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

ID:565269

大小:50.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第一章  构词法   第一节  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   二、关于语素和汉字:   1、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   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   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   2、多音节语素:   A.连绵语素(铿锵、蹒跚);   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   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   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   三、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   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四、实语素和虚语素:   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   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   B ‎ 第一章  构词法   第一节  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   二、关于语素和汉字:   1、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   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   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   2、多音节语素:   A.连绵语素(铿锵、蹒跚);   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   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   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   三、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   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四、实语素和虚语素:   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   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   B ‎ 第一章  构词法   第一节  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   二、关于语素和汉字:   1、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   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   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   2、多音节语素:   A.连绵语素(铿锵、蹒跚);   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   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   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   三、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   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四、实语素和虚语素:   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   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   B ‎ 第一章  构词法   第一节  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   二、关于语素和汉字:   1、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   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   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   2、多音节语素:   A.连绵语素(铿锵、蹒跚);   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   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   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   三、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   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四、实语素和虚语素:   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   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   B ‎ 第一章  构词法   第一节  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   二、关于语素和汉字:   1、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   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   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   2、多音节语素:   A.连绵语素(铿锵、蹒跚);   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   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   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   三、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   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四、实语素和虚语素:   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   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   B ‎.虚语素:没有实在意义的叫做虚语素,它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又叫做词缀语素,有前缀、后缀(汉语中没有中缀)。   第二节  词的构造   一、什么是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叫做词。