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2020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微山县2020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ID:564599

大小:69.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18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说明: 1.本试卷按照全国卷考题形式命制,题目数量有所减少。‎ ‎2.请考生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主观题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答题卡上。‎ ‎3.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4. 请考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8月31日凌晨,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的我国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赣江特大桥,全长‎2.156公里,具有“水深、桩长、塔高、大跨”的特点。该桥主跨长‎300米,主跨塔底以上索塔全高‎120.6米,是昌赣高铁全线3座跨赣江的特大桥之一,以其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被业内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 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该桥梁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即首次将索塔钢锚箱结构、锚拉板、箱形钢-混组合梁、新形钢-混结合段构造连接技术应用于国内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 为满足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通行要求,赣江特大桥在设计和施工中进行了全方位技术创新,全面采用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建造相关技术,首次提出并推行铁轨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成为了现代智能桥梁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摘编自《中国桥又有新突破》)‎ 材料二:‎ ‎“高铁是我国‘走出去’的闪亮名片,我认为桥梁建筑也可以作为我国‘走出去’的名片之一。”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启贤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自信,让武汉建桥企业海外之路越走越宽。2014年底,“湖北造”大桥首次搬上欧洲大陆。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基建项目——塞尔维亚泽蒙大桥主桥通车。‎‎2014年12月18日 ‎,塞尔维亚领导人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共同出席大桥竣工仪式时,对中方施工人员说:“你们在欧洲打造了一张中国名片,一座中国地标!”‎ 武汉军团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擦亮“中国桥”这张“中国名片”,仍要追赶差距、奋力超越。‎ ‎“主要是理念、规范上的差距。”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认为,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在桥梁设计规范的制定和设计理论研究、结构全寿命周期和耐久性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不同标准、规则、理念的主动适应上也存在不足。“懂技术、会管理、晓商务、通语言的复合型海外人才稀缺,这制约着中国桥梁企业海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刘自明说,中外文化价值观差别大,如果对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了解不够,易发生文化碰撞。‎ 中铁大桥局海外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少鹏认为,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技术上没问题,差距是全产业链竞争力不强,尤其是金融能力。他举例说,我国桥梁产业在国际上的竞标最大压力来自韩国公司,近几年世界著名的几座桥梁多来自韩国公司。这些韩国公司有诸如三星、现代等大财团的支持,全产业链竞争力强,敢接连法国万喜公司都不能接的项目。如何进一步做大湖北、中国的桥梁产业,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摘编自《“中国桥”,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材料三:‎ 在世界桥梁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中国桥”为何如此之“牛”?创新精神与技术追求是屡创奇迹的法宝。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目前,中国已拥有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施工成套技术、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凭借创新优势,目前世界最大(长)跨径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国均占据半壁江山以上。‎ 恪守匠人精神也是中国桥梁获得世界认可的一大原因。一座赵州桥,在中国屹立了1400余年。如今,这种“赵州桥式”的工匠精神正被中国桥梁建造者所继承,并且洒遍世界。高‎160米的钢塔拼装工程,全塔57万多个螺旋和螺孔完美对接,拼装精度的误差达到1/2500,远远低于合同约定的1/1000……‎ ‎(摘编自《遍布世界的“中国桥”牛在哪?》)‎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 B.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技术上没问题。差距主要是金融力竞争力不强。‎ C.赣江特大桥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在结构设计上创造4项国内首次,是现代智能铁路桥梁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D.海外人才队伍力量仍然薄弱,这制约着中国桥梁企业海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汉桥梁界在世界创造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表明“中国桥”获得了世界越来越多的认可。‎ B.中国桥梁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精神、技术追求以及对匠人精神的恪守。