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三)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皈依(ɡuī) 诡谲(jué) 脂肪(zhǐ) 呼天抢地(qiānɡ)
B.结冰(jiē) 氛围(fēn) 卷帙(zhì) 所向披靡(mǐ)
C.补给(jǐ) 关卡(qiǎ) 掺杂(chān) 金蝉脱壳(qiào)
D.混沌(hùn) 勒令(lè) 潜力(qián) 自怨自艾(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叹惋 宛然 综合征 变本加厉
B.凋蔽 利弊 执牛耳 总揽全局
C.犹如 效尤 望年交 凤毛麟角
D.涣散 焕发 雄赳赳 不明一文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 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 的高节奏 。至于那些为了 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休戚相关 心跳目眩 律动 应对
B.息息相关 心跳目眩 躁动 应付
C.休戚相关 目眩神迷 躁动 应对
D.息息相关 目眩神迷 律动 应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市疾控中心针对山东疫苗未冷藏流入多省表示,本市未发现问题疫苗。全市一类疫苗和该中心采购的二类疫苗均通过正规渠道采购。
B.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将在天津上映。这部由陕西演员打造、地道方言演
绎的话剧为观众呈现白、鹿两大家族在白鹿原上五十年间上演的一幕幕恩怨纷
争。
C.天津自贸试验区应发展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密切合作,促进金融、科技与产业间的“融资、融智、融通、融合”,实现“共识、共建、共享、共赢”。
D.近日,由天大研发的国内首个人感仿生神经系统被成功应用于海尔集团的中央
空调系统,既提高了空调的舒适度,又降低了能源消耗。
5.下列古代诗句与文段蕴含的意境情感最不符合的是( )
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中,常见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夹杂粤语或闽南话的英语,却是华人的容颜。他们来到这里,为的不过是买中国人爱吃的蔬菜,或者到餐馆吃一顿中餐。其实胃口比乡音,比容颜,还要难以更改。无论走到哪里,味蕾连接的胃口,永远牵动着人心深处最动人最温暖也最牢固的那一点。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9分,每小题3分)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微电影也可负载大主题
牛梦笛
普通观众一般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作为微电影的代表,这部当时还被称为“网络短片”的作品讲述了小人物的梦想故事,贴近普通年轻人的生活视角,既具备当下网络文化的一系列特征,也有着基本的电影品质和完整的人物故事链条。自《老男孩》之后,此类网络视频有了新的概念与定义,成为一种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能力较强的艺术作品。
短,是微电影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灵活的展示手法,并使拍摄变得更为简易。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据预测,未来3年内,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它的兴盛,开始牵动大众文化产品的发展态势,也折射出了自身在创作和推广上的问题。
首先,不少打着“微电影”旗号的网络视频存在依靠软色情、软暴力来增加点击量的现象,内容低俗。其次,不少与微电影相关的创投和赛事活动流于形式,成为商业机构和一些地方的门面活动,很少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和导演。还有一些批评者担忧,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进而消解微电影应有的艺术品质,让这一独特的影视形态在艺术上过早凋谢。
一般来说,内容上的泥沙俱下,是一个新的艺术类型在初创时期难以避免的情况。在加强管理和引导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微”时代的影视产品,也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意,消化大的主题,在赢得市场的同时,承担起大众教化和艺术探索的功能。
艺术性、公益性已经成为优秀微电影的重要标识。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用5分钟微电影的形式,以中国最常见的饮食工具“筷子”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传递了感恩、明礼、睦邻、关爱等中华传统美德,表达出“教会感恩,学会分享”的含义,浓缩了全球华人最深邃的情感。影片虽短,但它所蕴含的意义深刻入心。微电影《再不爱就晚了》曾3天火爆网络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这个呼吁年轻人关爱父母的短片,让不少年轻人看了之后潸然泪下,想到自己渐渐长大,然而父母却一天天老去,心里很不是滋味。短短的一个电影,却承载了孝老敬亲这个巨大的伦理内核。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微电影也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方式,承载起普通人的中国梦。近年来,一批由农民、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特定群体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备受关注。虽然这些影片未必有其他微电影那么高的艺术水准,但故事都取材于真实经历,感情真挚,也特别能够打动观众,从而通过网络向观众传递了核心价值观,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互信。这当中的真实情感和文化情怀,展示了所有艺术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成功之道;这些题材和拍摄方式,也为微电影承载社会价值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充分认识微电影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物”尽其用,是当前创作界的一道重要课题。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9日 02版)
