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词四首》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词四首》导学案

ID:565446

大小:73.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2.词四首 考情统计:2015、2018年随州卷考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017·随卷考查州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考查重点:名句默写、文学常识。‎ ‎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能力目标】‎ ‎      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德育目标】‎ ‎      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走进作者 作  者 评   价 范仲淹 ‎    字希文,少时贫因好学,真宗大中样符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有《范文正公集》。 ‎ 苏 轼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秋瑾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 ‎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三、研学:《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  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异寒(霜满地);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   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  “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这两句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体现出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情怀。‎ ‎3.把握主旨,品味情感。‎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 三、研学:《江城子·密州出猎》‎ ‎1.品词入味,理解内容。‎ ‎(1)在上阕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 ‎   “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2)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达了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4)再读全词,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希望为朝廷效命,抗击强敌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副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上联写出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辛弃疾为什么会得到郭沫若如此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寻找答案吧。‎ 二、研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研读细品,理解本词的情感与主旨。‎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体现出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又有什么表达效果?‎ ‎   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秋”字,即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将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情感:抒发了作者爱国卫国之情。‎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事?这几句中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可怜”;“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抱负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5)再次朗读这首词,试归纳这首词的主旨。‎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2.探究诗词的写作特点。‎ ‎(1)朗读这首词,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  “壮”。这个字是本词的“词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2)这首词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壮”的特点?‎ ‎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所以叫作“赋壮词”。‎ 三、研学:《满江红》‎ ‎1.了解创作背景。‎ ‎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欲展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句包含了哪些信息?‎ ‎   这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中秋节,北京城。‎ ‎(2)请分别归纳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   词的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词的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3.品析词句,理解情感与主旨。‎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   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2)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 ‎   这句进一步说明了自己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了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3)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4)再次朗读本词,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   这首词写出秋瑾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愤愤不平,表现了她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四、研学:对比阅读,分析词的异同 对比阅读这四首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相同点:感情上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上都具有豪放、开阔、雄壮的特点。不同点: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渔家傲·秋思》是与思乡紧紧联系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满江红》则是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风味( wèi)     塞下(sài)    千嶂( zhàng)   人不寐(mèi)‎ B.浊酒( zhuó)   燕然(yàn)    胸襟(jn)      鬓微霜( bìn)‎ C.未勒( lè)      羌管(qing)  貂裘(qiú)      右擎苍(qín)‎ D.霹雳(p)      的卢( dì)    未屑(xiè)       麾下(hu)‎ 解析:C项中“擎”应读“qí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老夫聊发少年狂  (姑且,暂且 )‎ ‎(2)会挽雕弓如满月  (终将)‎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广大)‎ ‎(4)五十弦翻塞外声  (演奏) (5)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D.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解析]B项正确的划分: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比喻)‎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借代、对偶)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 5.默写 (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两句写秋天边塞风光,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反映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 ‎(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两句写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3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上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景,下阕开头“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两句抒写边关将士远离家乡、有家难回的无限愁情。‎ ‎(4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下阕写到羌笛悠悠,寒霜洒地,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两句写征人苦思万里之遥的故乡,表现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两句通过拔剑抚拭等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表现他对往昔抗金生活的怀念。‎ ‎(10)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1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片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两句写抗金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的场面。‎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建立抗金复国功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13)《满江红》最能表现诗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14)《满江红》化用陶渊明《饮酒》和李清照《醉花阴》的句子是 为篱下,黄花开遍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5)《满江红》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16)《满江红》借写明快秋景来衬托诗人的心情的句子 四面歌残终破楚 ‎(17)《满江红》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  八年风味徒思浙 阅读理解 ‎(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下面问题 ‎1、填空 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云、边声 、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2.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6.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下面问题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描写(叙事、记叙、叙述) ;下阕重在抒情(抒怀) 。‎ ‎3.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意思对即可)‎ ‎5.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江城子”,是词牌名。本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B.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为报倾城随太守”说明苏轼受到百姓的爱戴,“亲射虎,看孙郎”描绘出百姓与苏轼共同射虎的盛况。‎ C.下片以抒情为主。写出了作者酒酣之后的胸宽胆壮,虽然长出了白发也毫不在意,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结尾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 解析 :“亲射虎,看孙郎”,此处用典。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故B项错误。‎ ‎(三)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面问题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 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2.词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面?有何表达作用?‎ 答:场面: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2)作用: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 ‎3.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词的前九句通过描绘幻想中雄壮的兵营生活场面、摹写战争的惊险场面,以及想象完成抗金大业的重大意义,抒发了词人渴望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可怜白发生”一句回到冷酷的现实,表现了词人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 5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 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6..下列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 “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 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解析:B选项“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四)阅读《满江红·小住京华》,回答下面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4.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5.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C  )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解析: 别号是鉴湖女侠 ‎【真题体验】‎ ‎(2013·随州)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 从音讯全无,时间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孤苦的思乡之情。(意近即可)‎ ‎2.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意近即可)‎ ‎【2019年中考语文随州考点解读】‎ P: 2019年中考考点解读——如何品析诗句中的词语(链接本课随州真题第1题)‎ ‎(1)准确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词的表达作用。(3)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方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4)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含蓄、音的和谐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