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可以单独成词的词,绝大多数的自由语素是单纯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合成词的构造:   A、复合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语素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法叫做复合法,复合法构成的词叫复合词。   a.联合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b.偏正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c.述宾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d.主谓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e.补充式  例如革新,缩小、车辆、马匹、人口等   B、附加法:   由词根和词缀组合成词的方法,叫做附加法,由附加法构成的词叫做派生词。   a.前缀+词根  例如:初一,第三,老师等   b.词根+后缀  例如:刀子,凳子,零头,他们,看着,吃过,走了等   C、重叠法:由实语素重叠成词的方法叫做重叠法,由此方法构成的词叫做叠音词,叠音词可分为:   a.重叠式名词:姐姐,哥哥,娃娃,星星,狗狗  (多表示亲热程度加深)   b.重叠式量词:个个,张张,棵棵  (表示由个体扩大到整体)   c.重叠式动词:想想,写写,管管  (表示动作重复或短暂的延续)   d.重叠式形容词:好好(儿),高高(儿),(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  第二章  词类   第一节  词类的划分   一、词类的语法功能:   指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占据的语法位置,它表现在两个方面: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例如:名词可与副词以外的词组合成词。   又如:形容词能与副词“很”组合、能在其后面加上“的”、能作谓语、定语。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A.同类的词须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即具有同一性)   B.不同类的词须有相互区别的语法功能(即具有示差性)   第二节   实词   一、关于实词和虚词   1、从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看,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的词是实词,否则是虚词。   2、从词语的词汇意义上看,实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虚词只有语法意义。   3、从词语的成句能力上看,绝大部分实词能单独成句,为虚词不能单独成句。   4、从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看,绝大部分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固定,而虚词位置相对固定。   二、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   1、名词的分类:名词可分为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地点名词、方位名词等。   2、名词的语法功能:   A.能被数量词的修饰,但专有名词在一般情况下因受词汇意义的限制,它不能被数量词修饰;   B.能被形容词修饰;   C.不能被副词修饰,但某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名词例外,有时在名词前面可以有表示范围的副词(这是较为特殊的情况)。   D.一般不能重叠,但少数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如:家家户户;   E.在句子中,名词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3、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是名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包括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由单纯方位词添加词缀构成,例如:东南,西北,以上等)。   方位名词的功能:   a.方位名词一般可修饰谓语,作状语;   b.方位名词常附在词或短语后面,例如:屋里,窗外,黄河以北;   c.方位名词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但可与部分副词组合,例如:在前,最左边;   d.一部分合成方位词可以重叠,例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   (二)、动词:   1、动词的分类情况: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祈使命令、关系(当作,等于,算,叫做,象)、存在(有,在)、判断(是,为)、能愿(能够,会,应该,愿意,肯)、趋向等。   2、动词的语法功能:   A.动词能受副词修饰,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多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例外,如:很希望,非常想念,特别可能);   B.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包括少数不及物动词);   C.大部分动词能加“着、了、过”表示动作的状态,但一些能愿动词不能加“着、了、过”;   D.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部分一般轻读,双音节按AABB式重叠,含有“尝试”的意味;   E、动词在句子中常用作谓语。   3、趋向动词和能愿动词:   它们除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外,还分别具有下列特点:   A.趋向动词:常用在别的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走出去,干下去;   B.能愿动词: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帮助它们进行表达,因此,它们又叫“助动词”。   (三)、形容词:   1、分类情况:表性质、表状态、表程度等。   2、语法功能:   A.能受副词修饰,但本身已含程度意义的形容词不受副词修饰;   B.形容词经常修饰名词,一部分形容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   C.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不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单音节的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轻声或儿化。(重叠方式有AABB和A里AB两种情况,个别时候也有ABAB的现象)   D.形容词在句子中经常作定语,有些形容词可以充当状语和谓语。   三、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一)、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和次序的先后的词叫做数词。   