6.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论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微电影既具备当下网络文化的一系列特征,也有着基本的电影品质和完整的人物故事链条,是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能力较强的艺术作品。
B. 微电影短的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灵活的展示手法,并使拍摄变得更为简易,这是其蓬勃发展的一个原因。
C. 一些批评者担忧,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进而消解其应有的艺术品质,使其在艺术上过早凋谢。
D. 微电影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意负载大主题,既能赢得市场,也能承担起大众教化和艺术探索的功能。
7.下列关于微电影作品的论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 微电影的代表作《老男孩》讲述了小人物的梦想故事,贴近普通年轻人的生活视角。自此以后,此类网络视频有了新的概念与定义。
B. 衡量一部优秀微电影的重要指标是艺术性、公益性,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
可以称得上这方面的代表作。
C.《再不爱就晚了》呼吁年轻人关爱父母,虽短短的一个电影却承载了孝老敬亲这个巨大的伦理内核,是一部优秀的微电影。
D.近年来,一批由农民、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特定群体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之所以备受关注,凭借的是高的艺术水准以及真挚的感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攀升,可以肯定这一艺术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B. 一般来说,一个新的艺术类型在初创时期难以避免内容上泥沙俱下的情况,微电影也难逃这一魔咒,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C. 所有艺术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成功之道是作品当中的真实情感和文化情怀,微电影也不例外,例如《筷子篇》传递了中华传统美德。
D.当前创作界应该充分认识微电影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规避其在创作上内容低俗、推广上流于形式等问题,“物”尽其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唐河店妪传
宋·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呼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吏民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①。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②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录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选自朱润东《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①静塞、骁捷、厅子:皆为当时地方武装的徽号。②顷年:近年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 留守
B.国之备塞 完全
C.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 前进,迎敌
D.贻于有位者云 赠给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俯而汲焉 盘盘焉,囷囷焉
C.不过上谷者久之 乃夜驰之沛公军
D.悉为上军所取 为之奈何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老妪之勇的一组是( )
①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②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
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
④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
⑤常山吏民观而壮之
⑥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娴熟地运用典型概括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巧妙杀敌的老妪形象,又以一个人的典型特征来概括整个边民的精神状态。
B.文章第一段提到:唐河店的百姓很勇敢,战争爆发以来,他们防范敌兵,一点都不害怕。
C.作者为人耿介,敢于直言,这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在批评当时“有位者”削弱边民力量的错误做法时,毫不隐讳;在向“有位者”献治军之策时,又十分坦诚,体现了一种忠毅的人格力量。
D.本文作者以史实为依据,告诫统治者要重视地方武装,否则国家安全堪忧。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1小题,共114分。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 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2分)
⑵ 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3分)
⑶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越调】 小桃红
元代 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①湘裙翠②。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注】①约:束,裹。②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裙子。
⑴ 这首曲最后三句“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⑵“一去琵琶数行泪”蕴含极其丰富的情感意蕴,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将自己贬谪江州和琵琶女流落江头的悲惨遭遇联系在一起,酝酿出两句传颂千古的名句:“ , 。”
⑵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写山的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水的是“ ,
”:短的十六个字就写出了兰亭周围的景色,渲染了清幽的氛围。
