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ID:564507

大小: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项是(3分)‎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____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________。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________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A.斐然   字字珠玑   文不加点    B.斐然   字字千钧   一文不名 C.蔚然   字字珠玑   一文不名    D.蔚然   字字千钧   文不加点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它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这源头很密迩、广大 A.     B.     C.     D.‎ ‎3.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项是(3分)‎ A.—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4. 下列教室励志标语中,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A.唯有埋头,方能昂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今天辛苦一阵子,明天幸福一辈子 C.今日不努力,明天去搬砖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D.修身,治国,平天下           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至少211‎ ‎5. 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无论闲乘电梯还是勇攀悬崖,都呈现了精彩的人生。‎ B.人一旦实现了目标,就会失去奋斗动力,无所事事。‎ C.经历艰难攀登的人,比走捷径者更懂得成功的快乐。‎ D.不同的人机遇不同,但是奋斗可以弥补给予的不足。‎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姿度熊爽                   度:气度 B.虽中主可以济               济:成功 C.又中以飞语                 中:内心 D.治边凛然                   凛:严厉 ‎7.下列对原文冇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 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 C.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滕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 D.滕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廷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三)‎ 杜甫 彩云阴复白,锦树晓来青。‎ 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哀歌时自惜,醉舞为谁醒?‎ 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注】这首诗是杜甫晚年从成都草堂迁往夔州后所作。锦树:繁花盛开的树。‎ ‎10.颔联描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遇?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状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细雨”一联唤醒开头两句。请作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7)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8)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6题。‎ 日  规 汪前祺 西南联大新校舍对面是“北院”。文学院的学生走过北院,将出侧门时,往往都要停一下:路边开着一大片剑兰!‎ 这片剑兰开得真好!花很大,比普通剑兰要大出一倍。可是,这些花谁也不能碰一碰,这是化学系主任高崇礼种的。他不爱串门拜客闲聊天,爱种花,只种一种:剑兰。大家都知道高教授的脾气:他的花绝不送人。而且大家知道,现在他的花更碰不得,他的花是要卖钱的!这样,高教授的生活就提高了不少,他家汽锅鸡的香味时常飘入教授宿舍的左邻右舍。哪位说:教授卖花,未免欠雅。先生,您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您不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的教授,穷苦到什么程度。因此,高崇礼卖花,全校师生,皆无非议。‎ 只有一个人可以走进高教授的花圃,蔡德惠。蔡德惠是生物系助教,坐办公室。生物系办公室和化学系办公室紧挨着、门对门。蔡德惠和高教授朝夕见面,关系很好。‎ 蔡德惠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各门功课都很好。他生活上很刻苦,联大四年,没有在外面兼过一天差。联大学生像蔡德惠这样没有兼过一天差的,极少。‎ 蔡德惠在中学时就立志学生物。他对植物学尤其感兴趣。到了大学三年级,就对植物分类学着了迷。