。新桥一半建在古桥的原址上,一半另起炉灶,建在空阔之处。桥建好后,我天天从那桥上学,脚下走过的,一半是遗留着青黄痕迹的旧石,一半是兀自新鲜的水泥。我的心,就这么微微一沉,不禁为那桥难过。‎ ‎⑦所幸的是,很快就有地方填补这份遗憾的突兀。我的校园里有一条位于教学楼和科学馆之间的长廊,面朝操场,背向花坛。不知哪一年的哪一天,一苗嫩绿的藤悄悄依附在长廊上,佛祖便让它们结了一段尘缘,生命在日日月月中孕育蔓延,时至今日,长廊的顶部已是一碧藤蔓的海洋,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秋阳杲杲,红日在长廊上空撒下一片灿烂,将长廊顶随风摇动的海洋挑染成明丽的绀紫色,远远望去,像柯勒乔笔下永不褪色的颜色,古意在不经意间一点一滴溢了出来,金陵人称她作“紫藤长廊”。‎ ‎⑧我很喜欢这条紫藤长廊,喜欢流年在她身上摹刻出的那种独特的味道。岁月斑驳了长廊的身体,泛黄的廊道上投射下明暗有致的光斑,风起时光斑会轻轻晃动,邂逅了长廊里的莘莘学子,光便在他们脸上晕了去,融化在年轻的眼睛里。晨曦的长廊是求学的殿堂,各处坐着早早赶到学校做早读的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长廊里穿梭回荡,凉风习习自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惬意。‎ ‎⑨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诗:“人,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只要有历史和文化在,一个民族就永远不会被真正地摧毁,如果说“诗意”象征着历史和文化浓郁深厚地沉淀,那么“栖息”可以说是为了更加适宜的生存条件而不断发展进步。‎ ‎⑩古城,注定会在前进的彷徨中一点一滴地调整,为新和旧探寻出一个满意人们、满意城市、满意环境的平衡点,然后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 ‎(选自2007年9月号《经典美文》,有删节)‎ ‎12.文章题目“城市,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其中“诗意”应如何理解?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6自然段说:“我的心,就这么微微一沉,不禁为那桥难过。”如何理解作者的“难过”,请谈谈你的看法。(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写“紫藤长廊”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你对六朝古都——南京内涵的理解,并结合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使南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请联系文本内容作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诗意”是历史和文化浓郁深厚地沉淀的象征,是古意与现代完美的契合。(每点2分,共4分)‎ ‎13.新桥破坏了玄武桥的古意,(2分)青黄痕迹的旧石与兀自新鲜的水泥显得极不相称,让人觉得突兀。(2分)‎ ‎14.说明古意与现代文明结合并不矛盾;(3分)“紫藤长廊”建设的模式对于如何使南京城作为六朝古都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有借鉴意义。(3分)‎ ‎15.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她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保护南京的“古意”,就是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民族的精神支柱;然而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毕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古城注定会在前进的彷徨中一点一滴地调整;要使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诗意地栖息中华大地上,就应该借鉴“紫藤长廊”建设的模式,努力寻找古意与现代的平衡点,使古意与现代能够和谐地存在,相得益彰。(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注意联系文本内容,从文本中概括、归纳。)‎ 四、(18分)‎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能免俗。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比如,秦始皇巡幸江东时,项羽夹在人群中观看,傲然评论道:“彼可取而代也!”英豪之气溢于言表。陈胜贫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毋相忘。”气概相差一筹,只念念于个人能否翻身转运。而刘邦在咸阳看见秦宫殿的壮丽时竟失声大叫:“大丈夫生世,当如是也!”一脸的贪婪与鄙俗,气质更低下了。关于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前人往往视为司马迁个人的文学性笔法,把它解作一种人物性格的对比描写。其实差矣,司马迁在这里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否则哪能描写得这样栩栩如生。‎ ‎②《史记》中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史学家司马迁一手“创作”的。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司马迁曾以“网罗天下放失(佚)旧闻”作为自己治史活动的座右铭。他公开宣布,自己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再如《鸿门宴》这样的场景,当事人早已死尽,又无官方的详细记载予以披露,司马迁的想像力再丰富,也不可能活现出如此生动的个性冲突的戏剧性场面。其中“项庄舞剑”一段,与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十分接近,与其说是后来的民间说书艺人受了《史记》这部巨著的影响,还不如说二者同受汉代及以后的民间传说形式的影响。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二十四史”‎ 均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视为“宝库”的希腊神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③中国三千年以上文字记载的历史,产生了庞大的文献记录。从春秋时代,中国历史著作就一直没有断绝过,形成了传统。从汉朝始,每代统治者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进行官方的修史活动。民间的历史著述也很繁多。即使在社会动荡、文明解体的南北朝时代,这一传统也未从根本动摇。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时间跨度上看,都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 ‎17、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因为采用民间传说撰写历史,所以形成了我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 B.司马迁对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的描写并不属于文学性笔法,只不过是采纳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而已。‎ C.离开了民间传说,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就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 D.多样化的想像是司马迁能在《史记》中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历史著作吸收了民间传说,所以据此编写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是完全可以的。‎ B.《史记》是“二十四史”中首部借鉴民间传说来撰写历史的史学著作。‎ C.把“二十四史”中的民间传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加起来,数量将超过希腊神话和印度传奇故事。‎ D.官方修的所谓“正史”和民间的历史著作构成了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些,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 ‎19.