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18学年高三高考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城市的社会救助
陈国灿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在很长时期里主要局限于官方主导的赈灾救荒和民间宗族的内部互助,两者均以乡村地区为重点,多属于对特定对象的临时性、应急性举措。进入宋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城市社会救助日趋活跃,不仅打破了原有的救助格局,而且引发传统救助结构与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宋代城市社会救助是政府面对城市转型和社会变革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入宋以后城市发展空前兴盛,日益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所构成的限制,开始形成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文明形态和社会体系。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关系的快速变化,也带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居民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合城市社会的特点,探索有别于传统荒政的救助体制。
嘉佑二年,宋仁宗下诏,令天下设置广惠仓,用以救助各地“在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这是宋廷首次颁布面向全国的城市救助政策,也是首个全国性的城市救助机构,由此形成以广惠仓救助城市、常平仓救助乡村的格局。此后,宋廷又陆续颁行一系列救助政策和措施,包括针对无业流浪人员的“惠养乞丐法”、针对鳏寡孤独疾病残废人员的“居养令”、针对各类穷困居民的“助葬之法”等。及宋徽宗即位,进一步加强官方救助力度,推进救助活动的制度化,形成了济、养、赈结合的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城市救助体系。与传统荒政侧重于对灾荒民众的临时性救助不同,围绕城市建立的官方救助,以日常性的贫困救济和生活保障为重点,其救助对象涉及各种城市“贫民”和“穷民”。所谓“贫民”,包括资产微薄的坊郭下等主户和没有资产的客户等,“一日失业,则一日不食”,极易陷入破产困境;所谓“穷民”,包括老幼孤寡、疾病残废、流浪乞丐等,需要依靠救助才能生存。从救助类型来看,除了临时赈济,更主要的是预防性救助和补偿性救助。
民间救助是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市民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兴起的。从救助活动主体来看,参与城市民间救助的涉及工商业者、官僚士人、佛道人员等众多社会群体。相对而言,作为市民阶层主体的工商群体最值得关注。他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固然与传统施恩思想和官方政策鼓励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意识。从救助活动内容来看,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是对贫乏困顿之人的饥寒救济,以帮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在部分城市,由大家富室轮流救济,形成连续性的常规活动。
从表面看,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不过是官方主导、官民结合的传统救助模式由乡村向城市的移植。但实际上,城市和乡村对社会救助有着不同的需求,城市救助活动既有别于此前历史上的传统形态,也与乡村民间救助存在很大的差异,它表现为救助对象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救助活动的日常性和系统性,救助行为的组织性和规范性等。
(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入宋代,日趋活跃的城市社会救助打破了原有的救助格局,引发传统救助结构与模式的变革。
B.宋代城市救助政策和救助机构始于广惠仓的设置,由此形成以广惠仓救助城市、常平仓救助乡村的格局。
C.宋代城市官方救助以日常性的贫困救济和生活保障为重点,其类型包含了临时赈济、预防性救助和补偿性救助。
D.宋代城市民间救助突破了民间宗族的内部互助,其参与主体涉及工商业者、官僚士人、佛道人员等众多社会群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文章先交代其背景和成因,然后阐述了其两大组成部分,最后总结了这一体系的主要特点。
B.全文按时间顺序,论述了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其中重点论述了城市官方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C.对宋代城市官方社会救助,文章主要围绕救助政策、措施、对象等进行论述,而对民间救助则重点介绍了救助活动的主体和内容。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将传统荒政救助体制与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制进行对比,论述了救助体制在宋代的发展与变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城市发展空前兴盛,开始形成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文明形态和社会体系,这促使政府调整政策,探索新的救助体制。
B.宋代围绕城市建立的官方救助,以城市贫民和穷民为救助对象,这意味着乡村地区已不再是宋代社会救助的重点。
C.如果不是市民阶层社会意识不断增强,即便有传统施恩思想以及官方的鼓励政策,宋代城市民间救助也无法兴起和发展。
D.宋代城市社会救助看似沿用了官方主导、官民结合的传统救助模式,但其救助结构已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很大改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桃花源在哪里?
