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试题

ID:564569

大小:131.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批评的兴起,是近几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并无明确的知识谱系,也少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但致力于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却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固有印象。较之以知识求真为目标的学院派批评,作家批评更像是一场以经典重读为媒介、具有“创作”性质的艺术行为。蕴含其中的思想活力和审美经验,有效反映出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变革。如果深入思考这一批评话语的观念缘起,就会发现作家批评在冲击既有的批评格局之外,也暗含作家群体对重建文学生活的集体诉求。‎ 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的点缀。不论在创作、评论抑或是作品传播与读者接受等方面,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中。那时的文学轰动效应,反映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90年代后期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学逐渐以另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这种“文学生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它借助文学与影视的联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文化资本的重新布局等手段,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文学生活”中,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也相互交融。“文学生活”的喧嚣扰攘与勃勃生机,同时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文化标记。但这种“文学生活”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21世纪以来的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其存在价值主要是为影视行业创造故事和角色。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很多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他们由文学创作转向文学批评,其实就是想借批评的力量,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使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更为多样。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实际上是以一种“向后看”的批评立场,通过开掘文学经典里丰富的美学资源,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 - 14 -‎ 作家批评的兴起,深度唤醒了文学经典重读的当代意识。具体来看,作家批评的当代意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重新发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将那些超越时空阻隔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驱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当代作家读《红楼梦》,不会再像红学家那样致力于考据和索隐,而是以勘察世相人心的立场,借助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学与伦理思想警醒现实。其二是对经典作品进行创造性改写。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实际上是二度创作。虽然这样的创作可能未必完全符合经典作品的实际情况,但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等当代意识去解读,有时却能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一部批评文集,毕飞宇的《小说课》以《红楼梦》《水浒传》《杀手》和《项链》等文学经典为批评对象,叙述多用口语,推论过程悬念迭起,巧思绵延,深受读者好评。毕飞宇对《红楼梦》作品“潜文本”的发掘,是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展开的。可见,以当代意识切入文学经典,会在激起读者参与热情的同时,让文学批评进一步推动这个时代“文学生活”的重建。 ‎ ‎(摘编自叶立文《作家批评与文学生活的重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经典重读为媒介、进行二度创作是作家批评的目标,知识求真则是学院派批评的目标。‎ B. 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不少作家沉迷于狭窄的通俗文学故事模式创作之中。‎ C. 重新发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和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改写是作家批评的当代意识的内涵。‎ D. 之所以《小说课》深受读者好评,是因为作者对作品“潜文本”的发掘激起读者的参与热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论述,结构严谨。‎ B. 