‎ C.中国桥常常有新突破。“中国桥”成为体现中国工匠精神、展示中国形象,联通中外友谊的国家品牌。‎ D.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虽然世界桥梁界流传“世界桥梁建设21世纪看中国”,但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足,不够自信。‎ ‎3.擦亮“中国桥”这张“中国名片”需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一概括。(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信 任 王奎山 玉生是腊月二十八到家里的。‎ 玉生是个新兵,入伍才一个多月。‎ 入伍才一个多月的新兵怎么就能探亲呢?‎ 玉生不是请了探亲假回来探亲的,他是从部队偷偷跑回来的。‎ 新兵连的班长在训练的时候见玉生的动作不规范,就批评了他。玉生不服气,和班长顶了嘴,那班长见玉生嘴硬,就踹了他一脚。玉生觉得窝囊,就偷跑回来了。‎ 玉生的父亲见儿子从部队偷跑回来了,自然非常生气。父亲骂他是“逃兵”。父亲骂玉生不争气的同时,也踹了玉生一脚。然后,父亲严令玉生马上赶回部队。连母亲也批评他,连妹妹也批评他。‎ 这下子玉生才知道自己错了。‎ 玉生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就立即往火车站跑。在路过邮局的时候,玉生决定先给部队发个加急电报,免得首长和战友们着急。‎ 玉生要了张电报纸,刚刚写下“北京”两个字,旁边就有人问他:‎ ‎“同志,你是在北京当兵?”‎ 玉生点点头。抬头一看,是个工人模样的老师傅。‎ 老师傅又问:“你这是……”‎ 玉生只好如实回答道:”我这正要回部队去,先给部队发个电报。”‎ 师傅说:”什么时候走?”‎ 玉生说:“马上就走,十一点的车。”然后,玉生就埋头填写电报,然后又到柜台上交款,办手续。‎ 等玉生忙完这一切,正要往外走的时候,老师傅又凑过来了,还一脸的笑。‎ 玉生知道老师傅肯定有事,就问:“大伯,有什么事么?”‎ 老师傅就忙给玉生掏烟。‎ 玉生连连摆手说不会,老师傅这才把一个邮包拿到玉生面前说:“我小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前些时打信来说不回来过年了。我那小儿子有气管炎,一到天冷就犯。老伴打听了一个单方,给他配了几服药,还给他织了一件毛衣,刚才邮局的同志说,这瓶瓶罐罐的不保险,不让寄。你看……”‎ 玉生听到这里,已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就说:“大伯,您要是信得过我,这药和毛衣就交给我好了,我保证给送到。”‎ 老师傅感动地说:“信得过信得过。啥人信不过还信不过解放军?”说着,就把包裹递到了玉生的手里,“地址,姓名这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的。”‎ 玉生说:“放心吧大伯,最迟正月初五以前,保证送到您儿子手里。”‎ 老师傅呵呵地笑了:“那中,比走邮局还快呢!”‎ 玉生在邮局门口和老师傅分了手,一直往火车站走去。路上,玉生的胸脯挺得高高的,一条胳膊也甩得有模有样的。玉生心想,好歹,咱也是个军人呢!‎ ‎(选自《王奎山小小说》)‎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人物众多,有的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人物形象也是跃然纸上,十分鲜明,并且也展示了人物性格。‎ B.小说以人物之间简洁的对话来推动故事发展,在平铺直叙中蕴含着人物的内心活动,很有生活气息。‎ C.训练时班长对玉生的做法是玉生跑回家的直接诱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兵训练的艰苦和严格,也暗示了玉生心理的脆弱。‎ D.小说以“信任”为题,直接揭示出作品所具有的主题,既有对主要人物品格的赞扬,也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5.小说中玉生“知道错了”,请结合作品分析玉生知错后的具体表现。(5分)‎ ‎6.请结合作品,简析这篇小小说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小”的特点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7分)‎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后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注)。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宽为人温良,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延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反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日:“吾固闻之久矣。”及汤为御史大夫,举宽为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迁左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繈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及议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上奇其书,以问宽,宽以宜封禅为对。上然之,乃自制仪。既成,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初,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 ‎(注)弟子都养:意思是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B.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C.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D.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B.射策,汉代考试取士制度,以诗赋为内容,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后亦泛指应试。‎ C.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是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之处。‎ D.博士,有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学官、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等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兒宽生活贫寒,依然苦学不辍。他先后师从欧阳生、孔安国,因生活贫寒,通过给他人烧饭、为人雇佣劳作以自给;但他坚持学习,终有所成。‎ B.兒宽口才不佳,但是善于属文。他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后来为掾史写了一篇奏折呈献给皇上,深受赞赏,使张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C.兄宽执政为民,深受百姓拥护。任左内史时,他采取择用官吏、兴修水利、按收成征收赋税等措施,受到爱戴,以至百姓争相行动使他不被免官。‎ D.兒宽直抒己见,促成泰山封禅。