⑶ 李密在《陈情表》语言非常生动,他用“ , ”八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孤苦无依。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我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后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来我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把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还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6.文章写了不同时期“我”对那株巨槐的感受,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7.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却写了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内容,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结合文本,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8.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开篇就写自己在北京生活了五十八年,其用意是为了强调在北京生活之久,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B. “梦境是现实的变形”,这一段关于梦中艰难采摘槐豆的情节,作者采用对比手法,为了突出现实生活的美好。
C.“槐”是平民化文字的象征,胡同是作者生命依恋的空间,也是他心灵悸动的源泉。作者以此抒发对北京的眷恋情怀。
D.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质朴、自然、真挚,却不乏画龙点睛之笔,尤其是文章最后两句诗句很有韵味。
E.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对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固然是作者反对的,但盲目的拆改留下难以抹平的疤痕更是令人难以容忍的。
六、(12分)
20.请你模仿例句,以“我喜欢”开头,再写两个句子,适当的增减字数,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6分)
例:人生既有烟波江面,就有望穿江面的志士仁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
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 , , ;我喜欢 , , 。
21.下面这段话是从《生活的艺术》摘录的文字,请根据文章的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头横线处添加一句能够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3分)
,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角度看,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22. 把下面带序号的句子组成句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填入横线处。(3分)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 , 。 , 。 , ,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丘、湖泊与森林。
①而人生的美丽
②才能容纳众多的山丘、湖泊与森林
③如果人生的价值可以衡量的话
④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
⑤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
⑥只有博大的胸怀
正确排序: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片肥沃的土地,一年四季里生长着很多植物,品种繁多、姿态各异;而一片贫瘠的土地则生长的植物品种稀少,弥望皆黄茅白苇之类。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的体验与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抄袭。
河北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三)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脂肪zhī 结冰jié 自怨自艾yì )
2.A ( 凋敝 总览全局 忘年交 不名一文 )
3.B
4.D (A. 成分残缺,“针对……的问题”。 B.语序不当,“在白鹿原上五十年间”应为“五十年间在白鹿原上”。 C.搭配不当,“发展引领带动作用”应为“发挥带动作用”)
5.B ( 远离故国,乡音已改。)
二、(9分,每小题3分)
6.A (A第一段原文“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作为微电影的代表,这部当时还被称为网络短片的作品……”是《老男孩》的特征,不能进而推广为微电影的特征,属偷换概念。)
7.D(解析:D第六段原文“虽然这些影片未必有其他微电影那么高的艺术水准”,高的艺术水准不是必需条件。)
8.A(解析:A,第二段原文“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据预测,未来3年内,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选项“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攀升”“可以肯定”表述绝对化,“还在”表示既成事实;同时,不能因产值单一数据的可能提升肯定微电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备,防御,防备)
10.A(A.都是连词“因为”;B.一个是代词,代“水”,一个是助词“……的样子”;C.一个是助词,不译,一个是动词“去、到”;D.都是介词,前一个是“被”,后一个是“对”)
11.D
12.B(第一段的意思是: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这里的人)才防范敌兵,但是(辽兵)并不害怕。)
四、(22分)
13.(1)老妇人从后面把辽兵推入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译出“堕、诣”各1分,共2分。
(2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而那些坚固的铠甲装备和强健的战马,都被更上一层的部队拿走了;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是这些人冲锋在前,当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了。 译出“悉、辈、乐为”各1分,共3分。
