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

ID:565447

大小:158.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预测卷(一)‎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评分说明:‎ 1. 主观题部分,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 主观题答案表述不准确、不顺畅的酌情扣分。‎ 3. 附加题从严给分。‎ 一、(24分)(本题共5小题,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一字扣0.5分,扣完该句分为止)‎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诗经·关雎》)(1分)‎ ‎(2)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诗句,描写了刈麦时农民在烈日下田间辛苦劳作的情景。(2分)‎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2分)‎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1分)‎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4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共4分,每空1分)‎ ‎(1)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荫蔽)?‎ ‎(2)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wèi jiè(慰藉)的幻梦。‎ ‎(3)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fēng xuě zài tú(风雪载途)的寒冬。‎ ‎(4)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重蹈覆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他讲着,掀动浓厚的眉毛,睁开圆大的眼睛,射出犀利的光芒。‎ C. 七月流火的盛夏,没有一丝凉风,闷热难当,然而运动场上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运动员们练得热火朝天。‎ D. 王俊凯在《经典咏流传》中唱的《明日歌》家喻户晓,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长也曾在毕业典礼中提到。‎ ‎3. C(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不可以用来形容天气炎热)(3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 14 页 共 21 页 A.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删去“通过”或“使”)‎ B. 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而且学习很好。(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 C. 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将“模式”改为“趋势”)‎ D. 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删去“因为”)‎ ‎4. D(句式杂糅,删去“之所以”“因为”,或删去“的重要原因”)(3分)‎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 ‎ 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4年之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它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中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形象,并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字。(2分) ‎ ‎ “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开启冬奥会新周期。(2分)‎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 国泰民兴 四海 舞平昌 同圆梦想 冬奥 奔北京 ‎ 冬奥舞平昌,国泰民兴;四海奔北京,同圆梦想。(2分)‎ 二、(46分)‎ ‎(一)(10分)‎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共3分,每空1分)‎ 第 14 页 共 21 页 ‎(1)南极潇湘(尽,直达 ) (2)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 ‎(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成璧。‎ ‎(1)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分)‎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是应友人滕子京之请而作,既表明了作者对滕子京政绩的肯定与期望,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自勉。‎ B. 本文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于一体,在句式上骈散结合,读来声调铿锵,富有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C. 第③④段在写法上很相似,都是先抒情后写景,用对比手法使“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D. “进亦忧,退亦忧”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抱负。‎ C(先写景后抒情)(3分)‎ ‎(二)(9分)‎ 诸葛亮论赏罚 赏罚之政①,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选自《诸葛亮集》)‎ ‎【注释】①政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谓赏善罚恶也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B. 赏赐知其所施 / 施八尺屏障 C. 赏虚施则劳臣怨 / 劳其筋骨 ‎ D. 罚妄加则直士恨 / 大王加惠 ‎9.D(A.说的是 / 认为;B.施加 / 设置,安放;C.有功劳的 / 使……劳累;D.施加)(3分)‎ ‎10.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 刑 罚 知 其 所 加 则 邪 恶 知 其 所 畏 故 赏 不 可 虚 施 罚 不 可 妄 加 ‎10.刑罚知其所加 / 则邪恶知其所畏 / 故赏不可虚施 / 罚不可妄加(3分)‎ ‎11.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特点呢?(3分)‎ ‎11.诸葛亮非常重视赏罚的作用,强调赏罚不仅需分明,还需公平、公正。