皇上和众人商议封禅事,诸儒未能定;但兄宽认为应该行封禅之礼,受到皇上认同,并命他跟随东行,封禅泰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 ‎ ‎(2)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8分)‎ 燕居即事① ‎ ‎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 ‎(注)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句默写。‎ ‎13.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表达了对刘裕奋勇杀敌英雄气势的赞美。‎ ‎(2)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________,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________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 ),________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________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模山范水以及审美情趣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14.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感慨 清丽无比 以致 师法 B.慨叹 无比清秀 以至 效仿 C.慨叹 清丽无比 以至 师法 D.感慨 无比清秀 以致 效仿 ‎15.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 B.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C.于是流连山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 D.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山水亲近还可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知识,提高模山范水的能力。‎ B.与山水亲近还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知识,培养模山范水的能力。‎ C.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提高和培养模山范水以及审美情趣的能力。‎ D.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① ,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其余97.50%都是无法直接饮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为化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分为蒸馏法和膜法两大类。蒸馏法历史久远,目前中东国家广泛采用的多级闪蒸技术就属于此类。该技术降低了能耗,且水垢少水质高,②。膜法中的反渗透法也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随着膜性能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反渗透法目前已成为投资最少、成本最低的海水淡化手段。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令人鼓舞,但其衍生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温、高盐、掺杂化学药剂的废水,通常直接排入海洋,一定程度上③,甚至使生物种群发生改变。因此,人类在利用海水“解渴”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海域生态环境的考量,重视废水的处理工作。‎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国庆期间,几个回到家乡济宁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A: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B:济宁很舒适,熟人朋友多,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C:我哥在国外,好几年都没有回家了,父母一直念叨。‎ D: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 E: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条话语为基础确定立意,表达你的人生愿景。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A项说法绝对,“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中“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的“已经”说法绝对,据材料二“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的说法扩大了概念外延。‎ ‎2.D解析:D项曲解文意,“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虽然世界桥梁界流传‘世界桥梁建设21世纪看中国’,但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足,不够自信”中的中国桥企“不够自信”表述有误,材料二中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技术自信,让武汉建桥企业海外之路越走越宽”,据这些信息可知,虽然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足,但是不能推断中国桥企不够自信。‎ ‎3.①缩小与世界桥梁强国理念,规范上的差距;②提高对不同标准,规则、理念的主动适应能力;③增强技术自信;④培养,引进稀缺的复合型人才;⑤提高金融竞争力;⑥坚持创新精神与技术追求;⑦恪守匠人精神.(任答四点即可)‎ ‎4.C解析:C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兵训练的艰苦和严格”,说法错误。因为原文中说,是新兵连的班长在训练时见玉生的动作不规范,批评了他,玉生不服气,和班长顶了嘴,那班长见他嘴硬,就端了他一脚,玉生觉得窝囊,就偷跑回来了。由此可见,玉生跑回家,是因为闹情绪,并没有反映新兵训练的艰苦。‎ ‎5.①立即赶往火车站,准备回部队;②先发加急电报,以免首长、战友着急;③见到老师傅不能给儿子邮寄急需的包裹,主动承担运送的任务。‎ ‎6.①截取小片段。聚焦火车站,截取与老师傅偶遇的小片段,来反映生活现实。②塑造小人物。选取生活中新兵与老师傅等小人物,塑造平凡人物的闪光点。③描写小细节。多用对话、动作、神态等小细节,充分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④编制小布局。采用陌生人物之间的巧合来布局谋篇,使结尾出乎意料。(答出3点即可)‎ ‎7.C解析:“御史大夫”是“自以为得”的宾语,“至洛阳”的主语是褚大,故“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不能断开;“于上前”是“议封禅”的后置状语,故“与宽议封禅于上前”不能断开,故选C。