文章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来阐释文学之于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 C. 毕飞宇的《小说课》是作家批评对经典作品创造性改写的成功范例。‎ D. 关于“作家批评与文学生活的重建”的论述,文章把作家批评作为重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代作家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使作家批评得以兴起,成为近年来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 B. 无论在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还是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上,文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C. 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从文学经典里开掘丰富的美学资源,选取的是一种“向后看”的批评立场。‎ D. 作家批评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对经典作品进行解读,透露出作家群体重建文学生活的集体诉求。‎ ‎【答案】1. C 2. B 3. A - 14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手机操作系统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上。按照源代码、内核和应用环境等的开放程度划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可分为开放型平台(基于Linux内核)和封闭型平台(基于Unix 和Windows 内核)两大类。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 的开放源代码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该系统是首个为移动终端开发的真正的开放的和完整的移动软件,支持厂商有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中兴、华为等。iOS则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属于类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此系统属于封闭型平台,仅供苹果产品使用。‎ 美国某市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18年安卓系统占全球市场份额85.9%,iOS系统占14%,两者市场份额之和近乎垄断。艾媒咨询分析,中国市场上超过90% 的国产手机首选开放的安卓系统,安卓系统拥有如此高市场占有率不足为奇。‎ ‎(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二:‎ ‎2018年中国手机用户下次更换手机时的品牌倾向 ‎(中国信息产业网)‎ 材料三:‎ ‎2019年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 余承东公布了华为操作系统——鸿蒙。鸿蒙是面向未来的、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 14 -‎ 针对苹果和安卓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的不足,鸿蒙首先解决的是跨平台的应用效率和部署,这种突破离不开鸿蒙的内核架构——分布式架构。这种架构能使搭载鸿蒙系统的多终端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跨平台无缝体验。现场演示显示,不同硬件的不同模块都可以跨平台互动。比如,基于远程大疆人机与手机视频通话的场景,对方的视频直接就是无人机视角,这是一个创新的应用类型。再如,多屏协同的应用,可以在安卓和Windows系统间同屏拖拽,实现高效办公。鸿蒙内核的分布式架构,破解了原来手机App在电脑上无法通用的困局。‎ 与安卓系统采用宏内核不同,鸿蒙采用微内核。宏内核的核代码冗余太大,难以保证设备流畅性。而鸿蒙采用的微内核所带来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进程间通讯效率提升5倍。‎ 鸿蒙首次通过“形式化方法”增强可信执行环境内核安全性。和安卓系统相比,鸿蒙采用的微内核优势是天然无Root(终极权限)。安卓系统采用Root权限,一旦这种权限被索取,那么整套系统的控制权即被攻破;而鸿蒙则采用“微核+外核”的方式,其中微核单独控制,而外核部分的每项模块单独锁定,即使某一项被攻破,也只能控制其中一个模块,并不能获取系统所有权。‎ 鸿蒙系统不仅能提高跨平台应用效率,最生态的部分是解决跨平台开发难题。鸿蒙是一个开源的微内核操作系统,意味着全球开发者都有可能在鸿蒙发展中贡献一份力量。发布会现场演示了一款音乐类App,可在手机、车机、大屏上自动化兼容,解决了跨平台开发难题。‎ 关于鸿蒙是否能应用到手机中,余承东说,当然能,而且随时都能用,正因为华为考虑到生态和合作伙伴的原因,才会优先支持谷歌安卓操作系统,如果安卓无法使用,我们随时启动鸿蒙。‎ ‎(选自京燕网,有删改)‎ ‎4. 下列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依据开放程度分开放型平台和封闭型平台两大类。‎ B. 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中兴、华为等手机的操作系统都是开放型的。‎ C. 安卓系统、iOS两大操作系统占据了目前手机市场主要份额。‎ D. 在成功开发出鸿蒙系统后,华为手机将不再使用安卓操作系统。‎ ‎5.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老用户的购买和复购倾向统计显示,国产手机仍是消费者的首选。‎ B. 鸿蒙系统采用新式架构,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多屏协同、跨平台沟通。‎ C. 