(3分)‎ ‎ ‎ ‎【参考译文】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获得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而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如果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第 14 页 共 21 页 ‎(三)(10分)‎ 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 畅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③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辨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做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⑤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读书是一种“遇见”是比喻的说法,意在告诉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读书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 14 页 共 21 页 B. 第⑤段画线句子引用杨绛的观点启发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做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C.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事例典型,论据充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①段点明论点,第②③④段分析说理,结尾段引用杨绛的观点来总结升华读书是一种“遇见”的内涵。‎ ‎12.B (引用杨绛的观点是强调本文的中心观点,即读书是一种遇见)(3分)‎ ‎13.下列的材料可以作为第②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B. 郑板桥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C.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13.D(别林斯基的观点符合第②段的中心观点,可以作为补充论据来论证本段论点,即选择经典的书读,不读平庸的甚至庸俗的书)(3分)‎ ‎14.结合选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如何读书。(4分)‎ ‎14.示例: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读书时间非常宝贵。读书不仅要选择复习备考的资料,还要挤出时间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2分),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傅雷家书》等,不读那些平庸甚至格调不高的书籍,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2分)。‎ ‎(四)(17分)‎ 良 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保险起见让我 第 14 页 共 21 页 ‎“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 ‎⑭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5.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将下表补充完整。(4分)‎ 情节 ‎“我”的感情 ‎(1)‎ 冷漠 父亲让大哥顶替职位 ‎(2)‎ 得知自己身世 ‎(3)‎ ‎(4)‎ 感恩 ‎15.(1)父亲进医院急诊 (2)不满 (3)羞愧 (4)手术结束后(共4分,每空1分)‎ ‎16.通读全文,说说题目“良心”有哪些含义。(4分)‎ ‎16.①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1分);②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我”的亲生父母(1分);③对于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父亲不放在心上,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1分);④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1分)。‎ ‎17.按照括号内的要求,品味下列句子。(5分)‎ ‎(1)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17.(1)“只好”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1分),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不满(1分)。(注意分析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2)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1分),突出了“我”震惊、自责、愧疚等复杂的心理(1分)。 ‎ 第 14 页 共 21 页 ‎18.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4分)‎ ‎18.示例一:当年父亲偏爱“我”,让大哥辍学顶职而让“我”念大学,与“我”因为没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或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与“我”冷血到“要回家睡觉”)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表现了父亲的博爱与善良,以及“我”的狭隘和冷漠,呼唤了良心的回归,突出了小说的主题(2分)。‎ 示例二:“我”不满父亲当年的做法而憎恨父亲,手术签字时,“我”的漠然、不耐烦与得知真相后的震惊、羞愧、感激,守候并照顾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了父亲胸怀的博大与“我”的狭隘、自私,呼唤了良心的回归,揭示了小说主题(2分)。‎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的,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少不了父母、老师、亲友的陪伴。但是,陪伴又不是简单的“守在你身边”,而是在你困惑时给你指点,在你失望时给你鼓励,在你骄傲时给你警示……真正的陪伴拥有穿越时空的能量,哪怕相隔千山万水,依然可以带给你前进的力量。 ‎ 请你选择自己生活中与“陪伴”有关的感人故事,以“陪伴是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 (2)不少于500字;‎ ‎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3题。‎ ‎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上述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请按照“人物姓名+地点+事件”的结构,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选文中主人公的绰号是 。(3分)‎ ‎1.李逵沂岭杀四虎(2分) 黑旋风(1分)‎ ‎2.结合选文,分析李逵最突出的性格特点。(3分)‎ 第 14 页 共 21 页 ‎2.