第②段画线句子“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中的“这种态度”具体指什么?简要概括这种“影响”的具体内容。(6分)‎ 答: ‎ ‎20.当前“戏说历史”已渐成一种电视时尚,《康熙微服私访记》《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等等,真是层出不穷。对这一文化现象,专家看法不一。参考本文的有关观点,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6分)‎ 答: ‎ 参考答案 ‎16.D(A从全文第一句看,该项当为因果颠倒;B从原文来看,作者并未否认这种描写中的文学性笔法,只是说不是“司马迁个人的文学性笔法”,即不是个人创作,而是“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来写的;C“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说法绝对化,应为“不可能写出这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17.B(A不是“大多数”而是“全部”;C应是“二十四史”中吸收的民间传说加上稗史、遗闻等;D“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点,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文中无此说。)‎ ‎18.(1)广采博纳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加以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答“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算对,答“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也算对。)(2)正史和野史中都吸收民间传说,且数量可观。(其中第(1)问3分,第(2)问3分。)‎ ‎19.可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支持以“尊重历史,再现历史”为原则的“正说”‎ ‎;二是支持把“重写历史,艺术表达”作为原则的“戏说”。(有观点有原则得2分,能展具体阐述进行分析佐证得4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心灵的震撼 ‎“亲爱的朋友们,我有一双和你们一样大大的眼睛,但是,我所看到的一切只是黑暗。当我是孩子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我的儿子,如果你喜欢唱,你就唱吧、大声地唱吧。当你唱的时候,你就会忘记对黑暗的恐惧’……”‎ ‎6月19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历时一个月的欧洲五国巡演《我的梦》,最后一站在德国首都柏林中国大使馆落下帷幕。‎ 杨海涛,这位年轻的盲人歌唱家的上述开场白,让人动容。而随后的一曲旋律熟悉、高亢、优美的《天堂》,使人震撼。他把著名歌手腾格尔原唱的这首歌中的草原理解为一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理想的“天堂”,唱出了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正是这种使人感觉在聆听来自生命深处的呼唤以及真正从“天堂”飘出来的歌声,而且是出自盲人之口,赢得了在场全体数百名观众的热烈掌声。一位德国老太太在演出结束后对他说:“你不是在用嗓子歌唱,你是在用心灵歌唱;你不是在为你歌唱,你是在为心灵歌唱。”‎ 中国驻德国大使马灿荣说,这是一场特殊的艺术晚会。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精湛技艺证明,残疾人在艺术方面同样能取得非凡成就。目前,在中国大约生活着8300万残疾人,占中国总人口的6.34%。一个名叫古而克的德国人对记者说,中国政府如此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让人惊叹。‎ ‎《千手观音》是演出的压轴戏。在邰丽华的领舞下,流畅优美的舞姿,和谐生动的舞蹈语言,达到了与正常人媲美的水准。一位柏林人对记者说,她以前看过《千手观音》的图画,今天亲眼目睹,真是太美了,尤其是可以想象残疾人通过演出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更加让人敬佩。‎ 从5月28日到6月20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在挪威、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巡演。外国友人看后无不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家的精彩演出所折服,为其独特、高雅、精美的特殊艺术所讴歌的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所撼动,纷纷感叹:“太感动了,太震撼了”。本次艺术团巡演的组织者之一王健先生告诉记者,一路过来,有的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不仅为艺术家们的艺术喝彩,更为他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喝彩。‎ ‎《我的梦》表现出来的寓意实在是太多了,给予了观众无穷的想象力,而它多次在全世界巡演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热爱生命、渴望和平。‎ ‎(选自《人民日报》‎2007年6月21日)‎ ‎20.下列对这篇新闻报道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历时一个月的欧洲五国巡演《我的梦》,最后一站在德国首都柏林落下帷幕。‎ B. 从‎5月28日到‎6月20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在挪威、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巡演,产生了巨大影响。‎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功表演,表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 D.杨海涛演唱的《天堂》,唱出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正是这种使人感觉在聆听来自生命深处的呼唤以及真正从“天堂”飘出来的歌声,赢得了在场全体数百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21.下列对这篇新闻报道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确实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原因主要是作者在文章中进行了恰当的抒情与议论。‎ B. 作者写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欧洲五国巡演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从而使文章详略得当,疏密有致。‎ C. 文章多次写观众对演出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让国内读者了解国外对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看法。‎ D.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去国外表演的目的,主要是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残疾人生活状况,展现中华艺术魅力。(3分)‎ ‎22.文章结尾说,“《我的梦》表现出来的寓意实在是太多”,具体有哪些,请概括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标题为“心灵的震撼”,体裁为新闻报道,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实际,谈谈新闻报道如何才能震撼人心。(请联系文本内容作答,论述充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0.D(3分,少了“而且是出自盲人之口”这句话)‎ ‎21.B(3分,A“原因主要是作者在文章中进行了恰当的抒情与议论”错,新闻报道一般不需要作者的抒情与议论;C文章多次写观众对演出的评价,主要是强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艺术表演震撼力;D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去国外表演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热爱生命、渴望和平)‎ ‎22.