梁衡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游记名篇,也造就了许多的山水品牌,成了今天旅游的新卖点。但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却盖过了所有的真山水,弄得国内只要稍微有一点姿色的风景,就去打桃花源的牌子,难辨真伪。桃花源成了风景的偶像。
凡偶像都代表一种精神,而精神的东西是既无形又可幻化为万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处风景,但绝不是单纯的风景,它是被审美的汁液所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桃花源不是小石潭、滕王阁,也不是月下赤壁、雨中西湖。它是神秘山口中放出的一束佛光,是这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桃花源记》是一个多棱镜,能折射出每一个人心中的桃花源,而每一个桃花源里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一处桃源一陶翁。
我见到的第一个桃花源是在福建武夷山区。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自天而降,或溯流而上,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正是陶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意境。这时席地而坐,仰望“天游”之顶,见人小如蚁,缘壁而行;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
这武夷山里不知过往了多少名人。明代大将军戚继光在南方抗倭之后又被调到北方修长城,曾路过此地,在这里照影洗尘,竟激动得不想离去。他赋诗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与君王换此山。”而陆游、辛弃疾在不得志之时,甚至还在这里任过守山的官职。他们在绚烂过后更想要一个平淡,做一个桃花源中人。辛词写道:“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
我看到的另一处桃花源是在湖北恩施。这里是湘、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区,《桃花源记》正好说的是武陵人的事。当地人以此附比桃花源也算言之有据,比别处更多一点骄傲。况且,这里地处偏远,至今还保有极浓的世外桃源的味道。
武陵山区多洞,这洞大得让你不敢去想,而洞深几许到现在也没有探出个所以。这比陶渊明说的“桃林夹岸,山有小口,豁然开朗”更要神秘。那天我们就在山洞里的一个千人大剧场看了一台现代武陵人的歌舞演出,真是恍若隔世,不知梦在何处。
最动人的是情歌演唱。男女歌手分别站在舞台两侧的两个山头上引吭高歌。还有哭嫁歌。婚嫁本是喜事,但女儿出嫁要哭,大哭,不舍爹娘,不舍闺友。哭,且能成歌,有腔有调,有情有韵。这是桃花源中的歌。是在武陵山中的时光隧道中听到的魏晋声、秦汉韵啊。
那天演的又有丧葬歌。人之大悲莫过于死,但这么悲伤的事却用唱歌来表达。你看那个主唱的男子,击鼓为拍,踏歌而舞,众人起身而合,袖之飘兮,足之蹈兮,十分地洒脱。生死有命,回归自然,仿佛到了一个生死无界,喜乐无忧的神仙境界。在歌声中我听到了陶渊明那首自己拟的《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武陵人这洒脱的《丧歌》,那源头竟是陶公的《挽歌》啊,你不得不承认这山洞里的桃源世界确实还在继续着陶渊明所创造的那个生命境界和审美意境。
一日,我们来到一处万亩桃林。正是开花季节,晚照中红浪滚滚,一直铺向天边。我们随意选了一处半山腰的“农家乐”,在院子里摆桌吃饭。席间喝米酒,唱古老的歌,摔酒碗。主人对我们这些山外来人更是十分亲热。有如《桃花源记》所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如陶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便作乐,斗酒聚比邻。”他们不知道什么戚继光曾经要用功名换山水。但他们知道这里就是桃花源,是他们的家,祖祖辈辈都这样自自然然地生活着。
桃花源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生活符号,一种文化标记。
(节选自梁衡《心中的桃花源》,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成为风景的偶像,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风景,它寄托着人们对理想状态的向往,是一种意蕴丰富的文化标记。
B.作者将桃花源比作“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体现了桃花源的虚无缥缈和无迹可寻。
C.文章大量引用陶渊明诗文,以此体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桃花源”,突出桃花源的文化意味,使文章更富文采。
D.文章记叙现代武陵人唱歌、跳舞、喝酒等生活场景,与《桃花源记》描写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现代武陵人生活的富足和欢乐。
5.文中写到的两处桃花源,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结合文本,谈谈以“桃花源在哪里?”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购成为一种新潮的购物方式,这种购物模式有着不同于传统商品交易的特点,它的方便快捷、物美价廉、省时省力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最大优势。然而,随着互联网交易的发展,网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网上商品的描述与图示和实物不符,导致买家实际收到商品与网上认购商品存在较大差异;网上交易安全缺乏保障,可能出现网络诈骗、消费者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而一旦产品出现问题,由于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可能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证据不足等情况,从而出现消费者索赔困难等问题……如何维护网购消费者的权益成为网民争相讨论的热点话题。
(摘编自张玉来《论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材料二:
2016年关于网购消费者维权情况的部分调查数据
(资料来源于中国消费者协会《网购诚信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
材料三:
《人民周刊》:在您看来,当前网购消费者维权的难点在哪?