李逵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做事鲁莽(1分)。李逵的母亲双目失明,年老体衰,丧失了最基本的抵抗能力,李逵却冒冒失失地离开母亲,使其失去保护,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2分)。‎ ‎3.简述李逵离开梁山接亲娘上山的经过。(4分)‎ ‎3.①李逵离开梁山回家途中,遇李鬼假冒自己剪径打劫,不但未杀李鬼,还给他十两银子,后知受骗,杀了李鬼(1分)。②李逵回家见到亲娘时亲娘已双目失明。李逵骗她说自己做了官,要接她去享福(1分)。③哥哥李达回家,揭穿了李逵的谎言,并去财主家要领人捉拿李逵。李逵给他留下一锭大银后背着亲娘往梁山而去(1分)。④李逵在沂岭因离开亲娘去取水而导致亲娘被老虎所吃,怒杀四虎(1分)。‎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预测卷(二)‎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本题共5小题,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一字扣0.5分,扣完该句分为止)‎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描写了边塞雪后的美景。(2分)‎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2分)‎ ‎(4)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1分)‎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 第 14 页 共 21 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共4分,每空1分)‎ ‎(1)这也真够huá jī(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2)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zhēn zhuó(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3)当它jiá rán ér zhǐ(戛然而止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4)原来杨修为人shì cái fàng kuàng(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 ‎3.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中国是礼仪之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此,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王凯莉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她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开讲座。见面时,她说:“梁教授,久仰大名!”呈邀请函时,她说:“梁教授,欢迎光临指导!”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她说:“您的大作我一定会认真拜读!”‎ A.委托 B.久仰 C.欢迎 D.拜读 ‎3.C(“欢迎”指的是梁教授已经达到学校,与当时正在邀请的情境不符。应改为“敬请”,表示期待光临)(3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近年来,面对国内手机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OPPO集团恪守创新的宗旨,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将“取得”改为“占据”)‎ B. 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短道500米预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国能否进入半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C. 读《望岳》,我们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句末加上“的豪情”)‎ D. 为了防止这类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学校制作了相关安全提示的宣传单进行派发。(删去“不”)‎ ‎4.A(“市场”与“滞销”主谓搭配不当,应删去“市场”,让“手机”做主语)(3分)‎ ‎5.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中文网2018年3月16日报道 日媒称ofo将自3月28日起在日本提供服务,首先在和歌山县和歌山市启动。共享单车服务可通过APP轻松使用,有助于减少自行车的闲置率和提高各地区的流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ofo将以和歌山市为开端,逐渐扩大在日本的服务区域。27日,ofo将在和歌山市与该市政府共同举行记者会,届时将宣布出租地点和费用等使用方案详情。和歌山在大阪附近,将成为ofo进入关西的切入点。据悉,ofo已经在海外70余座城市开展运营,投放超过12万辆共享单车,为海外用户提供骑行服务累计超过2 500万次。‎ 标题:ofo将于3月底首次登陆日本(2分)‎ 理由:该标题从整体概述了新闻的核心内容,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让人印象深刻。(2分)‎ 二、(46分)‎ ‎(一)(10分)‎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第 14 页 共 21 页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共3分,每空1分)‎ ‎(1)又何间焉(参与) (2)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3)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分)‎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衰减,到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枯竭了。(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勺之战”说明了必须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善于把握战机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B. 本文通过大篇幅人物对话,刻画了乡人的冷漠、鲁庄公的鄙陋,与曹刿的“远谋”形成鲜明的对比。‎ C. 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看出曹刿没有忘记兵不厌诈的道理,谨慎亲察敌情,确认齐军是溃败才乘胜追击。‎ D. 从鲁庄公与曹刿的论战中,可以看出鲁庄公在政治上缺乏远见,在军事上一无所知,是一位无能的昏君。‎ ‎8.D(鲁庄公善于听取良言,从而取得战争胜利,并不是一位无能的昏君)(3分)‎ ‎(二)(9分)‎ 隋文帝①不赦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②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③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②秦王俊:指杨俊,封秦王。