①对坎坷命运的抗争;②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③对和平的渴望;④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象征;⑤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23.新闻报道要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要体现对生命的大爱,要有自己的个性,要体现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追求等。(6分,考生写其它方面,言之有理也可,注意联系文本,从文本中归纳,从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作答。)‎ ‎ ‎ 六、作文(70分)‎ • ‎ 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 ‎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故事要叙述,有什么观点要阐发,有什么情感要抒写,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提示: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么这个国家是不可能走向繁荣富强的,螃蟹之所以不能冲出篓口,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团结,尔虞我诈;所以,没有一个能够爬出篓口。这样“团结”是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话题。我们还可以从渔夫的角度寻找话题。渔夫之所以在放进第二只螃蟹后,不再关篓口,从而减轻了渔夫的劳动量,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渔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呢?这主要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所以,我们可以拟出第二个话题“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或者“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此外,我们还可以“和为贵”、“互助”等为话题,进行写作。‎ 附加题(文科类考生做)‎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0分)‎ ‎ 范缜①盛称无佛。子良②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③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 ‎ 缜又著《神灭论》,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选自《梁书》)‎ ‎ [注] ①范缜: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②子良:萧子良,齐武帝萧赜之子,封竟陵王。③关:穿。‎ ‎25.用“|”为划线句子断句。(5分)‎ 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 也落粪溷者,‎ ‎26.第2段中范缜回击王琰责难时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加以概括。从上文看,范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名篇阅读 ‎27.下列关于中外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日常事务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百般奉承,背后却干尽了贪脏揽财的勾当,所以贾母称她叫“凤辣子”。‎ ‎ B、在巴金的《家》中,作者对梅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控诉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青年女性的迫害。‎ C.《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伤逝》都收在《呐喊》中。‎ D.《哈姆雷特》取材于英国王子为父报仇的古老传说,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E、桑提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他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要表达的思想——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28、请简述葛朗台守财奴这一现象的一个细节。 (5分)‎ ‎ ‎ ‎29、《三国演义》中,你最欣赏的人物是谁?试举一至两个例子加以说明。(5分)‎ ‎ ‎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中医是医学,也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中医产生于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但当其在两千年前从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时,借助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农学等成就,采取了“取类比象”(同类事物具有类似属性)的方法,被赋予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比如,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所谓“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寒热温凉”等。‎ 但自19世纪末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以“强国”时,中医的困境就已开始了。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寻找中国落后挨打根源的知识分子,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视为腐朽没落文化的代表,不加区分地踏在脚下。‎ 此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多,对传统文化反而日渐陌生。比如,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弱化,使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多数民众无异于“天书”。加之,近代以来持续不断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医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30. 阅读全文,谈谈中医“民族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 ‎                                     ‎ ‎                                     ‎ ‎31.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使中医走出困境。(9分)‎ 答:                                   ‎ ‎                                     ‎ ‎                                     ‎ 附加分答案:‎ 一、‎ ‎25. 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③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 ‎26.针锋相对(反诘)(1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分)(1)不信佛(2)坚守信念(3)言谈机智(答对2点给3分)‎ 范缜大谈世上没有佛。