鸿蒙在多方面的性能上都优于其他系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复购倾向。‎ D. 属于开放型操作系统的鸿蒙,可以让所有开发者都能够改善其系统性能。‎ - 14 -‎ ‎6. 请结合材料,概括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 ‎【答案】4. D 5. C ‎ ‎6. ①分布式架构实现跨平台应用;②微内核提升流畅度;③增强内核安全性;④开源微内核实现跨平台开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钢的琴 申平 扶贫工作组进驻红土沟的第二天,作为组长的我,就发现村里在精准扶贫方面存在重大纰漏。村里一户最困难的人家,竟然长期没被列为扶贫对象。‎ 这户人家的男人叫吴更里,是个长相敦厚的中年人。我们到他家走访,发现他不像其他贫困户那样要么哭穷装可怜,要么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他不卑不亢,神情淡定,热情实在。当我们得知他有老母,有病妻,还有一双上学的儿女都要他靠种地打短工养活,而村里却从来没有救助过他时,我立即对他充满同情,拍胸脯表示一定要帮助他解决困难。‎ 但是他却连连摆手说:“算了算了,我们有吃有穿,有手有脚,不想给政府添麻烦!”‎ 这使我对他更加同情,甚至有点喜欢,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解决问题。‎ 第二天,我就主持召开了村委会和扶贫工作组联席会议。在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后,我话锋一转,把吴更里的问题当做炸弹抛了出来。在我的想象里,村干部们肯定会被炸晕的。但他们听完,竟然不约而同嘿嘿地笑了起来。村支书徐友谊说:“哎哟,看来老问题又摆上台面了。”‎ 徐友谊等人的态度令我十分不满,我厉声说:“怎么,难道因为是老问题就不解决了吗?请问老问题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不作为造成的?”‎ 见我生气,徐友谊赶紧说:“李组长,我们不是那个意思。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你不知道,吴更里家里,可是有一架价值几十万的钢琴啊!”‎ ‎“什么?钢琴!”他的话倒把我搞懵了。‎ ‎“是啊,他家的确困难,村里其实每次都想往上报他。可是一报吧,群众就拼死反对,到处告状。说家里有那么贵重的钢琴,还算什么贫困户!”‎ 哦,原来如此。可我们去的时候,怎么没有注意他家有钢琴呢?‎ - 14 -‎ 散会以后,我带人再次到吴更里家调查。咦!眼前这几间村里最寒酸的土瓦屋,还有屋里灰头土脸的几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能和高雅的钢琴联系起来。‎ 看见我们又来,吴更里好像早有预料似的,只是冲我们笑一笑。‎ 我就问他:“吴更里,听说你家有一台很贵的钢琴是吗?”‎ 吴更里点了一下头,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呀,是有啊!”‎ 当吴更里带我们来到一间平日里一直上着锁的房间时,尽管我们有精神准备,还是被屋里那架精美的钢琴震撼了。这间房里什么杂物都没放,就在屋中央摆了那架钢琴。它一尘不染,气势非凡地雄踞在那里,霎时使这间土屋熠熠生辉。我们小心翼翼走过去,轻轻抚摸,通过视觉和触觉进一步感受它的高贵。我对照上面的字母,用手机迅速上网查了一下,立刻明白这是一台立式施坦威牌钢琴,是钢琴中的精品,价值真的有几十万。‎ 我们都把疑问的目光定格在吴更里的脸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吴更里走过去,手拿一块抹布轻轻擦拭我们刚才摸过的地方,话语也同样轻轻地说:“这钢琴是我爸爸当年买的,是给我买的。那时候他在城里当包工头,赚了钱,就去买了一台最贵的钢琴运回来,他说他要把我培养成郎朗一样的人。可是,唉……”他停住不说了,似乎陷入回忆之中。‎ ‎“那后来怎么样呢?”‎ ‎“后来我爸打算专门请一个钢琴老师,先到乡下来教我。等条件成熟了,就把全家搬进城去,让我受最好的教育。可是那年,他承包的工程拿不到钱,还死了人,他赔光了一切,欠了一屁股的债,最后……他跳了楼。那年我才8岁。”‎ 屋里的空气立刻有点压抑,我感觉那架钢琴也似乎变得沉重起来。‎ ‎“那你一直留着钢琴,是为了纪念你父亲,对吗?”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忍不住说出了最后结果。‎ 谁知吴更里看了我一眼,说:“你只说对了一半。这钢琴,我是留给我儿子的,可是他偏偏对这个不感兴趣。我就想,将来我还会有孙子呀,孙子也会有儿子呀。我就不信,我家里就出不了一个钢琴家。”‎ 吴更里语气坚定,目光灼灼。‎ ‎“出钢琴家,那当然好。可你得面对现实呀。假如你先把钢琴卖了,你家现在的一切都会改变……”‎ ‎“不,我不想那样过日子。李组长你说,人活着,除了钱,总得还要为点啥吧!”‎ 吴更里口气坚决,咬钢嚼铁。我不由再次打量眼前的这个农民,感觉他的质地真的比钢铁还硬。‎ - 14 -‎ 这天夜里,我竟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去参加一个钢琴演奏音乐会。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有一个人坐在一架巨大的钢琴前,身体摇摆,十指飞舞,天籁般的乐曲汪洋恣意,跳跃流淌……大厅里掌声雷动。当那人站起身来谢幕时,我不由狂喊:吴更里!吴更里……‎ ‎(选自2018年4月《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钢的琴”为题,凸显主题。“钢的琴”不仅是指“钢琴”,更象征了吴更里一家坚强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 B.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吴更里与其他贫困户,灰头土脸的吴家人与一尘不染的钢琴,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C. “上了锁的房间”“什么杂物都没放”“轻轻擦拭我们刚才摸过的地方”等描写,不但表明吴更里对钢琴的爱护,还体现出他对梦想的坚持。‎ D. 吴更里一家之所以如此坚定地要培养一个钢琴家,是因为他们深切地明白,只有家中有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才能摆脱贫困生活。‎ ‎8. 小说中“我”与钢琴本无瓜葛,却在情节发展中逐渐交汇。