③杨素:当时的宰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以奢纵免官 / 以牒为械 B. 请舍其过 / 便舍船,从口入 ‎ C. 若如公意 / 宾客意少舒 D. 卒不许 / 卒中往往语 ‎ ‎9.B(A.因为 / 用;B.舍弃;C.意思 / 心情;D.最终 / 士兵)(3分)‎ ‎10.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吾 是 王 儿 之 父 非 兆 人 之 父 何 不 别 制 天 子 儿 律 乎 我 安 能 亏 法 ‎10.吾是王儿之父 / 非兆人之父 / 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 我安能亏法(3分)‎ ‎11.从隋文帝不赦子的做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1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不徇私枉法等。(共3分,围绕其中一点联系实际分析即可)‎ ‎ ‎ ‎【参考译文】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 第 14 页 共 21 页 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 ‎(三)(10分)‎ ‎ ①一声巨响过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都将瞬间被“烧焦”,所有电气化引擎都无法发动,电网全部瘫痪,整个城市会瞬间倒退上百年……这不是科幻片中的场景,而是电磁脉冲炸弹爆炸后的可怕景象。‎ ‎ ②电磁脉冲武器是依靠人工技术产生的电磁脉冲,在特定地区或目标周围空间造成瞬间的破坏性电磁环境,致使敌方的电子设备遭到破坏或干扰,从而达到战役、战术目的的新概念武器。它威力巨大,号称信息时代的“第二原子弹”。其产生源自人类所进行的氢弹引爆试验。‎ ‎ ③1963年7月9日,美国在太平洋海岛约翰斯顿岛上空400公里处进行空中核爆试验。结果,距离其数千公里外的檀香山的数百个警报器全部失灵,瓦胡岛的照明变压器全部被烧坏,檀香山与威克岛的远距离短波通信也突然中断。与此同时,距离爆破中心投影点1 300公里的夏威夷群岛上,美军的电子通信监视指挥系统也相继失灵,整个岛上防盗警报器响个不停,街灯熄灭,电器被烧毁。‎ ‎ ④因为这种由核爆炸产生的瞬时电磁脉冲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各国科学家们开始不遗余力地研究电磁脉冲武器,其中美国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 ‎ ⑤现代战争中,各种军用电磁辐射体如雷达、通信、导航等辐射源的功率也越来越大,数量成倍增加,频谱也越来越宽,再加上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宽带、强电磁辐射干扰机的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变得异常复杂。这就给了电磁脉冲武器巨大的用武之地。‎ ‎ ⑥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就使用了电磁脉冲武器。美军利用一枚配备非核电磁脉冲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破坏了伊军的防空雷达,伊拉克军队的防空高射炮只能对着空中盲目扫射。‎ ‎ ⑦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又使用电磁脉冲炸弹轰炸伊拉克,造成巴格达地区大面积停电,伊拉克国家电视台信号中断,雷达、电脑、媒体和通信设施陷入瘫痪。‎ ‎ ⑧电磁脉冲袭击不需要精确制导系统,因为其影响区域十分广泛,方圆可达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此外,也不需要重返大气层载具,因为弹头会在大气层以外的高空引爆。导弹的可靠性也关系不大,因为只要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就能实施电磁脉冲袭击。因此,其实际威胁可能比核武器更大。‎ ‎ ⑨由于独特的物理效应,电磁脉冲武器应用可谓广泛——攻击隐形武器,某些隐形武器依靠吸波材料吸收雷达探测波来达到隐身效果,而电磁脉冲武器正好可以攻击隐形武器,烧毁吸波材料。攻击导弹防御系统,当防御系统还未探测到电磁脉冲炸弹时,它就已经被炸弹所释放的电磁脉冲摧毁了。与此同时,电磁脉冲武器还是对付航母编队的一个“杀手锏”。航母编队在遭到非核电磁脉冲武器袭击时,所有的雷达、通信设施、指挥设施可能会全部瘫痪,从而导致舰载武器变成废铁。‎ ‎ (选自《大众科学》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电磁脉冲武器”的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 电磁脉冲武器依靠人工技术产生的电磁脉冲,在特定的地区或目标周围空间造成永久破坏性电磁环境,致使敌方的电子设备遭到破坏或干扰。‎ B. 电磁脉冲武器号称“第二原子弹”,它威力巨大,破坏力强,是目前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的新武器。‎ C.美国已经掌握了该武器技术。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电磁脉冲炸弹,发挥了巨大作用。‎ D. 电磁脉冲袭击不需要精确制导系统,因为它影响区域十分广泛,方圆可达数百乃至数千公里。‎ ‎12.A(并非“永久破坏性”,而是“瞬间破坏性”)(3分)‎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 14 页 共 21 页 A. 文章第②段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电磁脉冲武器的概念。‎ B. 第③段详细地说明了电磁脉冲武器在战场上产生的巨大威力和作用。‎ C. 第⑥⑦段列举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电磁脉冲武器的例子,说明了该武器正在加速走向实战化。‎ D. 各国科学家们开始不遗余力地研究电磁脉冲武器,美国在这个领域走在前列。‎ ‎13.B(第③段是介绍电磁脉冲武器产生的原因)(3分)‎ ‎14.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4.文章第①段是场景描写(1分),描绘了一个电磁脉冲武器爆炸后的可怕场景(1分);引出说明对象(1分),激发读者对电磁脉冲武器的阅读兴趣(1分)。‎ ‎(四)(17分)‎ 爬上楼顶的男孩儿 蓝 月 ①我把车子开得飞快。我时不时拿眼睛横一下副驾驶座这个叫陈小雨的孩子。小家伙似乎有点不安,一会儿玩玩手指,一会儿又将眼神飘向窗外。哼,你也有怕的时候?‎ ②你说现在的孩子玩什么不好,居然要玩爬楼顶的危险游戏,最可恨的是,这孩子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 ③同事小马怒气冲冲把陈小雨带到我办公室。也难怪小马会生气,这孩子爬楼顶爬出瘾来了,开始几次还有点害怕,低着头不敢吭声,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④我拉着陈小雨走到外面。我用很温和的口吻对陈小雨说,小雨,你告诉阿姨,你为什么要去爬楼顶呢?你那样做很危险的,如果你有什么闪失,你父母该会多担心呀!陈小雨低下头不说话。我一看有戏,继续开导。‎ ⑤我拍了拍陈小雨的肩膀说,你有什么难事,尽管和阿姨说,阿姨一定帮你。好不好?小雨终于抬起头看了看我,但是又立马低下去了。我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我还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心。我再次拍了拍小雨的肩膀,站起身准备离开。阿姨,你说我妈妈会看到我爬楼顶的新闻吗?‎ ⑥这孩子一定是想他妈妈了。他是希望妈妈看到新闻后,回来看他。小雨,阿姨负责帮你找妈妈,阿姨保证,一个星期之内,帮你找到。