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19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19页)

ID:564919

大小:43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被压扁的沙子 1 、对于 6500 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 “撞击说”和“火山说” 2 、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 6500 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3 、文章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4 、毫无疑问, 6500 万年前地球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这句话中的“大灭绝”“大劫难”分别指什么? 大 灭绝: 是指 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的灭绝。 大 劫难: 指 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而引起火山喷发、大火、潮汐大浪等一系列灾难。 5 、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6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能否把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就不能突出作者在下文的说明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 7 、文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 __________ 构成的。 二氧化硅 8 、“斯石英”和“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都是由于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9 、“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 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10 :这篇文章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看法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 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11 、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从现象到结果的逻辑顺序。 文章结构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灭绝的原因 撞击说 1980 年 火山说 1987 年 肯定“撞击说” 斯石英形成原理 沙子受到巨大压力 斯石英出现地点 受巨大撞击的地方 原子弹爆炸的场地 否定“火山说” 火山温度熔化了岩石 火山地区没有斯石英 麦克霍恩等研究证明 斯石英中的原子排列 结论 恐龙灭绝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 ( 1 ) 本文题目 《 被压扁的沙子 》 是否离题太远 ? 换成 《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 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 《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 ,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 2 )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用作证据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变成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百万年的反弹,又会恢复为沙子。在实验室里,用摄氏 850 度的高温把“斯石英’加热 30 分钟,会变为普通的沙子。 以此佐证 :“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这个道理。) 得出推断 :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内容把握 ( 3 )为什么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用作证据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以此佐证 :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层的年龄为 6500 万年,与恐龙灭绝的历史相同,研究者从里面检测到了斯石英相同的原子排列,证明这里有“被压扁的砂子”。 用来推断 : 6500 万年前地球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地球生物灭绝。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不可能发生过火山。 括号里的文字起补充说明作用,说说它们具体的作用。 ( 1 )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说明天文学研究的意义。括号中的文字起强调说明的作用。 ( 2 )即非常纯的沙子。 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括号中的补充说明,使表述更严谨,达意更准确。 ( 3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 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通俗易懂 。 1 、这两篇课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是所选用的材料却很有不同,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 恐龙无处不在 》 中讲到恐龙的灭绝,尤其是南极恐龙的灭绝证明南极并不适应恐龙生存,进一步说明了南极上的恐龙是跟随“南极板块”一起来到这里的。这一内容并不是本文说明的重点,因此很简略。 对比研读一 《 被压扁的沙子 》 一文正是要探讨恐龙为什么会在 6500 万年前突然灭绝这一问题。通过 6500 万年前岩石中发现斯石英成分,结合斯石英的特性,证明了 6500 万年前曾有过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因此,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不是火山。 由此可见,说明文中材料的选择、使用是由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决定的。与说明对象关系密切的就详写,关系不大的就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 对比研读二 2 、结合这两篇短文的内容,请分析这两个题目的特点。你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吗? 题目 : 《 恐龙无处不在 》 是一个简洁的陈述,这是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的。以“恐龙”为话题,这个题目很新颖,能够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 《 被压扁的沙子 》 这个题目让人感到新奇。什么样的沙子被压扁?被谁压扁呢?压扁沙子干什么呢?看了题目,或许大家都会有这些疑问。这就设置了悬念,也同样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 内容 : 《 恐龙无处不在 》 全篇虽然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讨恐龙在各大洲的分布情况,但我们可以感到,作者介绍这些的根本目的是借此以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 《 被压扁的沙子 》 主要内容是推理、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 —— 巨大的撞击。“被压扁的沙子”在文中就是指“斯石英”。斯石英具有一个特性,被强烈积压、撞击的沙子可以形成斯石英。然而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却不能被火山带到地面,原因是火山温度太高。恰巧,科学研究表明,从 6500 万年前的岩石中发现了斯石英。而恐龙的灭绝正式这个时候! 因此,最终的结论水到渠成。 告诉我们: 说明文的题目也应该追求新奇、新颖,引人瞩目;内容也可以环环相扣,推理缜密,引人入胜! 对比研读三 3 、试分析这两篇短文的说明顺序? 这两篇短文都是事理说明文。 “恐龙无处不在”一文从“恐龙遍布世界各地”这一事实中产生疑惑:既然不可能同时在几个洲产生、繁衍,那么这么多恐龙又是如何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正式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推理,才最终得出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一开篇就列出学术界的两种恐龙灭绝的不同观点。到底哪种说法更科学?通过对斯石英的发现与研究,最终揭开了谜底。 由此可见:这两篇文章在行文上都是按照“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的。这是逻辑顺序的一种。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