刘俊海:当前,以网购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越来越活跃,但是由于创新有余、诚信不足,发展有余、规范不足,导致网购领域维权事件增多。目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不少法律法规的具体操作性不强,商家的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失信制裁成本较低。此外,由于维权成本过高,一些原本有意维权的消费者选择了沉默。“丢了一只鸡,要杀掉一头牛去追”,这是消费者维权难的真实写照,小额消费纠纷尤为如此。
《人民周刊》: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民众能通过哪些途径解决所遭遇的消费纠纷,从而有效维护自身消费权益?
刘俊海:总体来看有五大途径:第一,和商家友好协商,通过网络交流,或者打商家电话、客服电话。第二,向各级消费者组织投诉,提供受损证据。第三,向行政部门投诉,工商、质监、药监部门都有各自的投诉电话。第四,仲裁。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裁决,仲裁的好处是一裁终局,解决问题,它省时、省力、省钱,保密,还民主,因为双方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仲裁员。第五,去法院。要抓好快立案、快审理、快判决、快执行,重点解决好立案难和执行难这两大问题。
(摘选自《法律才是消费者维权利器——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刘俊海教授》)
材料四:
美国的消费者集体诉讼作为一种主要用以解决小额消费者争议的法律制度,旨在救济广泛而分散的消费者利益,剥夺经营者的不当收益并防止其继续实施违法行为。这种制度规定,当被告的某个行为同时影响了多个人甚至是无数人时,法律允许一个或数个受害人代表所有处于相似处境的当事人提起集体诉讼,并要求损害赔偿。譬如一件30美元的衣服,甚至是5美分的食品,都会成为集体诉讼的法律对象,也正是因为是小到一定标准的小额消费,才使得这种消费者集体诉讼更有制度价值。这一制度也使经营者意识到,为众多消费者造成微小损害的违法行为不再是有利可图的行当,从而防止他们在今后继续从事类似行为。就此而言, 美国消费者集体诉讼不仅仅是实现个体消费者正义的工具,而且还是能够实现剥夺非法获利并预防违法行为、控制商业行为的一种方法。这一制度在美国的适用非常普遍,对于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钟瑞华《美国消费者集体诉讼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购优于传统购物的方面是方便快捷、物美价廉、省时省力,但其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可能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了困难。
B.从材料二看,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多数选择找商家协商解决,少数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或行政部门投诉。
C.刘俊海认为,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难点在于创新有余、诚信不足,发展有余、规范不足,维权成本高等方面。
D.美国的消费者集体诉讼意在解决小额消费者纠纷,不仅能维护消费者权益,而且能打击和预防不良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二显示,很少人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或行政部门投诉,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维权意识,不知道如何进行维权。
B.材料三中受访者通过打比方来描述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的现象,形象且富有生活气息,这种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符合访谈场合。
C.刘俊海所提的五种途径,体现了先协商调节后走法律程序的基本思路,能够帮助消费者彻底解决维权难这一问题。
D.中国消费者也面临小额消费纠纷难解决的问题,材料四所介绍的美国消费者集体诉讼不失为一种方法借鉴。
E.消费者集体诉讼能够让处于相似处境、面临相似损害的集体同时获得赔偿,从而解决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的问题。