但是,你要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吗?我抿着嘴认真地看着小雨,等待他的回应。终于小雨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没有辜负小雨的期望,我为小雨带来了他妈妈的亲笔信。‎ ⑦小雨看到信,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眼神很复杂。我拍了拍小雨的肩膀,说,你要体谅你的妈妈,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嫌弃, 让阿姨来做你的好朋友,好不好?小雨不相信地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小雨腼腆地笑了。我松了口气,这孩子的心结开始松动了。‎ ‎⑧我一直伴着小雨一路成长,帮着照顾他的奶奶。而小雨的妈妈铁打不动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寄生活费。我问小雨,小雨,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要和你一样当警察。小雨毫不犹豫地说。我开心地说,好,那你更加要努力学习呀。十年后,小雨真的顺利地考上了警察学校。‎ ‎⑨看着已经长成帅小伙的小雨,我想是时候该告诉他一切了。‎ ‎⑩阿姨,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⑪好啊,小雨,你说吧。没想到这孩子也有事要告诉我。‎ ‎⑫‎ 第 14 页 共 21 页 身穿制服英姿飒爽的小雨,向我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谢谢阿姨像妈妈一样陪伴呵护我,没有阿姨就没有我今天的小雨。我知道,所有的信都是阿姨写给我的。我的妈妈在那年就去世了,但是我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很愤恨命运对我的不公,我爬上楼顶,就是为了和我天堂的妈妈更近一些。当我看到那些人都兴奋地看着楼顶上的我的时候, 我心里面的愤恨就更深了,于是就想戏弄他们一下,看到这么多人为我忙碌,还有记者扛着 摄像机赶过来,我找到了恶作剧的满足,看到警察被我气个半死的样子,我就想笑。阿姨, 是你治好了我的心病,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我立志当警察就是为了像你一样去帮助更 多需要我帮助的人。‎ ‎⑬小雨,阿姨为你高兴。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 ‎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我”因小雨经常爬楼顶而开导他 发展 ‎(1)‎ 高潮 ‎(2)‎ ‎15.(1)“我”心疼小雨想妈妈,于是答应帮他找妈妈 ‎ ‎ (2)“我”为小雨打开心结变得健康阳光而高兴 ‎[答题时,不能丢失重要信息,“心疼小雨想妈妈”是前因(1分),“答应帮他找妈妈”是结果(1分);“小雨打开心结变得健康阳光”是前因(1分),“高兴”是结果(1分)]‎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6.示例一:“这孩子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或“阿姨,你说我妈妈会看到我爬楼顶的新闻吗”)为后文“我爬上楼顶,就是为了和我天堂的妈妈更近一些”埋下伏笔。(2分)作用:交代了小雨爬楼顶的原委,使得故事情节合情合理(1分);表现了小雨在妈妈去后悲伤、绝望的心理(1分)。‎ ‎ 示例二:“小雨看到信,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眼神很复杂”为后文“我知道,所有的信都是阿姨写给我的”埋下伏笔。(2分)作用:交代了小雨明知不是妈妈写的信但是又不能揭穿的复杂心理,使得情节合情合理(1分),表现了小雨十分渴望亲情的心理。(1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1)“满不在乎”的意思是完全不放在心上(1分),表现了小雨对“我”和同事小马的怒气一点都不在意,突出了陈小雨的叛逆(1分)。‎ ‎(2)小雨腼腆地笑了。‎ ‎(2)“腼腆”的意思是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写了小雨得到“我”要和他做好朋友的肯定答复后害羞的神态(1分);表现了小雨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心理(1分)。‎ ‎18.文章结尾“我什么也不用说了”一句中,“我”本来想说什么?又为什么不用说了?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5分)‎ ‎18.①“我”本来想告诉小雨事情的真相,其实当年“我”并没有找到他的妈妈,是“我”一直冒充他妈妈给他写信,欺骗了他,并希望他不要怪“我”,依然开心地生活、工作(1分)。‎ ②因为小雨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理解了“我”对他的心意,因此,此时“我”什么也不需要说了(1分)。‎ ③小说这样结尾凸显了人物性格(1分),充分表现了“我”对小雨真挚的、默默的关怀和爱护,突出了“我”对小雨无私的爱(1分);升华了主题,引人深思,只要是真正的爱即使不说出来也能温暖人心(1分)。三、(50分)‎ 第 14 页 共 21 页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烙印”指在牲畜或器物上烫的作为标记的火印,后多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也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细节、令人感动的瞬间,它们都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回忆中倍感温暖,在奋斗中充满力量。‎ 请以“心灵上的烙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l~3题。‎ ‎【甲】在它的国家某些地方的田野里,有不同颜色、闪闪发光的石头,“耶胡”们极其喜爱;有时这些石头的一部分就在土里埋着,它们就会整天整天地用爪子去把石头挖出来,然后运回去一堆堆地藏在自己的窝里,可是一面藏一面还要十分小心地四下里张望,生怕伙伴们会发现它们的宝贝。我的主人说,它始终都不明白它们怎么会有这么一种违反天性的欲望,这些石头对“耶胡”又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现在相信,这也许是由于我所说的人类的那种贪婪的习性。它说它曾经做过一次试验,曾悄悄地将它的一只“耶胡”埋藏在某处的一堆这样的石头搬走。那利欲熏心的畜生见它的宝贝丢了,就放声哀号起来,弄得所有的“耶胡”都跑到这地方来。它在那里惨叫着,对别的“耶胡”又是撕又是咬,这之后便日见消瘦,不吃不睡也不干活……‎ ‎【乙】友谊和仁慈是它们的两种主要美德;这两种美德并不限于个别“慧骃”,而是遍及全“慧骃”。从最遥远的地方来的客人和最亲近的邻人一样都会受到款待,不管它走到哪儿都像到了家里一样。它们非常有礼貌,但是一点也不拘泥形式。它们绝不溺爱小马,但是它们对子女的教育却完全以理性为准绳。我看见我的主人爱抚邻居的儿女像爱抚自己的儿女一样。它们遵从大自然的教导热爱自己的同类……‎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2分)‎ 甲文和乙文记述的都是作品的主人公_________(人名)在游历________(国家)的经历见闻。甲文中加点的“它们”指__________(称呼),乙文中加点的“它们”指_________(称呼)。‎ ‎1.格列佛 慧骃国 耶胡 慧骃 (共2分,每空0.5分)‎ ‎2.结合选文,分析甲、乙两文中“它们”各自的性格特点。(4分)‎ ‎2.①甲文中“它们”:从“它们”对石头的占有和争夺等行为中,可以看出它们利欲熏心,非常贪婪、好战。(2分)②乙文中“它们”:从“它们”对待客人、邻居和孩子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它们重视友谊,非常仁慈、理性。