植物分类学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门很枯燥的学问,单是背那么多拉丁文的学名,就是一件叫人头疼的事。可是蔡德惠觉得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你干嘛搞这么一门干巴巴的学问?”蔡德惠说:“干巴巴的?——不,这是一门很美的科学!”他是生物系的高材生。四年级的时候,系里就决定让他留校。一毕业,他就当了助教,坐办公室。‎ 高崇礼教授对蔡德惠很有好感。蔡德惠算是高崇礼的学生,他选读过高教授的普通化学。蔡德惠的成绩很好,高教授还记得。但是真正使高教授对蔡德惠产生较深印象,是在蔡德惠当了助教以后。他很勤奋。每天高教授来剪花时候(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还在高卧),发现蔡德惠已经坐在窗前低头看书,做卡片。虽然在学问上隔着行,高教授无从了解蔡德惠在植物学方面的造诣,但是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会有出息的,这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高教授也听生物系主任和几位生物系的教授谈起过蔡德惠,都认为他有才能,有见解,将来可望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高教授对这点深信不疑。因此每天高教授和蔡德惠点头招呼,眼睛里所流露的,就不只是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敬佩。‎ 高教授破例地邀请蔡德惠去看看他的剑兰。蔡德惠当然很喜欢这些异国名花。他时常担一担水来,帮高教授浇浇花;用一个小薅锄松松土;用烟叶泡了水除治剑兰的腻虫。高教授很高兴。‎ 蔡德惠简直是钉在办公室里了,他很少出去走走。他交游不广,但是并不孤僻。有时他的老同学会到他的办公室里来坐坐。在蔡德惠那里坐了一会的同学,出门时总要看一眼门外朝南院墙上的一个奇怪东西。这是一个日规。蔡德惠自己做的。所谓“做”,其实很简单,找一点石灰,跟瓦匠师傅借一个抿子,在墙上抹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长方形的正中,垂直着钉进一根竹筷子,——院墙是土墙,是很容易钉进去的。筷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石灰块上,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这是蔡德惠的钟表。蔡德惠原来是有一只怀表的,后来坏了,他就一直没有再买,——也买不起。他只要看看筷子的影子,就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不会差错。蔡德惠做了这样一个古朴的日规,一半是为了看时间,一半也是为了好玩,增加一点生活上的情趣。至于这是不是也表示了一种意思:寸阴必惜,那就不知道了。大概没有。蔡德惠不是那种把自己的决心公开表现给人看的人。不过凡熟悉蔡德惠的人,总不免引起一点感想,觉得这个现代古物和一个心如古井的青年学者,倒是十分相称的。人们在想起蔡德惠时,总会很自然地想起这个日规。‎ 蔡德惠病了。不久,死了。死于肺结核。他的身体原来就比较孱弱。‎ 生物系的教授和同学都非常惋惜。‎ 高崇礼教授听说蔡德惠死了,心里很难受。这天是星期六。吃晚饭了,高教授一点胃口都没有。高太太把汽锅鸡端上桌,汽锅盖噗噗地响,汽锅鸡里加了宣威火腿,喷香!高崇礼忽然想起:蔡德惠要是每天喝一碗鸡汤,他也许不会死!这一天晚上的汽锅鸡他一块也没有吃。‎ 蔡德惠死了,生物系暂时还没有新的助教递补上来,生物系主任难得到系里来看看,生物系办公室的门窗常常关锁着。‎ 蔡德惠手制的日规上的竹筷的影子每天仍旧在慢慢地移动着。‎ ‎(选自《汪曾祺小说自选集》,有删节)‎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蔡德惠的生活状态。(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高崇礼什么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写花,简要分析作者的意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误用的并存和折中 夏丐尊 从小读过《中庸》的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思想和习惯,凡遇正反对的东西,都把他并存起来,或折中起来,意味的有无是不管的。这种怪异的情形,无论何时何地,都可随在发现。‎ 已经有警察了,敲更的更夫依旧在城市存在,地保也仍在各乡镇存在;已经装了电灯了,厅堂中同时还挂着锡制的“满堂红”;剧场已用布景,排着布景的桌椅了,演剧的还坐布景的椅子以外的椅子;已经用白话文了,有的学校同时还教着古文;已经改了阳历了,阴历还在那里被人沿用;已经国体共和了,皇帝还依然坐在北京……这就是所谓并存。‎ 如果能“并行而不悖”原也不妨。但上面这样的并存,其实都是悖的。中国人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掩饰其悖,使人看了好像是不悖的。这方法是什么?就是“巧立名目”。现在的督军制度,不就是以前的驻防吗?总统不就是以前的皇帝吗?都不是在那里借了巧立的名目,来与“民国”并存的吗?以彼例此,我们实在不能不怀疑了!‎ 至于折中的现象,也到处都是。医生用一味冷药,必须再用一味熟药来防止太冷;发辫剪去了,有许多人还把辫子的根盘留着,以为全体剪去也不好;“某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不新不旧”也和“不丰不俭”“不亢不卑”……一样,是一般人们的理想!“于自由之中,仍寓限制之意”,“法无可恕,情有可原”……这是中国式的公文格调!“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这是中国人的信仰态度!‎ 这折中的办法是中国人的长技,凡是外来的东西,一到中国人的手里就都要受一番折中的处分。