1、数词的分类:   A.基数词:整数、分数、倍数、概数   B.序数词:表示先后次序,一般是在基数词前面加词缀(第,初,头,老);一些基数词在特定情况下可表示序数的概念(一年级,八班,六楼,‎‎2002年4月8日 ‎)。   2、数词的语法功能:   A.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结合使用,但下列三种情况例外:   a.古汉语中的残留成份,可不用量词;   b.在“这+一+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可省略;   c.有些基数词本身就带有序数词的概念,这时量词必须省略(例:我们的教室在三楼。)   B.数词一般不能重叠,特殊情况例外(例如:三三两两,九九归一,六六大顺)   C.数词特别不单独充当句子成份,(但数词成为陈述或解释对象时例外,例如:九是由三和六相加得到的。另外,分数有时可充当句子成份,例如:“今天下午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来。”)   3、数词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A.数量增加用“倍”表示。“增加了几倍”不包括原来的数;“增加到几倍”应包括原来的数。   B.表示数目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也可用“成”来表示);   C.“俩”和“仨”是合音词,已包含有“量”的内容,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再跟量词。   D.出版物中的数词,应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但概数应使用汉字的写法(例如,“一千多人”不能说“1000多人”、“三十几个同学”不能说“30几个同学”)。   (二)、量词:   1、量词分为名量词(人和事物单位的量)和动量词(动作、行为单位的量)两类;   2、量词的语法功能:   A.量词和它所修饰的名词于一定的搭配习惯   B.与度量单位联用时,后面的量词可省略;   C.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例如:个个、条条、天天等);   D.量词一般不单独作句子成份,一般要与数词、代词、名词组成量词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但下列几种情况例外:   a.量词重叠后可以作句子成份;   b.在“动词+一+名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可作定语。   (三)、副词   1、副词的分类情况:时间、频率、程度、范围、情状、肯否定、语气;   2、副词的语法功能:   A.副词主要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B.一些副词可修饰数量词和方位词;   C.不能修饰名词(但表示时间的名词和在习惯用语中例外,例如:“人不人,鬼不鬼”。“正好春季。”)   D.副词不能重叠,(偶有重叠应看作是叠音的副词);   E.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F.副词常用作充当状语。   3、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A.形容词可修饰名词,副词不能;   B.形容词可作谓语,副词不能;   C.一些形容词前面可加“很”,副词不能;   D.形容词能单独回答问题,副词不能。   (四)、代词   1、代词的分类: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含远指和近指);C.疑问代词   2、代词的语法功能:   A.可代替实词、短语,有的可代替句子、段落,代词代替哪种语言单位,就大致具备哪类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   B.代词一般不能重叠。   3、代词的习惯用法:   ①在书面上用“他”表示男性、“她”表示女性,复数形式与单数形式一样(当群体中有男有女时用“他们”表示),性别不详时用“他”表示;   ②“我们”不一定包括听众在内,而“咱们一定包括听众在内”;   ③“您”的复数不能用在后面加 ‎ “们”的办法表示,而应该用“您二位”、“您几位”来表示;   ④“它”在口语中可表示复数;   ⑤人称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例如“这娃不听话,硬是把你气得恼火!”;   ⑥单、复数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转换,例如“我校、我们认为”;   ⑦代词有时可以虚指,例如:你一言,我一语。   ⑧“这、那、这样、那样”经常起承接作用;   ⑨“在列举不完时,“什么”有时可表示“等等”的意思。   第三节 ‎ ‎ 虚词   一、介词:   1、介词的分类:A.时间、B.处所方向、C.方式手段、D.目的、E.排除、F.对象、G.比较、H.被动。   2、介词的语法功能:   A.介词不能单独在句子成份,必须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有的可作补语和定语。   B.介词不能重叠。   3、介词与动词的比较(有人说:介词是从动词变化而来的):   A.代词能够单独使用、单独答问,而介词不能;   B.代词常作谓语,介词不能;   C.多数代词能加“着、了、过”,而介词不能。   二、连词:   1、连词的语法功能及其分类:   A.连结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和,跟,同,与,以及,或,或者;   B.经常连结、代词、形容词、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并,并且,而,而且,或   C.经常连结复句中的分句:不但,虽然,即使,与其,宁可;   D.连结句子或句群:因此,所以,但是,然而。   2、连词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A.“和、跟、同、与、及、以及”都可表示并列关系;“与”有文言色彩,口语中不常用;“同”具有方言色彩;“跟”、“和”在普通话中用得最多;“及、以及”都具有文言色彩,同时在语气上有轻重之分。   B.介词与连词的区别:连词前后换位后意义基本不变,介词换位后意义相反;介词前面可加修饰成份,而连词前不能加。   C.连词常成对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   D.“而”和“而且”的异同:“而且”的使用稍窄,只表示递进关系(在连结两个双音节词时,有时可表示并列);“而”除了表示递进和并列外,有时还可表示转折。   三、助词:   1、分类和语法功能:根据助词在句中的辅助作用和附加意义,分为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助词不能单独使用,总要依附于其他词语、短语或句子来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   2、“的”、“地”、“得”、 “所”的用法:   “的”的用法:A.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面,表修饰、限制,作定语的标志;B.附着在一个词短语后面,构成一个词或一个具有名词功能的短语。   “地”的用法: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面,表示对动词、形容词的修饰,作状语的标志。   “得”的用法:附着在形容词和动词的后面,表示它后面的语言单位的补语,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是补语的标志。   “所”的用法:经常出现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一个具有名词功能的短语(“所”字短语),它可与介词“被”、“为”搭配,形成“被(为)......