(2分)(分析时引用原文亦可)‎ ‎3.联系原著,分析这部作品的讽刺艺术。(4分)‎ ‎3.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讽刺效果。例如甲文对那只“丢”了石头的耶胡的描写,运用“哀号”“惨叫”“撕”“咬”“日渐消瘦”等词语,表现并讽刺了耶胡的贪婪和好战。‎ ‎②用一本正经的态度细致地描绘荒诞不经的事情,增强讽刺效果。例如作者在甲文中对那只“丢”了石头的耶胡的描写,虽然荒诞不经,却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③运用对比手法,增强讽刺效果。例如甲文中“它们”(耶胡)的贪婪、好战和乙文中“它们”(慧骃)的仁慈、理性,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讽刺效果。‎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第 14 页 共 21 页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预测卷(三)‎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本题共5小题,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一字扣0.5分,扣完该句分为止)‎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1分)‎ ‎(2)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1分)‎ ‎(3)《公输》中写出公输盘已经技穷,墨子还有守卫方法的句子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分)‎ ‎(4)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2分)‎ ‎(5)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4分)‎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共4分,每空1分)‎ ‎(1)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 bié(诀别)。‎ ‎(2)每逢有人问起我的jí guàn(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3)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皇失措 )。‎ ‎(4)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qiǎng guō bù shě(强聒不舍 )。‎ ‎3.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小凯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小凯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北影了,感谢恩师多年的赐教。”小凯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令郎顺利考上理想大学,多谢大家关心!”小凯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好朋友王源对小凯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登门造访。”‎ A.赐教 B.令郎 C.蓬荜生辉 D.登门造访 ‎ ‎3.B(“令郎”是敬辞,敬称别人的儿子。此处可改为“犬子”)(3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 21 页 共 21 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我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将“增强”改为“提高”)‎ B.网络直播本身是一个创新的交流平台,但直播时要有度,不要有为了求异而违法。(在句末加上“的行为”)‎ C. 能否拿下这期《最强大脑》的冠军,关键在于选手们把他们强大的技能在临场时稳定地发挥出来。(在“选手们”后加上“能否”)‎ D.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将“机制”改为“制度”)‎ ‎4.D(将“完善”与“建立”互换位置)(3分)‎ ‎5.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4分)‎ 人生短暂,就不要驻足去羡慕他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做好自己。如果是繁星,就不要羡慕明月的皎洁光亮,你依然可以在夜空中绽放光芒;‎ ‎5.示例: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4分) ‎ 二、(46分)‎ ‎(一)(10分)‎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共3分,每空1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2)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2分)‎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有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记叙了太守与滁人同游风光秀丽的琅琊山,并在醉翁亭举行宴会的事件,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 21 页 共 21 页 B. 这篇散文描写了“滁人游”时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反映了滁州在欧阳修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C. 太守宴“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就地取材既显示滁州物产丰饶,也体现了太守宴饮的随意,太守与宾客只为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D. 第③段先后从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这四个场景描写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以排遣抑郁心情的风俗画。‎ ‎8.D(顺序应该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3分)‎ ‎(二)(9分)‎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①,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②百家之说。嘉佑③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注释】①举茂才:指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②六经:指被儒家推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著作。③嘉佑:宋仁宗年号。‎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壮岁犹不知书 / 即书诗四句 B. 