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以“我”的梦境结束,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小说以“我”的视角、围绕着钢琴展开情节:“我”发现纰漏,引出吴更里;“我”得知事出有因,引出钢琴;“我”走访吴家,引出钢琴由来;“我”劝其卖琴遭拒,凸显主题;“我”梦到吴更里成为钢琴家,令人回味。 ‎ ‎9. ①留下空白,引人思考。宁愿生活贫困也不放弃精神追求,值得人们思索。②由实转虚,令人回味。小说由吴更里的故事转入梦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③深化主题,给人希望。梦中吴更里实现精神目标,既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也深化了对人物的赞颂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为更名荣。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 - 14 -‎ ‎“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曰:“何料之审也!”帝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事亦遂决。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明年以父丧给传归。既葬,起复视事。‎ 二十一年,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 二十二年,复从北征。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幼孜入御幄议。二人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①,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二人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 及仁宗晏驾,英宗践阼,委寄如故。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荣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国。帝然之。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 ‎ ‎(节选自《明史·杨荣传》)‎ ‎[注]①椑,bì,最里面的一层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B.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C.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D.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 -‎ A. 起复,明、清时指官员父母丧服满期后补官。‎ B. 六师,指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亦泛指全部军队。‎ C. 大行,古代称刚去世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皇后。‎ D. 践阼,亦作“践胙”“践祚”,指即位、登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荣深得帝心,进谏有方。朝堂议事时,有时皇上发怒,一见到杨荣就和颜悦色;杨荣劝导皇上往往很委婉,常能帮助触怒皇上的臣子免祸。‎ B. 杨荣遇事镇定,谋而能断。无论是处置宁夏被围,还是处置福建、浙江叛乱,杨荣都能镇定自若地分析局势,为皇上决断提供参考。‎ C. 杨荣颇识大局,依礼处事。皇帝北征意外驾崩,杨荣与金幼孜议定依礼装殓;有人想用不合乎礼制的方式将成祖驾崩的消息报告太子,杨荣坚决阻止。‎ D. 杨荣老成持重,虑事深远。英宗与群臣商议是否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安南不可留,而杨荣认为不应该因为安南地处荒僻就轻易放弃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 ‎(2)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答案】10. A 11. A 12. D ‎ ‎13. (1)“宁夏城很坚固,老百姓又都熟悉作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城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半夜时,果然有奏报说城围已解。‎ ‎(2)汉王以为陛下刚刚登基,一定不会亲自出征。现在出其不意,以天子的威严前往,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参考译文 ‎ ‎ - 14 -‎ ‎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成祖刚进入京师时,杨荣迎谒在马前说:“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成祖马上驱驾拜谒太祖陵。杨荣从此受到知遇。成祖即位后,把杨荣选入文渊阁,为他改名为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龄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宁夏来报告说被围,皇上召七人,他们都已出去,只有杨荣在,皇上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坚固,人民又都习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城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夜半时,果然有奏报来说围已解了。皇上对杨荣说:“你怎么预测得这么准?”皇上非常威严,与大臣们议事不能决断时,常常发怒。杨荣一到,皇上脸色便转好了,而事情也决定了。碰上其他人触怒皇帝导致不测,杨荣往往轻言细语地引导皇帝的情绪,事情就最终得到解决。