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抒发了收复失地、抗金报国的执着之心;
对投降派偏安一隅的愤怒和谴责。
3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3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
壮
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豪壮、雄壮
……
?
爱国词专题
:
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 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22
岁,
2000
人抗金,率
50
人夜袭敌营,活捉张定国
30
岁,调离前线
43
岁,赋闲江西上饶
64
岁,知镇江府,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68
岁,病逝,
“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
1188
),诗人
48
岁。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
,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
)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典故一:“八百里”,指牛。
晋王恺有一条良牛名叫“八百里驳”。一次,王济与恺比射, 以此牛为赌注。济“一起便破的”,遂杀牛作炙,“尝一脔便去”。(《世说新语〃汰奢篇》)
这里用此典故,乃取济之豪气。苏轼有诗云:“要当啖(dn)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约 ——“脔”是块肉,即晋王济尝了一块肉就离去,很洒脱,很有豪迈之气。苏轼的诗句,是说美食这种牛肉,可以去除我们文人身上那种“酸劲儿”。
典故二:“五十弦”,指“瑟”
。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传说古瑟本有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
《史记〃封禅书》记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帝禁不止。”这与或
雄壮豪迈
或
悲 壮苍凉
的“塞外声”有相近之处。
典故三:“的卢马”
。
相传,刘备 荆州遇险,所骑 的卢马“一跃三丈”,刘备因而脱险。这就是三国故事中的“刘备跃马渡剡溪”。
典故四:“霹雳”,
特别响的雷声。
《南史〃曹景宗传》记载:曹在乡里,“与年少辈 数十骑, 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
吹角连营
分麾下炙
翻塞外声
点兵
沙场
跑马飞快
鸣弦霹雳
了天下事
赢身后名
叙壮事:
军容雄壮
士气高昂
战斗激烈
胸怀远大
绘壮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梦中壮景。
请任选一句,
结合
关键字,结合诗歌整体意境,合理想像,
描绘出你看到的雄壮的景象。
“
呜
——
”
清早,嘹亮的号角声划破了阴冷的天空,连绵如山的军营前,将士们集结完毕,整装待发。盔甲寒光凛凛,眼神坚定自信。
示例:
梦回吹角连营
追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威武豪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虚写,豪壮)
悟壮情:
也抒发了现实中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感伤。
(实写,悲壮)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壮词:
题材:军旅题材,战斗场面。
威武、 粗犷、勇猛、雄健。
意象:
剑、角、五十弦、的卢马、强弓箭雨等,有形有声,脉络清晰,寓意、情感自然融合,撼人心魄。
情感:
豪迈、壮美,又苍凉、悲愤,以壮写悲,悲中见壮。
写作特色:
上下阕一气贯通,节奏紧凑,生动形象。
虚实结合,
对比强烈,冲击心灵,感人肺腑。
运用典故,委婉含蓄,生动形象,情韵丰富。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考链接
1
、
“
关河梦断何处
”
的
“
梦
”
指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叙事抒情,请结合两首诗文内容,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