‎ ‎8.B解析:B项,“以诗赋为内容”错误。射策以经术为内容,从文中“治《尚书》”等内容也可知。‎ ‎9.B解析:B项“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 错误。兒宽没有受到重用的原因是张汤所重用的都是文史法律之吏。‎ ‎10.(1) 张汤很吃惊,召来兒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以他为掾史。呈上兒宽所作奏章,很快得到赞许。‎ ‎(2) 兒宽选用仁义宽厚之士,体恤百姓疾苦,不追求名利声望,得到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参考译文:‎ 兒宽是千乘县人。攻读、研究《尚书》,拜欧阳生为师。因为国家选拔学业很高的博士,到孔安国门下学习。他家境贫穷,曾经为其他学生做饭。当时,他当雇工,(就)带着经书去耕种,休息时就诵读诗书,他专心学习达到如此境界。因为参加射策担任掌故,任廷尉文学卒史。 ‎ ‎ 兒宽,为人温和良善,凭借正直和智慧在社会上生活,善于作文,但勇猛威武不足,不善言辞。当时张汤是廷尉,廷尉府全部任用文史法吏这一类官吏,而兒宽凭借儒学书生的身份处在他们中间,被认为不懂得府中事务,不让他管理某一官署,任命他为副史,到北边去管理畜牧几年。回到廷尉府,报上管理畜牧的簿子。恰逢廷尉那时有难以确定的奏章(不合上意),已经两次打回了。掾史不知是什么意思,兒宽就向他解释用意。于是掾史就让兒宽写奏章。奏章写好后,掾史们读了都佩服不已,他们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张汤。张汤很吃惊,召来兒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以他为掾史。呈上兒宽所作奏章,很快得到赞许。另一天,张汤晋见皇上。皇上问:"前几天的那份奏章绝不是一般官吏能写出来的,写奏章的人是谁呀?"张汤回答是兒宽。皇上说:"我原来就听说此人,已很久了。"张汤让兒宽担任上奏、审判定界的掾史,用古法来议决疑案,很器重他。到张汤担任御史大夫,让兒宽任掾史,举荐他为侍御史。晋见皇上,与皇上谈经学,皇上非常高兴,再问了一篇《尚书》。提拔他为中大夫,又晋升他为左内史。 ‎ ‎ 兒宽后来管理百姓,奖励农业耕作,减缓刑罚,整理案件,礼贤下土,致力于得人心。选用仁义宽厚之士,体恤百姓疾苦,不追求名利声望,得到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兒宽上表,请求开六辅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收租税,当时财政,百姓因贫弱及农要之时,不能即时征收。后来有法令,左内史担负征收赋税,应当免职。百姓听说后,都怕失去兒宽,大户人家用牛车,小户人家户肩挑背背,用绳子捆绑不绝于道,赋税收得比应收的多。皇上由此更加认为兒宽是奇才。 ‎ 当初,梁相褚大精通《五经》,是博士,当时兒宽是弟子。到御史大夫位空缺,褚大应召,褚大自以为能担任御史大夫。褚大到了洛阳,听说兒宽担任了御史大夫,就大笑。一直到与兒宽在皇上面前议封禅一事,褚大不如兒宽。下朝后很佩服兒宽,说:"皇上的确了解人。"兒宽担任御史大夫,因适合担任此职,所以很久都没有向皇上提出建议,劝谏,官员们看轻他。兒宽任御史大夫九年,去世于任上。‎ ‎11.C解析:C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12.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解析:“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诗歌赏析:‎ ‎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是诗人描写的自己幽居环境。竹、兰都是士人喜爱的植物,士人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品节,因而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从诗中“萧条”、“风雨”、“折”等字眼或许也是作者寄情于内,表明自己在官场上受到排挤,不得志。从韦应物的生平看,他的每一次闲居都是因为受排挤、罢官,都是无奈而为之的。‎ ‎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只听得树林里的鸟儿啼叫,因为没有人来拜访,地上都已经长满了青苔。写出作者居住环境的清幽和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这一句是写时间流逝,说明诗人在此居住的时间之久。‎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尾联这两句是此诗的点睛之笔。由此返观前六句所述,虽然幽居或出于不得已,幽居之处亦显得萧条寂寞,但诗人却能无往而不适。此诗思想感情与《幽居》等诗一脉相承,每句都是客观直白的描写。然而,诗人却在不动声色中完成了情感的转换,由“萧条”、“风雨”悄然过渡到自适、惬意。所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正是韦应物诗的胜境。‎ ‎13答案:(1)樯橹灰飞烟灭 气吞万里如虎(2)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4.C解析:本题中,“感慨”,侧重于心灵受到某种触动而抒发情怀,“慨叹”,侧重于忧伤,原文中,“东迁的文士”由于国情纷乱,所以他们的心情更侧重于“慨叹”;“清丽无比”比“无比清丽”程度更重,也更符合人们语言习惯;“以致”‎ ‎,往往表示前面所说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结果,“已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深到钱,原文说文士们流连山水,到在“蔚然成风”的程度,这个变化过程从浅入深,故选“已至”;“师法”,照着别人的样子做,或学习,“效仿”,指模仿,根据上文“法自然而为化”,应为向自然学习,而非机械地模仿,应选“师法”。‎ ‎15.A解析:“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16.D解析:本题中,与山水亲近,可以丰富知识,可以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可以模山范水,这三者呈递进关系,并且搭配得当。故选D。‎ ‎17.答案:①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 ②更具推广潜力 ③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 ‎ 解析:分析第1空,根据下文“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其余97.50%都是无法直接饮用的海水”可知,本空应填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淡水很少”或“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第2空,根据上文“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分为蒸馏法和膜法两大类”可知,上文在说两种技术,再根据“该技术降低了能耗,且水垢少水质高”可知,本空在比较两种技术后,认为多级闪蒸技术更有优势,故第2空应填“更具推广潜力”;第3空,上文语境说“衍生的环境问题”,根据“高温、高盐、掺杂化学药剂的废水,通常直接排入海洋”可知,本空可填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 18.略 ‎ ‎ ‎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