‎ ‎ 永乐五年,他受命前往甘肃经划军务,所过之处他都观察山川形势,了解军民情况,检查城堡。回来后他在武英殿向皇上汇报,皇上非常高兴。当时正值盛暑,皇上亲自切瓜给他吃。第二年他父亲去世,皇上让他乘驿车回去。父亲下葬后,他被召回任事。‎ ‎ 二十一年,浙江、福建山贼起事,朝廷计划发兵。皇上当时在塞外,奏书送到后,皇上拿给杨荣看。杨荣说:“愚民苦于有关官员的压迫,不得已相聚自保。现在大兵一出,他们将聚集得更多,从而难以调解。如果遣使者去招抚,当不用烦劳师旅。”皇上听从他的意见,盗贼果然平息了。‎ ‎ 二十二年。杨荣又跟从皇上北征。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还不见敌人。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秘密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商议:现在六师在外,离京师尚远,应秘不发丧,依礼装殓后,熔锡铸成棺材,装在车上,一路照平常一样供应饮食。他们还进一步严申军令,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变故。有人请以别的事情发出敕令,飞驰报告皇太子。两人说:“谁敢这样?先帝还在时可以称敕,现在先帝仙逝了还称敕,这是欺骗,罪行不小。”众人说:“是。”于是将先帝逝世的月日以及遗命传位之意,报告太子。‎ ‎ 仁宗即位后,杨荣进升太常寺卿,不久进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造反,皇上召杨荣等人来定计。杨荣最先请皇上亲征,他说:“他们以为陛下刚刚登基,肯定不会亲自出行。现在出其不意,临之以天威,没有办不成的事。”皇上听从他的计策。军队到达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 到了仁宗驾崩,英宗即位,对杨荣委任托付和以前一样。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不可,只有杨荣和杨士奇极力主张不宜以荒服之地拖累中国。皇上认为正确。正统五年,他请求回家扫墓,皇上命宦官护行。回到武林驿时杨荣去世,终年七十岁。赠太师,谥号文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 14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③野次:野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15. 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14. B 15. ①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②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其它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的感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庞大高峻,气势不凡。‎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江山如画 (4). 一时多少豪杰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出文人思想的绘画。‎ - 14 -‎ ‎ 多取于山水、花木等,借以抒发个人“性灵”,间亦 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文人画具有文心、诗情、画意,区别于工匠画、院体画等,以它特有的“雅” 。‎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文人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它与书法的关系密切,历代皆有文人 ,成为名传后世的书法家。当然,历代文人画对美学思想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不仅文人画要求在画之范围内用功,在画之外还须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绘画作品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画作重水墨,轻艳丽,强调神韵,追求画里画外的那股妙趣,达到所谓“妙不可言”之境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题材 含有 别具一格 笔精墨妙 B. 体裁 寓有 独树一帜 妙手丹青 C. 题材 寓有 独树一帜 笔精墨妙 D. 体裁 含有 别具一格 妙手丹青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人画要求不仅在画之范围内用功,还须在画之外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 B. 作为文人画,须在画之范围内用功,在画之外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 C. 文人画要求不仅在画之外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还须在画之范围内用功。‎ D. 不仅要求在画之范围内用功,文人画还须主体精神在画之外文化品味的提高。‎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王维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是他受到极力推崇的最重要的原因。‎ B. 王维受到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 C. 王维画作受到极力推崇,他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是最重要的原因。‎ D. 王维画作受到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 ‎【答案】17. C 18. A 19.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运动时运动者体内的水代谢要远远高于不运动时的水代谢,______。