9.如何为网购消费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请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光祖,字德修,简州阳安人。登进士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淳熙五年,召对,论恢复事,请以太祖用人为法,且曰:“人臣献言,不可不察:其一,不量可否,劝陛下轻出骤进,则是即日误国;其一,不思振立,苟且偷安,则是久远误国。”以丞相赵汝愚荐,召入。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劾罢户部尚书叶翥、中书舍人沈揆结近习,图进用,言:“比年以来,士大夫不慕廉靖而慕奔竞,不尊名节而尊爵位,不敬君子而敬庸人。既安习以成风,谓苟得为至计,今日之患,在于不封殖人才。臣处当言之地,岂以排击为能哉?”徙太府少卿。宁宗即位,进起居舍人。论:“政令当出中书,陛下审而行之,人主操柄,无要于此。”知阁门事韩侂胄浸擅威福,故首及之。迁起居郎。集议卜孝宗山陵,与朱熹皆谓会稽山陵,土薄水浅,乞议改卜。既而熹主祠,光祖言:“汉武帝之于汲黯,唐太宗之于魏征,皆暂怒旋悔。熹明先圣之道为今宿儒又非二臣比陛下初膺大宝招徕耆儒此初政之最善者今无故去之可乎 再疏,不听。赵汝愚既罢相,韩侂胄擅朝,遂目士大夫为伪学逆党,禁锢之。光祖撰《涪州学记》,谓:“学之大者,明圣人之道以修其身,而世方以道为伪;小者治文章以达其志,而时方以文为病。好恶出于一时,是非定于万世。”谏官张釜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起知眉州。吴曦叛,光祖白郡守,焚其榜通衢,且驰告帅守、监司之所素知者,连衡以抗贼。俄闻曦诛,则以书属宣抚使杨辅,讲行营田,前日利归吴氏者,悉收之公上,以省饷军费;奖名节、旌死事以激忠烈之心。侂胄诛,召除右文殿修撰。嘉定十五年卒,进华文阁学士,谥文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熹明先圣之道/为今宿儒/又非二臣/比陛下初膺大宝/招徕耆儒/此初政之最/善者今无故/去之可乎
B. 熹明先圣之道/为今宿儒/又非二臣/比陛下初膺大宝/招徕耆儒/此初政之最善者/今无故去之/可乎
C. 熹明先圣之道/为今宿儒/又非二臣比/陛下初膺大宝/招徕耆儒/此初政之最/善者今无故/去之可乎
D. 熹明先圣之道/为今宿儒/又非二臣比/陛下初膺大宝/招徕耆儒/此初政之最善者/今无故去之/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对,指君主召见臣子,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B.山陵,指山岳,古代常用来比喻帝王或皇后,如“山陵崩”,比喻帝王去世。
C.主祠,指掌管祭祀的官吏,是一种闲职,此处有贬官之意。
D.营田,即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或召募流民于驻扎地区种田,以供军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光祖能深思远虑。召对时谈论恢复失地一事,他认为大臣中草率出兵和苟且偷安两种意见都会危害国家,希望皇上明察。
B.刘光祖能直言进谏。他认为皇上应该把握皇权,仔细审察由中书省制定的法令,防止权臣作威作福,擅权专政。
C.刘光祖不畏强权。韩侂胄专权,把士大夫看成伪学逆党而禁锢时,他公开写文章为士大夫说话,因此招致了韩侂胄的陷害。
D.刘光祖忠心护国。在吴曦反叛事件中他有抗贼义举,事后又给宣抚使写信提出省军费、激忠烈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安习以成风,谓苟得为至计,今日之患,在于不封殖人才。(5分)
(2)光祖白郡守,焚其榜通衢,且驰告帅守、监司之所素知者,连衡以抗贼。(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荆门别张天觉 魏泰
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座清。
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
三朝元老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注】张商英,字天觉,北宋崇宁初年遭诽谤罢知亳州,大观四年复召用,回京路过荆门,魏泰从襄阳去会他,分手时写了这首诗。台星,喻指执政大臣。周公旦因流言受成王疏远,真相大白后被请回主持朝政;东晋谢安因谗言受猜忌,野王弹筝献歌为他辨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中“秋风”点明送别的时间,“十驿”极言襄阳至荆门路程之长,渲染了离别的伤感。
B.前两句写诗人从襄阳赶来荆门跟张商英会见,推想他必能澄清当前的时局,表明了诗人对张商英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
C.颔联借用周公旦和谢安的典故暗指张商英洗清冤屈,会重新受到皇上的重用。
D.颈联表达了诗人作为三朝元老正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四海苍生对未来局势的莫大期待。
E.这首诗不以意境取胜,而以叙事、抒情见长,诗句虚实结合、有声有色,增添了诗的韵味。
15.有评论者认为此诗具豪放之风,试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常以采摘、佩戴香草来比喻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 , ”。
(2)古诗中的“秋”常表现为悲秋,如杜甫《登高》中“ ”;但因为秋高气爽的特征,诗人还以“秋”描写开阔壮观之景,如范仲淹在《渔家傲》中“ ”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基层干部要善于穿针引线,既能将党的政策准确地宣传给基层群众,又能把群众需求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确保上下级沟通顺畅。
B.纪录片《苏维埃往事》一经上映就引起轩然大波,经济学人网站认为它是清洁过去最强有力的解毒剂,“扣人心弦、勇敢、不妥协”。
C.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社会积极推动阿富汗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绵薄之力。
