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运用复习
四川雅安名山永兴中学 郑循松
小标点、大智慧。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豆腐绝不可少一文钱不要
A.
无鸡鸭亦可
,
无鱼肉亦可
,
豆腐绝不可少,一文钱不要。
B.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豆腐绝不可;少一文钱不要。
雅安市中考考查范围:
考点:
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中考题型:
(单项选择题)
考查的重点:
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的标点。
学习目标
1.
掌握常见的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2.
能辨识和改正误用的几种标点符号。
回忆背诵
常用
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1
、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2
、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3
、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4
、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5
、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6
、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冒号
→基本用法是提示引起下文和总结上文。
1
、表示提示引起下文。
例
a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b
、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例
a
、 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
b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2
、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注意事项
:
1
、 ★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分别用
逗号
和
句号
。
例
a
、 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b
、“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c
、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范福喜问。
(
√
)
(
×
)
(
√
)
2
、
★
转述的话(间接引语)不能用冒号与引号。
例 老师说过:“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
(
×
)
3
、★不要在一个句子里连用两个冒号
例 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
:
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
×
)
→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比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顿号
顿号用法及注意事项
——
1
、
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
和
”“
与
”“
或
”“
或者
”等,不必再用顿号。并且多个并列词语
,
最末两个之间用连词连接
,
不用顿号。
例:
a
、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
和
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b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c
、今天晚会有如下节目
:
舞蹈、独唱、合唱、相声 、杂技。
(
√
)
(
×
)
(
×
)
2
、
表概数时不用顿号,表确数时必用逗号。
例
:
a.
对面走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b.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
×
)
(
√
)
3
、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
,
安徽的黄梅戏
,
河南的豫剧,在这次的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5
、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
这些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次采访,你
必须
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照相机。
4
、标有引号或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例: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水浒传
》
,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是句中点号的重点。
逗号用法及注意事项
——
1
、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2
、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3
、
★
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或名词加了语气词“呀”啊“呢”等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
a
、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b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
、
玫瑰呀
、
米兰呀
……
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
×
)
(
√
)
4
、★谓语前置的句子,谓语和主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
a
、出来吧,你们!
b
、多么美啊
!
祖国的江河!
(
√
)
(
×
)
分号
分号用法及注意事项:
→
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例:做,要想来指导;想,要做来证明。
例:
a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 ,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所以至今还记得。
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
、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
2
、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
3
、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问号用法及注意事项
用于表疑问语气句末尾
问号
1
、
★
择问句
,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例
:
a
、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b
、今天午饭,我们是吃西餐呢?还是吃中餐呢?
2
、
★
续问句
,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
例:
a
、
他是谁
?
从什么地方来
?
b
、除了他能去,谁呢
,
你吗,你能去吗
?
3
、 ★
谓倒装句
,
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例:
a
、
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b
、
就去吗
?
小黄的爹
。
(
√
)
(
×
)
(
×
)
(
√
)
(
√
)
(
×
)
4
、★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不是有疑而问,只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应用句号。
例:
a
、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b
、请你问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
√
)
(
×
)
引号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①
表直接引用
②
表特定称谓
③
表强调突出
④
表讽刺、否定
⑤
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
用引号注意事项
1
、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
例:
“我们就叫他‘小诸葛’吧!”他提议道。
2
、★引用的话
独立
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引用的话作为自己的话的
一部分,
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外边。
例:
a
、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例:
a
、那天晚上,我刚走到胡同口,就听到“啊呀!”一声。
b
、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3
、
★
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
问号
或
叹号
,应该给以保留
。
(
√
)
(
×
)
(
√
)
(
√
)
省略号
例: 中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
……
等
破折号
1
、可表示解释或补充说明。
2
、 跳跃或转折的话。
3
、表示说话中断。
4
、表示声音的延长。
5
、 表示事项的列举。
书名号
句号
注意
----
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1.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a)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
a
、请您稍等一下。
b
、请把门关上
。
用于标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雕塑名、图画名以及电影、电视剧等。
(
×
)
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也可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
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吧。
B.
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如水,亦有欧阳修的夜读之凉。
C.
他听了我的话,笑了:“明天就开始吧。当然,今天开始最好不过。”
D. “
卖蟹了”!小姑娘又亮开了又甜又脆的嗓门。
表特定称谓
表直接引用
表前后分句是并列关系
D
项中引用的是完整的话,感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实战演练
2.
选出标点符号
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
A.
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B.
像
《
论语(十则)
》
这样的古代经典诗文,一定要能够背诵。
C.
我问那个买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D.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十三”和“四”不是并列的,表概数,应直接说“十三四岁”
书名号里还有书目名称时,里面要用单书名号,应写为“
《
〈论语〉十则
》”
所引用的诗句没有独立成句,所以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面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B.“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
《
乡愁
》
和
《
乡愁四韵
》
,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C.
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水乡小镇
——
南浔镇。
D. “
我喜欢孩子们,”月亮说,“特别是那些非常有趣的小不点们。”
A
选择疑问句,第一个句子后使用逗号,句末使用问号
4.
下列标点符号
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
A.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
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C.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D. “
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B
(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所以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
5
、
下面材料中画横线的4处,标点使用错误的是( )
有两则新闻引人思考:(A)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文化经典教育交流会上,一个11岁的男孩表演了正、(B )倒背诵《老子》81章的绝技。(C)深圳一名5岁的女“神童”(D),一口气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3020位,其父母正准备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