所......”的固定格式,表示被动。   3、“着”、“了”、“过”的用法:   “着、了、过”往往附着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某种状态。   “着”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状况的进行、持续状态;“了”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的完成状态;“过”表示曾经经历某种动作行为或变化状况。   4、“似的”、“一般”、“一样”的用法:   “似的”、“一般”、“一样”都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新的短语,表示前后两种情况的比较,它们常与   ‎ ‎ “象”、“与”“同”、“跟”搭配使用。   四、语气词:   语气词放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单独停顿处,用来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五、叹词和拟声词:   叹词从来不与词、短语或句子发生结构关系,总是处在句子结构之外;叹词一般用于句首,作为独立语;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可以独立成句;同一个字形的叹词可以用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叹词可以作句子成份。‎ ‎  第三章  短语和单句   第一节  三者的区别   词、短语是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插入示意图)   第二节  短语   一、词怎样组合成短语:   1、词的组合条件:①词义是否搭配,(这是词的组合的基本条件);②词的语法功能是否匹配,是否合乎语法规则。   2、词的组合手段:在汉语中,词的组合主要有两个手段:   ①靠词序组合:例如,加快进度、进度加快   ②用虚词组合:例如,心灵呼唤、心灵的呼唤、心灵在呼唤   二、短语的性质:   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   三、短语的结构类型: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述)宾短语、动(形)补短语、主谓短语   四、几种常见的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   1、同位短语:几个部分指同一个事物,它们互相说明、互相补充,分别  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个对象,例如:铁人王进喜、诗人杜甫、四川省   2、连谓短语:几个连贯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并且位置的顺序关系不能变动,表示几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   3、兼语短语:由一个述宾短语与一个主谓短语套用在一起的短语(例如:让他到办公室来。) 第一个动词在许多情况下是一个表示命令、祈使的动词(如:劝、让、动员、指挥、命令、组织、请、号召、禁止等)   4、方位短语   5、“的”字短语   6、“所”字短语   五、几种固定短语   1、专有名称短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什邡市方亭中学   2、习惯用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3、成语:包括古汉语中残留成份和现代汉语中新增加的成份   4、科技术语:例:统筹方法   第三节  单句   一、单句的成份分类:   1、主要成份:主语、谓语   2、连带成份:宾语、补语   3、修饰成份:定语、状语   4、特殊成份:同位语、独立语   二、单句成份的描述:   (一)、主语和谓语:   1、主语的构成:   ①.担任主语的主要是名词和代词;   ②.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作主语,条件是这句中的谓语必须是形容词或“是”、“使”一类的动词,例如,“说说倒是容易的。”“骄傲使人落后。”   ③.各种短语都能充当主语,例如,“学习语法应该联系实际。”“食物不新鲜不等于不能吃。”   ④.当数词短语作主语时,一般要求谓语对主语作出解释,例如,“一公里等于‎1000米。”   2、谓语的构成:   ①.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动词性谓语一般是对主语作叙述或判断。   ②.形容词性谓语对主语主要起描绘作用。   ③.名词性谓语一般用于日期、天气等,例如,“‎一月一日 元旦节。”另外,数量词等作谓语均属名词性谓语。   ④.主谓短语作谓语,例如,“我肚子饿。”“他身体很好。”   3、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A.主语是谓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施事主语)。   B.主语受谓语支配(受事主语)。   C.主语是描写对象,谓语是描写主语的。这类谓语通常用形容词充当,有时名词作谓语,主谓短语作谓语有时也能表示这种关系(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   4、主语是谓语判断的对象,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常用“是”、“为”、“等于”表示)。   (二)、宾语和补语:   1、宾语的构成:   ①.名词、代词常作宾语;   ②.名词性等于常充当宾语;   ③.宾语也可由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短语及主谓短语充当。能充当这类宾语的动词往往是能愿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和动作始终的动词。例如,承认、发现、证明、打算、决定、知道、主张、提倡、觉得、以为、怕、给予、进行等。   2、宾语的种类:   ①.受事宾语、②.施事宾语、③.中性宾语(中性宾语说明谓语的工具、结果、处所、数量等。)例如,“沙漠变良田。”“地球只有一个。”   3、关于双宾语:   ①.距离谓语动词近的宾语叫做近宾语(指人),距离谓语动词远的叫做远宾语(指事),近宾语又叫做间接宾语,远宾语又叫做直接宾语。   ②.常带双宾语的动词有:给、赠、送、抢、奖、教、交、问、叫、请教、教导、告诉等。   4、补语的构成:   ①.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常作补语,如,“风光一回。”,“吓跑了小猫。”   ②.一些代词、副词也可以作补语,如,“那小子身体怎样?”   ③.非名词性短语大多充当补语。   5、补语的类型:   ①.表示结果;②.表示趋向;③.表示程度;④.表示可能;⑤.表示时间;⑥.表示处所;⑦.表示数量。   (三)、定语和状语:   1、定语的构成:   ①.除副词以外的实词都可以作定语;形容词、动词作定语时,一般要加“的”,当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时可不加;   ②.除“的”字短语以外的各种短语都可以作定语。   2、定语的位置: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之前,有时出现在其他位置上。当一个句子出现了多项定语时,其位置顺序是:“领属-数量-性质-状态-种类”,例如:我国的三次大的核实验。   3、状语的构成:   ①、副词可以充当状语,一般不带“的”;   单音节形容词可以充当状语,一般不带“的”,多音节形容词可加可不加;   能愿动词作状语不带“的”,其动词偶尔作状语时要加“的”;   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作状语,一般不带“的”,其他名词作状语,必须加“的”;   代词作状语,可加可不加“的”。   ②、量词短语、介词定语、方位定语常作状语,其他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状语。   4、状语的位置:一般在谓语前,可以后置,也可以前置。前置的常表时间、处所、状况,有突出状语的作用,也有平衡句式的作用。   二、单句的类型:   (一)、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二)、根据句子的结构分类:主谓句、非主谓句   1、主谓句:具备了主、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句。   ①完全句:主、谓语完整,不依据其他语境或成份,完全主谓句可根据其谓语动词的种类,分为名词性主谓句、动词性主谓句、形容词性主谓句、主谓主谓句;   ②不完全主谓句:在一定的语境中省略其中的某些成份,而在语境中得到补充。   2、非主谓句:不具备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叫做非主谓句,非主谓句包含无主句和独语句。   ①无主句:句子没有主语,这类句子无须说出主语,或根本说不出主语,可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②独语句: 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也可以由形容词或叹词充当。‎ ‎  第四章  复句   第一节  复句   复句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各种关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用关联词将一组单句形式的分句连结在一起所构成的语言单位,叫做复句。   第二节 ‎ ‎ 复句的特点及其类型   一、复句的特点   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单句形式的分句构成;   b.意义上有各种关系;   c.结构上互不包含;   d.用关联词连结分句;   e.分句可以用非主谓句充当;   f.各分句的主语可以相同(可省略),也可以不同(不能省略)。   三、复句的类型:(见附表)‎ ‎  第五章  修辞   第一节  关于修辞   一、什么叫做修辞: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叫做修辞,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思维方式的修饰,包括对用词的修饰、对句子的修饰、对语体的修饰,也包括一些固定的修辞的格式。   二、修辞的基本原则:   1、要适应题意;   2、要适应语体和语言风格(包括句式、词语、辞格、篇章等);   3、要适应语境。   第二节 ‎ ‎ 词语修辞   一、选词   (一)、选词的原则:   1、切合说写的思想内容,掌握词句的使用要求和含义;   2、切合语言环境,同时要考虑文体的特点、交际对象的情况(年龄、知识结构、身体状况等)、交际场合的情况。   (二)、辨析词义:   1、同义词语(指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意义相近,能互相替换的语言单位)   A、同义词语的差异:   a.词汇意义略有差异,如:奖励(侧重于物质)=>鼓励(侧重于精神)   b.适用范围不尽相同,如:清瘦(侧重于表现老人)=>瘦(通用)   c.语法特点有区别,如:突然(形容词)=>忽然(副词)   d.附加色彩不同。   B、同义词语的辨析:   a.识别不同的意义:例如,讲(重内容)=>说(重形式、动作、表演)   b.衡量语意的轻盈:例如,爱惜=>珍惜;不赞成=>反对=>坚决反对   c.辨析词义范围的大小:例如,教室忽视(事物)   2、区分词语的色彩:   A、词语的感情色彩:   a.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b.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生活中对某人某事的思想感情;   c.在记叙、抒情中使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d.词语的感情色彩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具有时代性、互换性、灵活性   B、词语的语体色彩:   a.含义相同,但适用场合和范围不同、显示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差异叫做语体色彩;   b.‎ ‎ 词语的语体色彩包括书卷(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两种;   c.语体色彩的特点:书卷(书面)语体严谨、庄重、简洁,口头语体平易、朴素、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两种语体色彩的词语没有截然的规定和限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使用,有时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C、词语的时代色彩:   a.词语的时代色彩由于时代的发展而产生;   b.词语的时代色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c.词语的时代色彩有时会吸收其他民族的语言内容。   d.例如:“现代化”一词,就曾先后使用过“摩登”、“时髦”、“现代”、“新潮”、“前卫”等词语表示。   第三节  语音修饰   一、通过优美和谐的字音组合修饰语言:   1、使读音响亮:双声、叠韵、叠音;   2、使音调和谐:在语言运用中词语搭配适当、平仄搭配谐调可以增强语言的交际能力,听起来抑扬顿挫;   二、通过朗读、说话时的节奏修饰语言:   a.节奏指朗读和说话的停顿、音调的起落、频率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等;   b.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按语言单位“连读”,从而形成节奏。   第四节 ‎ ‎ 炼句修辞   一、常见的句式:   A.长句和短句:   a.长句的内容具体、精确、丰富、缜密,结构层次复杂,具有集中紧凑、逻辑性强的特点,多用于议论文、说明文,在书面中常用;   b.短句内容概括、简要,结构单纯,简要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的特点,多用于叙事和抒情文章,在口语中常用。   B.主动句和被动句;C.肯定句和否定句;D.陈述句和反问句;E.反问句和设问句。   二、几种特殊的句式:   A.倒装句:如单句的某些成份前置、后置;复句的正句前置;   B.文言句式:在语言运用中使用文言句式有时可起到引人注目、加强讽刺或使语言典雅、庄重的作用;   C.外来句式:外来句式有时显得更简洁、明快。例如:   第五节  修辞格   1、修辞格又叫做辞格,指对本民族的语音语意及话语结构进行特殊组合的一些独特效果的表达方式。   2、常见的辞格有:   比喻、借代、比拟(拟人和拟物)、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反语、对比   3、古汉语中曾出现过的其他辞格:   a.映衬:大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对比和衬托;   b.层递:形式上类似于排比,但语意、范围均有所不同;   c.顶针:上句最后一字为下句首字,语意上相互连接;   d.描摹:摹拟事物的声音或人对事物的感受;   e.双关:利用声音、语意上的关联或相似,言在此而意彼;   f.婉曲:故意不说出本意,而用曲折、含蓄的话来表达;   g.回文   h.通感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