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第一册
《长江三峡》
朱丽华
说 课 稿
7
《长江三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三峡》,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环节、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长江三峡》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自然的心迹”的第二篇课文。
【单元教学】本单元共收录了五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学习本单元要能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多彩,要了解作家在描绘景色时所运用的技巧,领会作家对大自然的态度,感受其在景物中倾注的情感。
【文本解读】《长江三峡》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课时安排】本篇课文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阅读课文,明确作者行踪,欣赏三峡优美的自然景观。第二课时,感悟三峡深厚的人文底蕴,学习写景抒情的技巧,品味哲理,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12机电2班, 机电专业,男生较多。
【思想状况】男生观察能力较好,想象能力丰富,对长江三峡这类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观有一定的兴趣。
【知识状况】学生以往学习过不少散文作品,了解一定的散文基础知识,能较浅显的阅读文本。
【能力状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散文鉴赏的能力,但是但对于散文象征意义的理解以及对于作品中的情感以及哲理,由于抽象性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7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语文课程的特点,结合散文的文体特征,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欣赏三峡壮丽的景色,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写景抒情的技巧。
2.分析课文,提高朗读能力、想象能力等散文阅读鉴赏能力。
3.体悟哲理,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欣赏三峡壮丽的景观。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描形、绘色、拟声以及各种修辞来状写三峡奇观的写作技巧;体悟哲理。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陶冶法: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学时着重创设一种情
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自主地获取知
识,又陶冶情感。
2.问题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解读文本,领略三峡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3.诵读法:本文语言富有诗的韵律之美,从培养学生语感角度出发,故采用
诵读法。
【学法】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方法上,
学生以学案预习法和合作讨论法为主展开学习。
六、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音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结合学案梳理字词。
七、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引人入胜(10分钟)
2.学案预习,夯实基础(10分钟)
3.整体感知,理清行踪(10分钟)
7
4.图文结合,领略自然(15分钟)
第二课时
5.品读文本,走近人文 (20分钟)
6.归纳技巧,拓展延伸(20分钟)
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一)情境导入,引人入胜
播放长江三峡风光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看到的三峡美景。教师总结后,导入新课——刘白羽眼中的长江三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情景陶冶法。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直观的视听觉冲击,使学生初步感知三峡瑰丽雄奇的景色,进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美景,既扣住了景物的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顺其自然的引入了课题。
(二)学案预习,夯实基础
学生根据学案,梳理重点字词,交流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学案中展示预习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可以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明确了字词以及文学常识的要点,为解读文本打好知识基础。
(三)整体感知,理清行踪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 学生听读课文,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明确写景的顺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首先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领略作品的情趣美,融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去。然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勾画圈点法,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理清思路,结合散文写景的一般顺序,归纳出本文时空交织写景的技巧,为下文进一步解读文本提供明确的思路。
(四)图文结合,领略自然
1. 展示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的系列图片。
2. 请学生找出这三组图片分别对应的是哪一道峡。
3.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概括图片中所展示的风景的特点。
4. 分小组讨论,请学生从文本中找证据,对号入座,一一解读图片。
5. 总结三峡自然景观的特点,初步归纳写景技巧。
7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问题探究法层层深入,完成了教学目标1。
首先展示三峡的图片,让学生去猜图片所对应的峡的名称,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归纳图片中景物的特点并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第三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图片中景物的特征,从文本中找出能描述图片中景物的具体语句并概括出三峡景物的特点,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体会文字在表现自然美景时的优越性。第四步,通过具体文句的解读,初步概括作者出作者写景的技巧——修辞的运用、拟声绘色等,落实教学重点。
(五)品读文本,走近人文
1.请学生按从西到东的顺序依次介绍三峡的概况,包括全长、地理位置等。
2.教师展示三峡概貌图,并补充讲解。
3.找出文中描写三峡人文景观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这些诗句、神话、传说等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意在领略三峡壮丽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三峡的人文景观之美。首先让学生介绍三峡的概况,教师补充,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加深了对三峡的整体印象,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三峡人文景观的语句,并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诵读领略刘白羽畅达、热烈、明朗的语言风格,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分析这些诗句、神话、传说等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了解三峡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并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完成了教学目标2、3,突破教学难点。
(六)归纳技巧,拓展延伸
1.找出文中作者游览的交通工具——“江津号”游轮,并找出相关的描写语句。
2.根据这些语句,讨论分析这艘船的特殊意义。
3.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师完善补充。
7
【设计意图】 本教学环节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找出作者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找出相关描写的语句,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分析这艘船的特殊意义,既可以指改革之船,也可以指生活之船,体会写景抒情的过程中蕴含的哲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第二部分,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教学目标1,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一定的技巧。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
1.观看《话说长江》第11回。
2.完成书后思考与练习。
3.写一篇自己的出游日记,要求条理清晰,描写细腻,不少于六百字。
【设计意图】观看《话说长江》的视频可以加深对长江三峡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书后思考与练习既巩固了基础知识,也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符合单招生学习的要求。出游日记的写作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巩固了文中所学的写景技巧,锻炼了学生的散文写作能力。
八、板书设计
长江三峡
刘白羽
瞿塘峡————雄 英雄颂(像闸门)
雄奇 巫 峡————秀 云雨吟(像画廊)
瑰丽 西陵峡————险 勇士赞(像鬼门关)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晰,概括了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归纳了三峡的景物特点,也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九、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吸取了生态主义批评的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将作家所描绘的自然景观放在第一位,没有过多的让学生将学习和思考的重心倾斜到作家们借景抒情的“情”上,而是通过情景陶冶法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去品味作者对三峡的向往之情。
7
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学资源,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从文本本身出发,层层深入地进行解读,落实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充分领略了三峡瑰丽景观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散文鉴赏的能力,掌握了写景的技巧。
但是,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图文的关系,既能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三峡的自然风光,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领略文字的奇妙,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值得进一步思考探究的问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