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 原 列 传
》
汨 罗 江 上 万 古 悲 风
深 思 高 举 洁 白 清 忠
《
屈原列传
》
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着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哀怨之情。
他在最后的
“
太史公曰
“
中说:
“
余读
《
离骚
》《
天问
》《
招魂
》《
哀郢
》
,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泪,想见其为人。
〃
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
学 习 重 点
一、
文言文基础知识。
二、
记叙、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
生字
谗谄(谄媚)
靡不毕见 濯淖 滋垢 渣滓 皭然 诡辩 汶汶 毋 沐 咎 稚子 嫉妒 兵挫地削 憔悴 枯槁 餔其糟而啜其醨 怀瑾握瑜 温蠖
重要实词
1
、博
闻
强
志
,明于
治乱
9
、其文
约
,其词
微
2
、王甚
任
之
10
、劳苦倦
极
3
、争宠而心
害
其能
11
、
皭然
泥而不
滓
者也
4
、屈平
属
草稿未定
12
、使使
如
秦地受地
5
、平
伐
其功
13
、其
行廉
6
、离骚者,犹
离忧
也
14
、而齐
竟
怒不救楚
7
、以
刺
世事
15
、
娴
于辞令
8
、明道德之
广崇
,
治乱
之
条贯
16
、靡不毕见
17
、举类迩
翻译句子
1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
、屈平疾王听之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3
、夫天
者
,人之始
也
;父母
者
,人之本
也
4
、其志洁,故称其物芳;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
5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6
、屈平
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为穷矣
7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8
惠王
患
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
币委质
事楚
9
、遂绝齐
、
10
、怀王乃
悉
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11
、而齐
竟
怒不救楚,楚大困。
12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3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
称
文小而其
指
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重点字词
1
、屈平既
绌
8
、
冀幸
君之
一
悟,
2
、齐与楚
从亲
俗之
一
改
3
乃令张仪
佯去
秦
9
存君兴国
而欲
反复
4
、厚
币
委
质
事楚
10
亡国破家
相随属
5
、而齐
竟
怒不救
11
短
屈原于顷襄王
6
、又
因
厚币用事者臣
12
颜色
憔悴,
形容
7
、
虽
放流
枯槁
13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
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
餔其糟
而
啜其醨
?
14
何故
怀瑾握瑜
15
新
沐
者必弹冠
16
以
身之察察
,受
物之汶汶
17
以
皓皓
之白,而蒙世之
温蠖
课文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
1
、受骗绝齐
2
、兵败丹、淅
3
、蓝田退兵
4
、复释张仪
5
、诸侯击楚
6
、赴秦身死
7
、为秦所灭
部分词语的一词多义情况
因:
1
于是、就。例:相如因持璧却立
2
趁机、趁此。 例
:
不如因而厚遇之
3
凭借。 例: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4
沿袭。例:因循守旧
幸:
1
宠幸。例
:
而君幸于赵王。
2
侥幸。例:则幸得脱矣
负:
1
使担负。例
:
宁许以负秦曲
2
凭借。例:负其强。
3
违背。例:决负约不偿城。
4
辜负。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请:
1
请对方做某事。例:寡人窃闻赵王
好音,请奏瑟。
2
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例:璧有
瑕,请指示王。
1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
A
、
娴
(
xián
)
于辞令 属
(
shǔ
)
草稿 疾痛惨怛
(dá)
B
、
谗人间
(
jiān
)
之 靡不毕见
(
xiàn
)
濯淖
(nào)
污泥
C
、皭
(
jiào
)
然 齐楚从
(
zòng
)
亲 渔父
(fǔ)
D
、
汨
(mì)
罗江 橹棹
(
zhào
)
啜其醨
(
chī
)
3
、下列“见”字意思
不同
的一项是( )
A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
见
放为?
B
、
皆好辞而以赋
见
称
C
、
信而
见
疑,忠而被谤
D
、徒
见
欺
E
、渐
见
愁煎迫
F
、君既若
见
录
通假字:
1
、
犹离忧也
2
、人穷则反本
3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4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5
、屈平既绌
6
、齐与楚从亲
7
、厚币委质事楚
4
、下列“穷”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穷
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
、
谗人间之,可谓
穷
矣。
C
、
言有
穷
而情不可终。
D
、
固将愁苦而终
穷
。
6
、选出古今同义的一项( )
A
、
每一令出,平
伐
其功
B
、
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C
、
明
道德
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D
、
其存君兴国而欲
反复
之
7
、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多
B
、
娴于辞令: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
C
、
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D
、
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翻译下列句子
:
1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王侯。王甚任之。
2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4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称其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6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翻译下列句子:
7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8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屈 原 列 传
》
第一部分(
1-3
)
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二部分(
4-10
)屈原由见“黜”而见“迁”
第三部分(
11-12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及自沉汨罗
第一层(
1-2
)由才而“任”由谗而“疏” (记叙)
第二层(
3
)
《
离骚
》
创作的缘由(记叙)及对屈原的高度评价(议论)
在
叙述经历的基础上评价作品和作家,赞颂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抒情)
第一层(
4-8
)屈原被黜后,怀王三次被骗,客死于秦。(记叙)
第二层(
9
)批评楚怀王昏聩(议论)
第三层(
10
)顷襄王昏庸,屈原见迁(记叙)
由
楚怀王黜屈原而声败身死引出对他的批判,为屈原鸣不平。(抒情)
(
寓议于叙)
1
、揭示出屈原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
2
、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