萧子良说:“如果你不相信困果报应,那么,为什么世上会有贫贱、富贵之分?”范缜说:“人生在世,就像树上的花朵一样,同时生长又都随风飘散,有的掠过竹帘帷幕落到了床褥上,有的越过篱笆围墙落在了粪坑里。落到床褥之上的好比是殿下您,落到粪坑里的就是我了。虽然我们之间贵贱迥异,但因果报应究竟在何处呢?”萧子良听后,无言以对。范缜又写了《神灭论》,他认为:“形体,是精神的本质;精神则是形体的表现和产物。精神对于形体来说,就好像锋刃与刀,从未听说过有刀失而刃在的道理,那么,怎么会有形体消亡了而精神却还存在的事情呢?”这一理论一提出,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屡加诘难,最终也没能使范缜屈服。太原人王琰,写文章讥讽范缜说:“呜呼范子!竟然不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王琰想以此堵住范缜的嘴。范缜却回答他说:“呜呼王子!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却不肯杀身随之同去!”‎ 二、名著名篇阅读 ‎27、A、D ‎28、老家伙(葛朗台)扑向梳妆盒,犹如猛虎扑向熟睡的孩子。“这是什么?”说着他一把将那箱宝贝抓过来,站在窗子旁边。“是真金!是金子!”他大叫起来,金子真多!足足有两磅 ‎。哦!哦!夏尔给你这个,换走你美丽的金币。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是宗好买卖啊,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承认你。‎ ‎29、略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5分)‎ ‎30.【答案】中医“民族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中医产生于我国古代人民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②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③中医理论是通过我国古代文言文记载下来的。(6分)‎ ‎31.【答案】要使中医走出困境。①就必须让大多数国人认同中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传统医学。②恢复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复兴优秀传统文化。③为中医立法。④加大政府投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答对三点给9分)‎ ‎ ‎‎08.5.19‎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选考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加试题,共2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加试题 一、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文言文断句,并回答问题。(10分)‎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①也。 ‎ ‎(《颜氏家训•教子篇之二》)‎ ‎[注]①灵龟明鉴:比喻可资借鉴的事。‎ ‎(1)文言文断句(6分)‎ 人 之 爱 子 罕 亦 能 均 自 古 及 今 此 弊 多 矣 贤 俊 者 自 可 赏 爱 顽 鲁 者 亦 当 矜 怜 有 偏 宠 者 虽 欲 以 厚 之 更 所 以 祸 之 ‎(2)这段文字阐述了什么道理?(4分)‎ ‎ ▲ ‎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 ‎(1)《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5分)‎ ‎ ▲ ‎ ‎(2)“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请你简述一个《欧也妮•葛朗台》中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情节。(5分)‎ ‎ ▲ ‎ ‎(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B.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将狂人“恐惧、多疑、智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迫害妄想型”的精神病特征描写得鲜明突出,但这并非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警世之作。‎ C.《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犹豫、懦弱,多次因他的犹豫错失报仇机会,最后在比剑中,随同克劳狄斯、皇后、雷欧提斯的死,自己也中毒剑而死。这一悲剧结局完全由悲剧主人公的性格弱点造成。‎ D.《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作品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讴歌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 E.《雷雨》中,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蘩漪把所有的真相全部说出,结果四凤冲出去触电身亡,周萍前去救她也触电而死,鲁妈痴呆了,蘩漪疯了,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的这些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围棋别名很多。古代称围棋作“弈”,现在下围棋还叫对弈。人们还根据围棋的形态给它起了个方圆的别名。根据棋子的颜色,围棋还叫黑白、鹭乌。鹭鸶是白颜色的鸟,乌鸦是黑颜色的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下围棋还叫手谈——通过手来交流来沟通,而非用语言交流,这层次就更高了。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围棋也讲究胜负。但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而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中国唐代把琴棋书画看作“四艺”,围棋作为精神层面的艺术,必然有虚幻、模糊、抽象的内容。有的画家说围棋的黑白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画。‎ 围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黑白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围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上的经纬线,都很朴素简单。围棋尽管变化最复杂,但是规则反而最简单,把棋子放在交叉点上,四个子围一个子,就可以下起来了,比赛中裁判也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它的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其他棋类项目的棋子都有大小之分,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围棋遇到一个局势,棋手最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361个交叉点下出一个最理想的天地来。这里没有骑士,没有将帅,子子平等,最能发挥个性。‎ 我想,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围棋。但是,围棋又是世界的,它很容易为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所接受。‎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节)‎ ‎(1)围棋是中国的,围棋的哪些内容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内涵?(用序号分条说明)(8分)‎ ‎ ▲ ‎ ‎(2)围棋又是世界的,围棋能够“容易为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的原因是什么?(用序号分条说明)(7分)‎ ‎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