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田家炳中学 冯 浩
贝壳
席慕蓉
小思
作者简介
1
、
小思
1939
年生,本名卢玮銮(
luán
),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
fān
)
。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
1978
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1979
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
《
路上谈
》《
承教小记
》《
不迁
》《
彤云笺
》《
香港文纵
》《
日影行
》《
丰子恺漫画选绎
》
及合集的
《
七好文集
》《
七好新文集
》《
三人行
》
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作者简介
2
、席慕蓉
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
•
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
《
七里香
》《
无怨的青春
》
、散文集
《
有一首歌
》《
成长的痕迹
》《
生命的滋味
》《
三弦
》《
同心集
》《
写给幸福
》
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
1
)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
2
)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
3
)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
1
)
《
蝉
》
是先抑后扬,
《
贝壳
》
是直入主题。
(
2
)
《
蝉
》
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
贝壳
》
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
3
)
《
蝉
》
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
贝壳
》
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合作研究
(
1
)
《
蝉
》
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
2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
17
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
3
)
《
贝壳
》
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
4
)
《
贝壳
》
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写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