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绩
(
约
589
~
644)
,字无功,号东皋子,
绛州
龙门
(
今山西河津
)
人。隋末
举孝廉
,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嗜酒,能饮五斗,自作
《
五斗先生传
》
,撰
《
酒经
》
、
《
酒谱
》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字词了解
东皋:
徙倚:
犊 :
薄暮:
落晖:
采
薇
:
(
g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
(
xǐyǐ
)
徘徊,来回的走。
(
dú
)
小牛
,
这里指牛群。
傍晚。
落日
薇,是一种植物
。
春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首 颔 颈 尾
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文中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一种基调?
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
《
短歌行
》
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课外知识拓展
典故 的含义 :
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
礼乐制度
等史实者的
官名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
:“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前,它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早于文字就在民间口头流传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对仗的意思
: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课后延伸
一 、将此诗改为下面所展示的词,是好还是不好?
东皋望,徙倚欲何依。树皆秋色,山唯落晖。牧人返,猎马归。相顾无识,长怀
采
薇。
二、与杜甫的
《
春望
》
相比有什么异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