此未足为我学也 /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士大夫争持其文 / 知而不争 D. 父子名动京师 / 佁然不动 ‎9.B(A.读书 / 写;B.值得;C.争夺 / 通“诤”,谏诤,规劝;D.震动 / 活动,举动)(3分)‎ ‎10.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 焚 其 文 闭 户 读 书 五 六 年 乃 大 究 六 经 及 百 家 之 说 ‎10.焚其文 / 闭户读书 / 五六年 / 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11.苏洵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11.①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都不会晚。②只要用心去做,年龄不是问题。③读书不为名利,只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④下决心去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共3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 ‎ ‎【参考译文】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他)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他)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后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都非常有研究。嘉佑初年,苏洵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轼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作“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 ‎ ‎ ‎(三)(10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 第 21 页 共 21 页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B.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严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第②~⑥段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第⑦段再次明确中心论点。‎ C. 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用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区分“见”与“望”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 第⑤段加点词“这样”在文中指代“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12.C(证明了“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3分)‎ ‎13.下列材料可以作为第⑤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B.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培根说:“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D.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3.D(“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符合第⑤段的中心观点,即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可以作为补充论据使用)(3分)‎ ‎14.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读书才能有效果。(4分)‎ ‎14. 示例一: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读不懂文章主题、情感、特色写法等(2分)。通过阅读本文,我发现是“精思”不够,即缺少慢嚼细咽,未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和情趣之目的(2分)。‎ 第 21 页 共 21 页 示例二:我在阅读过程中,能读出文章的主题、情感、特色写法等,但缺乏对文章的观点、思想的分析判断,人云亦云,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张等(2分)。今后,在读书时,我要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2分)。‎ ‎(四)(17分)‎ 强强的新衣 ‎ ①每当临近过年,我们大院的孩子们就会互相打听,你妈妈给你准备了什么样的新衣?你爸爸给你买了什么样的面料?男孩子过年除了鞭炮是他们的最爱,剩下的便是新衣了。‎ ‎ ②然而有些人家就买不起新衣,哪怕布料再便宜。强强家就是。‎ ‎ ③强强当年上小学三年级。他家里人口很多,6个兄弟姊妹。大院里的人都知道他和另外的5个兄弟姊妹不是一个爸爸,强强的亲生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生父是怎样一个人他印象很模糊,只知道是个军人。强强的继父在铸造厂工作,是技术员,但工资却不高。强强妈没有正式工作,在一家街道办的裁缝店里当临时工,日子过得很困难。除了吃饭,别的真不敢考虑。邻居们印象很深的就是,强强从搬进大院起就穿那套蓝色的外衣,3年过去了,还是那套。‎ ‎ ④强强没有新衣,强强的姐姐、妹妹和弟弟却都有。虽然弟弟妹妹的新衣一看就是强强妈用剩料和布头拼接起来的,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新的。两个姐姐的新衣更不用说了,是整块布料做的。尽管布料很便宜,但有强强妈的手艺,穿在身上还是被好多人称赞。‎ ‎ ⑤年三十一大早,强强妈就把强强那身穿了几乎一年的蓝衣服从晾衣架上取下来,然后烧上铁熨斗喷上水,仔细熨起来,一直熨到看不到一丝褶皱。一件旧衣服经强强妈一收拾,立时就焕发出了几分光彩。强强穿在身上照着镜子,自己都觉得变了样,他脸上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每回强强妈把衣服重新挂在衣架上时都会小声对强强说,等妈妈有了钱一定给你买身新衣服。这话一说就是3年。‎ ‎ ⑥其实强强是个懂事的孩子,对妈妈只给姐姐弟弟妹妹置办新衣,打心里没有丝毫的怨言。他知道妈妈这是在展示自己的胸襟,让继父明白她没薄了他的孩子。实际继父也觉得对不住强强,当着强强的面不止一次说过,过年无论如何也要给强强做件新衣了。每次强强都很大度地表态:我不要,我不要。事后妈妈都会对强强说,孩子你真懂事,妈妈要谢谢你。妈妈的话让强强的泪珠在眼里滚来滚去,就差掉下来了。‎ ‎ ⑦但这回强强决定要一件新衣。那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许多孩子的新衣是棉袄,条件好点的是半截大衣。没事孩子们凑一起议论新衣的事,有人问强强,你妈不是答应给你做新衣了吗?强强说答应了。‎ ‎ ⑧大年初一那天早上天气奇冷,上了冻的窗花比窗帘还严实,外面的景色什么也看不见。孩子们不管这些,吃过饺子结伴挨家挨户去拜年。祝福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展示新衣。人都凑得差不多了,就不见强强。有人说别等了,他会难为情的。正说着,有人喊,来了,来了。哪个,在哪呀?不是吗,那不是吗,穿着皮衣,对,翻毛领的那个。那是强强吗?怎么不是,瞧那走路的样子,不是他是谁?