运动过程中,当肌肉收缩时,物质和氧气的需求量以及代谢产生的废物会急剧增加,水在这些物质的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______‎ - 14 -‎ ‎?为了使摄入的水分充分参与身体代谢,运动时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如果是一般性的轻体力运动,白开水、蒸馏水、矿泉水都可以,一些微酸的饮料可以增强口感,促进饮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______,最好选择运动型饮料。‎ ‎【答案】 (1). 在运动时要及时给身体补水 (2). 运动时应如何科学补水 (3). 进行一些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2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建筑的三个特性(每个特性不超过4个字)。‎ 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存在于特定地域的建筑。建筑总是扎根于特定地域的具体环境中,受当地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受所在地域的地理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已有建筑地段环境的制约。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体现人类的科学思维、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建筑,其精神内涵常常超越建筑本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个文化标志,并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现代建筑设计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用建筑语言来表现当今时代的设计观念、思维方式和科技成果;努力寻求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设计更多展现时代风貌的现代建筑。‎ ‎【答案】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四、写作 ‎22.请以“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例文】‎ 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 ‎ 这可能是今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吧,下在了初春的枝头。大概是再没见过颗粒这么大的雪花吧,当我拉来窗帘的那一刻,心里面猛然间泛起了涟漪。天空灰蒙蒙的,以往广阔的天地,此刻变成了狭小的空间。四周的小山,建筑物完全被雪花覆盖住了,给人一种朦胧之感。悉悉,这大概便是雪的声音,诗意的外观吧。‎ ‎ 雪花很轻,在天空中自由舞蹈。落地之后,又像玩累的孩子,安然入睡。外面很静,偶尔会有行人踩在雪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响,细细听起来,很有节奏感。‎ ‎ ‎ - 14 -‎ ‎ 此刻,似乎全世界都在静下心来,倾听这雪姑娘的心声。树枝似乎读懂了它的诗,静静地,一动不动,完全沉迷在这雪国的世界中。我想此刻,定有人在回忆过去,用心描写过往的回忆。记得以前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都写过雪,看到路上,操场上玩耍的孩子,我的心总会波澜起伏,总想把那欢快的场景留在我的文字中。那时候,可能是因为心里杂念少吧,只要站在雪中,抬起头,闭上眼睛,便能准确地形容出它的模样。真的,有些时光,一旦过去,我们连影子都抓不住。那时候尽管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羽绒服,保暖裤之类的,每个人穿的非常臃肿,但我们留下的回忆却是最美,最昂贵的。是多少物质都换不回的。‎ ‎ 雪是最温柔,最浪漫的天使。我见过下雨打伞的人,却没见过下雪打伞的人。雪和人类可谓是没有任何的隔阂,我们永远都愿意和它保持着肌肤之亲。我们躲避过雨,却从未躲避过雪。以前只要一下雪我准会跑出去到处走走,感受感受,像诗人那般认真地感受。现在,越长大,越是不想出去了。懒惰深深地刺入了我的骨髓。‎ ‎ 早晨,刚拉开窗帘的那一瞬间给了我足够的好心情。洗漱完后,我捧了一把雪,认真的看了看,放在脸上,感受了一下。凉凉的,但没有雨的那种突然。雪慢慢消融的过程,就像失望的心被慢慢捂热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认真体验过的人才懂。‎ ‎ 门外的路上有几个玩耍的孩子。脸蛋和手都冻的通红。我问他们冷不冷,小家伙们玩的正尽兴,头都没回地说,不冷。看着他们扬起的雪花,我像读懂了一首诗。我小时候也是这般的快乐,不过我们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要比他们多,我们玩的花样要比他们多。什么两腿并拢,前脚面岔开,然后轻轻跳一下,向前移动一下。后面留下的脚印,像拖拉机的胎纹印。还有小狗的梅花印,堆雪人,打雪仗,在冰面上溜冰,滑雪板,玩火罐等等。‎ ‎ 一下雪,路上便清净了很多,大多数人都是足不出户。在雪中玩耍的孩子成了这寂寞,孤单环境中的一幅画。一幅让我们许许多多流逝掉童年的大人们憧憬和羡慕的画。我双腿并拢,想感受一下童年的感觉。当我跳起来的时候,旁边的孩子笑了。可能是身体太僵硬了吧。活生生像一个大木头一样不自如。我们不得不承认,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 ‎ 我也曾是个喜欢雪的人,没有目的,单纯的喜欢。每当下雪我都会出去感受雪,或是仰面感受,或是低头沉思。每次看到和我曾经一样在雪中漫步的人,我都在想,他在雪里大概是看到或是听到了什么吧。你看到他在雪中孤单的身影,却没发现他在雪中的欣喜与满足。‎ 我想他一定是倾听到了,倾听到了这雪的声音,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吐露内心的诗,向世界传播心头的音乐。‎ - 14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