D.《法治进行时》开播十年来,主持人徐滔现身说法,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将冰冷理性的法律诠释得温情而感性。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新技术的使用,不仅要建设诚信透明的商业文明,还要让社会更有效率,这是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技术运用的普遍期待。
B.作为陕西人,对秦腔《五典坡》并不陌生,对王宝钏反抗父权、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C.“塑料花海”骗人事件被曝光后,洛阳景区试图以打折促销来掩盖虚假宣传,这说明该景区根本没认识到问题症结所在。
D.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网络降费目标,基础电信企业提出五条措施,其中之一是加快不限流量或大流量资费方案的推出力度。
19.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一部辞书,质量上乘的名牌辞书,也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它就会退化落伍。《新华字典》能够长期受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跟踪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及时修订,精益求精。这部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品牌字典加以修订,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学术工作,要有正确的修订原则和科学的修订方法。第11版修订组确定了“保持特色,贯彻规范,跟进时代,系统稳妥”的十六字原则。
对 即使是 否则 为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在中国,秦岭一直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山脉, 。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如果没有秦岭,从东南方向来的湿润季风将直接进入黄土高原,这对黄土高原来说, ,干燥度减小;从黄土堆积的层面来说,多雨意味着对黄土的侵蚀加剧, 。只有当雨量少、剥蚀作用不强时,才能使大量堆积下来的黄土得以保存,并继续加厚。
21.顺水推舟是辩论中常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参见示例)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辩论方式。请用顺水推舟法在横线上写一段话反驳对方,要求:立场鲜明,语言连贯、得体,不超过70字。(5分)
【示例】
正方(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请看一代殷王商汤为了保护鸟类,在捕鸟时网开三面,这不是保护吗?
反方(人类是大自然的破坏者):商汤捕鸟时网开三面,这当然是一种保护,可是他捕鸟本身不就是在破坏自然吗?可见人类还是大自然的破坏者啊!
有网友求助:邻居经常在门口随意堆放垃圾,气味刺鼻,忍还是不忍?一位网友回复:忍了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长期相处,毕竟邻里和睦才是最重要的。另一位网友反驳道: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大学毕业生小王,给国内一传媒公司投送了英文求职简历。公司负责人在回复中表达了对其专业才能的欣赏,但同时表示:“请使用中文!”小王回复邮件:“我认为用英文更能展示我的优秀。当然如果贵公司不能接纳英文,那就不在我的求职范围内了!” 这场看似“语言”的争执,传达出一些令人深思的意味。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 (3分)B
2. (3分)B
3. (3分)D
4. (3分)A
5.(5分)第一处风景清净明快,令人淡去浮华、超然世外(返璞归真)(2分);第二处民俗质朴自然,在歌舞米酒中蕴含秦风汉韵、达观心态,让人获得生命启迪和情感蕴藉。(3分)
6. (6分)用问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2分);引导人们寻找桃花源,写出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却幻化为万形、以各种美丽姿态存在于现实中,每个桃花源都有陶渊明的影子(2分);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理想境界,从而作出“桃花源在人们心里”的回答(2分)。
7.(3分)C
8.(5分)BD
9.(4分)商家(企业)要诚信当先,把好商品质量关,对消费者负责;工商及行政、法律部门要畅通维权渠道,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开拓思路,借鉴和完善小额消费诉讼制度;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工作,弘扬诚实守信,曝光消费侵权案例。(一点一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D
11.(3分)B(此处指帝王的墓陵。)
12.(3分)C(“因此招致了韩侂胄的陷害”错。)