呀,他穿的那是什么啊,威风死了!他怎么会有皮衣呢,不可能吧?‎ ‎ ⑨强强走到众人面前,人们都愣了。他确实穿着皮衣,而且衣领上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长毛绒。大开领,上衣口袋带着拉锁,下衣口袋是斜插。那皮子厚墩墩的,深咖啡色,穿在身上煞是威武,只可惜强强的身材撑不起来,显得有些过大,但就这样也足以让人感到惊讶。“这,这是你的吗?什么服装啊,这么多口袋?”“当然是我的,我爸爸的,亲爸爸的。他留给我的。是飞行员的衣服,军装。我爸是空军机械师,到过朝鲜。这是他穿过的。本来我妈要等我长大再让我穿,现在决定让我过年穿一回,当新衣。”‎ 第 21 页 共 21 页 强强昂着头神气地说。‎ ‎ ⑩这年过年,谁的新衣也没超过强强。无法超过。‎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5.围绕“过年新衣”,强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填写下表。(4分)‎ 事件 妈妈熨蓝衣 妈妈为其他孩子办新衣 伙伴问新衣 强强穿新衣 感情 ‎(1)‎ ‎(2)‎ ‎(3)‎ ‎(4)‎ 15. 感到欣喜 没有怨言 感到尴尬(或怀有期盼) 快乐自豪 ‎(共4分,每空1分;语言不够简明或出现错别字,酌情扣分)‎ ‎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然后烧上铁熨斗喷上水,仔细熨起来,一直熨到看不到一丝褶皱。‎ ‎(1)描写了强强妈为儿子仔细而耐心地熨衣服的动作(1分);表现了强强妈尽力减轻儿子所受委屈的良苦用心(1分)。‎ ‎(2)妈妈的话让强强的泪珠在眼里滚来滚去,就差掉下来了。‎ ‎(2)描写了强强既伤心又尽力忍住泪水的神态(1分);表明了强强理解妈妈的苦心,因而努力抑制自己对新衣的渴望(1分)。‎ ‎17.文章多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刻画强强这年的过年新衣,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 示例一:“两个姐姐的新衣……被好多人称赞”为强强这年引人羡慕的军装做衬托(2分)。作用:突出了强强新衣的漂亮,给人以深刻的感受(1分),同时表现了强强如愿以偿穿上新衣来展示的喜悦心情(1分)。‎ ‎ 示例二:“大年初一那天早上天气奇冷,上了冻的窗花比窗帘还严实”为强强那件厚实而带长绒毛的皮衣做反衬(2分)。作用:渲染过年时寒冷的天气(1分),从侧面凸显了强强新衣的温暖以及家庭给予强强的温暖爱意(1分)。‎ ‎(举出一例说明衬托手法的运用2分,分析其作用2分,共4分。如果所举例子并非用来衬托题干指定的“强强这年的过年新衣”这一对象,酌情扣分)‎ ‎18.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强强这年的过年新衣无法被“超过”。(5分)‎ ‎18. ①强强这年的过年衣服不再是前三年一直穿的蓝衣服,而是他亲爸爸生前穿过的空军军装,这种贵重而特殊的衣服是其他孩子无法拥有的;②强强这年的新衣承载着亲爸爸的荣耀、妈妈的关爱、继父的包容等丰富情感,其他孩子的新衣无法比拟;③强强的新衣还象征着这个家庭相互理解、坚强生活的高贵精神,其他孩子的新衣无法超过。(强强新衣的物质价值1分,情感价值3分,精神价值1分,共5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关于“起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揭示的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人生哲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的是直面挫折、从头再来的豪迈气概;“人生就像一个圆圈,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告诉我们的是在成绩面前要不骄不躁、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念。‎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自拟一个包含“起点”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l~3题。‎ 第 21 页 共 21 页 ‎【甲】我还没走多远,就碰上了一只动物实实地挡在路上,并且一直向我走来。那丑八怪见到我,就做出种种鬼脸,两眼紧紧地盯着我,就像看一件它从未见过的东西。接着它向我靠拢过来更近了,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想伤害我,一下抬起了前爪。我拔出腰刀,用刀背猛击了它一下;我不敢用锋刃的一面击它,怕当地居民知道我砍死或砍伤了他们的牲口而被激怒。那畜生挨了这一击之后就一面往后退去,一面狂吼起来;这一下立刻就有至少四十头这样的怪兽从邻近的地里跑过来将我围在中心,它们又是嗥又是扮鬼脸。我跑到一棵树干底下,背靠着树,一面挥舞着腰刀不让它们接近我的身体。有几只该死的畜生抓住了我身后的树枝窜到了树上,从那儿开始往我的头上拉屎。我把身子紧贴在树干上,总算躲了过去,但差点儿被从四周落下来的粪便的臭气闷死。正当我这么痛苦不堪的时候,我看到这些畜生忽然全都飞快地跑开了……‎ ‎【乙】他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闪过。他这二十四年生活得怎么样?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位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还挺不错。当然,由于愚蠢,由于年轻,更多的是由于无知,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唯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 ‎1.联系原著,甲文的“我”此时游历在(1) (填小说的一个国家名称)。乙文中的“他”是(2) (填小说中的人物名称)。(2分)‎ ‎1.(1) 慧骃国 (2) 保尔·柯察金(共2分,每空1分)‎ ‎2.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都曾被人们称为“英雄”, 联系原著,分别说说他们做了什么事情而得到英雄般的称赞。(4分)‎ ‎2.甲文:在小人国里,格列佛因涉过海峡用带铁钩的缆绳把不来夫斯古帝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其遣使求和而立了大功(1分),因此得到小人国国王和臣民的拥戴(1分)。‎ 乙文:保尔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身体也屡遭疾病折磨,但他没被打倒,而是更加顽强地活下来(1分),他是一个执着于理想与信念的英雄(1分)。(要求必须具体到某一件事,不能笼统地概括)‎ ‎3.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谈谈选文中两位主人公的经历对你的启迪。(4分)‎ ‎3.甲文描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英勇而离奇经历(1分);乙文通过写保尔从普通工人的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英雄的故事,展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在和平时期无私奉献的精神(1分)。他们的经历让我学会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奋斗的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1分)。例如我家离学校较远,每天都要比别人早起半小时坐车,但是两年多一直坚持下来,我身体更好了,学习也更有精神了(1分)。‎ 第 21 页 共 21 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