(3)如果能稳定那些军队,让那些士兵热爱故里;增加他们的军需给养,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吃穿;再给他们配上坚固的铠甲和强健的骏马,那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败!译出“诚、定、厚”各1分,共3分。
14.(8分)杨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这个时期的散曲刚从乐府民歌和宋词演化而来,所以带有浓厚的民歌和宋词色彩。这首曲既显示了文人高雅典丽的艺术修养,又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
⑴一语双关:“晚凉”既是天凉,又是心中凄凉
色彩对比:“红鸳”对“白鹭”,对比鲜明,画面具体可感。
对比反衬:以鸟的“何处不双飞”和自己孤独寂寞做对比,反衬自己孤独寂寞之情。
(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如果答出其他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⑵“一曲琵琶数行泪”,琵琶声勾起了女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丈夫的思念和离愁别绪,又有对自身的感怀:自己也像那琵琶女一样,美人迟暮,孤独寂寞。深刻的表达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盼归,埋怨的复杂情感。4分
15.(每句1分,共6分)
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⑵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五、(20分)
16.①年幼时,“我”感受巨槐树给“我”的荫庇和恩惠;②搬出了四合院以后,“我”
从巨槐身上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人生的苦涩。4分,每点2分。
17.观点一:不该删去。①文章谈的是槐树,实际上借槐树谈的是对胡同院落和
北京传统生活的感情。②作者表面谈的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自己对胡同院落的情感不会改变,对北京传统生活方式不会消失的信念。③写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更凸显了作者在构思上的别具匠心。(意思相同即可)6分,观点1分,阐释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观点二:可以删去,①文章的主题是借槐树表达自己对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倒数第二段虽然也谈到了对北京的爱,但大段篇幅都在谈旧城改造,略显赘余(或枝蔓)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②如果删去可使中心更明确,主旨更清晰。因此可以删去。(意思相同即可)6分,观点1分,阐释5分,答出①,2分,①②都答出来5分。
18.①表达对以槐树为代表的胡同四合院生活的眷恋(或热爱),点明主旨;②
使表达更富有文采,令人回味;③与题目照应。6分,每点2分。
19.B E (B.作者是借梦境是为了表达现实生活的艰辛。E.原文是“总会留下” “该容忍的容忍”)4分
六、(12分)
20.示例:
我喜欢傲岸中透出缠绵气的李白,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也低吟着“云想衣裳花想容”;
我喜欢豪气中透出老气的苏轼,虽是“一尊还酹江月”,也因“早生华发”而感慨;
6分,每一组中各3分,每句1分。
21. 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3分
22.⑥ ② ① ④ ③ ⑤ 3分
七、(60分)
23.审题参考:从土地的角度看,可写环境的作用,环境造就人;深一层次,土地的肥沃可以看着是一种积淀;肥沃的土地可以看着具有一种包容的胸怀。从植物的角度看,可写要珍惜环境,顺境更易成才,有了好的环境要充分利用,尽情展示,深一层次,可写多一些适应环境的能力。
【参考译文】
唐河店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名为店名。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人们)不把这看做怪事。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这里的人)才防范敌兵,但是(辽兵)并不害怕。
端拱年中,有个老妇人留在店里。正赶上有一个辽兵来了,他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着大声叫老妇人帮他打水。老妇人拿着井绳和水罐去井边,刚把井绳放下去又停住了。因为辽话称虏为“王”,她就对辽兵说:“井绳短打不到水,我年纪大了力气又不够,请王自己打水吧。”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
辽兵就拿着井绳系在弓尾上,俯下身子到井边打水。老妇人从后面把辽兵推入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马的身上铠甲都具备了,马鞍后面还悬着一个猪头。常山郡的官吏百姓都称赞她勇敢。噫,国家防御边塞,经常用边土上的士兵,大概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熟习战斗的技巧要领而且不害怕不懦弱啊。一个老妇人尚且能这样,那些边土的士兵就更不难想象了。
近年来边土那些勇猛的骑兵,在上谷称为“静塞”,在雄州称为“骁捷”,在常山称谓“厅子”。这些都是熟习战争战斗的方法而且不害怕不懦弱的人。听到外敌入侵,有的父母妻儿都来帮助安置战马整理弓箭,甚至还有不待披戴甲胄就上阵迎敌的。近年来北方胡人来侵袭,很久都打不过上谷,就是因为静塞士兵的勇猛啊。只是恰逢戍边的将领把静塞的士兵都调配到自己的军营来保护自己,所以上谷没有守住。
现在“骁捷”、“厅子”的名号还在,但是兵马不多,虽然进行了招募,但边境上的人并不响应,为什么呢?因为被选中的都要被送回上都,离开家乡故里;而且每月的军饷很少,有的甚至不能糊口;发给他们的铠甲都很脆弱,战马也瘦弱,不能够抵挡胡人:而那些坚固的铠甲装备和强健的战马都被更上一层的部队拿走了;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是这些人冲锋在前,当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了。
如果能稳定那些军队,让那些士兵热爱故里;增加他们的军需给养,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吃穿;再给他们配上坚固的铠甲和强健的骏马,那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败!如果真的能这样,只要有一万边土上的士兵,就可以抵挡外敌五万啊。参与治理国家的人,不在这方面留心,我看不到他们的忠心啊。
因此通过一个老妇的勇敢行为,来整体反映边防的事情,赠予那些在位当权的人。
高三语文(三) 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