13.(10分)(原则上一句一分,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
(1)已经安于习惯(现状)并成为风气,认为苟且取得(以不当手段取得)是最好的谋略,现在的祸患,在于不任用和培养人才。
(2)刘光祖向郡守汇报,在交通要道烧掉(吴曦张贴的反叛)告示,并且骑马去联络帅守、监司中那些一向与自己相知的人(或一向与自己相知的帅守、监司),(希望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抗贼。
14.(5分)A D(A“渲染离别的伤感”错,在秋风中长途跋涉送别友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没有离别的伤感;D理解错误,颈联是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和天下苍生对他寄予的期望。)
15.(6分)尾联中写诗人虽然年老,但作为老朋友不顾路途遥远赶来送别,并坚信自己回去后定能过上太平日子,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信任,格调高昂;(3分)此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没有令人伤感的离愁别绪,而以归看升平来结束全篇,表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怀,所以说此诗颇具豪放之风。(3分)
16.(5分)(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万里悲秋常作客 塞下秋来风景异 沙场秋点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B.褒贬误用。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往往带有贬义。C.谦敬
不当。D.语境不合。现身说法,比喻用自己的经历、经验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18.(3分)C(A .不合逻辑,B.主语残缺, D.搭配不当)
19.(3分)这部 质量 它就 确定(第11版)(对2处1分,3处2分,4处3分)
20.(6分)它对气流运行有着明显的阻隔作用(它阻隔了气流的南北运行)
意味着雨量势必增加 不利于黄土的堆积(每句2分)
21.(5分)忍一时的确可以风平浪静,可你能忍一世吗?如果小矛盾不解决就可能积累成大矛盾,那还谈什么邻里和睦?与其忍让,不如积极沟通。
四、写作(60分)
22. (60分)参考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刘光祖,字德修,简州阳安人。刘光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淳熙五年(1178),刘光祖被召回京城奏对,谈论恢复失地的事,他请皇上效法太祖的用人原则,并且说:“对大臣们说的话,不能不考察:一方面,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劝陛下轻易出兵,快速进兵的,那么就会立即危害国家;一方面,不考虑振兴国家,苟且偷安,就是长期危害国家。”因为丞相赵汝愚的推荐,刘光祖被召回朝中。光宗即位后,刘光祖被任命为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刘光祖弹劾罢免了户部尚书叶翥、中书舍人沈揆,(因为他们)巴结被皇帝宠信的人而谋求晋官升职,他说:“近年以来,士大夫不追求廉洁和谦恭而追求名利,不尊崇名誉与节操而尊崇爵位,不敬佩君子而敬佩平庸的人,已经安于习惯(现状)并成为风气,认为苟且取得(以不当手段取得)是最好的谋略,现在的祸患,在于不任用和培养人才。我身为言官,哪能以排挤和攻击人才为有能力呢?”刘光祖转任太府少卿。宁宗即位后,刘光祖升为起居舍人。他论奏说:“政令应该由中书省制定,陛下审察之后再执行,君主掌权,没有比这更重要的。”知阁门事韩侂胄渐渐恃势弄权,所以刘光祖首先谈论这些。刘光祖升为起居郎。百官集中讨论占卜孝宗的墓陵,刘光祖和朱熹都认为会稽山的陵地,土薄水浅,请求决定重新占卜。不久,朱熹被贬管祭祀的闲职,刘光祖说:“汉武帝对汲黯,唐太宗对魏征,都是暂时发怒很快就后悔。朱熹通晓古代圣贤的学说,是当今有学问的老儒者,又不是汲黯、魏征二人所能比的。陛下刚即位时,招揽老儒者,是刚执政时最好的举措。现在无缘无故地罢去朱熹,能行吗?”刘光祖两次上疏,皇上都没听。赵汝愚被罢去宰相后,韩侂胄专权,就把士大夫看成伪学逆党,不准他们做官并且永不叙用。刘光祖撰写《涪州学记》,说:“学问大的人,通晓圣人的学说并用这些学说来陶冶自己,而现在却以圣人之学为伪学;学问小的人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而现在以写文章为害。好恶是暂时的,是非是由后世来判定的。”谏官张釜指责刘光祖是在诽谤,刘光祖被罢官,贬到房州。刘光祖后又被起用为眉州知州。吴曦反叛,刘光祖向郡守汇报,在交通要道烧掉(吴曦张贴的反叛)告示,并且骑马去联络帅守、监司中那些一向与自己相知的人(或一向与自己相知的帅守、监司),(希望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抗贼。不久听说吴曦已经被杀,刘光祖就给宣抚使杨辅写信,讲应该推行营田,以前归吴氏所有的利益,都收回来归国家所有,以便节省军费;奖励表彰有名誉与节操、为国而死的人以激励忠烈之心。韩侂胄被杀后,刘光祖被召用为右文殿修撰。皇上采纳了。嘉定十五年(1222)刘光祖去世,他被进升为华文阁学士,谥号“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