折中了外来的佛教思想和中国固有的思想,出了许多的“禅儒”;几次被他族征服了,却几次都能用折中的办法,把他族和自己的种族弄成一样:这都是历史上中国人的奇迹!‎ 在这并存和折中主义跋扈的中国,是难有彻底的改革,长足的进步的希望的。变法几十年了,成效在哪里?革命以前与革命以后,除一部分的男子剪去发辫,把一面黄龙旗换了五色旗以外,有什么大分别?迁就复迁就,调停复调停,新的不成,旧的不成,即使再经过多少年月,恐怕也不能显著地改易这老大国家的面目吧!‎ 我们不能不诅咒古来“不为已甚”的教训了!我们要劝国民吃一服“极端”的毒药,来振起这祖先传下来的宿疾!我们希望我国军阀中,有拿破仑那样的人;我们希望我国政治家中,有梅特涅那样的人。辛亥式的革命,袁世凯式的帝制,张勋式的复辟,南北式的战争,和忽而国民大会,忽而人民制宪,忽而联省自治等类不死不活不痛不痒的方子,愈使中华民国的毛病陷入慢性。我们对于最近的奉直战争,原希望有一面倒灭的,不料结果仍是一个并存的局面,仍是一个折中的覆辙!‎ 社会一般人的心里都认执拗不化的人为痴呆,以模棱两可、不为已甚的人为聪明。中国人实在比一切别国的人来得聪明!同是圣人,中国的孔子比印度弃国出家的释迦聪明得多,比犹太的为门徒所卖身受磔刑的耶稣也聪明得多哩!至于现在,国民比聪明的孔子更聪明了!‎ 我希望中国有痴呆的人出现!没有释迦、耶稣等类的太痴呆也可以,至少像托尔斯泰、易卜生等类的小痴呆是要几个的!现在把痴呆的易卜生的呆话,来介绍给聪明的同胞们吧:“不完全,则宁无!”‎ ‎(选自《平屋杂文》,有删改)‎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文章,阐述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李先生遭遇了一场家长群“危机”。因为他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老师就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回怼: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要为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特意买一辆普通汽车来接送孩子吗?为此,李先生被踢出了群。‎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D ‎6.C ‎7.C ‎8.(1)天下太平和动乱的规律,就像黑和白、东和西,之所以(造成)黑白混淆、东西颠倒(的原因),是朋党使它们错乱。补充细则:4分,1句1分;特别注意“道”,“东西”,“所以”,“乱”的准确理解以及判断句式,语句通顺。‎ ‎8.(2)当时执政大臣刚刚制定新法,天下反对的声势很盛,(他们)担心滕公对新法提出意见而皇帝采信他的话,所以一起捏造事实诽谤滕公。‎ 补充细则:4分,1句1分。特别注意“方”,“汹汹”,“有言”,“造事”的理解以及语句通顺。‎ ‎9.在皇帝面前论事不掩饰,说的都是肺腑之言;面对流言中伤,谈笑自若。(4分,每点2分)‎ ‎10.生活境遇:生命垂老、生活困窘、孤独无依。(3分,1点1分,补充:答“年老力衰”亦可)精神状态:自哀自怜、苦无知音。(2分,1点1分,补充:答“无人理解”亦可)‎ ‎11.“细雨”揭示出首联景物“彩云”和“锦树”变化的原因,(2分)使读者豁然开朗。(2分)尾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完整、丰满。(2分)‎ ‎12.(1)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春与秋其代序(3)鸟倦飞而知还(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甲光向日金鳞开(6)钉头磷磷(7)墙倾辑摧(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3.贫穷:买不起怀表等细节。热爱学术:植物分类学枯燥,但他乐在其中。有生活情趣:侍弄花草、做日规等。(6分,1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14.对蔡德惠因贫困而死的悲伤;对自己未能尽力帮助一个优秀青年的自责。(1点2分)‎ ‎15.花是连接高教授和蔡德惠师生情谊的纽带,和下文日规的情节相映照,爱花体现了他们高雅的情趣,高教授卖花从侧面反映了特定的历史环境。(4分,每点1分)‎ ‎16.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规的情节;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斯人已逝,但精神尚存;叙述语言平实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6分,1点2分,答满3点即可)‎ ‎17.首先提出观点: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思想和习惯“并存和折中”;(1分)其次列举社会“并存和折中”的具体表现;(2分)再次指出“并存和折中”思想给国家带来的危害;(1分)最后呼吁人们放弃这种错误思想和习惯,吃一服“极端”的毒药。(2分)‎ ‎【补充细则】第二三两点可以合并,即“列举社会“并存和折中”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思想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和答题习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点2分。‎ ‎18.例证和引证。(2分)指出了折中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2分)从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2分)‎ ‎19.如果不能完全的拥有一样东西,那么宁可完全舍弃;表现出与“折中并存”对立的坚定态度;呼吁人们放弃误用至今的“折中并存”思想。(6分,1点2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